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刘修善 《石油学报》2019,40(8):983-989
为满足邻井防碰评价的技术需求,建立了邻井距离解算及防碰评价方法,并进行算例分析。通过基于地球椭球建立井口坐标系及其转换关系,消除了因地图投影存在变形和不考虑地球椭球面弯曲等带来的定位误差,实现了邻井精准定位。根据函数极值和微分几何理论,提出了基于导函数解算最近距离和法面距离的方法,不仅解决了现有方法可能遗漏邻井相碰风险点问题,而且适用于各种井眼轨迹模型。基于邻井防碰的扫描矢径方向和井眼轨迹的误差椭球姿态,提出了求解扫描矢径与误差椭球交点位置的解析法,为准确计算分离系数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成套的邻井防碰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定向井预测井眼防碰扫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当邻井井段的两个端点都位于比较井某个计算点的法面之同侧时,现有的邻井法面距离扫描算法对于法面与邻井井段的交点的位置判断是不完善的,容易造成错误的判断,影响法面距离计算的可靠性。利用矢量代数工具推导出了法面与邻井上稳斜井段和圆弧井段的交点的解析计算公式,避开了原有算法中利用与端点坐标参数有关的一个不等式对法面与交点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对于其他曲线类型的比较井段,当井段端点位于法面同侧时,利用法面法矢量与比较井段切线夹角的连续单调性,使用数值迭代法能够求出比较井段与平行于法面的某个斜平面的切点(如果存在交点),进而使用二分法求出法面与比较井段的两个交点。使用以上改进方法开发的邻井防碰扫描计算机软件增加了法面距离计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齐兆斌 《石油仪器》2008,22(1):72-74
邻井法面距离扫描在钻井轨道设计、井间防碰计算等问题中有重要的应用.在井段曲线类型是空间圆弧的假设条件下,推导出了参考井法面与比较井眼轨迹的交点的解析计算公式,讨论了解的存在判别条件.使用解析计算公式替换了常规法面距离扫描算法中的迭代计算过程,给出了一个简化扫描算法,提高计算速度,在井眼轨迹监倥、井间防碰计算、可视化井眼轨道设计和可视化实钻数据处理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等问题中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邻井间最近距离扫描的快速算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钻井轨道设计、井间防碰计算、实钻轨迹监控等问题中,邻井之间的最近距离计算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最近距离扫描算法使用迭代法来计算最近距离点,计算量较大,迭代算法的收敛性对扫描算法的整体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推导了点到线段和圆弧最近距离点的解析计算公式,使用该公式替换常规扫描算法中的迭代计算过程,得到了一个快速扫描算法,该算法的总计算量一般比常规算法低一个数量级,并且有非常好的收敛性能。该快速扫描算法只适用于井段曲线为直线段和圆弧的情形。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井眼分离系数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邻井相对位置的井眼分离系数计算方法(简称相对位置法),并进行了算例分析.在轨迹误差椭球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邻井轨迹误差的相关性,推导了邻井相对误差椭球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基于邻井相对位置的分离系数计算公式,并利用共轭梯度法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与椭球缩放法和椭球间距法相比...  相似文献   

8.
邻井定向分离系数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丛式井和加密井设计间距的不断减小,仅利用邻井距离扫描计算和传统分离系数监测邻井距离已不能满足现场需求。定向分离系数不仅将井眼轨迹误差分析与邻井距离扫描计算结合在一起,而且考虑了参考点和比较点误差椭球的相对位置关系,与传统分离系数相比,其可以更精确地反映邻井的交碰概率,为邻井防碰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以更好地满足现场需求。对比了传统分离系数和定向分离系数的区别;利用空间解析几何方法实现了法面距离扫描、最近距离扫描及水平距离扫描定向分离系数的计算,一般把最近距离扫描定向分离系数作为邻井防碰的依据。实例计算分析表明,在以定向井、大位移井为主要构成的丛式井中,传统分离系数的计算结果比定向分离系数小得多;定向分离系数在丛式井和加密井的设计和钻井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定向钻井中常常会遇到表层直井段不能打直且直井段井底井斜方位偏离目标井斜方位较远,二开定向造斜时定向井工程师一般直接朝着目标井斜方位定向,由于井眼惯性的影响使实钻轨迹不能很快贴近轨道设计方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造斜点初始定向时不应按照设计方位定向,可提出科学的定向方法使实钻轨迹尽快贴近轨道设计方位,当接近目标井斜方位时再朝着目标井斜方位定向。根据"空间斜面圆弧"模型以及在直井段没有打直的情况下定向工具面的"全力扭方位"计算模型,并以BZ13-1A2井为实例,计算出定向工具面角并用landmark软件计算了各个定向工具面角对井眼轨迹控制的影响。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能够尽快使实钻轨迹贴近设计线,从而减小扭方位井段的长度,提高定向造斜效率和控制精度,同时减小丛式井防碰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气田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油田部署井网越来越密,在高密度的井网条件下,定向井和水平井钻进过程中防碰问题显得日益突出,采取有效的防碰技术是钻井施工成败的关键。LUD8173井是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一口典型多井防碰绕障定向井,该井邻井数量多达十几口,防碰最近距离12.64m,靶前位移51.37m,防碰绕障难度大,施工风险高。对防碰邻井资料进行分析、模拟防碰数据、找出防碰技术难点和重点,优选出最佳防碰绕障方案、优化井眼轨迹设计、优选钻具组合和配合导向钻进技术,使得该井绕障顺利成功,井眼轨迹平滑,精确入靶,靶前距离50.03m,与实际相差0.15m。该井绕障成功,为相同类型绕障井防碰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砂泥岩油田注水开发的特点,推出了在相控条件下应用测井资料结合地质、沉积、开发等动静态资料综合进行剩余油分布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杏6-7区应用,沉积微相划准率达85%以上;小层对比符合率达90%以上;砂体连通性预测和剩余油分布评价与地质规律基本一致.为油田精细地质研究、优化布井、合理制定射孔方案、充分挖掘剩余油和油藏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庆油田南二区试验区井间示踪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道了为大庆油田南二区试验区筛选井间示踪剂的结果。初选非分配性示踪剂为硫氰酸钾,分配性示踪剂为正戊醇、异戊醇(3-甲基丁醇)、正丁醇,在地层水(回注污水)中背景浓度均为零;与地层水配伍;3个浓度的3组示踪剂回注污水溶液在50℃放置10天后,各剂浓度保留率大于80%,其中正丁醇的浓度保留率大于90%;硫氰酸钾在回注污水中的溶液在50℃老化28天,浓度仅减小1%。正戊醇在油中的分配系数最大,异戊醇次之,正丁醇最小,均符合要求。50℃下醇在油砂上的吸附大于硫氰酸钾,正丁醇的吸附最大,使用NaOH为牺牲剂使硫氢酸钾和正丁醇的吸附率急剧下降至1.0%-0.1%。在4.4×4.4×78(cm))的人造岩心和φ2.5×50(cm)非均质储层岩心上进行的流动实验中,出现硫氰酸钾和正戊醇浓度峰的时间差分别为133、472 min,但醇浓度峰较平坦,出现硫氰酸钾和正丁醇浓度峰的时间差分别为1201、25 min,两峰均十分尖锐,由浓度峰时间差计算的岩心剩余油饱和度误差,分别为7.14%、7.12%和4.44%、4.48%。所选示踪剂为硫氰酸钾+正丁醇,已投入现场应用。图4表6参6。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井口坐标系向井眼坐标系的转换 ,应用扫描点在井眼坐标系的坐标对扫描角的取值进行判断 ,简化了扫描角的计算 ,并给出了计算步骤和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4.
为定量研究二维可视化物理模型注采井间参数,利用计算机像素提取技术建立了二维可视化物理模型饱和度图像的数字化方法,以数字化饱和度场和一维水驱油理论为基础,应用流线模拟技术,建立了二维可视化驱替过程中不同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时注采井间参数的解释方法.结果表明,利用像素提取技术建立的网格化饱和度场与实际情况相符,利用井间参数解释...  相似文献   

15.
在参考国外井间示踪测试中示踪剂用量设计方法的报导及大庆油田井间示踪实践的基础上.以Brigham—Smith提出的水驱五点井网有效示踪物质用量计算方法为基础,提出了多层条件下的井网外的稀释修正,井网类型的修正、放射性示踪剂的衰变修正,并充分考虑环保因素和技术要求的示踪剂用量计算方法。同时也提出了商品纯度及有效示踪物质含量的示踪化学剂用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组合方式多样且缝洞连通关系复杂,很难通过测井、试井以及地质建模等方法进行井间的储层预测。为此提出了井间示踪剂测试与油藏数值模拟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示踪剂测试曲线进行分析和数值模拟拟合可以实现对油藏油水井间连通关系的认识。在分析井间示踪剂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能较为准确地评价流体的波及状况、注水受效情况;认识注入流体流向、流速信息;确定裂缝的发育状况以及区块的剩余油分布。对于进一步认识缝洞型油藏的非均质性特征以及地层缝洞连通关系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双河油田测井信息和岩芯分析资料为基础,运用深度序列多元统计、样条分段、优化降维等方法,建立了储层非均质渗透率解释模型。并对试验区井间油层的纵横向非均质渗透率进行了预测。经该区3条渗透率预测剖面证实,预测精度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井间电位法监测火驱前缘原理和地面电位差模型,分析火驱过程中各区带油层物性、电性变化对地层电阻率的影响,建立电位法监测火驱前缘电阻率解释模型。利用地面电位数据反演目的层电阻率变化,确定火驱前缘。通过井下温度数据和生产动态分析验证,表明电位法监测火驱前缘是可行的,可以了解火线的推进方向和速度,及时掌握火驱波及范围,为火驱动态调控提供技术支持。此项技术应用于准噶尔盆地红浅1井区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在渤海稠油油藏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然而,随着开发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较明显的井间气窜现象,较大地影响了多元热流体的吞吐整体效果。针对渤海复杂断块稠油多元热流体吞吐过程中出现的井间非凝析气体窜逸现象,开展数值模拟表征研究,应用CMG-STARS软件,以油藏实际数据建立井间窜逸模型,从油藏基础、开发方式以及注热参数三个角度探索分析非凝析气体窜逸程度的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多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筛选出影响程度最大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油藏油层厚度、水平井布井纵向位置以及注入气水比大小是影响窜逸程度的关键因素,分析结果对制定非凝析气体窜逸治理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