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开发》2022,(10):84-85
<正>在“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总体要求下,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已成为全国各大中型城市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新的城市管理变革面前,城市服务越来越受关注。中海物业海纳万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万商”)作为中海物业旗下的重要子品牌,自2019年正式成立以来,在全国持续发力,不断探索、实践城市服务。2022年9月30日,海纳万商发布城市服务slogan——让每座城市都有“海”景,“让每座城市都有海纳万商优质城市服务”成为企业愿景。  相似文献   

2.
高岩  贺艳 《建筑》2022,(1):35-36
建筑行业承载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任务。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1.3%。其中,建材生产阶段占比28.3%,建筑运行阶段占比21.9%。运行阶段能耗基本用于建筑本体、供能、用能组成的建筑能源系统。可见,如何使建筑能源系统低碳发展成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实现“双碳”目标,针对国内外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做出文献调研,总结了碳排放计算方法的发展历程,针对在建筑碳排放中的阶段划分展开详细说明。结果表明,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是建筑碳排放量计算方法的核心理念,LCA对建筑阶段的划分越来越多,每个阶段的碳排放源越来越详细;我国在建筑碳排放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更侧重于碳排放源的寻找,对碳汇关注较少;在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量计算的研究中,国外构建了较为全面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建筑领域实施低碳、零碳发展路径有助于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践行“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北京金隅怀柔兴发科技园区及园区内一既有建筑零碳改造工作为例,确定了园区整体的低碳实施路径与零碳建筑改造技术方案。园区通过产业低碳、建造低碳、运行低碳3个方面实现低碳目标。既有建筑通过超低能耗技术(建筑本体节能)、光储直柔等可再生能源应用(碳替代)与绿植碳汇(碳补偿)技术,实现建筑运行阶段和全生命周期的零碳乃至负碳。既有建筑零碳改造后运行阶段一次能源总需求为-71.3 kW·h/(m2·a),年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14.2 kgCO2e/(m2·a),建筑全生命周期(50年)可减少碳排放量508.48 tCO2e。研究内容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建筑绿色低碳建造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双碳目标下,建筑减碳任重道远,碳排放计算成为一个设计显性要素引起建筑师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本团队在第二届(2018年)、第三届(2022年)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参赛作品栖居2.0(装配式木结构)、栖居3.0(装配式钢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其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对比两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构成的特点,分析两栋建筑的低碳策略及实际效果,从体系优化、材料运用、隐含与运行耦合3个方面提出针对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减碳策略。  相似文献   

6.
控制建筑业碳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探究我国绿色低碳建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绿色低碳建筑相关研究文献为样本数据,采用文献计量软件对样本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低碳建筑领域研究与国家政策颁布息息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建筑类期刊上,涉及学科较多;虽然已形成一批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作者和研究机构,但尚未形成关系紧密的作者、机构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和前沿主要包括碳核算、低碳技术研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低碳改造和建筑碳排放权交易5个方面;绿色低碳建筑领域后续研究应从界定统一的建筑碳排放核算边界、关注使用者行为习惯、推动传统建筑绿色低碳改造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低碳建筑并非水中之月,如果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制定相应的社会管理办法,一定可以实现。本文很客观的分析了低碳建筑理念面临的现状,并且得出低碳建筑必经的三个阶段。目的是为了在宏观上把握低碳建筑的发展。通过对现状的分析,重点说明低碳理念面临的社会因素;得出“三个阶段”的论断,是为了说明低碳建筑的可实施性与过程性。最后文章给出实施低碳建筑设计最紧迫也是必须做的事情——制定中国“建筑材料碳排放明细表”。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今公共建筑耗能与碳排放量大的问题,以传统低碳建筑研究方法为媒介,将建筑全生命周期简化为材料生产阶段,建造施工阶段,运行使用阶段和拆除处理阶段,并配合DeST软件模拟出建筑运行使用阶段的能耗值。通过对大连地区某高层办公楼进行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计算,归纳全生命周期中办公建筑各阶段的碳排放的特点,为方案设计中碳排放控制提供依据,为低碳建筑设计从方案本身考虑运行使用阶段的减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设计初期实现低碳建筑设计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旭东  秦媛媛 《新建筑》2010,(4):114-117
针对我国当前"低碳建筑"的发展和建筑碳排放度量指标的研究现状,提出应从方案阶段开始,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与建筑能量、碳排放分析相结合进行低碳建筑设计这一新方法。在方案设计阶段,利用虚拟建筑模型所包含的建筑信息,实现自动识别、实时分析,得到建筑能耗及碳排放的直观结果,让建筑师专注于设计本身,找到更有效减少建筑碳排放量的设计策略,实现"低碳建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双碳”目标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碳排放具有巨大的降低空间,传统建筑能耗计量已无法满足节能降碳需求;提出一种含光储直柔的建筑运行过程中用能碳排放指标精细化估算方法,考虑建筑光储系统出力与电网单位电能碳排放量时变性,通过计算建筑内各负荷的间接碳排放量及直接碳排放量获取一天实时分项碳排放模型;该估算方法为设计阶段进行低碳建筑减碳方案对比与确认提供有效技术支持,为低碳建筑“光储直柔”一体化设计配置与调控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双碳”目标下北京市面临的减碳压力,以居住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为切入点,运用LCA理论,结合STIRPAT模型、情景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等研究方法,对居住建筑运行碳排放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合理预估。研究表明,有9个影响因素对北京市居住建筑运行碳排放存在显著影响。在北京市“十四五”节能减排政策的作用下,居住建筑运行碳排放速率明显降低,但依然不能实现居住建筑“碳达峰”目标。常住人口、集中采暖面积、居民生活能耗、单位GDP能耗、新建居住面积对北京市居住建筑碳减排贡献最大。因此居住建筑碳减排工作要重点关注发展规划的完善、人口数量控制、居住建筑开发面积;推行绿色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强化监督管理;针对不同主体需求实行差异化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2.
张若晨 《江西建材》2023,(9):357-358
<正>2021年,中国向世界作出承诺,“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国家主要的政策和顶层设计都会在“十四五”这一关键窗口期集中落地。在相关政策约束下,建筑及交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碳排放大户,面临的不仅是减碳挑战,更是倒逼行业技术革新升级的重要契机。超低能耗建筑作为先进的低碳建筑形式,近年来在国内政策引领及新能源技术浪潮的推动下得到飞速发展。相比于常规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大幅降低了运维阶段的碳排放量,但从其全生命周期减碳的角度来看,仍有待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统筹和完善:强化规划阶段的减碳设计规划设计阶段实际产生的碳排放量很小,但是对后续低碳性能影响最大,是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减排成本最小、成效最为显著的阶段。在建筑模型中,某些设计参数的变化引起建筑碳排放的波动远大于其他参数,因此借助敏感性分析方法,抓住具有高影响性的参数并分析其带来的碳排放效应,能大幅提高减碳设计的效率与质量,有利于超低能耗建筑碳排放性能进一步优化。这需要设计人员摒弃惯性思维,学习掌握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与核算方法,将减碳设计置于工程设计之前,从而降低后期减碳成本。  相似文献   

13.
建筑施工阶段各施工工序、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等要素众多,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较复杂,因此,加强此阶段的低碳信息集成管理对碳排放的实时监控具有重大意义。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量占全寿命阶段碳排放量的比重最大,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对该阶段的低碳信息(碳排放可视化测算、低碳成本和碳排放量分析)集成管理技术进行探索,并提出低碳信息集成管理技术——6D BIM技术,以期实现建筑信息化、多维化、可视化、低碳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的目标。建筑施工阶段应用6D BIM技术,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减少施工索赔,从而最大化项目利益,因此倍受各参与方的亲耐;同时,也为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领域的全面应用铺开了道路,真正实现BIM技术与低碳建筑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要求全球各国共同努力降低碳排放。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双碳”目标,成为指导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关于我国建筑业与土木工程碳排放,可以明确的三个基本事实是:建筑业全寿命周期碳排放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近一半、土木工程材料生产全过程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土木工程材料生产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大于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15.
张扬  赵颖  楼峰  熊子阳 《住宅科技》2023,(4):33-42+60
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评价对研究建筑环境影响,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剖析上海农村住宅的特点;选取3处上海农村典型住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一处城市住宅作为对照,利用软件模拟,对比分析各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点,提出建筑本体低碳设计策略、靶向化性能提升设计策略和适应性可再生能源利用策略。结果表明,上述3种策略的综合使用可实现上海农村住宅运行阶段33.04%~55.13%的碳减排量,对低碳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作为农村住宅前期方案的设计引导,同时为农村住宅围护结构性能改造提升提供研究方向,有效保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邬锦  刘军  戴辉自  袁园 《重庆建筑》2023,(8):16-18+24
在“双碳”目标及绿色化发展的背景下,建筑领域需通过量化建筑碳排放,从低碳低能耗技术层面降低建筑碳排放,从而逐步达到碳中和的目的。该文运用建筑碳排放、能耗模拟软件,结合重庆市某办公建筑绿色化改造项目,分析建筑改造前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及分布,研究既有办公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碳减排效益,为解决既有建筑高能耗高排放问题提供参考,对建筑存量市场的绿色化发展及低碳转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双碳”目标发展需求的导向下,针对大空间公共建筑开展的碳排放控制工作,对建筑行业低碳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建筑碳排放控制方面,定量评价方法更具客观性和决策性。本文在回顾建筑业碳排放现状及低碳设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大空间公共建筑碳排放的量化分析方法,明确碳排放影响因素及机制,归纳大空间公共建筑减碳策略,并把握其低碳设计发展趋势,为我国今后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2009—2018年湖南省农村人居 环境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测算的基础上, 构建STRIPAT扩展模型深入研究其驱动因 素筛选出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碳排放源。 结果显示:一、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碳排放 总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增长率205.8%,年 平均增速0.12%,但是人居环境碳排放强度 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单位GDP的碳排放量 由2005年的0.99t/万元下降到2018年的0.29 t/万元;二、农村人居环境碳排放的主要影 响因子及系数由大到小分别是:机械化程 度(0.9527)、人均总支出(0.9446)、固定资 产投入(0.9266)、人均总收入(0.9233); 三、农村主要碳排放源为:农业系统(农业 机械能源消耗、化肥农药使用)、居民生活 系统(工程项目建造过程、建筑运营管理能 源消费、交通出行能源消费);四、传统基于终端能耗的碳排放测算方法并不能准确指导低碳用地规划,而基于碳排放清单对于农村不同用 地类型碳排放强度实地调研是未来农村低碳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及人们对建筑品质和舒适度的提高,中国建筑碳排放占全社会总排放量比例不断攀升,建筑低碳发展势在必行。总结欧盟、德国、美国推进建筑低碳发展的经验,结合中国建筑低碳发展现状,制定适合中国建筑低碳发展的路线图。并从合理控制城镇总体建设规模、加快能耗总量及碳排放量峰值出现、分类别分区域实现既定减排目标、推进建筑工业化智能化发展、推动技术革新和绿色服务产业发展、加强低碳生活方式引导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建材生产和建筑运行阶段是建筑行业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在这两个阶段,采取有效的减碳措施。经调研分析发现:钢材、水泥和铝材,三者合计的能耗及碳排放占整个建材生产阶段的比值分别达到95.5%和98.9%,这与它们的高能耗的生产工艺和用量有密切联系,可通过降低水泥用量或优化水泥生产工艺以及推进木质建材在建筑中的应用来实现建材生产阶段的节能、降碳。直接与间接碳排放构成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主体,降碳举措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升建筑本体节能、实现建筑全面电气化和减少高碳排的生活习惯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