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改善现行混凝土强度抽样评定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适合于混凝土强度的抽样检验方案,方法通过对现行的混凝土强度抽样检验评定方法进行分析,指出现行混凝土强度抽样评定方法存在的不足.对222750组混凝土强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取混凝土强度质量特性,利用风险平衡原则来确定抽样检验方案的参数取值.结果给出合格质量P0、极限质量P1和生产方风险α的取值.提出采用协调生产方与使用方总风险的原则,根据统计数据获取混凝土强度检验批的批不合格率f(P),确定使用方风险β值.结论混凝土强度抽样检验方案避免了以往参数设定主要采用经验法的不足,能协调生产方与使用方的利益,并可简单、科学地考虑结构重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动态切削时,动态切削力解析模型是由切削力变量的合力推导的.动态切削力可以用静态切削系数或动态切削系数来表示,这两种系数都可由穗态切削数据来确定。本文验证了提出的模型,颤振分析是在一个两自由度的切削系统中进行的,并证明了从理论上预测的稳定性极限与由试验获得的极限切削宽度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现行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存在的问题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行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实践活动的不规范行为,提出了招标投标过程中存在的几种主要问题:资格预审存在倾向性和排斥性;肢解发包工程;建设成本价无法确定;不平衡报价未予澄清;违反《招标投标法》现象普遍;质疑程序和方法不完善.分析了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现行金属切削教材,设计手册及有关文献的“切削深度”定义进行了研究,论述该定义应用场合的局限性及不可操作(确定)性,分析并提出了能适用于各种切削加工情况的且易于操作(确定()的切削深度的定义的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5.
车削加工中表面粗糙度影响因子的最佳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车削加工切削参数的最佳水平的确定方法,建议基于Taguchi方法来分析最佳的切削参数。四种切削参数,既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刀圆弧半径得以最佳化,并用实验设计和分析研究了性能特性,同时利用信号与干扰比、方差分析和F检验,分析了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切削实验是在无任何切削液的情况下采用涂层硬质合金镶装刀具来完成。  相似文献   

6.
塑性材料加工中,存在一个最小切削厚度,当切削加工中实际有效切削厚度小于工件材料的最小切削厚度时,将造成刀具与工件无法正常切削,而主要以滑擦为主,此时加工精度很难保证,确定材料的最小切削厚度对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及精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上问题以淬硬钢Cr12Mo V材料为研究对象,提供了一种确定工件材料最小切削厚度的试验方法,并通过提供的试验方法,确定了淬硬钢Cr12Mo V(58 HRC)不同切削速度下的最小切削厚度值,试验结果表明:在所选的速度范围内,热软化效应对淬硬钢Cr12Mo V(58 HRC)成屑机制的影响大于应变率效应的影响,淬硬钢Cr12Mo V(58 HRC)最小切削厚度值的确定,为汽车覆盖件模具精加工余量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面铣刀三维应力场有限元分析及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铣刀片应力场分析问题,以ANSYS的内部开发语言APDL为开发工具,建立了三雏铣刀片参数化模型,基于切削实验,获得切削力作为面铣刀应力场分析的边界条件,对铣刀片应力场进行有限元分析,从而得知,刀尖及参加切削的切削刃处应力最大,然后向四周均匀扩散,刀片应在离刀尖微远处容易发生破损.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对铣刀片应力场进行的模糊综合评判标准,以确定铣刀片应力场的优劣.  相似文献   

8.
用切削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切削甜菜菜丝时,切削工艺参数、刀具几何参数与菜丝形状、切削力及出糖率之间的规律,为确定合理的工艺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经理论分析,在适当简化的基础上,采用数学、力学方法建立了对称V形槽直角切削的切削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对称V形槽直角切削的切削力理论公式及切削方程式,并对切削力公式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当刀尖角较大时,理论预测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经理论分析,在适当简化的基础上,采用数学、力学方法建立了对称V形槽直角切削的切削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对称V形槽直角切削的切削力理论公式及切削方程式,并对切削力公式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当刀尖角较大时,理论预测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般的直接体绘制算法进行三维图像切割操作不能很好地满足实时交互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剪切-弯曲方法的切割算法。该算法首先在中间图像平面上合成出被去除物体的掩码,并与变换到该平面上的切割面纹理图像一起,选择重采样那些在纹理图像以外的变化了的象素,最后采用弯曲变换产生最终三维图像。采用该方法可以减少对三维物体图像象素的合成计算,从而提高绘制速度。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实时显示切割效果,且图像质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小球孔类零件是缝纫机行业中使用较为普遍,用于传递复杂运动和空间力,运动精度和精度保持性要求较高的一类重要零件。现行的精加工方法有许多弊端,致使装配配研量大、运动精度保持性低。本文通过对传统精加工原理的分析,设计了一种新型小球孔精加工专用刀具系统,以实现对不同尺寸、不同材料的小球孔类零件高精高效的加工。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单片机(MCU)并行处理技术,实现数字化逆变式等离子切割电源的新方法,利用DSP高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切割参数的采样计算和相应控制算法;采用控制能力强大的单片机实现人机接口和逻辑控制.设计专用的保护电路、参数记忆电路和自动调高模块,实现对过压/过流保护、最佳系统参数匹配和割炬调整.实验数据表明,智能数字化切割电源控制性能好,可靠性高和操作灵活,大大改善了切割质量.  相似文献   

14.
电火花切割、等离子切割、激光切割和超高压水切割是工业上广泛应用的高精度切割方法:电火花切割具有很高的材料利用率和接近于磨削水平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粗糙度,但加工效率过低;等离子切割速度快,但切割过程中噪声大、烟尘多、辐射大,而且作为等离子切割机关键部件的喷嘴、电极和割炬在目前技术条件下都是易损件,无形中增加了切割成本;激光切割切割速度快、切缝小、切割材料表面质量好,但是切割材料厚度偏低,目前仅用于薄板切割;超高压水切割是一种冷态切割方式,切割材料无热变形,表面质量极佳,但切割成本过高。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三条选用切割工艺的原则:特殊的场合选用特定的切割方法;利用热切割方法满足加工工艺要求时,则无需采用超高压水切割;在等离子切割和激光切割都能满足加工要求的情况下,最好选用等离子切割.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抑制刀具磨损的一些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在切削过程中采取施加人工电流以及绝缘等方式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在试验中采用“一对二”的同刃切削试验法,对抑制刀具磨损的方法进行效果判别,从而得出了抑制刀具磨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如何降低纺织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已成为人们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经纱上浆是纺织厂的一道关键工序,降低浆纱成本,无疑是其中的一条可行途径,本文主要就如何控制浆料和能耗两方面的成本来探讨降低浆纱成本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The vast majority of tool 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s use the motor current instead of the cutting force as the predictor signal. The measured motor current signal is time-dependant and instable. It is difficult to detect the cutting force token signal from such motor current signal.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hat uses the wavelet transforms to reconstruct the cutting force token signal from the current signal based on the time frequency analysis of the cutting force signal. The result of the cutting fo...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一个刀具切削状态实时在线监测智能识别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构造,提出了一种新型流体声发射和电机电流的综合传感新方案,建立了机床控制系统与智能监测系统的并行通讯和刀具切削状态识别的专家决策系统,根据不同的工况条件自动选择传感方式、监测模式和识别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在线监测智能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9.
以Newton法及弦割法为基础,吸取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点,给出一种新型迭代方法———单点函数值式迭代方法.本文的意义不仅在于方法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新的思想方法,以启发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力学与切削速度垂直的平面中发生再生型颤振,进行了研究.将工件子系统和刀具子系统简化为单自由度模型,建立了切削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析模型,并计算分析了切削系统的各参数对颤振稳定性阈限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切削加工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