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进行市内变电站的设计和分析,介绍了市内变电站接地系统的基本设计流程,重点讨论了进行市内接地系统设计分析与常规郊区接地系统相比需考虑和出现的新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的接地系统相比,在进行市内接地系统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各种常规因素外,还需考虑可能的多块土壤结构、各电压等级电缆在故障电流分布计算中的影响,以及考虑电站入地电流对周边构筑物以及民用设施的安全影响等方面,否则会对电站评估安全计算结果带来显著的误差,遗漏周边安全性评估等,造成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在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的机率最大,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和故障分析中,经常要计算单相短路时的有关电气量。但传统的计算方法由于进行复数运算,使得计算繁琐且易出错。本文介绍一种简易计算方法供参考。l传统计算方法介绍以a相K点发生单相接地为例先在序网图中求出故障点K处各序电流IK。1,IK。。,IK。0及序网国电压U。l,U。。。,U。。;然后再求出保护安装处(或线路上任意一点)M点的各序电压UM。;,U。。2,U。。;最后按公式U。一UM:;+UMa。+UM。。;UMb=a’UM。1+aU。。2+U。0j…  相似文献   

3.
三相接地系统短路故障限流器及其控制策略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介绍一种适用于高压电网的三相接地系统桥式固态短路故障限流器的拓扑结构,分析了在各种可能的短路故障情况下限流电路的工作机理,给出了针对各种短路情况的控制策略,并用电力电子专用仿真软件PSIM对其进行仿真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该限流器具有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无明显影响,在短路故障发生时无延时自动插入限流电抗器,断开故障电流时不会引起附加振荡和过电压,控制方法灵活,可实现无电流冲击的软自动重合闸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4.
CDEGS软件在大型火力发电厂接地系统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接地系统安全分析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介绍了CDEGS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利用CDEGS软件以河津电厂为例对其接地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得出CDEGS软件可以方便的应用于大型火力发电厂接地系统安全分析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三相不接地系统的短路故障限流器。给出了其主电路拓扑结构,针对不接地系统可能出现的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故障,分析了限流电路的工作机理和控制策略,并用电力电子专用仿真软件PSIM对其进行了仿真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这种限流器具有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无明显影响,在短路故障发生时无延时自动插入限流,断开故障电流时不会引起附加振荡和过电压,控制方法灵活,可实现无电流冲击的软自动重合闸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6.
钟洪璧 《变压器》2001,38(7):38-42
分析了大型变压器运行中出现的短路故障,介绍了故障的处理过程,并在总结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变压器结构及减小短路电流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1 概述  电力系统中性点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称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简称小接地系统),其短路类型有:三相短路、二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小接地系统的两相接地短路是指两相接地不在同一点,它可以是同一小接地系统的不同出线,也可以是同一出线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8.
三相不接地系统短路故障限流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三相不接地系统的短路故障限流器。给出了其主电路拓扑结构 ,针对不接地系统可能出现的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故障 ,分析了限流电路的工作机理和控制策略 ,并用电力电子专用仿真软件 PSIM对其进行了仿真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 ,这种限流器具有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无明显影响 ,在短路故障发生时无延时自动插入限流 ,断开故障电流时不会引起附加振荡和过电压 ,控制方法灵活 ,可实现无电流冲击的软自动重合闸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三相不接地系统的短路故障限流器。给出了其主电路拓扑结构,针对不接地系统可能出现的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故障,分析了限流电路的工作机理和控制策略,并用电力电子专用仿真软件PSIM对其进行了仿真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这种限流器具有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无明显影响,在短路故障发生时无延时自动插入限流,断开故障电流时不会引起附加振荡和过电压,控制方法灵活,可实现无电流冲击的软自动重合闸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0.
高压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接地系统一旦出现缺陷,将导致电缆金属护层环流异常,长时间运行将损坏电缆绝缘,造成绝缘击穿故障,会严重影响电力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以一起高压电缆接地环流异常为例,根据接地系统模型分析护套环流数值,发现A相接地同轴电缆线芯、屏蔽接反是缺陷产生的原因,并分别在带电状态和断电状态下进行了验证。基于此,提出当电缆金属护层环流超过负荷电流80%时,应重点考虑异常情况是否由接地系统接线错误导致,同时,对高压单芯电缆接地系统的接线和验收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电力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危害,指出查找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注意事项,提出该类故障、真假接地的准确判断方法,以及单相接地故障的正确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分析与查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书文 《湖北电力》2008,32(1):17-19,22
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会引起保护装置和控制回路的误动或拒动,接地查找关键是要查明故障支路即选线,介绍选线的一般方法——暂断法和暂代法,并对接地查找中的注意事项和直流接地预防措施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对配电网采用什么接地方式,目前业界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讨论了中性点接地方式与分类问题、接地方式对供电质量与人身安全的影响、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与定位以及利用瞬时性接地故障信息实现在线监测等问题,指出小电流接地方式能够减少50%以上的故障停电次数,小电阻接地方式在人身安全方面并没有优势,长期以来制约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技术的难题已经得到解决,因此,配电网优先考虑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特别要杜绝将已经采用小电流接地的架空网络或架空线路与电缆混合网络改为小电阻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目前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故障时的故障特征,指出了鉴相电路在故障信息提取时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了鉴相电路的组成,根据系统运行要求,计算得出微分电路的微分常数取值范围,为电路设计提供了指导,提高了故障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更好地利用故障暂态与稳态信息,可以减少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算法复杂程度,提高适应性.分析了不接地与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同出线暂态与稳态电气量的线性度关系,发现:健全线路的零序电流与母线零序电压导数之间始终呈正比例且比例系数为正;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与母线零序电压导数呈非线性关系或者比例系数为负的正比例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4TV法的配电网中铁磁谐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赵新红  袁洪  车伟  景展 《高电压技术》2005,31(10):18-20
用EMTP仿真计算了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电磁式TV饱和引起的铁磁谐振。应用4TV法前后计算结果对比说明4TV接法可有效抑制但不能杜绝铁磁谐振且其谐振电压有高频分量较低频分量的频率更低等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17.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对供、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根据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故障的特点,应用零序光学电流传戚器进行故障选线与定段,提高了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平勇陈 《华东电力》2014,42(7):1410-1414
对小电流接地系统进行简单介绍,并以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为例,进行单相接地故障分析。对支持向量机的理论和基本算法进行详细的阐述,对支持向量机算法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中的应用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给出了故障选线仿真结果,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有着比较高的选线准确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对单相接地故障的电气特性进行分析,探讨故障造成的危害,对某工厂110kV变电站35 kV配电系统过电流保护动作跳闸故障进行详细的录波分析,确定跳闸原因为系统发生了单相接地故障,并基于故障零序电流特性提出零序电流保护来识别故障线路,同时提出接地变压器对零序电流呈低阻抗性也是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常具有间歇性,针对电弧重燃时刻与重燃时电气量的分析可完善故障暂态理论并提高检测效果。文中根据接地故障熄弧后的电压与绝缘恢复特点,分析不同接地系统中在故障点不同稳定情况时的可能重燃时刻,并对重燃后故障暂态特征进行分析。故障点稳定时,不接地系统中易在熄弧后半个工频周期内重燃;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重燃主要发生在故障相电压峰值前时刻。故障点不稳定时,重燃时刻无明显规律。将重燃过程看作非零初始状态的单相接地故障,高频暂态电流的谐振频率、衰减因子与重燃时刻无关,幅值与重燃时刻故障相电压瞬时值近似成正比,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的衰减直流分量衰减因子与重燃时刻无关、幅值与相电压对时间导数近似成正比。仿真及实测数据验证了分析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