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交错桁架结构纵向抗震性能相比其横向抗震性能很小,不利于结构的整体抗震,一个合理的结构纵向刚度与横向刚度同样重要,否则极易产生扭转而倒塌,而国内外对此研究较少.考察在相同位置布置下,支撑方式的不同对纵向的承载能力和层间位移角的影响,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讨论.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支撑的布置形式对交错桁架侧向刚度的影响规律,得出支撑的最优布置方案,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考虑地震非平稳性的隧道纵向抗震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考虑地震运动的非平稳性,将沉埋隧道地震反应分析的数学模型应用于隧道纵向随机地震响应及其抗震动力可靠度分析。从有限元动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出发,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傅立叶变换原理,结合随机振动理论,研究了将地震荷载作为非平稳随机过程时隧道纵向随机地震响应及其抗震动力可靠度分析方法,建立了地下结构随机地震响应数字特征及其抗震动力可靠度的计算表达式。以南京长江越江隧道初步设计方案(沉管段)为例,计算了其在非平稳随机过程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均方根值和纵向抗震动力可靠度,并研究了管段接头的抗震可靠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腹板宽厚比较大的H形截面钢框架梁塑性耗能区延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在其腹板设置纵向加劲肋以改善抗震性能的方法,并进行试验验证。通过4个梁腹板设置纵向加劲肋和1个未设置纵向加劲肋的梁柱刚接节点试件的反复加载试验,对框架梁端塑性耗能区腹板设置纵向加劲肋前后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试验以梁腹板采用弹性设计截面的试件为基准,考察在腹板设置一道、两道纵向加劲肋后塑性耗能区抗震性能的改善程度;并与塑性设计截面腹板梁的试件、部分塑化截面腹板设一道纵向加劲肋的试件进行抗震性能的比对。试验结果表明:设置纵向加劲肋可显著提高H形截面框架梁塑性耗能区的抗震性能;梁端塑性耗能区翼缘宽厚比满足塑性设计截面的要求,腹板采用弹性设计截面的宽厚比,当设置一道或两道纵向加劲肋时,可达到不低于塑性设计截面或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二级抗震框架梁端耗能区的抗震性能要求;弹性设计截面腹板纵向加劲肋分隔的区格板件宽厚比与实腹梁腹板宽厚比相当时,抗震性能基本等价。  相似文献   

4.
基于某实际工程,建立了小半径平面曲线隧道三维分析模型,探讨其在单向水平激振下的地震响应规律。其中考虑了隧道弯曲角度、地震动幅值和类型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了小半径平面曲线隧道的地震响应规律:①响应幅值方面,横向抗震段的响应最大,曲线段其次,纵向抗震段最小;②响应差异方面,曲线部分对隧道加速度影响较小,主要影响隧道的变形;③震动能量方面,随着隧道从横向抗震逐渐过渡到纵向抗震,其震动能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盾构隧道的纵向抗震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盾构隧道简化为一维的杆系 ,其周围的土体看作是粘弹性材料 ,将隧道的纵向抗震问题简化为粘弹性地基中弹性杆系的振动问题 ,利用粘弹性地基中杆系振动的有限单元法 ,对盾构隧道进行纵向抗震分析。同时 ,根据盾构隧道接头的特点 ,用接头单元来模拟管片的纵向接头 ,并且推导出盾构隧道纵向接头刚度的表达式。最后对地震作用下接头刚度以及地基参数对隧道的内力及变形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唐才均 《建筑工人》2010,31(4):38-43
2.抗震框架柱(KZ)纵向钢筋的连接构造 首层抗震框架柱纵向钢筋的连接构造如图3所示,楼层(标准层)抗震框架柱纵向钢筋的连接构造如图4所示,图5为定尺钢筋下料与层高的协调示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 192个试验样本的底框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研究 ,采用多种多因素相关性分析 ,得到一致结论 ,在影响底框结构抗震性能诸因素中 ,按其影响大小依次为 :地震烈度、横向抗震墙数、纵向跨数、建筑层数、横向跨数、高宽比。从而为结构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抗震思路  相似文献   

8.
某门诊楼为横墙承重、纵墙较少的砖混结构乙类建筑,通过对其结构体系、地基基础及上部承重结构的材料强度、构造措施、外观质量等现场检测,采用PKPM鉴定加固模块建立模型进行结构承载力验算,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鉴定结果为C_(su)级;采用综合抗震能力二级鉴定方法,即通过对其进行抗震措施核查及楼层综合抗震能力验算,进行抗震能力鉴定,鉴定结果为横向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满足抗震要求,纵向楼层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要求。最后,提出了结合改造后使用功能增设纵向抗震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墙体等抗震加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断面大、水头高,结构复杂的水下盾构隧道,通过分析其在横向和纵向结构特点,提出了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法。在地层条件较均匀的横断面,通过成层重复反射理论,计算出工程场地地层的实际地震响应,采用反应位移法对隧道典型断面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再将其结果与静力计算结果叠加后作为抗震设计的依据。纵向则考虑线状结构特点、沿隧道纵向地层的不均匀性、地震行波效应和边界效应等方面的因素,应用三维时程响应法加以计算分析。对2种方法的特点、适用条件和分析流程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将其应用于越长江盾构隧道工程,揭示了该典型水下盾构隧道的动力响应特征及抗震的薄弱部位。  相似文献   

10.
隧道曲率变化段是制约隧道结构抗震安全性的关键控制区段,但目前隧道抗震设计仅以横断面剪切变形为主,未考虑隧道沿纵向的曲率半径变化,缺乏针对曲线隧道的纵向抗震简化分析方法.将曲线隧道沿纵向简化为作用在黏弹性地基上的变曲率有限长均质Euler-Bernoulli梁,基于Hamilton原理及黏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了结构的微分动...  相似文献   

11.
张弦 《建筑师》2014,(2):26-31
哥特式建筑曾激起众多建筑师的关注就在于结构与装饰的完美结合。结构与装饰的融合包含了两层释义即经过装饰的结构和结构作为装饰物。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将结构进行修饰性处理,装饰是依附于结构的;后者是有意识的将结构作为建筑的构成要素,使结构有效的转化为装饰,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是平行的。视觉结构不同于结构装饰,它是模仿结构的承重状态.在视觉上起到了建筑物某些部分连接和过渡的美学作用。它暗示结构性的非结构内容。失去了结构构件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2.
弦支网架结构体系概念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架结构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空间结构形式。在传统的预应力网架结构的基础上,引入张拉整体思想,形成建筑效果美观的弦支网架结构。按照网架结构的常用类别定义,给出弦支网架结构的分类形式。对比研究网架结构和弦支网架结构自身的基本特性,提出弦支抽空型网架结构的概念,并对其进行静动力性能分析。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弦支抽空型网架结构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武汉火车站复杂大型钢结构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建的武汉火车站是特大型火车站,它将大跨结构、多层钢结构、桥梁结构融为一体。结合建筑特点对屋面与楼面结构体系进行了选择,并对主要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行了分析。在屋面结构中,采用拱与网壳杂交的"拱-壳"组合体系,而拱与网壳采用V形撑进行连接。楼面结构与屋面结构的间接结合,降低了主要构件的受力。工程采用的结构体系对于其他大型公建,特别是大型高架车站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苏新长江(雅阁)国际酒店中的酒店A塔结构高度为179.85m,属超高层结构。A塔楼采用了结构受力较好的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结构形式,此种混合结构方案也是现行超高层结构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将混合结构方案与纯钢结构方案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从抗侧移刚度、延性、用钢量、耐久性和耐火性、施工速度及自重几个方面分别对比了三种结构方案的优缺点,对比发现,高层混合结构综合了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二者的优点,是一种非常可靠有效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高层混合结构框架与核心筒的竖向变形差较大以及框架与筒体的协调工作问题是高层混合结构需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15.
现代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现代空间结构与传统结构的关系。通过一些实例分析了实现建筑与结构统一的内涵,阐述了张拉结构在空间结构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大跨度网壳结构新的施工方法。指出了现代空间结构是在传统结构上发展起来的,是传统与现代的彼此融合。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提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措施,介绍了结构耐久性的度量,以解决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改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提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措施,介绍了结构耐久性的度量,以解决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改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预应力钢结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根据预应力钢结构中构件类型组成,将预应力钢结构分为刚性、刚柔混合和柔性三种预应力钢结构类型,其中刚柔混合预应力钢结构中的弦支结构是一种典型的预应力钢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构体系之一。对于预应力钢结构的核心构件——拉索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建议今后工程设计时采用以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为基础的数据,即钢丝绳、钢绞线、半平行钢丝束三种索材的线膨胀系数值分别为1.92×10-5,1.38×10-5,1.87×10-5/℃。在分析弦支结构体系概念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平面弦支结构、可分解的空间弦支结构和不可分解的空间弦支结构三类,并对弦支结构体系中拉索的数值模拟理论进行了总结分析。随后分别针对三种弦支结构类型,对其发展历程、结构构成、结构特点以及工程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9.
高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并造成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的思路是根据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调整高校专业结构,通过对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机制。  相似文献   

20.
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主楼钢屋盖为复杂大跨空间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对航站楼主楼包含下部混凝土框架和上部钢屋盖的整体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三向地震波输入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跟踪了钢屋盖的位移、关键构件应力、内力历程等动力反应,并加以分析比较,考察钢屋盖的弹塑性发展历程。根据分析结果对钢屋盖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价,认为钢屋盖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