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4.
介绍了自行设计的多环槽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关于磁流变液的线性粘滞环阻尼力模型,并给出模型中参数的确定方法。通过液压激励试验台系统测试了磁流变阻尼器在不同电流、输入激励下的阻尼力-速度、阻尼力-位移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输入电流及输入激励下,该模型都能较好地反映磁流变液的滞回特性,与阻尼器实验数据有较好的拟合精度。线性的力学模型方便计算与控制研究,为磁流变液阻尼器在半主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针对磁流变阻尼器设计过程中仅利用磁场来评估其性能好坏,易引起较大的设计误差,提出了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方法,分别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力学、电磁场及流场的数学模型。考虑到磁流变阻尼器的性能受内部结构、电磁场与流场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影响,采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磁流变阻尼器进行了多物理场耦合建模仿真。分析了磁流变阻尼器内磁场的分布情况,得出了磁场作用下其内部磁流变液的流动状态及变化规律;同时对活塞头施加不同的正弦激励,分析了磁流变阻尼器在多物理场作用下的动力性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磁流变阻尼器的动态特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常规磁流变阻尼器功能单一且能量采集效率低下的不足,提出并设计了一种集阻尼力可控、位移自感应和振动能量采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位移自感应振动能量采集型磁流变阻尼器。介绍了所设计的阻尼器工作原理及位移自感应工作特性。采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处于不同工作位置的位移自感应装置进行电磁耦合仿真,得到自感应电压随活塞头相对位置的分布关系。加工制造出样机并搭建实验测试系统,测试分析了该磁流变阻尼器的动态位移自感应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自感应电压幅值随着位移激励幅值的增大而线性增大,且其线性灵敏度达到54.37 mV/mm。 相似文献
7.
用磁流变阻尼器支承磁悬浮轴承,可通过控制磁流变液流变性减小轴承转子系统的振动。由于磁悬浮轴承与磁流变阻尼器均有工作磁场,对两种磁场之间的解耦及对磁流变阻尼器磁路的设计,是支承磁悬浮轴承的磁流变阻尼器设计关键。本文首先对两个磁场进行了解耦,在初步设计磁路时使用解析法对磁路进行了计算,并与有限元法进行比较,肯定了解析法在磁路初步设计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并联逆变控制电路的全数字化控制方法,控制电路由全数字锁相环、数字扫频启动环节和重叠角控制环节组成.文中采用的改进型全数字锁相环可以很快捕捉到负载频率变化,基于定角控制原理的重叠角控制电路,可以在加热过程中保持恒定的功率因数角.文中详细设计和分析了各功能模块并进行了相应的仿真,仿真结果证明该控制电路锁相范围宽,可调节性强,可以完成控制目标,能够替代模拟电路实现对逆变器的控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多相交错型DC-DC变换器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变换器主电感进行磁集成研究,通过归一化等效电感分析,给出多相磁耦合电感设计准则。采用小信号对变换器Buck模式进行建模,推演出状态变量到控制变量的传递函数。然后依据三相磁耦合变换器的开环特性,并结合平均电流控制的不足,设计出对应补偿网络,提出补偿电流环的改进平均电流控制策略。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了所提出的新型控制策略,较之传统控制方式,可优化系统稳态及暂态特性。同时,磁耦合电感设计还改善了相电流纹波,提高了变换器暂态电流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TS201的多DSP并行系统设计与实现。本文重点分析了多DSP并行系统实现中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的关键技术,即多DSP并行网络结构设计、数据总线设计、并行系统的系统软件实现以及并行信号处理模块的任务分配。实现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软件无线电系统具有很强的并行处理能力,能够满足高速信号的实时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研究新能源发电系统用双向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提出一种多相耦合交错型磁集成Buck-Boost变换器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储能系统能量双向传递。首先对多相磁集成双向DC-DC变换器进行耦合电感研究,分析两相耦合Buck变换器等效电感并给出电感耦合设计准则;针对电感耦合交错型变换器的多开关状态、高阶化及电感电容复杂扰动的特点提出一种平均值电路法建立其小信号模型,并推导出状态变量到控制变量的传递函数;根据变换器开环稳态特性,进行补偿网络设计,提出基于趋近律的自适应电流控制策略并设计基于电流环补偿控制器。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较传统PI控制可同时改善系统稳态及暂态性能。 相似文献
16.
17.
同走廊出线架设的平行双回线之间存在零序互感,产生一纵向零序电压源串接于线路。当Ⅰ线故障时,Ⅰ线的A侧开关先动作跳开。从电网拓扑结构和理论分析表明,Ⅰ线和Ⅱ线间此时存在较弱的电气联系和较强的电磁联系,构成弱电强磁现象,导致非故障Ⅱ线两侧3U0反相,使零序功率方向元件误判为区内正向故障,从而使保护误动作。通过比较和分析,使Ⅱ线两侧3U0反相造成保护误动最主要原因是在Ⅰ、Ⅱ平行双回线路上形成弱电强磁现象。电力系统综合分析程序PSASP仿真结果也表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19.
在电池应用系统中为了提高电池的容量以及可靠性采用多个电池包进行并联,从理论上来讲两个源是不能并联的。实际应用中为了实现各个电池包之间的相互独立采用了二极管与电池包串联来实现隔离,但是此隔离二极管会造成一定程度地功率损失。为了降低多电池包并联采用二极管隔离所带来的功率损失,结合同步整流技术在开关电源中的应用,并结合其控制原理采用MOS管来代替二极管并通过相应的控制电路来控制MOS管的导通与关断,从而达到与二极管隔离同样的效果。与此同时,由于MOS管具有极低的导通电阻从而降低了隔离这个部分的损耗。仿真与实验结果均证明了此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