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柴油油品中影响排放的主要成分。通过具体实例,即用匹配GW2.8TC柴油机的皮卡车,分别用均不含添加剂的欧Ⅲ专用柴油和普通柴油在同等条件下按GB 18352.3—2005进行了轻型汽车常温下冷起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并对排放物中的CO、NOx、HC和颗粒物PM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十六烷值对欧-Ⅳ柴油机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台满足欧Ⅳ排放法规的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使用7种不同十六烷值柴油进行试验,发动机不做任何调整,以分析十六烷值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六烷值每上升一个单位平均造成欧Ⅳ柴油机燃油消耗率降低0.2%、PM降低0.6%、HC和SOF降低1.5%,十六烷值提高时动力性和NOx、DS排放影响不明显.十六烷值上升造成欧Ⅳ柴油机预喷着火始点提前,对燃烧持续期和放热规律形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YC6L-40欧Ⅳ柴油机燃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Ⅲ柴油机基础上,研制出满足欧Ⅳ排放的YC6L-40柴油机,该机采用SCR机后处理技术降低NO_x排放,采用机内净化措施控制颗粒排放。燃烧开发采用提高喷射压力,调整喷油提前角,优化燃烧室,减小喷孔直径等措施,使颗粒排放降低70%,并且改善了经济性,与欧Ⅲ柴油机相比,实际使用燃油耗降低6%。  相似文献   

4.
以D6114ZLQ8B型220 kW柴油机为例,通过对燃油系统、燃烧系统、增压系统等的改进,优化了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使该机型性能良好,且将柴油车尾气污染物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颗粒污染物(PM)等,特别是控制的重点NOx和PM的排放量得到控制,D6114ZLQ8B型柴油机通过济南汽车检测中心的检验达到了欧Ⅱ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共轨柴油机燃用天然气合成油的性能与排放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共轨柴油机燃用天然气合成油(gas-to-liquids,GTL柴油)和国-Ⅲ柴油进行了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国-Ⅲ柴油相比,共轨柴油机燃用GTL柴油时的动力性与国-Ⅲ柴油相当,燃油消耗率降低约4%,GTL 柴油的 HC、CO、Nox、PM 排放分别降低17%、8%、3%、40%,烟度排放降低35%.GTL 柴油明显改善柴油机HC和烟度排放,并能同时降低柴油机Nox和 PM 排放,是一种潜力巨大的低排放柴油清洁代用燃料.  相似文献   

6.
降低汽车排放,使其达到欧Ⅳ标准,是欧洲各国车辆日趋紧迫的任务,也是世界其它国家或近或远的目标。本文主要从机用燃油、机内净化、机外净化三个方面对车用柴油机达到欧Ⅳ标准提出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 D6114Z_LQ8B 型220 kW 柴油机为例,通过对燃油系统、燃烧系统、增压系统等的改进,优化了发动机的工作过 程,使该机型性能良好,且将柴油车尾气污染物: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_x)和颗粒污染物(PM) 等,特别是控制的重点 NO_x 和 PM 的排放量得到控制,D6114Z_LQ8B 型柴油机通过济南汽车检测中心的检验达到了欧Ⅱ 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代用燃料在柴油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植物油,生物柴油,乳化油,乙醇/柴油等的制备和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研究了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微乳燃油的排放特性.对比试验表明:生物柴油CO,碳氢(HC)和颗粒物(PM)的比排放下降幅度分别为34.6%,40.2%和28.9%,但NOx比排放增加了6.63%;柴油机燃用乙醇/柴油时,...  相似文献   

9.
满足欧Ⅳ/Ⅴ排放法规的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车用柴油机的欧Ⅳ/Ⅴ排放法规出发,指出满足该法规必须采取排放后处理装置,介绍了用以处理NOx排放的稀NOx吸附器(LNT)和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SCR),及控制颗粒物(PM)排放的氧化催化器(DOC)和PM过滤器(DPF),分析了这些后处理装置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并认为今后的后处理装置的发展趋势是不同后处理装置的综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二甲氧基甲烷(DMM)、EGR和排气后处理对于柴油机燃烧排放的影响,并讨论了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途径.研究结果显示:柴油掺混50 %体积比的DMM,在中低负荷下采用28 %的EGR率,在高负荷下采用7 %的EGR率,可以同时显著降低NOx和碳烟排放,使用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可以大幅度降低HC和CO排放.通过与纯柴油燃烧过程的比较表明:DMM-柴油混合燃料可以同时增加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速率,导致最高燃烧压力和放热率增大,采用EGR并未使燃烧持续期显著延长.自然吸气式柴油机掺烧大比例的DMM并结合EGR和DOC,有望达到欧-Ⅲ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增压柴油机燃用天然气合成油排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增压中冷柴油机燃用纯天然气合成油(Gas-to-Liquids,GTL)、柴油/GTL混合燃料的排放进行了外特性、负荷特性和欧洲ECE R49十三工况法的试验研究,并与柴油的排放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燃用GTL在所有工况下都能够有效降低NOx、烟度和PM,且掺混比例愈大,效果愈明显,CO和HC也有一定的改善;在ECE R49十三工况下纯GTL的NOx和PM排放分别降低了23.7%和27.6%,CO和HC分别降低了16.6%和12.9%;发动机工况对增压柴油机燃用所有燃料的排放有较大影响。结果表明GTL是柴油机有潜力的低排放代用燃料。  相似文献   

12.
赵伟民  党进 《内燃机》2006,(4):52-54,62
对柴油机的排放尾气NOx,CO,HC和PM等进行全面分析,探索设计了一套由EGR(废气再循环技术)和EGC(发动机机外废气净化技术)结合的系统,EGR技术可以有效降低NOx的排放,机外废气净化技术技术可以在有效除去PM的同时降低HC,CO的排放,该系统能在较宽的转速和负荷范围内有效降低废气排放,解决同时降低NOx与PM排放的矛盾,废气排放全面降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控单体泵对传统单缸柴油机进行了技术升级改造,对燃烧系统进行优化匹配,实现了机内净化.在降低燃油消耗率的同时,有效控制了尾气排放中的CO,HC,NOx和PM,使其达到国Ⅱ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一台重型六缸柴油机改造成的单缸机上,研究了由煤直接液化柴油(DDCL)和间接液化煤制油(F-T柴油)按体积比3∶1配成的混合煤制油(D-F)的燃烧特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并与欧-Ⅳ柴油(DF)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600r/min下,与欧-Ⅳ柴油相比,在低负荷时混合煤制油预混燃烧放热量少,随着负荷增加,两者放热率曲线差别减小;混合煤制油循环变动小于欧-Ⅳ柴油,指示热效率比欧-Ⅳ柴油略高;混合煤制油的常规排放优于欧-Ⅳ柴油,在低负荷时HC、CO和NOx排放降低较显著,高负荷时碳烟排放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李顶根  叶阳 《柴油机》2012,34(5):17-21
在一台YC6105型六缸直列直喷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甲醇/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甲醇/柴油混合燃料柴油机具有相对较好的动力输出特性;与使用纯柴油燃料相比,NOx排放大幅下降,碳烟排放明显减少,并对CO排放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HC排放影响不大,但在高速高负荷时会促进HC生成。  相似文献   

16.
CA6110ZLA3柴油机达欧Ⅱ排放标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CA6110ZLA3型车用柴油机排放控制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通过提高喷油压力,改善喷油速率及喷 雾质量,延迟喷油定时,优化匹配涡轮增压器及改进燃烧室形状等技术进行优化匹配试验,NOx和PM排放值分别由 7.8g/(kW·h)和0.36g/(kW·h)降到6.8g/(kW·h)和0.14g/(kW·h),使该型柴油机排放达到了欧Ⅱ标准。  相似文献   

17.
柴油硫含量对排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制订与我国第四阶段排放法规相适应的车用柴油标准,进行了在满足欧-Ⅳ排放法規的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使用不同硫含量柴油的试验研究,并根据文献调研和试验结果预测了硫含量对柴油机一次、二次硫酸盐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柴油机硫酸盐和气态SO2排放量均随硫含量上升而线性增加,硫含量500gg/g柴油ESC循环硫酸盐排放量占欧-Ⅳ.法規PM限值的40%;硫至硫酸盐转化率为1%~2%;硫含量对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非硫排放物和缸內燃烧过程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柴油/乙醇组合燃烧降低增压中冷发动机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增压中冷发动机上采用柴油/含水乙醇组合燃烧(DECC)方式进行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DECC方式,增压中冷发动机的NOx和微粒排放同时大幅度下降,但HC和CO排放增加较多.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后,HC和CO得到了大幅度地降低,微粒(PM)也进一步减少.按照国Ⅲ规定的检测方法,对比纯柴油排放,该机的NOx由6.49 g/(kW·h)降到3.46 g/(kW·h),微粒由0.142 g/(kW·h)降到0.089g/(kW·h),HC和CO测量值分别为0.34 g/(kW·h)和0.10 g/(kW·h).负荷烟度(ELR)试验测试结果为0.687 m-1.测试结果表明,采用DECC燃烧模式,在仍然采用原机的泵管嘴燃油喷射系统的情况下可以使增压中冷发动机排放从国Ⅱ排放标准提升到国Ⅲ排放标准.除微粒指标满足国Ⅲ要求外,其余指标低于国Ⅳ要求,且燃料经济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扭矩储备系数对非道路直喷式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一台非道路直喷式柴油机为样机,研究了扭矩储备系数φtq和供油提前角对其排放和经济性能的影响。排放试验参照欧盟非道路柴油机八工况法,测取了该机PM、NOx、HC、CO排放量和油耗等参数。根据该机的工作需求,对φtq为18%和20%时不同供油提前角下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机在φtq为18%,供油提前角为12℃A时的排放完全满足欧-II排放标准;φtq为20%时,PM和NOx排放不能同时满足欧-II排放标准。φtq由18%增加到20%后,PM排放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并且对供油提前角的变化变得敏感,CO有所上升, NOx有所下降,对HC排放影响最小。随着供油提前角的增加,该机PM和CO排放量显著下降,NOx排放上升明显,HC排放变化幅度不大,油耗下降,φtq为18%、供油提前角为12.5℃A时的油耗最低为218.1 g/(kW·h)。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玉柴YC6105ZLQ欧Ⅱ柴油机的开发思路,特别阐述了为使排放稳定达到欧Ⅱ要求所采取的结构改进设计,整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YC6105ZLQ欧Ⅱ柴油机整机性能和可靠性得到提高,排放达到欧Ⅱ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