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在国内开始快速发展。近年来,乡村民宿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发展特点,而部分乡村民宿建筑品质较差,与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相悖,影响游客体验。因此,探索乡村民宿建筑品质的提升策略,对促进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巩义市为例,通过介绍巩义市各乡镇乡村民宿优势资源、民宿类型、建筑设计风格以及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乡村民宿现存的建筑问题,就这一产业的建筑品质升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乡村民宿建筑品质关乎乡村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有效可持续发展乡村民宿,助力乡村振兴,就要改善乡村民宿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民宿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乡村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乡村民宿也随之进入发展热潮期。以民宿为载体的乡村旅游正成为农村创新发展的新平台,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是,热度之下的"大干快上"也容易滋生脱离农村实际、过度商业化等一系列问题。我就此谈些自己对民宿发展和乡村建设的想法,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休闲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民宿成为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人们在充裕的物质生活条件、错综复杂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催生了对健康和养生的强烈需求。文章试图以紫山村民宿为研究对象,从焕发乡村活力、驱动产业发展和重塑建筑空间等方面,探讨康养理念在乡村旅游民宿中的作用,以期为乡村民宿的设计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乡村旅游度假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加之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凸显,利用农村老宅改造而来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人们远离喧嚣的庇护所。文章通过对民居改造类民宿的外部环境、内部空间和建筑细部的研究,结合实际案例的调研分析,分析了从民居改造成民宿过程中的问题,旨在探究出乡村民宿改造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旅游消费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促进乡村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旅游者的需求多样性增加,民宿成为乡村体验式旅游的重要形式,其服务体验很大程度影响消费决策及对于乡村的整体认知。文章从服务设计的角度,以服务蓝图为基础,通过对民宿触点的研究,构建服务体验系统,并提出体验式民宿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4)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民宿旅游蓬勃发展。民宿在我国发展时间较晚,存在着缺乏科学的经营理念指导、缺乏特色化内涵、制度规范缺失、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为了促进乡村民宿旅游的持续发展,发挥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该文将解构—重构手法运用到乡村民宿的设计中,分解乡村文化和空间结构,提炼设计元素运用到民宿的设计中,以丰富空间的文化内涵和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7.
梁耀坤 《现代装饰》2021,(7):194-195
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乡村的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农家乐、乡村民宿等快速崛起,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旅游体验.建造乡村民宿,推进了国内的乡村振兴工作的进程,对于乡村的自然风情以及本土人文均起到了改善作用,有助于传承地域文化,提高居民水平.本文对乡村民宿价值体现进行了探讨,结合地域文化与乡村民宿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乡村休闲旅游逐渐成为实现乡村复兴的有效途径。乡村民宿,是乡村休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浙江民宿最具有代表性。通过研究浙江乡村民宿发展的现状、问题,提出民宿发展的策略和趋势,指出浙江应以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色来发展民宿。  相似文献   

9.
李亚茹  刘晶 《城市建筑》2021,(12):76-78
近年来乡村旅游迅速崛起,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经历了从狂热到理性的发展阶段.目前,在乡村民宿的营造过程中,在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塑造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文章通过对川西地区乡村民宿与乡村民居的调查研究,总结该区域乡村民居的风貌特征,并结合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上的表达,提出乡村民宿建筑地域性风貌营造的方法,为乡村...  相似文献   

10.
曾文诗 《居业》2021,(11):37-38
民宿旅游为乡村的发展与振兴注入了新鲜生命力,而乡村振兴战略同时也为民宿旅游带来了新的契机,二者彼此影响,相互促进.本文以江南地区为例,首先概述了江南文化与乡村民宿,然后分析了江南民宿旅游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海南乡村民宿多元化设计的角度出发,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以及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岛的时代背景下,以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研究基础,探析民宿多元化设计理念,阐述未来多元海岛乡村民宿的发展方向,力求促进海南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在体验式旅游兴起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民宿产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苏南、浙江率先掀起了一股民宿热潮,使衰落的乡村焕发生机。文章基于民宿产业驱动视角,选取苏州市旅游型村落杨湾村为典型案例,探索民宿导向下的旅游型乡村发展转型机制,从重构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乡村治理方式和盘活乡村资源三方面展开,以期通过杨湾村的华丽转型为其他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华中建筑》2021,39(7)
传统民居是乡村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对其保护修缮应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前在乡村旅游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将传统民居改建为旅游民宿,既保护了原有街道风貌、延续当地地域文化,又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一定的游客吸引力,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旅游民宿发展应具地方特色,基于当地地域文化的同时,根据不同旅客需求定位民宿的功能倾向,进行旅游民宿改建,最终通过特色民宿把握乡村的差异性,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相似文献   

14.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环境,乡村旅游日益兴起,为满足旅游模式变化需求,必须加强乡村民宿特色设计。对此,论文分析了乡村民宿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设计优化对策,包括畅通民宿融资通道、提升服务水平、设计符合当地乡村民俗民风的民宿建筑,最后结合某项目工程,提出了乡村民宿建筑设计的原则和具体设计要点,以促进乡村民宿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相关部门提出了全面开发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特色产业,通过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从而带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工作机制。然而,随着乡村民宿产业的全面发展,在相关管理体系方面,特别是在消防安全管理层面上有待改进,以上场所的火灾普遍具有发生概率高、人员伤亡重、处置难度大的特点,一旦管理不当,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基于此,以我国乡村民宿消防安全为探究重点,逐一研判了我国乡村民宿所普遍具有的消防安全难点,根据乡村民宿消防安全问题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切实有效的管理对策,以期能够给我国乡村民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背景下,民宿业蓬勃发展。目前,乡村民宿发展面临着同质化严重、缺乏多元化发展、硬件条件简单、过分酒店化等问题。因此,通过研究民宿的功能空间设计,结合乡村生态资源条件以及乡村文化资源条件来发展特色乡村民宿,不仅可以避免乡村民宿的同质化问题,还可以发挥乡村资源优势。本文从安徽地域文化入手,其研究成果可为乡村特色民宿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乡村民宿业的发展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增长与文化的复兴,分析国内乡村民宿现状发展情况,探讨乡村民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引导国内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乡村民宿面临着投资进入困难、民宿产业链不完善、合法证件缺失、监管困难、宣传推广缺失等问题,应从政府政策支持、完善民宿旅游产业链、简化办证手续、设立社区监管组织等方面,推动乡村民宿业的健康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秦耀堂 《河南建材》2021,(3):140-141
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旅游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而且节假日也成为众多国民外出旅游的重要时期.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因此也带动了乡村旅游度假这一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的建设也受到更多人的欢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乡村旅游民宿的起步时间比较晚,而且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景观的设计与建设,以至于乡村旅游民宿的观感质量不是很高,文章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章佳  颖涂塽 《城市建筑》2023,(8):183-185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各地发展乡村经济的主要方式之一,乡村民宿的营建也随之迅猛发展。为避免乡村民宿快速发展,导致同质化严重、乡土性缺失等问题,文章通过梳理安徽皖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户型结构,针对不同的户型结构提出具体的改造优化设计方向,并以堂屋院落式户型作为典型实践研究对象,从内部空间优化、院落营造、建筑立面更新等方面提出设计策略,探讨营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品质民宿的可行性,以期对国内其他地区民宿建筑设计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视域下特色乡村民宿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针对现阶段特色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游客对特色乡村民宿中地域文化的体验预期,对地域文化在乡村民宿设计中的具体形式进行优化,从而使乡村民宿旅游具备地域差异,实现特色乡村民宿旅游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广西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因此,岭南文化融入广西特色乡村民宿设计对丰富旅游经济的文化内涵,丰富游客体验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