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影响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结合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际情况,从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培训等几方面,探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过程中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动化专业是东北电力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学科之一,计算机控制系统是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具有理论性强和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从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和探索,这些举措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面向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控制技术基础"系列课程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改革,重新构建与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选择特色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实验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情况的基础上,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实施该计划企业培养方案过程中遇到的企业方案制订、企业课程衔接和企业实践环节如何体现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通过行之有效地实施企业培养方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达到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核心内容。为适应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分析当前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卓越采矿工程师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初步建立了卓越采矿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河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于2012年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的核心是培养学生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为代表的工程能力,"卓越计划"项目的验收主要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形式完成,因此,从学生的工程能力内涵出发,寻找工程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着力提升工程能力培养力度势在必行。专业工程能力培养要以课程教学为载体,只有将培养标准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才能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电力电子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实践"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试点专业之一。该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力求做到立足本专业的特点,结合企业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以实践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最终目的,并对相应的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以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针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设计改革的思路,确立了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的课程设计改革思想,对于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认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电工学"是高等学校本科非电专业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根据国家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电工学"的基本知识,也应注重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考虑如何在有限的学时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提升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在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两个方面的能力的培养。以面向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改革,旨在实现大学生与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控制工程基础"作为众多工科院系的专业基础课,其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成为本课程重要的一项教学目标。分析了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理论教学中的"5化"措施,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通过多样化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能力,探索为我国现代制造业发展培养机械类卓越工程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针对自动化专业现有人才培养的不足,并结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当前高校自动化专业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索对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着重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模式,引入先进教学方法,以考试改革为抓手,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改革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大控制类课程的改革力度,着重提高学生关于控制方面的专业素质,增加网络技术课程群和新型电子技术课程群,以适应工业信息化的发展迫切要求,满足社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探讨了在我国目前提出的新的培养机制下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所制定的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培养方案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压缩了基础课的学习课时,更加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并在学生本科学习后期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了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的培养,让更多的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科技人员参与到教学中来。该培养方案已在南京工程学院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中逐步实施,收到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项目,其改革重点是实践教学。按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中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详细分析了目前在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基本思路,且深入研究了一系列主要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东北石油大学按照行业标准和通用标准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面向油田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石油机械工程师。“液压与气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实验教学中,利用FESTO公司的气动教学平台,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子、通信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研究了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下"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主题式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主线,以"信号与系统"、"MATLAB应用"和"DSP技术及应用"课程为基础,以课程设计为综合,实现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素养。  相似文献   

16.
"材料力学"课程是为工科类大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培养过程中重理论学习,轻工程实践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结合"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基本要求,"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几项改进措施,为全面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基础"和"金属工艺学"两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实例,根据该校"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班"项目实施方案,基于CDIO教育模式,对卓越工程师班实施"机械制造基础理论及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该课程综合了现有普通班级"机械制造基础"和"金属工艺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通过该课程的教改实施,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筑牢卓越工程师班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基础,也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重在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助于"卓越计划"教学目标的实现。开展研究性课程设计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等,更适合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卓越计划"中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其评价方式与体系,论述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与体系及其初步成效以及校企合作在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中各自的角色和作用,阐明高校、企业及其合作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中的不可或缺性。所提出的评价体系对高校相关专业,特别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及卓越工程师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材料力学课程作为多个工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对学生能力培养及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东北电力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开设的材料力学课程为背景,开展了教学改革的内容和具体措施的论证与实践,就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新的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提供了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