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提出了一个用于飞行控制环境的分布式操作系统DCOS,讨论了DCOS与通用操作系统的区别,并给出了DCOS的实现方法。DCOS对标准的UNIX操作系统进行了改造和扩充,保持了UNIX与用户的原有界面,在实时调度、时钟管理、实时文件管理、专用设备管理、进程间通讯等方面扩充了UNIX操作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正> 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事务处理,是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所涉及的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在计算机的早期阶段人们所未曾预料到的。为了适应愈来愈广泛的需要,大批的应用软件产品也在不断地涌现与翻新,而这些产品不断地在功能和效率上向支持它们的核心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系统软件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供一些高效且功能强的操作系统来为日益复杂的各种应用程序服务。在近几年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分  相似文献   

3.
4.
UNIX操作系统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Bell实验室D.M.Ritchie和K·Tompson在PDP11系列机上研制的UNIX系统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相当成功的一个分时系统。整个系统包括C编译程序、命令解释语言Shell、用于软件开发、资料准备等各种各样的实用程序,而其核心部分是UNIX操作系统。该系统目前已成为PDP11、VAX11、Interdata8/32等小型机系列,及M68000、28000、Intel8086等高档微型机的主要操作系统。由于UNIX操作系统采用了一系列成熟技术和精巧算法,所以短小精悍(整个操作系统的代码在10000行左右)而功能很强(在许多方面可以和“大型”系统媲美),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操作系统的一个理想对象。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它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操作系统课程的主要教材和参考书。有人评论它是“操作系统中的Fortran”。“就如CP/M是8位微型机的标准操作系统一样,UNIX将是16位微型机的标准操作系统”。有的甚至认为它已远远超出操作系统范畴,而是继高级语言兴起阶段,结构程序设计阶段后出现的自动程序阶段的成功代表作。这种观点很值得我们重视。在我国有不少科研部门、学校和生产单位也在学习,使用和移值UNIX系统。 1980年4月至6月,在仲萃豪导师指导下,我们学习了UNIX操作系统源代码及《注释》等有关资料。以后我们又按模块化层次结构方法重新构造了这个操作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硕士论文及其它有关论文和讲义。同时,我们在若干研究所、高等院校介绍了UNIX操作系统。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根据教学实践,我们重新编写了这份《分析报告》。在本文形成过程中得到了仲萃豪导师的指导,蒋士騛和高庆狮教授给予了热情鼓励,范植华和陈修同两同志参加了UNIX操作系统分析的早期工作。对于他们的支持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UNIX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来的一个通用的、交互型的分时操作系统。其设计者是K·Thompson和D·M·Ritchie,他们两人于1969—1970年花一年的时间就搞出来了。开始是用汇编语言写的,1973年又用C语言重新写一遍,总共约10000行代码(其中约1000行是汇编代码)。事实上,这部分程序只是系统的内核。以这个内核为基础进行扩充,陆续实现了许多不同用途的各种UNIX系统版本。  相似文献   

6.
美国Bell实验室D.M.Ritchie和K.Tompson在PDP11系列机上研制的UNIX系统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相当成功的一个分时系统。整个系统包括C编译程序、命令解释语言Shell、用于软件开发、资料准备等各种各样的实用程序,而其核心部分是UNIX操作系统。该系统目前已成为PDP11、VAX11、Interdata8/32等小型机系列,及M68000、Z8000、Intel8086等高档微型机的主要操作系统。由于UNIX操作系统采用了一系列成熟技术和精巧算法,所以短小精悍(整个操作系统的代码在10000行左右)而功能很强(在许多方面可以和“大型”系统媲美),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操作系统的一  相似文献   

7.
UNIX各类用户及其不同应用的要求以及硬件环境的进步推动着UNIX不断地发展。图一是UNIX发展的简史,由此可见4.2BSD版本与贝尔实验室的系统V已分别成为UNIX家族的二大主要分支。二者不相兼容,在不久的将来将并合成为一个统一的UNIX操作系统。统一的UNIX操作系统原型已经建立,就是SUN UNIX。本文讨论4.2BSD版本与SUN UNIX内核的发展。分析了进程调度,存贮管理包括地址映射,调页,换入换出所用的算法及数据结构,同时也简单介绍了存贮管理的硬件环境(即SUN存贮管理器)。另外也研究了4.2BSD版的网络通信功能以及SUN扩充的网络文件系统,后者容许异型机之间透明地传送文件。  相似文献   

8.
一、概况 UNIX是贝尔电话公司的商标,也是一簇操作系统的代号。第一个UNIX操作系统文本是在1969年研制成功的,于PDP7和PDP9计算机上运行。1971年2月又产生了第二个文本,于PDP11/20上运行。73年夏改用C语言重写,系统扩大了1/3,略增加了一些功能’于PDP11/40,PDP11/45上运行,开始得到推广,当前广泛使用的是美国西部电子公司的专利——第六版文本。在贝尔实验室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UNIX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受人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逻辑安全角度出发,针对普通用户、超级用户和源代码编制者,主要就BSD4 UNIX讨论各种可能的安全违例,并揭示一些现有版本中存在的漏洞。  相似文献   

10.
11.
一个安全操作系统S—UNIX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涛  沈昌祥 《计算机学报》1993,16(6):409-415
S-UNIX是一个基于UNIX的安全操作系统,其目标是TCSEC的B2级以上且保持与UNIX的兼容性,本文从存取控制、审计、可信进程管理、病毒防御、隐通道分析处理、可信通路建立六个方面,介绍了S-UNIX的研究与设计,S-UNIX基本系统在386微机上初步运行表明,它极大地提高了UNIX的安全性,并能够保持与UNIX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2.
UNIX 系统是一个通用的多用户分时的交互型操作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大、中、小、微型机和工作站上。随着UNIX的普及使用,巨型机厂家也逐渐采用基于UNIX的操作系统。但是,UNIX毕竟不是针对巨型机的特点而开发的,许多地方并不适应巨型机应用领域的特点。本文在简述UNIX的发展现状以及UNIX的特点之后,分别讨论了巨型机采用UNIX系统时有待改进和加强的几个关键问题。主要是对多处理的支持、对比处理的支持、处理机调度、文件系统和高速I/O、存储管理、安全性诸方面的改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结构程序设计的观点分析了UNIX 操作系统结构上的一些问题,介绍了重新设计的UNIX操作系统核心结构及在设计中采用的方法。最后,讨论了在用XCY语言改写这一系统时要处理的该语言与操作系统的接口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定义处理机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的时机已经成熟。在新的芯片上重建原来运行的现场软件系统,将会给计算机工业中最缺乏的资源——系统软件设计者——带来很大负担。 但是,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在操作系统的外层。软件的最高级,比如,语言或数据库系统,是不依靠硬件而执行的,而是依靠操作系统定义的虚拟机执行的。为保持这类使  相似文献   

15.
16.
UNIX操作系统作为一个企业用户成熟的操作系统,已有数十年历史(1969年AT&T Bell实验室研究人员创造了UNIX),但如今,Windows和Linux通过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增强正在向企业核心应用渗透,因此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是目前很多用户最关注的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IBM p系列和AIX操作系统高级顾问黄文岳先生,作为AIX5.3的核心开发人员,黄先生表示:UNIX目前仍在快速的发展中,而虚拟化和SMP功能的提升是目前几大UNIX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例如在IBMAIX5.3中,可以实现动态逻辑分区、微分区等多种虚拟化技术,在微分区技…  相似文献   

17.
6月底7月初,记者获悉惠普公司与UNIX大厂SCO联合为惠普的认证代理商举办了一次SCO UNIX培训。初听到这个消息时记者略有些不解,惠普公司为经销商培训UNIX是不是有些多余?如果说惠普为自己的经销商培训PC还算沾些边。 SCO北京办事处的陈军小姐介绍说,这次为期三天的培训共有27家代理商参加,主要的培训内容是由SCO的培训工程师讲解SCOUNIX的入门知识,如安装调试等。这次培训只是两家合作培训的第一个阶段,今后每个季度都要举办这样的培训活动,内容逐次深入。活动的意义何在呢?陈小姐认为。惠普公司是IT产业内的大厂,拥有众多经销商。在目前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这些经销商已经并不满足于卖PC或服务器,而逐渐地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从经销商向系统集成商方向发展。向这个方向发展首先需要的就是向行业用户拓展,如税务、保险、银行等,这些行业的用户并不仅仅要求自己的供应商提供硬件,往往也要求提供软件。软件方面正是SCO的强项,  相似文献   

18.
19.
20.
当今UNIX操作系统已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因而UNIX的安全性是很重要的课题,其关键在于要不断增强用户的安全意识,并从系统本身来提高安全性,本文从逻辑安全角度出发,针对调整用户标识程序,超级用户两方面,仍主要就BSD4 UNIX及其兼容版本,探讨各种可能的安全违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