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叙利亚A油田Shiranish油藏属于中孔低渗孔隙型块状灰岩稠油油藏。渗透率低、油稠,存在边底水、局部裂缝发育。油田天然能量开发采收率低,单井产量低,整体动用程度低。为了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和储量动用程度,开展了动态分析、数值模拟研究及现场先导试验,确定了该油田稠油区以蒸汽吞吐为主的开发方式,并且对热采参数、水平井段长度、井距等进行了优化计算。计算结果得出,水平井长度400m,注汽压力15MPa,注汽速度250m3/d,井底蒸汽干度0.3,焖井时间5d,注采周期6~12个月,开发井距加密至100m,可以有效地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以叙利亚O油田SH_B油藏为例,研究了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有效动用范围和合理开发井距。首先采用驱替实验测定不同渗透率、不同原油黏度条件下油相的启动压力梯度,确定启动压力梯度与流度呈幂函数关系;然后基于水平井焖井结束后,开井生产时的水平井沿程温度变化和建立的黏温关系,首次揭示了水平井沿程的变启动压力梯度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油藏有效动用范围,论证了油藏合理开发井距,为O油田SH_B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实例介绍一种特殊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白垩储层的特征。叙利亚Tishrine 油田上白垩统-始新统油藏具微孔隙-裂缝,其典型特征是孔隙度高、渗透率特低,岩心孔隙度高达35%,多数样品渗透率却小于1×10-3 μm2;地层电阻率较低(1~5 Ω·m),束缚水饱和度可高达70%~95%。分析认为:Tishrine 油田上白垩统-始新统是陆棚和外陆棚沉积的白垩储层或类白垩储层,含大量颗石藻(球),颗粒半径小,直径几个微米,发育大量粒间微孔,喉道半径在0.5~1.0 μm,加之高矿化度(海水的3~7倍),造成该碳酸盐岩地层电阻率极低。沉积环境、泥质含量及方解石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和压实作用是影响白垩型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对于该区而言,无大气水暴露、高水位期、无陆源碎屑供应条件下有利于形成有效储层。晚期造缝事件对储层渗透性影响至关重要,裂缝多与晚期走滑断裂作用或构造反转有关,同时裂缝也控制了油藏的几何形态和非均质性。如何预测裂缝的分布、识别油层及确定储量计算参数是该类储层研究的难点。  相似文献   

5.
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孔喉结构复杂,且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差.中东地区白垩系Mishrif组发育典型的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相同孔隙度条件下渗透率相差达3个数量级,给准确评价该类储层的渗透能力以及合理的储层分类带来了极大挑战.为深入分析中东地区Mishrif组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主控因素,基于M油田415个高压...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AH油田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压力恢复曲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AH油田是一个以孔隙型为主、局部发育缝洞的碳酸盐岩油藏,其压力恢复曲线受储层特征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可以达到深化储层认识和预测储层类型的目的。文中采用试井油藏模型组合研究方法,通过建立不同类型储层试井模型及对压力恢复曲线分类,得到了8种压力恢复曲线特征,分析了不同生产阶段及酸化措施前后的压力恢复曲线特征变化。这些曲线较好地反映了AH油田带缝洞的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储层物性和储层类型变化特征,深化了对油藏渗流类型及渗流特征的认识,实现了对该油田复杂储渗单元动态渗流模型的精细刻画,对其有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叙利亚Oudeh油田低渗透普通稠油油藏开发中存在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储量动用。油藏采用天然能量水平井开发方式,开展启动压力梯度对水平井极限动用半径影响的研究很有必要。为了研究启动压力梯度对开发的影响,首先,通过室内实验确定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得到启动压力梯度与流度的关系。其次,基于水平井椭圆流动的拟三维方法,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水平井xy平面和yz平面的压力梯度计算模型;最后,采用稳态逐次逼近非稳态的方法,确定油藏水平井的极限动用半径;同时,建立水平井在拟三维中的极限动用半径图版。研究结果表明,除原油粘度高这一因素外,启动压力梯度是低渗透普通稠油油藏油井动用程度低的另一主要因素;水平井中的流体在xy平面上为线性流动,在yz平面上近似为径向流动,水平井在xy平面上的极限动用半径明显大于yz平面上的极限动用半径。在低渗透普通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中,需全面考虑水平井在xy平面和yz平面上极限动用半径与储层厚度之间的匹配关系,合理部署井网,以达到扩大油藏整体动用范围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乐安油田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出水难题,在地球物理测井难以判断储层中流体性质的情况下,由油藏地质特征分析出发,利用岩心分析资料,综合生产动态及国内外调研资料,对该油藏的出水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该类油藏具有"双油水系统"的新观点,并提出了延长低含水采油期、增加低含水采池量等控制水快速锥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东某油田H地层是一套发育在台地边缘的生物碎屑灰岩,孔隙结构复杂。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毛细管压力等分析化验资料,对生物碎屑灰岩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岩石物理分类,并对不同类型孔隙结构的电成像测井资料(FMI)和核磁共振(CMR)测井资料进行了特征研究,识别出不同类型孔隙结构在测井上的响应特征,建立了H地层孔隙结构和储层类型的测井识别评价图版,并对不同沉积相的储层类型进行了预测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微裂缝和大孔洞发育会使储层品质变好,而胶结作用使储层品质变差;潟湖相和滩后相的生物碎屑粒泥灰岩晶体大小均匀,分选好,粒间孔隙发育,容易形成好储层;而滩相的生物碎屑似球粒灰岩颗粒较大,分选较差,粒内孔隙发育,连通性差,不易形成好储层;潟湖相和滩后相的生物碎屑粒泥灰岩是下一步储层横向预测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以A油田Pz段储集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井震联合技术进行精细连井标定可以增强层位标定横向上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引入现代岩溶理论指导基底顶面构造解释,落实尖灭线及构造圈闭。研究区重新落实碳酸盐古潜山构造52.7 km2,增加了勘探开发的面积。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展现古地貌特征,将古地貌分为峰丛洼地、峰林谷地和古侵蚀沟3种类型。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响应特征,将研究区储集体分为溶洞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和裂缝型3种类型。综合地震反演和蚂蚁体追踪建模技术,明确了研究区3类储集体的空间展布特征。认为Ⅰ类溶洞孔隙型储集体主要沿古构造高部位发育,而且位置越高储层厚度越大;Ⅱ类裂缝孔隙型储集体发育于构造斜坡部位;Ⅲ类裂缝型储集体受断裂影响明显,发育于断裂附近。  相似文献   

11.
目前采用CO2吞吐开采超深层低渗透稠油油藏无法达到经济产能,即使使用降黏剂和CO2辅助热采开发也存在降黏效果差、单井产能低和油藏开发难度大等问题。通过使用分子体系设计和实验验证,对CO2增溶降黏剂进行研发,利用化学剂本身降黏功能和增强CO2溶解原油的能力,将化学降黏与CO2开采两种稠油开采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达到降低稠油黏度以及增强稠油流动性的目的。研制的增溶降黏剂可使CO2溶解度增大7倍,降黏率高达99.2%,有效解决了超深层低渗透稠油降黏范围小的难题。矿场应用结果表明,试验井周期平均日产油量达到原日产油量的2.5倍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银山  刘刚  刘阵  刘飞  任春燕  董旭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29(3):110-112,115,149,150
以中原文东油田深层高压低渗透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实验分析孔隙度、渗透率与应力敏感效应的变化关系,并测定渗透率与启动压力梯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深层高压低渗透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与应力敏感效应成幂函数变化,当渗透率在5×10-3μm2以下时存在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且随着渗透率减小,启动压力梯度急剧增大;启动压力梯度对产量呈线性影响,而应力敏感效应对产量呈指数影响,且比启动压力梯度对产能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产能特征与储集层类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塔河油田4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的形成与古风化壳的风化剥蚀有关,该文从油井自然产能变化和试采井见水动态特性,论述了碳酸盐岩油藏产能,试采见水动态及其与储渗类型之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储渗类型具有多亲性和复杂性,且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南油田某区块稠油粘度大、油层厚度薄、蒸汽吞吐后期汽窜超覆现象严重,急需转变热采开发方式,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氮气泡沫调驱的适应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发泡剂静态性能综合评价指数有利于发泡剂的统一筛选;在蒸汽和发泡剂基本注入参数相同的条件下,热泡沫(蒸汽伴随)的发泡剂利用率较高,单位质量发泡剂产油量比冷泡沫(蒸汽不伴随)高24.4%;多层合注合采时各层启动压差受泡沫注入方式和渗透率级差的双重影响,冷泡沫注入时各级启动压差随渗透率级差呈线性增长,热泡沫注入时则呈对数式增长;此外,不同渗透率层对采出程度贡献度差异较大,泡沫对中、低渗透层动用率相近。在实验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得到的氮气泡沫调驱最优方案为:采用氮气泡沫段塞式注入,在蒸汽注入速度为4.5t/(d·m),发泡剂质量分数为0.5%的条件下,泡沫段塞最佳注入量为0.01倍孔隙体积,最佳地面气汽比为20∶1,最佳采注比为1.3∶1,最佳泡沫段塞停注时间为90d。  相似文献   

15.
草古1潜山裂缝性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开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结合矿场实践,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研究裂缝性古潜山碳酸盐岩特,超稠油油藏开采特征及开采效果。目的:搞清此类油藏的开采规律,使其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结果:高角度裂缝发育的古潜山碳酸盐岩特,超稠油油藏,由于裂缝发育的随机性,直井开采效果差异较大,而水平井能钻遇更多的裂缝,故水平井方式开发较有利;由于此类油藏渗透性较好,依据平面原油性质的变化,采取井筒降粘和蒸汽吞吐引效相结合的配套开采模式,并应用改进的井筒降粘采油工艺及优化的注采参数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对改善开采效果均是有效的。结论:通过开采特征研究,所确定的布井方式,开采方式及采取的一系列参数技术界限,保证了此类特种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6.
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流体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其流动时存在启动压力。根据稠油油藏渗流特点,设计了合理确定稠油启动压力的实验测试方法。通过对新疆油田稠油油藏不同原油粘度、不同渗透率、不同温度条件下天然岩心的渗流实验,研究了束缚水饱和度下油相启动压力梯度及流速-压差关系,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了启动压力梯度、流速-压差曲线参数与岩石气测渗透率、流体粘度关系的经验公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测试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稠油油藏的启动压力。原油粘度对稠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大于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稠油启动压力梯度及描述流速-压差曲线的参数和岩石气测渗透率与流体粘度比值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季曼-伯朝拉盆地是俄罗斯境内的富油气盆地,属裂谷-被动陆缘前陆复合盆地;早里菲世早石炭世为裂谷-大洋被动边缘、浅海大陆架阶段,晚石炭世第四纪为乌拉尔造山和造山后的前陆演化阶段。盆地共发育3套碳酸盐岩储集层,包括下古生界、下泥盆统-上泥盆统(上弗拉斯阶-法门阶)及石炭系-下二叠统碳酸盐岩。研究表明,该区碳酸盐岩储层明显受沉积、成岩双重作用的控制,有利沉积相带及不整合面共同控制有效储层的分布;储集空间包括原生孔隙和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溶蚀孔洞,储层物性空间横、纵向变化大,通常不整面之下30~40 m为有利储层发育的最佳地带;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盆地内部分油藏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特性,制约了油气藏开发速度。通过分析该盆地具有较长开发历史的12个碳酸盐岩油气藏数据,证实该类油藏具有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特点。  相似文献   

18.
肖立新 《特种油气藏》2012,19(2):126-129,142
针对牛心坨油田的储层特性、原油物性、出水特点,从堵水剂的选择、堵水剂成胶前与原油的流度比差异、成胶后强度、施工工艺、施工参数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牛心坨油田因油水黏度差大、地层非均质性,导致裂缝诱导、注入水窜流,并研制出了适合该油田的选择性堵水工艺,现场应用2口井,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研究内容填补了国内外低渗裂缝性高凝稠油选择性堵水领域的空白,为同类油田的选择性堵水找到了切实可行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乐安油田砂砾岩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配套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法,对乐安油田热采水平井的开采模式和优化设计进行研究,并针对水平井汽窜和出砂问题,采用了调剖、封堵,机械防砂等多种新工艺技术。目的:选择适合于各区域的水平井开采方式,最大限度提高薄油层热采效果。结果:通过对水平井的生产效果评价和产能影响因素分析,证实利用水平井开采其产量达直井的3-4倍,油汽比提高0.2以上,结论:利用水平井对乐安油田薄层疏松砂砾岩储层稠油油藏进行热采是成功的,并已形成了完井,防砂,注汽,封窜调剖,采油等系列配套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