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胰岛素为目标药物,以丝素(SF)和羟丙基壳聚糖(HPCS)为包药材料,复凝聚法制备SF-HPCS载药微球。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等对载药微球的结构、外部形貌及热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载药微球表面密实,平均粒径22.4μm,呈正态分布;载药微球对胰岛素的包埋率达73.6%,大于HPCS载药微球(64.3%)及壳聚糖(CS)载药微球(57.1%);SF-HPCS载药微球在人工胃液中4h内累计释药率为21.3%,在人工肠液中24h内累计释药率达81.2%,48h累计释药率为92.2%,释放过程平稳、缓慢。  相似文献   

2.
莫名月  李国明 《广东化工》2009,36(5):127-128
文章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得到以利福平(PEP)为核,壳层材料次序为CS和CMCNa交替的多层复合载药微囊,并考察了微囊的释药机制和囊材层数对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层复合微囊球形规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约为8.44±454μm。药物被很好地包埋在多层微囊囊芯中,释药方式主要以扩散作用进行,囊材层数增加,药物的缓释性能明显。  相似文献   

3.
将2,2,6,6-四甲基哌啶-1-氧化物自由基(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NFC)与广谱抗菌剂莫西沙星通过物理共混、真空抽滤制备出具有缓释和抗菌特性的莫西沙星/NFC缓释膜。研究了NFC的羧基含量、制备NFC时的均质次数对莫西沙星/NFC缓释膜的力学性能、溶胀性能以及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同时探究了缓释膜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当NFC含羧基为1.13 mmol/g,NFC制备时的均质次数为8次时,莫西沙星/NFC缓释膜的弹性模量为3.48 GPa,其平衡溶胀率比NFC膜高,可达到6.03,药物负载率为21%,在体外8 h释药量为19.96%。不同羧基含量的莫西沙星/NFC缓释膜的药物释放曲线均符合Peppas方程;均质次数和pH值增加时,缓释膜的药物释放由渗透和溶胀释放为主转为浓度差驱动的扩散释放为主,相应地其释放曲线由符合Higuchi方程转为符合Peppas方程。莫西沙星/NFC缓释膜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在4.38~6.33 mm范围内,有着明显的抗菌作用,含羧基1.70 mmol/g,均质次数8次的莫西沙星/NFC缓释膜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水溶性壳聚糖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BSA载药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  杨连生  扶雄 《化工进展》2006,25(12):1431-1435
为了避免高分子量壳聚糖水溶性差以及增溶剂乙酸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本文选择低分子量水溶性壳聚糖 (WSC)作研究对象,采用三聚磷酸(TPP)作交链剂制备不同WSC/TPP比率的WSC纳米粒子,并用于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释放载体。经测得为球形形貌的纳米粒子空载和载药时粒径、Zeta电位分别在35~190 nm、35~42 mV。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证实了纳米粒子中WSC的氨基与TPP的磷酸基团发生了交联反应。纳米粒子载药性能试验表明在0.05~1 mg/mL范围内随着BSA浓度的增大,纳米粒子的载药量增加而负载率降低。体外释放实验表明水溶性壳聚糖纳米载体对蛋白质药物具有缓释特征。因此,水溶性壳聚糖有望成为新的载体应用于蛋白质药物的控制释放。  相似文献   

5.
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了负载有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的Fe3O4/羧甲基壳聚糖磁性载药微球。利用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对载药微球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影响载药微球载药和释药性能的因素。IR测试显示载药微球中含有磁性Fe3O4;SEM照片显示载药微球尺寸均一,表面光滑。确定制备磁性载药微球的最佳条件为:5-氟尿嘧啶0.5g、磁性Fe3O40.2g、戊二醛8mL;磁性载药微球在温度为35~40℃、pH值为5.2的缓冲溶液中释药量达到峰值,适用于人体十二指肠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阿司匹林-壳聚糖缓释凝胶微球,通过透析实验检测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应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壳聚糖浓度,搅拌速度,阿司匹林/壳聚糖质量比,交联时间对微球制备的影响。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壳聚糖微球前5个小时的释放符合SRP的释药行为。以5个小时的体外释放总量为指标进行直观分析,交联时间对5小时的体外释放总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以利巴韦林为模型药物制备了利巴韦林-壳聚糖微粒,测定了微粒的粒径分布,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微粒的结构,并考察了微粒的载药和释药特性。结果显示,所制备微粒的粒径可为纳米级;作为交联剂的三聚磷酸钠与壳聚糖的-NH3+基团发生了离子交联,并且利巴韦林被包埋在微粒内部和吸附在其表面。微粒具有较好的载药和缓释性能,最佳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可达12.8%,在pH=7.4的磷酸缓冲液中可持续释药72h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替米考星β-CDP载药微球,讨论了投药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替米考星β-CDP载药微球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体外释药情况,运用红外光谱仪、电镜、粒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β-CDP微球质量为3g、替米考星质量为0.25g、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0h、搅拌速度为400r·min^-1的条件下制得的载药微球的产率为81.60%、包封率为66.05%。替米考星β-CDP载药微球粒径分布均匀,外观圆整,在pH值为7.4的PBS中释药效果较好。载药微球释药与Korsmeyer—Peppas方程有较好拟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备具有蛋白药物结肠靶向释放性能的新型药物载体,采用了水相溶液滴定反应法,分别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乳铁蛋白(LF)为模型蛋白质药物,制得壳聚糖/纤维素磷酸钠(NaCS)/三聚磷酸钠(TPP)载药微球。利用电镜SEM和显微镜观测拍照,对微球的表面和截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发现微球球形规则且颗粒大小均一。同时进行了体外药物模拟释放试验,考察了载药微球先后经过模拟胃液、模拟小肠液和模拟结肠液时的释药性能,及不同的释放条件和制造条件对于微球释药性能的影响,尤其考察了不同蛋白药物和不同干燥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临界点干燥法制得的负载乳铁蛋白(LF)微球在模拟胃液和小肠液释放量中5 h内只释放出不到20%的蛋白药物,而后在结肠模拟液中4 h内释放出蛋白药物80%以上。这些结果表明,壳聚糖/NaCS/TPP体系具有一定的作为结肠靶向药物释放载体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纳米氧化石墨烯(NGO)在生理溶液中易聚集沉淀的问题,文中将壳聚糖-聚乙二醇接枝聚合物通过缩合反应与NGO共价连接,得到氧化石墨烯-壳聚糖-聚乙二醇(NGO-CS-PEG)纳米复合物。采用FTIR,SEM,DLS等方法对复合物进行表征。在FTIR图谱中,1776,1480 cm-1处同时出现酰胺键特征吸收峰,表明NGO-CS-PEG的成功制备。SEM表征结果显示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单片层结构。DLS测定结果显示NGO-CS-PEG的平均粒径为282.5 nm,PDI为0.287。以PBS(p H=7.4)及DMEM细胞培养液为模拟生理溶液,纳米复合物在30 d范围内均能在溶液中稳定分散,未出现聚集沉淀现象。研究表明制备的NGO-CS-PEG纳米复合物粒径分布均匀、片层形貌良好、在生理溶液中分散稳定,为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自制的羧甲基壳聚糖-油酸聚合物(CMCS-OA)为载体,采用透析法对盐酸阿霉素(DOX)进行包载,载药聚合物(DOX-CMCS-OA)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达到30.28% 和65.83%.体外释药实验表明,DOX-CMCS-OA在pH值为5.0和7.4下1660 min时累积释药率分别为262.29% 和232.64...  相似文献   

12.
通过均匀试验设计优选双氯芬酸钠-壳聚糖缓释膜的制备工艺,并进行该载药膜体外释放度方法学研究,测定其体外释放度,利用模型方程对累计释放率数据进行拟合,探讨其体外释药机理。结果表明,双氯芬酸钠-壳聚糖缓释膜最优制备工艺为壳聚糖浓度为30 mg/m L、壳聚糖分子量为40万、双氯芬酸钠投药量为0.60 g、乙酸浓度为3%。体外释放度方法学研究可靠,双氯芬酸钠-壳聚糖缓释膜可实现长期缓慢释药,体外释放符合Hixcon-Crowell溶蚀方程。  相似文献   

13.
《水处理技术》2021,47(9):27-31
采用反相乳化法制备了壳聚糖纳米粒子(CSNP),以聚醚砜超滤膜为基膜,将CSNP添加在水相中通过界面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系列薄层纳米复合(TFN)反渗透膜,研究了CSNP添加量对TFN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NP优化添加质量分数为0.010%,即TFN-10膜对NaCl的截留率达到98.89%,水通量为40.53 L/(m~2·h),远高于TFN-0(TFC)膜的水通量(22.92 L/(m~2·h));且TFN-10膜在48 h的长期运行后,水通量和截留率分别稳定在32.20 L/(m~2·h)和99.07%,稳定性良好;对HA抗污染测试中,通量恢复率为83.67%,总污染率为24.84%,抗污染性能明显优于TFC膜(通量恢复率44.88%,总污染率58.19%)。  相似文献   

14.
将叶酸(FA)和氧-羧甲基壳聚糖(OCMCS)通过化学键连接制成叶酸-羧甲基壳聚糖聚合物,再偶联上熊果酸(UA)得到叶酸-羧甲基壳聚糖-熊果酸聚合物(FA-OCMCS-UA),并通过自组装包裹另一种抗癌药物10-羟基喜树碱(HCPT),形成叶酸-羧甲基壳聚糖-熊果酸/10-羟基喜树碱纳米药物粒子(FA-OCMCS-UA/HCPT)。采用1 HNMR和FT-IR对FA-OCMCS-UA进行结构表征;TEM观察FA-OCMCS-UA/HCPT NPs的形状。结果表明,1 HNMR和FT-IR证实了FA和UA成功偶联到OCMCS上。TEM显示FA-OCMCS-UA/HCPT纳米粒子呈球形,粒径为200~300nm。  相似文献   

15.
以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和羟甲基丙烯酰胺(NHMAm)为共聚单体与壳聚糖(CS)制备形成了温度敏感和pH敏感的互穿网络(IPN)水凝胶Poly(NIPAAm-co-NHMAm)/CS;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特征,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并初步研究了水凝胶对药物双氯芬酸钠(DS)的缓释效果。结果表明,该水凝胶具有明显的温度和pH敏感性,温度越高,溶胀度越小,释药越慢;pH越小,溶胀度越大;CS含量为0.6%时溶胀度最大。在NHMAm单体质量配比为8.7%时,水凝胶的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达到38℃,且此时对DS持续释药时间可达到24 h。水凝胶的释药动力学曲线符合修正的一级动力学模型。该水凝胶体系可通过改变NHMAm单体配比来调节温敏特性,是一种潜在的温度和pH双重敏感的药物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16.
以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和壳聚糖的冰乙酸溶液为原料,以甘油、阿拉伯胶水溶液为增稠剂,制成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涂膜(简称涂膜)。以涂膜拉伸强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得到最优配方,即壳聚糖溶液质量浓度为10 g/L、阿拉伯胶水溶液质量浓度为150 g/L、壳聚糖溶液(10 mL)与阿拉伯胶水溶液的体积比1∶2、甘油1.8 mL、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1.2 mL,在该条件下制备的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涂膜拉伸强度为(92.37±2.07)k Pa。将涂膜用于千禧果、金钱橘、葡萄的保鲜处理,以水果的腐败率、失重率、颜色色差、多酚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评价指标,测定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未涂膜的水果相比,涂膜处理的水果营养指标与感官指标均有更好的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C1和PC2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2.354%,说明涂膜对水果保鲜有效。  相似文献   

17.
以液相还原法制备了壳聚糖-银纳米微粒(CS-Ag NPs),并通过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硅烷偶联剂将其修饰到木纤维表面,获得了具有抗菌性能的CS-Ag NPs表面修饰木纤维。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CS-Ag NPs的形貌;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等分析手段对CS-Ag NPs表面修饰的木纤维进行了结构形貌以及热稳定性的分析,并讨论了其吸水性能。结果表明表面修饰后的木纤维接枝率为3.06%,具有高热稳定性及低吸水性。通过琼脂板计数法测试了CS-Ag NPs表面修饰前后的木纤维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庖杆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氏菌的抗菌效果,结果显示表面修饰后的木纤维对实验菌种的抑菌率都在99.0%以上。此外,还研究了未处理、PVP-Ag NPs以及CS-Ag NPs表面处理的木纤维板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湿热环境下,CS-Ag NPs表面处理的木纤维板到第8天时仍没有霉菌长出,而未处理的木纤维板和传统抗菌剂银纳米微粒处理的木纤维板到第5天时就开始长霉菌,由此可以看出表面修饰CS-Ag NPs的木纤维板具有更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显策  邰晓曦  傅中 《广东化工》2010,37(5):115-117
设计了正交实验法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壳聚糖/纳米TiO2复合膜,优化了制备工艺参数,并采用热重分析(TGA),傅立叶红外分析(FT-IR)进行表征。热重分析(TGA)表明,壳聚糖复合膜比纯壳聚糖膜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傅立叶红外分析(FT-IR)表明壳聚糖复合膜中存在Ti-O键。  相似文献   

19.
贤凤  程婉婷  高静 《现代化工》2022,(6):129-134
以壳聚糖水溶液、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4min]PF6)、不同质量比的TX-100和正丁醇为原料构建离子液体包水微乳液体系,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反相微乳液交联技术制备壳聚糖纳米微球,并将其应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氟离子。结果表明,选取质量比为4∶1的TX-100/正丁醇为乳化剂构建稳定的离子液体包水微乳液,粒径范围在10 nm以内,黏度低且稳定。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纳米微球成功交联,粒径在200 nm以内,对于去除废水中氟离子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中脱氟率达到(60.28±1.96)%,平均吸收量为1.558 mg/g。  相似文献   

20.
采用简单经济(与传统微乳法、热分解法等比较)的方法制备出一种磁性N-羧甲基壳聚糖造影剂。首先对壳聚糖的氨基进行羧甲基化制备N-羧甲基壳聚糖,然后在其链上采用原位生成Fe3O4纳米粒子的方法制备出磁性N-羧甲基壳聚糖,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及性能的测试。热重分析结果表明:Fe3O4的生成量与N-羧甲基壳聚糖中羧甲基的含量有关,其生成量随着羧甲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羧甲基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Fe3O4的生成量达到某一峰值。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生成的Fe3O4纳米粒子的粒径约为5-10 nm。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此磁性N-羧甲基壳聚糖的横向弛豫率为82.82 mmoL/L/s,高于超顺磁性氧化铁作为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时R2需大于62 mmoL/L/s的最低标准,可作为潜在的磁共振成像阴性造影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