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改善依鲁替尼(IBR)的水溶性和溶出度,采用湿法介质研磨法制备了依鲁替尼纳米晶(IBR-NC),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IBR-NC的制备工艺,并通过粒径分析、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PD)分析、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及溶出度实验对IBR-NC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PVP-K30-SDS为稳定剂,在物料比(IBR、PVP-K30、SDS的质量比)为10∶4∶1、IBR用量为120 mg、氧化锆珠规格为0.3 mm、氧化锆珠用量为40 g、研磨转速为150 r·min-1、研磨时间为2.0 h的最优条件下,制备的IBR-NC的粒径为(224.7±5.7) nm、PDI为0.151±0.017,累积溶出率在10 min能达到99.49%,溶出效果良好,且放置90 d后依然具有良好的溶出性质。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9):1672-1676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酮康唑纳米晶,考察稳定剂种类及浓度、酮康唑浓度、高压均质机运行压力以及均质化循环次数对粒径和多分散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制备工艺为:10%(相对主药量)的泊洛沙姆407作为稳定剂,酮康唑浓度10 mg/m L,运行压力81.6 MPa,循环次数15次。优化条件下制得的酮康唑纳米晶平均粒径为120 nm,而且研磨前后药物的晶态及化学结构没有明显改变;与原料药相比,纳米晶的溶解度、溶出速率、溶出总量均有了显著地提高。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16,(9):1672-1676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酮康唑纳米晶,考察稳定剂种类及浓度、酮康唑浓度、高压均质机运行压力以及均质化循环次数对粒径和多分散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制备工艺为:10%(相对主药量)的泊洛沙姆407作为稳定剂,酮康唑浓度10 mg/m L,运行压力81.6 MPa,循环次数15次。优化条件下制得的酮康唑纳米晶平均粒径为120 nm,而且研磨前后药物的晶态及化学结构没有明显改变;与原料药相比,纳米晶的溶解度、溶出速率、溶出总量均有了显著地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制备吲哚美辛微粒,以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选吲哚美辛微粒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溶出速率及溶出度。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可制备得到粒径明显小于原料的吲哚美辛微粒,SEM显示吲哚美辛微粒呈纤维状;FTIR、DSC及XRD观察结果表明吲哚美辛微粒未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体外溶出测试显示吲哚美辛优选工艺微粒的溶出速率明和溶出度显高于原料药的溶出速率和溶出度。  相似文献   

5.
反溶剂重结晶法制备青蒿素超细粉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玉洁  乐园  王洁欣  赵宏  陈建峰 《化工学报》2012,63(5):1607-1614
采用反溶剂重结晶法进行了青蒿素超细粉体的制备研究。以乙醇为溶剂,水为反溶剂,系统考察了药用辅料类型、反溶剂溶剂体积比、药物溶液浓度和混合强度对产品颗粒形貌和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辅料羟丙甲纤维素(HPMC)与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联用可有效控制颗粒形貌,反溶剂溶剂体积比为20,青蒿素乙醇溶液浓度为20 mg·ml-1,搅拌转速为8000 r·min-1时,浆料中可得到平均短径0.84 μm、长径3 μm的针状颗粒,此浆料经喷雾干燥可得到粒径为2~3 μm的类球形粉体颗粒。进一步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比表面积测试对原料药及产品的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青蒿素经反溶剂重结晶过程与辅料HPMC间产生一定的氢键作用,超细粉体产品的结晶度及熔点降低,比表面积增至原料药的26.4倍。体外溶出测试结果表明,青蒿素超细粉体的溶出速率远优于原料药,超细药物粉体15 min即可溶出88.3%,而同期原料药的溶出度仅为2.1%。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溶剂-冷冻干燥法制备硝苯地平(nifedipine,NF)速释固体分散体(SD)来提高其体外溶出度,并通过添加碱性调节剂来调节溶出微环境的pH值,进一步提高SD中药物的溶出速率。方法:以原料药在各辅料水溶液的溶解度及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度为指标,从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泊洛沙姆407(Poloxamer 407)中筛选最优载体及其比例,并添加适量的碳酸钠(Na_2CO_3)来进一步调节溶出速率。结果:当以PVPK30为载体,Na_2CO_3为碱性调节剂,且NF:PVPK30:Na_2CO_3=30mg:150mg:9mg时,制备的SD中药物的溶出速率显著提高,在2h内累积溶出度百分率可达84%。  相似文献   

7.
以氯氧化锆为锆源,采用反向共沉淀法制备了钇稳定四方氧化锆(YSZ)。研究了多种沉淀剂、不同pH值和煅烧温度对钇稳定氧化锆晶型的影响,着重探讨了多种因素协同作用对产物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pH≤7时,钇稳定氧化锆中有氧化钇晶型存在,pH=9时,易形成钇稳定氧化锆的固溶体。以碳酸氢铵、二乙胺为沉淀剂会阻碍钇稳定氧化锆的生成,氨水作为沉淀剂得到钇均匀分布的稳定氧化锆固溶体,其一次粒径约25 nm,团聚体粒径为200 nm。  相似文献   

8.
《广州化工》2021,49(12)
采用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制备复方石杉碱甲-虾青素脂质体,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石杉碱甲、虾青素的含量,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分离脂质体与未包封的游离药,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法优化脂质体制备工艺,并对其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和形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工艺验证复方脂质体中石杉碱甲平均包封率为65.35%±1.30%,虾青素平均包封率为50.42%±2.77%。粒径(156.22±3.71)nm, PDI为0.24±0.02,脂质体的粒径均一﹑包封率高﹑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克唑替尼的溶解度进而改善其生物利用度,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克唑替尼固体分散体,以体外累积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克唑替尼固体分散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克唑替尼与载体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的质量比为1∶3、反应溶剂为叔丁醇、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最佳条件下,克唑替尼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效果最佳,60 min体外累积溶出度达到93.98%,远高于克唑替尼原料药(10.96%);克唑替尼以无定形态高度分散于载体HPMC中。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盐酸氟西汀胶囊溶出度的测定方法,并评价了仿制药与原研药的溶出曲线一致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波长为227 nm,以水、0.1 mol/L盐酸溶液、醋酸盐缓冲液(pH=4.5)、磷酸盐缓冲液(pH=6.8)为溶出介质(体积为500 mL),采用桨法(转速为50 r/min)分别考察自制品与原研药的溶出度。结果表明:盐酸氟西汀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9.04~63.28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0%;4种溶出介质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4%(RSD=0.6%,n=9),99.33%(RSD=0.7%,n=9),100.11%(RSD=0.7%,n=9),100.17%(RSD=0.6%,n=9)。在4种溶出介质中,3批盐酸氟西汀胶囊自制品与原研药15 min时的溶出均大于80%。该方法适用于盐酸氟西汀胶囊溶出度的测定;盐酸氟西汀胶囊自制品与原研药的体外溶出曲线具有相似性,故其质量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相似因子法考察了阿莫西林原料药粒度对阿莫西林胶囊溶出行为的影响,并对阿莫西林结晶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阿莫西林原料药D[4,3](体积平均粒径)宜控制在40~65μm,最佳结晶工艺如下:结晶浓度为0.20 mg·mL-1,晶种加入量为4% ~6%,投加晶种pH值为1.15~1.25,养晶时间为20~30 min.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薄膜分散法制备两性霉素B脂质体冻干粉(AMB-Lip-FDP),并进行其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AMB-Lip-FDP,考察冻干工艺对AMB-Lip-FDP外观、溶解性、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并对制备的冻干粉性质进行表征。结果: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的AMB-Lip-FDP为黄色蓬松粉末,溶解性好,略有引湿性,复溶后的平均粒径为(110.2±3.6) nm, PDI为0.187±0.026,Zeta电位为(-42.6±1.4) mV,包封率为93.6%±2.7%,稳定性较好。体外释放结果表明,PBS中48 h释放约65%,具有明显的缓释性。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室温48 h稳定。结论:采用优化后工艺制备AMB-Lip-FDP稳定可行,具有明显缓释特征,为该产品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载体,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溶剂法制备了依鲁替尼固体分散体,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X-射线衍射法(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和扫描电镜法(SEM)对依鲁替尼固体分散体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依鲁替尼与载体HP-β-CD的质量比1∶1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依鲁替尼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效果最佳,5 min时体外累积溶出度达到78.87%,远高于原料药依鲁替尼(9.12%);原料药依鲁替尼以无定形态均匀分布于载体HP-β-CD中。  相似文献   

14.
以α-Al2O3、钛白粉为主要原料,加入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锆稳定剂,采用固相烧结法,于1 500℃/2 h制备了Al2TiO5材料.进行了XRD分析、热膨胀系数测定、循环加热(冷却)5次的综合热分析测试以及激光粒度分析.研究表明,制备材料的主晶相为Al2TiO5,1300℃平均热膨胀系数为3.709 × 10-6/℃,在500~1300℃使用温度区间稳定.经过研磨制备了粒径≤10μm的Al2TiO5粉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共载化疗药CPT-11及中药成分DMY的复方脂质体,对该脂质体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考察其外观形态、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量等,并考察复方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能力。方法:用乙醇注入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CPT-11-DMY复方脂质体,根据L9(34)正交试验优化药物处方,并加以验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及载药量;利用动态透析法来分析CPT-11-DMY复方脂质体体外释放趋势。结果: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优处方制备出的复方脂质体中CPT-11包封率为(82.58±1.48)%,载药量为(4.5±1.3)%,DMY包封率为(71.45±1.03)%,载药量为(5.7±1.1)%;平均粒径为(123.1±1.8)nm,PDI值为0.181,Zeta为(-24.3±0.51)mV;体外释放通过数学参数拟合结果表明,复方脂质体的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模型,24h内复方脂质体中CPT-11和DMY的累计释放率分别为(61.45±1.88)%和(72.67±1.07)%。结论:应用乙醇注入法结合硫酸铵梯度法成功制备复方脂质体,采用的方法简单可行,结果可靠,且包封率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雷公藤甲素热敏醇质体最佳制备工艺。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热敏醇质体;以热敏性和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筛选m(大豆卵磷脂)∶m(胆固醇);以包封率和变形性为评价指标筛选V(无水乙醇)∶V(1,2-丙二醇);以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系数(PDI)为评价指标筛选超声时间。m(大豆卵磷脂)∶m(胆固醇)=6∶1时制备的醇质体热敏性最显著,其相变温度(t_m)为42.4℃,包封率为92.78%,在43℃条件下其累积释药率为90.92%;V(无水乙醇)∶V(1,2-丙二醇)=7∶3时,变形性最好且包封率最高;超声时间为15 min,平均粒径和PDI均为最小。制备的雷公藤甲素热敏醇质体具有粒径均匀、药物包封率高、良好的热敏性和变形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缪菊连  王成军  郭剑伟 《广州化工》2011,39(20):148-150
采用转蓝法测定了药剂学实验中学生自制阿司匹林片的溶出度,以判断制剂溶出度是否合格。结果分析表明:2005级药物制剂班制备的阿司匹林片测得数据为49.03%±5.03%,2005级药学班制备的阿司匹林片测得数据为29.68%±11.42%,均小于80%,溶出度不合格。进行因果分析后,严格规范操作,更换黏合剂后,教师制备的阿司匹林片测得数据为82%±6.23%,大于80%,得到溶出度合格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以ZrOCl2.8H2O和氨水为主要原料,利用常压水热工艺制备出纳米氧化锆粉体,系统研究了氧氯化锆浓度、pH、反应温度及时间对产物晶型、粒度的影响,得出制备氧化锆纳米粉体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镜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氧化锆样品为纳米氧化锆粉体,且粒度较均匀、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7 nm。  相似文献   

19.
利用空气等离子体氧化热分解碱式碳酸锆和喷雾法等离子体热分解氯氧化锆水溶液制备超细氧化锆粉体,固相氧化热分解所制氧化锆平均粒径可达0.1 mm左右,晶型为亚稳立方、四方和单斜混晶结构,喷雾法等离子体热分解氯氧化锆水溶液所得氧化锆粉体平均粒径为5~60 nm,亚稳混晶结构. 在反应过程中对等离子体温度进行控制,可得到形貌为球形的微粉产品.  相似文献   

20.
单腾腾  潘海群  禹玉洪 《山东化工》2023,(2):125-127+131
目的:比较阿伐那非片在5种不同介质中的溶出度,建立阿伐那非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按照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0931第二法(浆法))测定,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进行检测,检测波长310 nm,选用溶出介质为pH值=1.2的氯化钠盐酸溶液,溶出体积900 mL,转速为50 r·min-1,分别在5,10,15,20,30 min取样。结果:100,200 mg规格在15 min内溶出度均在85%以上;线性范围为4.43~26.57μg/mL,相关系数r为0.999 9,截距百分比为0.04%,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0%(RSD=0.09%)、100.48%(RSD=0.17%)。结论:建立的溶出度测定方法适用于阿伐那非片溶出曲线的评估,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