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州某污水厂采用涡流澄清池/纤维束滤池组合工艺对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当进水COD为60 mg/L、浊度为15 NTU时,出水COD和浊度分别约为30 mg/L和2 NTU,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实践表明,该组合工艺具有混凝效率高、过滤效果好、出水水质优、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济南市水质净化二厂的二沉池出水为原水,进行了V型纤维滤池深度处理污水的试验研究.在不同的滤速下,以出水浊度为控制指标,确定了最佳过滤周期为23 h.在过滤周期内,研究了纤维滤池对悬浮物和COD的去除效果,同时考察了其截污能力和反冲洗特点.结果表明,V型纤维滤池对悬浮物的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在62%以上,出水SS<3 mg/L;而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理想,对COD的去除率在5%~33%之间.此外,V型纤维滤池在一个过滤周期内的截污量为12.5 ks/m<'3>,反冲洗耗水量仅为过滤水量的3%,能反洗出90%的截污量.  相似文献   

3.
以武汉市某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二沉池出水为原水,进行了混凝—气浮—过滤深度处理工艺中试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表面负荷为8~12 m3/(m2·h)条件下,该深度处理工艺出水COD为17 mg/L、浊度<0.5 NTU、TP <0.1 mg/L;②表面负荷对出水水质的影响不大,当分流比为15%、混凝剂(聚合硫酸铝铁)投加量为10 mg/L时,处理效果最优,对浊度、COD、TP的去除率分别为94%、63%和90%;③当分流比较小(10%)时,增加混凝剂用量可以降低出水浊度与COD,当分流比较大(20%)时,混凝剂用量不再是限制因素,对出水浊度和COD影响不大;④混凝—气浮工艺可去除大部分悬浮物、COD和TP,保证了更好的过滤效果与较长的过滤周期。混凝—气浮—过滤工艺的处理效果优于污水处理厂既有高密度沉淀池+精密过滤器深度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4.
为了验证Hydro-Clear浅层高效滤池对市政污水的处理效果,在某污水厂进行了生产性试验,同时比较了不同粒径(0. 35和0. 45 mm)过滤介质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可用于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对原水中TSS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同时能协同去除一部分COD。综合评估出水水质及滤料流失等因素,认为0. 45 mm过滤介质的砂子流失率低,且能稳定满足TSS 5 mg/L的出水水质要求,拟在大规模实际应用中推荐采用0. 45 mm粒径的过滤介质。  相似文献   

5.
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5 000 m~3/d,深度处理采用混凝沉淀/转盘过滤/臭氧氧化工艺,混凝沉淀/转盘过滤工艺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20%,但单独臭氧氧化对COD去除效果不佳,出水色度升高。当辅以投加H_2O_2时,通过羟基自由基(·OH)的高级氧化可确保对COD的稳定去除,使出水水质达标。改造工程总投资为538.68万元,新增总水处理成本为1.03元/m~3。  相似文献   

6.
纤维束过滤器用于石化废水的回用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废水回用装置(纤维束过滤器)运行时遇到的各种情况,归纳出在二沉池出水浊度为高、中、低三种状况下,整个系统对浊度和COD的去除规律及过滤周期,水头损失和絮凝剂(PAC)投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生物流化床深度处理油田废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隔油-混凝(气浮)-过滤的传统工艺处理油田废水,出水水质往往不能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增设了三相生物流化床深度处理该废水,以使其达标排放。为提高生物深度处理的效果,分别采用了漂浮填料、悬浮填料、专性菌等多种强化处理措施,结果表明:流化床出水含油量为3.5~4.9mg/L,系统出水COD〈20mg/L,出水水质可满足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武汉某污水处理厂现状出水水质执行一级A标准,提标改造工程要求出水水质执行地表水准Ⅲ类标准(TN≤6 mg/L)。根据现状处理效果分析,提标改造工程的处理难点是TN、COD和TP的深度去除,需增加对应的专用深度处理单元。根据污染物去除机理和中试研究结果,深度脱氮单元采用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深度降解COD单元采用三级臭氧催化氧化工艺,深度除磷单元采用溶气气浮工艺。此外,通过中试确定了溶气气浮工艺的絮凝剂投加量和回流比、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的O3消耗量与COD去除量的质量比以及催化剂填充高度。  相似文献   

9.
临沂市武河人工湿地工程采用多级表面流人工湿地工艺对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为主的污染河水进行深度处理,其占地面积为866.67 hm2、处理规模为30×104m3/d。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在年均进水COD为52.51 mg/L的情况下,处理后年均出水COD为20.88 mg/L,达到了Ⅳ类地表水水质要求。应用WASP水质模型模拟湿地对COD的去除效果,所得拟合结果与实际运行效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可为规模化人工湿地工程的优化设计和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复合垂直流渗滤系统处理城镇生活污水,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个月左右的启动阶段,系统出水水质基本达到稳定;复合垂直流渗滤系统能承受较高的有机负荷,采用沉淀作为其前处理工艺的效果较为理想;综合考虑净化效果和处理能力,复合垂直流渗滤系统的水力负荷宜控制在O.32~0.60 m^3/(m^2·d);出水COD浓度与填料层深度呈负指数相关.当处理初沉池出水时,由于颗粒态COD的含量较高,初始的20 cm填料层对其去除率相对较高,占总去除率的49.5%;当处理EGSB出水时,由于颗粒态COD的含量较低,各填料层对COD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