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CCK-8法研究了洋甘菊总黄酮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胃癌细胞AGS、人宫颈癌细胞HeLa及SiHa、人食管癌细胞Eca-109及TE-1、人肝癌细胞HepG2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洋甘菊总黄酮对SiHa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洋甘菊总黄酮对7种肿瘤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SiHa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作用48 h的IC50值为(97.74±4.02)μg·mL-1;洋甘菊总黄酮低、中剂量组(25μg·mL-1、50μg·mL-1)干预SiHa细胞24 h后,细胞阻滞在G0/G1期,总凋亡率由5.88%±0.29%分别升至11.57%±0.27%、18.08%±1.63%,说明低剂量洋甘菊总黄酮可抑制SiHa细胞增殖,诱导SiHa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辅助丙酮/NaH2PO4·2H2O双水相体系提取枳壳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通过DPPH法和ABTS法评价枳壳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枳壳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60∶1(g∶g)、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70℃、NaH2PO4·2H2O质量分数23%、丙酮质量分数45%,在此条件下,枳壳总黄酮得率为75.90 mg·g-1;枳壳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浓度为800μg·mL-1时,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8.57%,IC50值为48.96μg·mL-1;浓度为3 000μg·mL-1时,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8.40%,IC50值为207.71μg·mL-1。  相似文献   

3.
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种新疆香阿魏(准噶尔阿魏、多伞阿魏、山地阿魏、全裂叶阿魏、荒地阿魏)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结肠癌CT-26.WT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并通过MTT法检测5种新疆香阿魏乙醇提取物对人结肠癌耐长春新碱HCT-8/VCR细胞的安全给药浓度及逆转耐药作用。结果发现,5种新疆香阿魏乙醇提取物均对小鼠结肠癌CT-26.WT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全裂叶阿魏、准噶尔阿魏乙醇提取物的抑制作用较好,IC50值分别为20.93 mg·L-1、22.19 mg·L-1。全裂叶阿魏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结肠癌CT-26.WT细胞有较明显的促凋亡作用,凋亡率达到90.26%。5种新疆香阿魏乙醇提取物均可抑制HCT-8/VCR细胞的增殖,其中逆转耐药作用最佳的是准噶尔阿魏乙醇提取物。表明,全裂叶阿魏、准噶尔阿魏对CT-26.WT细胞的增殖抑制、促凋亡作用较明显,并且准噶尔阿魏对HCT-8/VCR细胞具有较好的逆转耐药作用,准噶尔阿魏、全裂叶阿魏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值得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鄢龙家  王琴  刘力  乐意 《化学试剂》2022,44(1):52-58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亚胺结构片段的新型喹唑啉酮衍生物,最终的15个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证,并评价了它们对野生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wt)和两种人癌细胞株(A549、HepG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活性,特别是化合物(E)-2-((4-((3,4-二氟亚苄基)氨基)苯氧基)甲基)-3-甲基喹唑啉-4(3 H)-酮对EGFRwt激酶的IC50达到0.037μmol/L,对A549和HepG2两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优于吉非替尼。  相似文献   

5.
采用NaNO2-Al(NO3)3-NaOH法测定各组分总黄酮含量;DPPH、ABTS自由基清除及Fe3+还原能力试验测定各组分抗氧化活性;Griees试剂法评价各组分抗炎活性。研究发现,变叶榕根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为(161.26±2.74)mg/g,乙酸乙酯组分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85.75±5.99)mg/g。乙酸乙酯组分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和Fe3+还原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15.53、6.69和56.52μg/mL,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的抑制活性的IC50值为63.07μg/mL。结果表明,变叶榕根乙酸乙酯组分具有较明显的抗氧化抗炎活性,其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韩洁  翁新楚  毕开顺 《精细化工》2007,24(5):473-476
对紫草中化学成分进行了抗癌活性研究。以顺氯氨铂(DDP)为阳性对照,通过形态学、MTT实验考察了从紫草中分离得到的7个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和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以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7个化合物在体外对两株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去氧紫草素(Ⅰ)、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Ⅱ)、异丁酰紫草素(Ⅲ)、紫草素(Ⅳ)、甲基紫草素(Ⅴ)、β-谷甾醇(Ⅵ)、咖啡酸脂肪醇酯混合物(Ⅶ)和DDP对胃癌细胞MGC-803的IC50分别为:1.7、1.4、7.0、0.5、1.5、>100、>100和4.4μg/mL;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IC50分别为:1.5、1.3、34.0、1.3、1.4、>100、>100和7.6μg/mL。证明从紫草分离得到的萘醌类化合物(Ⅰ-Ⅴ)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和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药效依赖关系,其中化合物Ⅰ、Ⅱ、Ⅳ、Ⅴ的抗肿瘤活性远强于阳性药物DDP。化合物Ⅵ、Ⅶ则没有抑制这两株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赤芝中脂溶性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易  翁新楚 《精细化工》2007,24(8):772-777
从赤芝中分离获得3个化合物:灵芝萜烯酮醇(Ⅰ)、麦角甾-7,22-二烯-3β-醇(Ⅱ)、过氧化麦角甾醇(Ⅲ)。化疗药物顺氯氨铂(DDP)作为阳性对照,用MTT(microculture tetrazolium)法和形态学方法评定了它们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增殖抑制作用。Ⅰ、Ⅱ、Ⅲ、DDP对BEL-740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20.15、5.05、24.35、7.67μmol/L;对MGC-803的IC50值分别为:6.32、10.09、9.88、3.52μmol/L。Ⅰ和Ⅱ分别与DDP以质量比1∶1混合处理BEL-7402细胞有正协同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DDP。化合物Ⅰ、Ⅱ、Ⅲ对HMEC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很小,质量浓度6.25 mg/L的Ⅰ甚至能促其增殖,增长率为0.93%,Ⅱ、Ⅲ的抑制率仅为21.14%和2.86%。Ⅰ、Ⅱ、Ⅲ是极具潜力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8.
以18β-甘草次酸为起始原料,经C11位羰基还原、C30位羧基酯化、C3位羟基取代和消除等反应,合成了一系列2-烯-甘草次酸酯(Ⅳ)和2-烯-11-脱氧甘草次酸酯(Ⅷ),通过IR、1HNMR、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MTT法测定了其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肝癌细胞(HepG2)、人胃癌细胞(BGC-823)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Ⅳa、Ⅳd、Ⅷa、Ⅷd对HeLa、HepG2、BGC-823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尤其对HeLa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8.13μmol·L-1、7.87μmol·L-1、10.7μmol·L-1、9.43μmol·L-1。  相似文献   

9.
以8-羟基喹啉-2-甲醛和2-肼基-4,6-二甲基嘧啶缩合得到席夫碱配体L,配体L与NiCl2·6H2O反应得到配合物[Ni(L)Cl2](简称L-Ni),X-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L-Ni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MTT实验表明,配合物L-Ni对肿瘤细胞MGC-803、NCI-H460、T-24、Skov-3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T-24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16.65±0.18)μmol/L,细胞毒性大于顺铂。从荧光光谱结果看,配合物L-Ni能使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发生静态猝灭,两者间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配合物L-Ni与BSA间有一个结合位点,紫外-可见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及位点竞争实验表明,配合物L-Ni与BSA亚结构域ⅡA的位点Ⅰ结合,使BSA微环境极性减小,而疏水性增加,推测配合物L-Ni使BSA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0.
设计合成了基于BODIPY母核的简单化合物I2-BODIPY,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法、高分辨质谱法(HRMS)对其进行了表征。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DPBF)检测单线态氧实验表明I2-BODIPY在溶液中有良好的活性氧(ROS)释放能力。以不同浓度的BODIPY、I2-BODIPY(0、0.625、1.25、2.5、5、10μmol/L)处理胶质瘤U87、U251细胞。MTT法验证BODIPY、I2-BODIPY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在绿光(520 nm)照射下I2-BODIPY对U87(IC50=1.21μmol/L)、U251(IC50=0.54μmol/L)细胞具有优异的光动力活性。JC-1法证明BODIPY、I2-BODIPY能诱导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丧失进而触发U87和U251细胞早期凋亡,其机制可能是光照产生的大量ROS氧化破坏了线粒体膜,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发挥其抗胶质瘤活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干桑叶进行提取,得到乙醇提取物,并对提取物的组分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桑叶乙醇提取物中含有多种有机物,主要包括酯类(82.85%)、烷烃类(6.31%)、芳烃类(1.62%)和醇类(0.21%)。桑叶乙醇提取物总还原力与浓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都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3.07和104.52 mg/L。桑叶乙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为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IC50分别为4.824、6.806和14.382 g/L。桑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随样品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和乙醇提取制备白芷、白芍的水及醇提取物,并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2 mg/mL时,(1)白芷醇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率为3.48%,IC50为1.4 mg/mL;(2)白芍水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率为13.08%,IC50为0.6 mg/mL;(3)白芍醇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率为11.18%,IC50为1.2 mg/mL;(4)白芷水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未呈现抑制作用。综上,白芷醇提取、白芍水提取以及白芍醇提取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可以一定程度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可作为美白功效性化妆品原料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马占相思树皮中原花色素的3种提取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传统溶剂提取法的最佳工艺为:60%乙醇、70℃、70 min、料液比1∶18(g∶mL,下同),原花色素得率为7.42%;微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0%乙醇、微波功率200 W、微波时间8 min、料液比1∶18,得率为7.05%;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工艺为:70%乙醇、超声波温度50℃、超声波时间50 min、料液比为1∶16,得率为8.57%。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效果最好,浸提温度低,得率高。进一步对超声波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对DPPH·清除效果最好,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7.94 mg/L,低于对照样维生素C(Vc)的IC50值;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IC50值为4.86 mg/L,与抗肿瘤药依托泊苷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微射流技术制备的阿魏酸纳米醇质体经皮递送和抗氧化性能。首先,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卵磷脂、边缘活化剂(蔗糖棕榈酸酯、吐温-80)对阿魏酸纳米醇质体包封率的影响,优化得到:卵磷脂、蔗糖棕榈酸酯与吐温-80为0.68%∶0.51%∶0.25%(w/%)时,所制备的阿魏酸纳米醇质体粒径小且分布均匀((104.5±0.7) nm),PDI为0.05±0.01,包封率高(88.8%±2.6%),稳定性高(25℃稳定存放60天)。其次,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Franz扩散池体外透皮实验分别评价了阿魏酸纳米醇质体的抗氧化性能和经皮递送性能,阿魏酸纳米醇质体的IC50值为8.7μg/mL,抗氧化活性略高于阿魏酸丙二醇水溶液(IC50值为11.7μg/mL);阿魏酸纳米醇质体皮肤滞留量和累积透过量分别为(18.2±3.5)μg/cm2和(25.3±3.2)μg/cm2,分别是阿魏酸丙二醇水溶液的1.2倍和1.4倍。研究发现,制备的阿魏酸纳米醇质体粒径均一、包封率高、稳定性好且抗氧化性高、经皮吸收性能好,有望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抗一氧化氮(NO)生成的两面神激酶3(JAK3)抑制剂的抗炎效果,采用药效团拼接原理设计并合成5个7H-吡咯并[2,3-d]嘧啶衍生物。体外活性评价表明,化合物N-(3-((5-(苯并[d][1,3]二氧杂环戊烯-5-基)-7H-吡咯并[2,3-d]嘧啶-4-基)氨基)苯基)丙烯酰胺(D3)和N-(3-((5-(苯并[d][1,3]二氧杂环戊烯-5-基)-7H-吡咯并[2,3-d]嘧啶-4-基)氨基)苯基)乙酰胺(D4)不仅能有效地抑制NO的合成(5.13±0.48)μmol/L,D4:IC50=(4.67±0.98)μmol/L),对RAW264.7细胞毒性较低(IC50>60μmol/L),而且可以微弱抑制JAK3激酶活性(D3:IC50=272 nmol/L,D4:IC50=849 nmol/L)。其中,化合物D4对角叉菜胶诱导小鼠模型的急性抗炎能力优于D3,可作为抗NO生成的JAK3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继续研发。  相似文献   

16.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T790M突变最为频发,也是肺癌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先导化合物B6优良的抗H1975细胞系和异植瘤活性,对其进行了EGFR(T790M)激酶抑制活性的确认,并使用Autodock软件确认了两者的相互作用。以EGFR(T790M)为靶点对B6进行定向结构修饰,所得目标化合物经NMR和MS表征后,联合体外激酶、细胞生物活性与Autodock软件解释它们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3-(苯并[d][1,3]二氧杂-5-基)-1-(1-(乙烯基磺酰基)哌啶-4-基)-1H-吡唑并[3,4-d]嘧啶-4-胺的抗H1975细胞增殖活性(IC50=(1.16±0.24)μmol/L)与B6(IC50=(0.91±0.36)μmol/L)相似,尽管其对EGFR(T790M)的抑制活性(IC50=(148.2±7.2)nmol/L)不如B6(IC50=(22.0±2.6)nmol/L)。以7H-吡咯并[2,3-d]嘧啶-4-胺为母核,取代基分别为胡椒环基和4-取代哌啶基者可开发活性更优的EGFR(T790M)抑制剂,指导后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廉价芦丁为原料,经苄基化保护、酸水解得到中间体7,3′,4′-O-三苄基槲皮素,中间体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再经Pd/C催化加氢脱苄基得到10种标题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目标产物结构经IR、~1HNMR、ESI-MS确证。采用DPPH法考察了10种标题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大部分标题化合物的SC_(50)小于槲皮素或与槲皮素相当。采用MTT法,评价了10种标题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MGC-803、人食管癌细胞EC109、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食管鳞癌细胞EC9706 4株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结构修饰后,标题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8.
以鬼臼毒素为原料,与N-丁二酸单取代-5-溴吲唑在DMAP/DCC催化下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评价其对A549细胞、A549/DDP细胞、MCF-7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Autodock评价新型吲唑拼接鬼臼毒素衍生物与微管蛋白秋水仙碱作用位点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新型吲唑拼接鬼臼毒素衍生物对MCF-7细胞[IC50 =(38.29±2.45)μM]、A549/DDP细胞[IC50 =(82.43±2.35)μM]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且对A549/DDP耐药细胞具有较好的选择性,RF值小于1,对与微管蛋白秋水仙碱作用位点的ASN-101氨基酸残基与形成氢键(d=2.3?),结合能(affinity)为-11.2 kcal/mol,能够较好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以鬼臼毒素为原料,与N-丁二酸单取代-5-溴吲唑在DMAP/DCC催化下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评价其对A549细胞、A549/DDP细胞、MCF-7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Autodock评价新型吲唑拼接鬼臼毒素衍生物与微管蛋白秋水仙碱作用位点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新型吲唑拼接鬼臼毒素衍生物对MCF-7细胞[IC50 =(38.29±2.45)μM]、A549/DDP细胞[IC50 =(82.43±2.35)μM]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且对A549/DDP耐药细胞具有较好的选择性,RF值小于1,对与微管蛋白秋水仙碱作用位点的ASN-101氨基酸残基与形成氢键(d=2.3?),结合能(affinity)为-11.2 kcal/mol,能够较好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单体Rb1对人慢性粒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20、40、80、160、320μmol/L)的Rb1,MTT法检测其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加入浓度为160μmol/L Rb1,收集培养24、48和72 h的细胞,经Wright染色后,镜下观察Rb1诱导K562细胞成熟分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培养12、24、48和72 h的细胞中JAK2、STAT5、p-JAK2及p-STAT5的表达水平。结果浓度为20160μmol/L的Rb1对K562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作用48 h时抑制率达最高;经Rb1诱导后,K562细胞体积缩小,核直径减小,核和浆的比例降低,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JAK2的表达水平随Rb1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p-JAK2的表达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各组间STAT5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p-STAT5表达于作用48 h时开始降低,并持续至72 h。结论人参皂苷单体Rb1可抑制人慢性粒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并诱导其向成熟方向分化,JAK2和STAT5的酪氨酸磷酸化在细胞增殖及诱导分化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为治疗白血病天然中药的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