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清文  谭明 《山西建筑》2011,37(7):17-18
通过探讨胶东地区传统民居在选址与布局、建筑外部空间、建筑材料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气候适应性,揭示了传统民居在解决气候适应性问题方面不同于现代生态建筑的方法和思路以及总结出适应当地气候的现代民居建筑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
鄂东南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乾  李晓峰 《新建筑》2006,(1):26-30
中国传统民居具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深入地研究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发掘其中有价值的策略和技术,对当今的生态建筑设计很有帮助。通过对湖北省阳新县玉堍村传统民居的热舒适性实验和分析研究,发掘鄂东南传统民居解决夏季热舒适性的关键方法和技术,探索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的根源,揭示了传统民居在解决气候适应性问题方面不同于现代生态建筑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吐鲁番传统民居是在干旱地区适应当地气候、材料、地理条件而建构,具有良好气候适应性的原生态绿色建筑。该文论述传统民居建筑对当地环境适应性方面的特征与建构方式,为该地区新型绿洲聚落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绥远地区乡土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礼  刘塨 《华中建筑》2008,26(12):234-238
绥远乡土民居的地域性特征集中体现在对地理、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和对文化、习俗、社会制度的适应性两个方面。其中对气候的适应性是绥远传统民居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形成其它地域性特征的重要因素。绥远乡土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为绥远地域性建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建筑气候适应性为衡量使用主体对地方气候的应答情况。针对景迈山地区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的研究,在梳理出当地传统民居的适应策略的基础上,根据Climate Consultant软件分析出景迈山地区被动式策略最佳组合方式,增加具有推广性的气候适应性措施,借助Phoenics软件对传统民居与改进后民居予以风场、温度场模拟,验证其可适应景迈山夏热冬暖的气候环境。通过新策略的实施可有效促进该地区民居的绿色再生,实现对该地区民居气候适应性特征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国各地传统民居蕴含着大量的气候适应性的被动式设计技术。为保护与传承徽州传统民居被动式设计技术,文章以徽州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测试,分析和探讨天井、空斗砖墙、坡屋顶、厢房地笼、花格窗、封闭外墙、建筑色彩、聚落规划等气候适应性被动式技术的节能原理,为新民居的气候适应性被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文分析了西藏传统民居在适应特殊高原气候方面所采取的被动式策略,包括为控制热损失,防止和利用太阳辐射,防雨防潮等目的而在建筑功能布局,建筑形态,细部及构件处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并通过一个典型民居案例进行说明。最后对气候适应性的文化转意进行了分析,诠释了气候适应性与文化在西藏传统民居上的体现与表达。  相似文献   

8.
耿虹  赵东昊  朱霞 《华中建筑》2020,(5):130-134
为指导乡村的生态宜居建设,该文期望从中国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营建策略中汲取智慧,并以武汉市罗家岗村为例,探索地处夏热冬冷、潮湿多雨地区的"木兰石砌"民居为创造良好人居环境而在建筑选址、建筑组合和建筑单体方面采取的营建策略,通过Ecotect、Phoenics软件模拟分析其气候适应性,并指出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可持续性在于"低成本"、"低技术"下的"在地建构"与"自然融合",启发未来乡村民居采用因地制宜的传统气候适应性营建策略,建设更具地域特色的乡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9.
基于喀什老城区传统民居聚落空间层面,研究分析冷巷空间的气候适应性。并在街巷遮阳、主导风向的利用、高墙窄巷的组织、夜间通风、巷道绿化以及以土木为主的建筑材料,六个方面论述喀什老城区传统民居聚落冷巷气候适应性技术营建方法。以此探讨在这种非职业建筑体系下的传统民居营造经验对现代民居建设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李珊珊  何泉  杨柳  刘加平 《建筑节能》2014,(2):65-68,94
为了掌握特殊的高寒气候条件下的藏东康区民居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特征,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条件和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等的适应性方面着手进行了研究。通过探讨藏东康区民居建筑的形体、空间构成的气候适应性设计及建筑构造与气候的关系等应用实践,寻找高寒缺氧气候条件下,当地民居的独特风格,总结出适应当地气候的民居建筑的设计特点。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政策,为今后民居可持续建设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火山石”民居以火山石为主要建造材料,是海口当地一种典型代表性的乡土民居,是宝贵的民居历史遗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为了解海口市当地乡村民居夏季热环境差异,分析当地火山石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策略、营建方法和生态经验,研究选取海口市典型火山石村落中的传统火山石传统民居,从空间布局、平面形制、墙体、门窗、屋顶等方面通过空间和构造解析,并采用热成像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从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围护结构内外壁面温度等热环境参数,与现代住宅作对比研究,进行实地热环境测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所测参数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传统火山石民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优于现代民居,其轴线式建筑布局、厚重的外围护结构、通透轻质材料的门窗、双层瓦屋面等设计策略均对当地热湿气候环境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现代乡村住宅在进行更新设计时,应当传承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能够起到优化室内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门窗》2013,(12)
我国的传统民居有着极佳的气候的适应性,因此,在目前的工程建设中,深入的研究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对于当今生态建筑施工和设计布着重要意义,也是发掘传统建筑文化价值的主要途径。本文就适应气候的传统民居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提行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火山石”民居以火山石为主要建造材料,是海口当地一种典型代表性的乡土民居,是宝贵的民居历史遗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为了解海口市当地乡村民居夏季热环境差异,分析当地火山石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策略、营建方法和生态经验,研究选取海口市典型火山石村落中的传统火山石传统民居,从空间布局、平面形制、墙体、门窗、屋顶等方面通过空间和构造解析,并采用热成像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从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围护结构内外壁面温度等热环境参数,与现代住宅作对比研究,进行实地热环境测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所测参数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传统火山石民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优于现代民居,其轴线式建筑布局、厚重的外围护结构、通透轻质材料的门窗、双层瓦屋面等设计策略均对当地热湿气候环境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现代乡村住宅在进行更新设计时,应当传承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能够起到优化室内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土族传统民居"庄廓"是青海河湟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类型,该地区黄土地貌与高原严寒气候造就了庄廓民居厚重粗旷的地域特征,其中不乏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态经验。研究以青海东部土族聚居地区自然与民族文化为基础,分析土族民居聚落特征,总结传统民居所具有的地区自然地理和资源气候的生态适应性,结合土族新民居创作设计实践,从聚落规划、民族文化、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探讨土族传统民居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北方洼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具有突出的建筑雨洪适应性特征。本文以白洋淀传统民居建筑为例,对其选址与规模特征、平面布局、立面类型、建筑结构及其细部展开研究,探索了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智慧,丰富了建筑气候适应性研究的研究维度。在设立雄安新区的背景下,对白洋淀建筑气候适应性展开研究,可以对白洋淀建筑遗产保护和新区建筑营造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居是地域特征的重要物质载体,其形制与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紧密关联。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达斡尔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方法,探讨达斡尔族传统民居在院落格局、建筑空间、结构材料等方面对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的适应性,挖掘民族特色,为后续达斡尔族传统民居研究及地域文化传承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探讨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选址与布局、建筑外部空间的气候适应性设计以及建筑材料与气候的关系和具体的应用实践,总结出适应当地气候的传统民居的建筑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8.
阆中古城传统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美宁  刘怡 《山西建筑》2009,35(19):3-4
通过对阆中古城传统民居在造型风格、布局和建造使用过程等多方面所体现的与自然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加以分析,指出阆中民居将传统建筑成熟且成功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手法与现代建筑技术手段相结合,能够创造出具有适应地域气候特点的节能建筑。  相似文献   

19.
摘要 旨在厘清贵州黔西南地区传统石板房体系相对于新民居体系的气候适应性能的优劣,为构建气候适应性地域民 居建造体系提供重要的导向资料,是地域民居设计建造体系优化策略的提出的重要基础研究。研究对石板房与新民居 分别进行冬、夏季连续性室内外物理环境对比测试,辅之以问卷调查,分析并总结地域民居建设体系的部分设计与建 造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在居住建筑体系转型过程中,相对新民居,传统民居在材料与空间组织层面具有很大的微气候 调节与适应性潜力。建议提炼并转译、沿袭使用传统石板房的通风空间组织架构,基于被动设计手法提升室内空间舒 适度,并指出结合居住主体生活方式与发展演变特点,构建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基质地域民居建造体系框架的必要性与 前瞻性。  相似文献   

20.
鄂西南山区位于中国地质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段,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该区域的传统民居在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发展了自身的建筑特色。本文从地形适应性、气候适应性、文化适应性3个方面,对鄂西南山区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适应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