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为代表的“大城市病”已经成为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制约性因素,推进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深度融合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模式是综合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举措。本文采用机理分析方法,研究了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作用机制,分析了交通与土地利用融合发展模式与常规发展模式在用地布局、人口密度分布上的差异,论证了TOD模式下的人口分布及其与交通系统的耦合关系特征;在分析我国TOD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剖析了代表性案例的TOD模式特点与经验,认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TOD内涵、发展目标及路径均有所不同。提出了城市空间合理结构及其与交通系统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规划设计原则、实现途径,涵盖城市群范围内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宏观)、都市圈与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组团结构(中观)、轨道交通站点及其周边用地结构(微观)3个层次。研究建议,在管理统筹、法律政策、标准规范、利益分配、规划审批、激励机制、公众参与等方面采取行动,为深化TOD模式应用、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段非 《中国科技博览》2014,(40):276-276
城市化大致可分为三种:“人口城市化”,即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空间城市化”,即一定地域内社会和人的生活要素有分散到集中,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乡村城市化”,即城市与乡村相互对立,二者差距不断增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加速城镇化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就是以轨道交通建设引导城市发展(TOD),整合资源以激发、创造轨道和城市发展的正能级,创新体制和创新技术以优化资源配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实现可持续的多赢目标。本文剖析香港“铁路+物业”综合发展模式的内涵,以深圳地铁6 号线TOD研究项目为例,讨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工程管理议题,探索轨道带动新城镇发展和城镇发展反哺轨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何颂飞 《包装工程》2019,40(2):1-10
目的对中国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城市移动性问题,以及问题所产生的背景和国情特色进行梳理与分析,找寻中国城市移动性设计发展的方向。方法通过对近现代以来的中国目前共存的城市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对城市化过程中,生活方式的改变所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移动性问题进行总结归纳。结论中国深厚的农耕文化社会基础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城市模式多元、社会结构多元和社会文化多元并存的情况,中国城市移动性问题不同于西方国家,需要依据自身的客观现状,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国情出发,从中国城市的历史文脉出发,从中国的文化与生活需求出发,解析中国城市化的变化和特点,针对移动性的问题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钱芳 《硅谷》2009,(14)
城市化快速发展增加了人们对城市空间的需求,然而人们在满足城市空间需求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给城市带来了很多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从空间发展内涵着手,首先根据空间发展规律,指出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采用集聚型发展模式的必然性,再通过分析集聚型发展模式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体现出空间控制的重要性,并结合城市增长管理模式探讨空间管制的内涵和调控机制,从而提出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合理处理空间发展与控制之间关系是创造理想空间环境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人们在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时,也在遭受城市垃圾所带来的烦恼。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垃圾围城的局面。而如今,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既是对垃圾认识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上海包装》2010,(2):19-23
中国馆/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城市转型的典型现象。这种城市化由于没有真正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严重阻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城市变迁,"城中村"现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顽症,再不施救,城市的发展将无以为继。面对在中国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城中村"现象,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人居现状以及实现其合理城市化的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9.
乔支 《中国科技博览》2010,(33):531-532
随着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在苏州众多名人和学者做了名为“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的主题报告。这些报告内容代表着最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最前沿的城市发展趋势。上海世博会也是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这个主题下展开工作的。也就是意味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与地球大生物圈和资源体系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人、城市和地球三个环环相扣的有机系统,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历程,并在动态过程中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城市初期雨水污染问题在国内外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也是现代城市化过程中人们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针对城市初期雨水产生的过程及其特性。根据国内外处理的经验,本文对城市初期雨水的治理思路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整理.提出“源头减量就地处理——城市区域分区处理——设施维护管理”的一套完整的治理思路和方法.为控制城市河道及受纳水体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状况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全球性趋势。世界各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交通拥挤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城市交通问题与城市规模、经济、人口、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经济快速增长,家庭收入增加,购买力上升,交通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居民出行次数增多,出行距离延长;增加的商业和工业行为使更多的车辆在城市街道上行驶更长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音响技术》2013,(5):77-78
随着中国的经济进步与城市化发展,建设“智慧城市”、“低碳城市”、“幸福城市”正在成为新的“中国梦”。将广州打造成一座人文与经济并重、科技与生态平衡的新型国际化大都会,是广州在“十二五”期间新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世界标准信息》2010,(6):37-45
中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实现城市化和城市协调发展,对科技提出了迫切需求。包括:以探明未来中国城市化规律为基础,以多学科的城市区域科学规划为重点,发展现代城市区域规划关键技术及动态监控技术;阐明复合污染发生机制和先进控制技术;突破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定向调控技术,开发资源节约型、高耐久性绿色建材,提高城市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城市化水环境治理”思想,在分析城市水环境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剖析了城市水环境中城市河流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并提出:①结合城市发展进行高标准的河流防洪工程建设:②进行河流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开展“河流生态恢复”工程,③将河流工程与景观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城市环境:④河流工程与城市建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宁暕 《中国科技博览》2012,(20):502-502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下,许多位于城市老城区的历史性商业步行街面临推到重建的命运。然而,城市的“历史印记”也在这样大拆大建的过程中被磨灭。本文以汉正街为例,对历史商业街区的地域性文脉与原真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于历史商业街区的保护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麦肯锡在一份针对中国城市的建议报告中指出,短时间内“中国将修建50亿平方米的道路,多达170个城市将满足条件建设公共客运系统,比欧洲现有水平的两倍还多。”“这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公共交通建设。”不同于所有国际已有的模式,中国的街道发展是一盘杂烩拼盘。在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以及中国特殊的公共语境中。人车矛盾,公共生活的缺失。街道开发和管理经验的不足等等街道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城市建设从工业革命后就呈现了快速化普遍化的劲头,而近年来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模式更是日趋成熟。但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带来了很多生态和环境问题,城市生态问题也成为了不得不重视的建设内容之一。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城市环境的破坏也会抑制城市的发展,本文就我国在发展城市的过程中遇到的城市生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如何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城市水污染、内涝问题不断加重,影响到了城市化推进和发展。所以,在城市市政工程建设中应用海绵技术,建设海绵城市,可以解决城市水污染、内涝等问题,建立美好的家园,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发展,为人们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近些年,虽然我国在大力推广海绵城市建设,但是海绵城市建设并没有形成科学的系统,阻碍了海绵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城市建设发展。基于此,该文以城市市政工程建设中海绵技术的应用为主题进行了分析,以实际城市道路工程案例为研究对象,对海绵技术在城市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吸引了不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人们争相参观,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让率先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得到理念提升,并且启迪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并正在如火如荼、势不可挡地展开。显然,怎样才能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一个现实紧迫、涉及子孙后代的公共课题。  相似文献   

20.
杨先艺  王乔萌 《包装工程》2024,45(12):121-128, 136
目的 分析体知哲学对传统造物思维的影响,并阐释体知哲学下的当代设计认知模式。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传统“体知”和西方“认知”的结构,挖掘体知中蕴含的整体性、直觉性、践履性、关系性思维模式特征,并通过“解题模式”框架研究“体知”思想下的设计认知模式。结论 体知活动的基础是整体性思维下的天人合一;体知活动的主体是直觉性思维下的身心一体;体知活动的方法是践履性思维的知行合一;体知活动的结果是关系性思维的两一化生。体知哲学下的设计认知模式在整体思维中表现为满足约束限制与达成目标的过程;在直觉思维中表现为寻找表征的过程;在践履思维中呈现为行动反思与设定问题的过程;在关系思维中展现为联想组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