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木质素磺酸钠(LS-Na)为基础,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引入阳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制备了改性木质素基水凝胶(MLH),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模拟混合废水中Cr(Ⅵ)和甲基橙的竞争吸附作用及影响因素,同时开展了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为5、MLH投加量为0.10 g、初始浓度为200 mg·L-1、温度为30℃的条件下,Cr(Ⅵ)和甲基橙的吸附量分别为54.14 mg·g-1和42.91 mg·g-1;MLH对Cr(Ⅵ)和甲基橙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Cr(Ⅵ)和甲基橙在MLH表面存在竞争吸附,且Cr(Ⅵ)更具被吸附优势;模拟混合废水中无机盐离子的存在会抑制MLH对Cr(Ⅵ)和甲基橙的吸附;MLH具有较好的重复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2.
对复合改性5A分子筛去除水中Cr(3+)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采用氢氧化钠和硝酸铁为改性试剂对5A分子筛进行复合改性,考察分子筛用量、溶液pH值、Cr(3+)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采用氢氧化钠和硝酸铁为改性试剂对5A分子筛进行复合改性,考察分子筛用量、溶液pH值、Cr(3+)溶液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Cr(3+)溶液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Cr(3+)去除率的影响。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分子筛吸附Cr(3+)去除率的影响。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分子筛吸附Cr(3+)的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并探讨分子筛吸附Cr(3+)的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并探讨分子筛吸附Cr(3+)过程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经0.4 mol/L氢氧化钠,6 mmol/L硝酸铁复合改性后效果最好,较未改性的5A分子筛的吸附容量提升了176%,改性前后分子筛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速率符合Lagergren准二级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制备具有胺基利用率高、结构稳定、使用方便的Cr(Ⅵ)吸附材料,以聚乙烯亚胺(PEI)为胺基改性剂,具有类海绵多孔结构的灯芯草(JC)为支撑基材,将吸入JC的PEI通过环氧氯丙烷原位接枝于其纤维表面,获得可整块使用的多孔吸附材料(PEI-JC)。采用元素分析、SEM、FT-IR、XPS表征PEI-JC的组成与结构,分析PEI-JC对Cr(Ⅵ)的吸附机理。考察PEI浓度、溶液的pH、Cr(Ⅵ)浓度与共存化合物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0.0%的PEI所制备的PEI10.0-JC,在30℃与pH为2.0的条件下,其Langmuir模型的最大吸附量为474.6 mg·g-1;PEI10.0-JC可将含各种共存化合物溶液中的Cr(Ⅵ)从10 mg·L-1降至排放标准(0.5 mg·L-1)以下;PEI10.0-JC可重复使用,其结构在吸附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变化;吸附与还原作用是PEI-JC去除水溶液中Cr(Ⅵ)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热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吸附除Cr(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颖新  周涛  毛娟  吴晓晖  袁蓁 《化工学报》2015,66(Z1):228-236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得到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 并在450℃高温下进行热改性处理(即C-LDHs)。系统性比较了上述两种材料除Cr(Ⅵ)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线模型, 并考察温度、pH、Cr(Ⅵ)初始浓度等重要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使用XRD、SEM、FT-IR和TG-DTG等对两种吸附材料进行了表面特性表征。结果表明, 热改性后C-LDHs的表面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其吸附过程仍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C-LDHs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为105.26 mg·g-1, 远大于LDHs的吸附量(20.66 mg·g-1)。本文结果表明, 对层状双氢氧化物进行经济方便的热改性可大幅度增强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 对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用煅烧的方法对高硅煤矸石进行热改性,制备出热改性煤矸石。采用吸附热力学模型拟合热改性煤矸石对甲基橙的吸附特性,并结合XRD和SEM分析表征手段探讨了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热改性煤矸石结构变得疏松,孔隙率增加。在650℃煅烧2 h得到的热改性煤矸石对甲基橙的吸附量和去除率最大,其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温度为25℃(常温),吸附时间为1 h,热改性煤矸石加入量为6 g·L-1,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1。热改性煤矸石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但更适合用Langmuir模型进行表述,属于单分子层吸附。热改性煤矸石对甲基橙的吸附体系稳定性较差,但吸附过程易于进行。  相似文献   

6.
以板栗苞为原料,经过磷酸改性后制备改性板栗苞吸附材料,并用于重金属Cr(Ⅵ)的吸附研究。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和温度对改性板栗苞吸附Cr(Ⅵ)活性的影响,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对等温吸附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Cr(Ⅵ)的质量浓度为10mg/L时,改性板栗苞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值4,吸附时间2h,改性板栗苞用量0.2g,温度45℃,在此条件下,改性板栗苞对Cr(Ⅵ)的吸附率可达99.33%。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说明改性板栗苞对Cr(Ⅵ)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通过FT-IR表征可以发现:吸附后的改性板栗苞的基团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改性板栗苞对Cr(Ⅵ)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通过SEM表征发现:改性板栗苞比未改性板栗苞的表面更光滑、空间更大,说明磷酸使得改性板栗苞附着的杂质被去除,褶皱铺展开,孔隙结构更发达,有利于对Cr(Ⅵ)的吸附。  相似文献   

7.
以核桃壳为原料、磷酸(H3PO4)为活化剂,制备核桃壳基活性炭(PBC),并对其吸附Cr(Ⅵ)性能进行探究。分别使用SEM、TEM、BET、FTIR、Raman、XPS等表征探究PBC的理化特性。研究溶液pH、活性炭用量和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PBC在不同吸附时间下吸附Cr(Ⅵ)动力学行为,分析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磷酸浸渍比为1∶1,热解温度为400℃时,制备的核桃壳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对较低浓度的Cr(Ⅵ)溶液(≤50mg/L)吸附率达到100%,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分别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中化学吸附占主导地位,并且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9):2457-2462
以板栗刺壳为前驱体,高铁酸钾为活化剂,通过化学改性制备得到板栗壳生物炭,并研究了其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借助XRD、FTIR、XPS、FESEM等表征手段发现其表面具有较为发达的孔隙结构及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研究该材料对水中Cr(Ⅵ)的吸附作用发现,pH为2.5时其表现出最佳的吸附效果,90 min可达到最终平衡吸附量的90%以上,属于快速吸附。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材料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为61.312 mg/g,其吸附机理类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与Langmuir模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得到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并在450℃高温下进行热改性处理(即C-LDHs)。系统性比较了上述两种材料除Cr(Ⅵ)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线模型,并考察温度、p H、Cr(Ⅵ)初始浓度等重要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使用XRD、SEM、FT-IR和TG-DTG等对两种吸附材料进行了表面特性表征。结果表明,热改性后C-LDHs的表面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其吸附过程仍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C-LDHs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为105.26 mg·g-1,远大于LDHs的吸附量(20.66 mg·g-1)。本文结果表明,对层状双氢氧化物进行经济方便的热改性可大幅度增强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对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红辉沸石、六水合氯化铁溶液为改性材料,采用浸泡后恒温水浴陈化制备无机改性红辉沸石(Fe-Z),考察了溶液的pH、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Cr(Ⅵ)吸附的影响,并采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实验优化条件为:温度35℃,pH为3,沸石投加量0.15 g,初始Cr(Ⅵ)的质量浓度50 mg/L,投加反应时间500 min时,此时改性红辉沸石对Cr(Ⅵ)吸附效率去除率为佳。改性红辉沸石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2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是化学吸附、单分子层吸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水体Cr(Ⅵ)污染,实现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通过水热H_3PO_4改性制备了花生壳基吸附剂,并将其用于水中Cr(Ⅵ)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453 K下,与质量分数为15%的H_3PO_4水热反应10 h制备的改性花生壳性能最优;当吸附剂投加量为2 g/L,pH=2.0,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水中Cr(Ⅵ)去除率可达86.83%。改性花生壳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氧化法将氧化锌负载在膨胀石墨表面,制备了膨胀石墨氧化锌复合材料。以废水中的Cr(VI)为去除对象,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Cr(VI)在膨胀石墨氧化锌表面的吸附行为,探讨了Cr(VI)初始浓度、溶液pH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从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讨论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量可达99.46 mg/g,吸附焓变为11.64 kJ/mol;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方程式能较好的拟合吸附过程,证明Cr(VI)主要以单分子层形式被吸附于吸附剂表面且整个吸附过程放热反应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章贞阳  吴瑶  邵刚 《广东化工》2014,(1):64-65,59
文章主要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修饰磁性二氧化硅来制备磁性材料,并对水溶液中的Cr(Ⅵ)吸附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吸附热力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对Cr(Ⅵ)有良好的吸附行为,对Cr(Ⅵ)吸附的最佳pH为3.0,平衡时间为2 h;重现性良好。材料对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饱和吸附容量为19.98 mg·g-1,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Cr(Ⅵ)吸附剂。  相似文献   

14.
公绪金  李伟光  张多英  刘柏音 《化工学报》2012,63(11):3680-3687
针对低温微污染水中(275 K)低浓度Cr(Ⅵ)离子(0.500 mg·L-1),制备基于表面负载食品级单宁酸为金属捕获剂的改性PAC(TA-PAC),以HNO3、NaOH氧化改性PAC为对照,研究了TA-PAC的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和吸附性能,并进行了pH影响和吸附等温线拟合研究。结果表明:TA-PAC的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表面极性大小最佳。TA-PAC对低温水中Cr(Ⅵ)及总铬的去除效果优于N-PAC和OH-PAC。酸性范围内(pH=3.0~6.0)TA-PAC对Cr(Ⅵ)及总铬的去除率均大于碱性范围(pH=7.0~10.0)。Freundlich 双参数吸附等温式对TA-HNC吸附水中低浓度总铬的吸附等温线拟合效果最好(R2=0.9941)。TA-PAC吸附低温水中低浓度Cr(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主要吸附机理可能包括表面还原作用、酯化/螯合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水体重金属Cr(Ⅵ)的环境污染问题,以棉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BC),再采用液相沉淀法将BC赋磁,得到磁性生物炭(MBC)。以二乙烯三胺(DETA)为改性试剂,对MBC进行氨基改性,制备出氨基改性磁性生物炭吸附剂DETA@MBC。用XRD、SEM、FT-IR、VSM对DETA@MBC进行表征,证实了Fe3O4成功负载在BC表面,MBC的氨基改性没有破坏Fe3O4的晶体构型,DETA@MBC表面有丰富的氨基功能团,且饱和磁强度良好。研究其作为吸附剂在不同条件下对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溶液pH值、吸附剂投加量、竞争性离子和温度等因素均会影响吸附效果。DETA@MBC对Cr(Ⅵ)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KF=25.287 mg(1-(1/n))·L1/n·g-1,n=2.538,吸附容易进行,对Cr(Ⅵ)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6.
针对纳米零价铁(nZⅥ)易团聚、氧化等缺陷,基于液相还原法,本文利用具有层状结构的铁氨基黏土纳米材料(FeAC)改性nZⅥ用于去除电镀废水中的Cr(Ⅵ)。考察了材料配比组成、投加量、初始pH值对体系去除Cr(Ⅵ)的影响,也研究了改性材料去除实际含铬废水的能力。研究表明:FeAC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吸附材料的分散性与稳定性,削弱nZⅥ的团聚与氧化问题;当Cr(Ⅵ)浓度为20 mg·L-1,FeAC与nZⅥ的质量配比为1:5且投加量为0.250 g·L-1时,改性纳米材料对Cr(Ⅵ)的去除效果最佳;废水中存在的Cu2+、Ni2+均对改性材料去除Cr(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对实际含铬废水也保持稳定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氯化铝生产压滤残渣(PACR)为原料,改性得到水化氯铝酸钙吸附剂(M-PACR),考察该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效果。扫描电镜分析表明,M-PACR表面的孔隙结构较改性前更明显;比表面积分析数据显示,M-PACR的比表面积较PACR增大了近3倍。吸附实验效果表明,M-PACR吸附Cr(Ⅵ)的最佳pH为6。M-PACR对Cr(Ⅵ)的吸附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与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18.
针对低温微污染水中(275 K)低浓度Cr(Ⅵ)离子(0.500 mg·L-1),制备基于表面负载食品级单宁酸为金属捕获剂的改性PAC(TA-PAC),以HNO3、NaOH氧化改性PAC为对照,研究了TA-PAC的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和吸附性能,并进行了pH影响和吸附等温线拟合研究。结果表明:TA-PAC的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表面极性大小最佳。TA-PAC对低温水中Cr(Ⅵ)及总铬的去除效果优于N-PAC和OH-PAC。酸性范围内(pH=3.0~6.0)TA-PAC对Cr(Ⅵ)及总铬的去除率均大于碱性范围(pH=7.0~10.0)。Freundlich 双参数吸附等温式对TA-HNC吸附水中低浓度总铬的吸附等温线拟合效果最好(R2=0.9941)。TA-PAC吸附低温水中低浓度Cr(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主要吸附机理可能包括表面还原作用、酯化/螯合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等。  相似文献   

19.
以甘蔗渣为原料,通过高温限氧和氧化钙改性制备钙改性甘蔗渣活性炭。研究了钙改性甘蔗渣活性炭对Cr(Ⅵ)吸附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吸附等温线模型和吸附动力学,进一步讨论其吸附机理。由实验数据可知,氧化钙改性有利于提高甘蔗渣炭对Cr(Ⅵ)的吸附效果。改性后,甘蔗渣活性炭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2,吸附时间8h,吸附剂添加量为0.2 g,Cr(Ⅵ)的吸附浓度为20 mg·L~(-1),此时吸附容量达到2.89 mg·g~(-1)。吸附等温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改性后,甘蔗渣炭对Cr(Ⅵ)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改性后,甘蔗渣炭对Cr(Ⅵ)的吸附可用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示,吸附过程存在物理扩散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20.
通过静态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对U(Ⅵ)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U(Ⅵ)的解吸和菌体内P的释放过程,利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pH=5时,在1 L 50 mg·L-1的铀溶液中,投加枯草芽孢杆菌1.384 mg(干重,DW),2 h后,铀的去除率和吸附量分别为85.34%和308.31 mg·g-1(DW)。随着作用时间从2 h延长至48 h,铀的解吸率从52.13%下降至36.25%,菌体内释放到溶液中的P浓度从 0.12 mg·L-1增加到0.40 mg·L-1。枯草芽孢杆菌对水体中U(Ⅵ)的吸附行为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描述。作用过程是放热,可自发进行。SEM-EDS表明枯草芽孢杆菌与水体中U(Ⅵ)作用后,菌体内部断裂呈短节状,铀沉积在细胞表面及周围,无明显晶体产物生成,FTIR图谱出现UO22+特征吸收峰,氨基、磷酸基团参与枯草芽孢杆菌与水体中U(Ⅵ)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