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由脂肪酶Lipozyme RM IM催化猪板油和油茶籽油脂肪酸甲酯制备的母乳脂替代品(HMFS)粗产物进行了脱酸工艺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209℃、刮膜转速180 r/min、进料速度2 m L/min,在此条件下,重相分离所得HMFS酸值(KOH)为0.036 mg/g,得率可达49.19%。HMFS的主要融熔峰在4.68℃,HMFS甘油三酯脂肪酸组成中的C16∶0有69.98%分布在Sn-2位上。  相似文献   

2.
由于经济、社会和个人因素方面,我国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普遍偏低。与植物油和反刍动物乳脂相比,人乳脂中棕榈酸分布在甘油骨架的sn-2位更有利于婴儿对脂肪酸和钙的吸收,减少婴儿便秘、上火等。合成与人乳脂相似的人乳脂替代品,将其作为婴儿配方奶粉的脂肪来源具有着重要的市场潜力。酶法催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高度位置专一性和脂肪酸专一性,因此,可以通过sn-1,3位专一性脂肪酶催化合成人乳脂替代品。本文介绍了人乳脂替代品的定义及发展,并就近年来的酶法合成人乳脂替代品的底物选择、脂肪酶筛选、合成方法与技术、检测分析方法、相似度评价以及氧化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阐述,并对今后人乳脂替代品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酶法制备人乳脂替代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脂替代品的脂肪酸组成和结构与人乳脂相似,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在介绍人乳脂中甘油三酯的结构、组成和含量的特异性及婴儿对乳脂消化吸收特点的基础上,综述酶法生产人乳脂替代品的反应底物、脂肪酶、反应体系、检测方法的选择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对人乳脂替代品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酶法生产人乳脂替代品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现代酶技术对油脂进行改性来生产人乳脂替代品(HMFS),可使婴儿配方奶粉中脂肪酸的含量和位置分布更接近于人乳脂(HMF).综述了人乳脂的组成和位置分布特点,人乳脂替代品的商业化产品,生产人乳脂替代品的方法,包括实验室和工业中的合成方法,介绍了膜技术在生产人乳脂替代品中的应用以及工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并对酶法生产人乳脂替代品的应用与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信阳新县地区油茶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信阳地区油茶籽油,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对油茶籽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选取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为自变量,以得油率为评定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法优化试验。结果显示,液料比、超声功率对信阳茶油提取影响极显著,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9∶1(mL/g)、超声功率200 W、超声时间63 min、超声温度60℃,该条件下得油率为39.14%。提取的油茶籽油中共鉴定出1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5种,占总脂肪酸9.98%;不饱和脂肪酸6种,占总脂肪酸90.02%。脂肪酸组成中油酸含量高达80.3%。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方法优化罗汉果籽油提取工艺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罗汉果籽油萃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罗汉果籽油的提取条件,并测定所提取的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6(m∶v),提取时间为6 h,水浴温度80 ℃,在此条件下罗汉果籽油的萃取率为8.17%。GC-MS结果显示罗汉果籽油中含有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2.56%,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组成的71.73%,主要成分是亚油酸(47.20%)和亚麻酸(24.53%)。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草鱼内脏鱼油提取工艺。方法:以草鱼内脏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鱼油,考察酶的种类、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以及超声波处理功率对鱼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中性蛋白酶水解,酶添加量2.5%、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45℃、超声波处理功率50 W、超声波处理时间30 min,此时鱼油提取率为68.4%。采用气质联用法共检测出27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0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1.12%,主要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7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54.68%,主要为油酸、棕榈油酸和二十碳一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10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4.20%,主要为亚油酸。结论:与单独酶法提取相比,超声波辅助酶提取草鱼内脏鱼油,鱼油提取得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木洞杨梅核仁油浸提条件进行优化,分析了浸提时间、料液比及浸提温度等3个因素对杨梅核仁得油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杨梅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根据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2 h 20 min、料液比1∶7.5(m/V)、浸提温度48.5℃,此条件下的杨梅核仁油得油率高达62.52%,即提取率为93.31%。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木洞杨梅核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6.49%,其中油酸的质量分数达47.9%,亚油酸质量分数达到37.3%,且含有少量亚麻酸(0.12%)、花生一烯酸(0.29%)、棕榈一烯酸(0.88%),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樟树籽油(Camphor seed oil,CSO)为原料,优化脂肪酶水解CSO制备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DAG)的工艺.通过丙酮和叔丁醇对脂肪酶进行预处理,对3种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Hpozyme TL IM、Novozym 435)进行筛选.以反应产物DAG质量分数和三酰甘油(TAG)质量分数为响应值,含水量(加酶量的30%~ 50%)、加酶量(油质量的8%~ 10%)和温度(55 ~75℃)作为变量,利用响应面法(RSM)优化CSO制备DAG工艺.结果表明,Lipozyme RM IM经过预处理后,重复使用次数可达到11次,RSM法优化CSO制备DAG的最优工艺条件:加酶量10%,含水量40%,温度65℃.在此优化条件下,DAG质量分数和TAG质量分数分别为50.38%和40.68%.此工艺为樟树籽油工业化生产中链DAG油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油茶籽油水剂法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油茶籽为材料,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油茶籽油水剂法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得到油茶籽油的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经150℃烘烤后自然pH值条件下,提取温度80.2℃、水料比3.8:1(mL/g)、提取时间3.4h,在此条件下提油率可达69.1%。油茶籽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压榨二级油茶籽油国家标准,表明水剂法提取油茶籽油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母乳及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乳是婴幼儿成长最自然、最安全、最理想的食品,是婴幼儿营养的最佳来源。近年来,国内外对母乳脂肪酸的研究逐渐增多,不仅关注其中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功能性质,并逐渐意识到母乳中甘油三酯独特的组成特点,尤其是母乳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中的位置分布对婴幼儿消化吸收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母乳及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乳脂的组成特点进行综述并提出一些参考建议,旨在为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人乳脂的脂肪酸组成及吸收特点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目前几种人乳脂替代品的人 工构造方法。  相似文献   

13.
Candida cylindracea or Rhizopus arrhizus lipase was entrapped in polymer gels prepared from photo-cross-linkable resin prepolymers. The immobilized enzyme was used in milk fat hydrolysis and effective in enhancing the release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compared with free enzyme. The molar percentage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butyric acid to capric acid) released in the reac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enzyme immobilization. The gel composed of hydrophobic long-chain prepolymer gave the highest increase, with 5.9-fold and 4.5-fold increases for C. cylindracea and R. arrhizus lipase, respectively. Difference in substrate diffusion rate between milk fat triglyceride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is behavior.  相似文献   

14.
母乳、牛乳及山羊乳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测定东北区域不同泌乳期的母乳及牛乳和山羊乳常乳脂肪酸组成,并对其组成和含量进行差异分析,旨在为母乳脂质组学及以牛羊乳为基质的婴儿配方食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母乳中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等,其中油酸含量最为丰富。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在不同泌乳期存在差异,其中SFA差异显著(p<0.05),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SFA含量分别为36.16%、37.89%、38.10%。牛乳和山羊乳主要以SFA为主,山羊乳SFA含量最高(69.07%),SFA中辛酸和癸酸是羊乳的特征脂肪酸,其含量显著高于母乳和牛乳(p<0.05)。山羊乳中中链脂肪酸(MCFA)含量最高(21.03%),是牛乳的1.5倍。其中,母乳SFA:MUFA:PUFA的比例为1.41:1.29:1,牛乳为19.12:9.98:1,山羊乳为11.14:3.98:1,山羊乳脂肪酸组成在比例上更加接近母乳。山羊乳在婴儿配方食品开发方面有更高的优势和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15.
研究4 种不同脂肪来源的婴儿配方乳粉与母乳在总脂肪酸、sn-2位脂肪酸及甘油三酯上的脂质组成差异。结果表明,从样品中共检测出27 种脂肪酸及87 种甘油三酯,与母乳相比,4 种婴儿配方乳粉含有更多的饱和脂肪酸,较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且母乳中超过70%的饱和脂肪酸酯化在甘油三酯的sn-2位,而4 种婴儿配方乳粉甘油三酯sn-2位更多的被不饱和脂肪酸占据,尤其是植物油基IF1和IF2,sn-2位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0%。在甘油三酯组成方面,母乳中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及一些中长链甘油三酯显著高于4 种婴儿配方乳粉(P<0.05),而婴儿配方乳粉含有更多的三油酸甘油三酯、1-油酸-2,3-二亚油酸甘油三酯及一些中链甘油三酯(P<0.05),并且脂肪来源的不同会显著影响婴儿配方乳粉的脂质组成,同为植物油基的IF1和IF2具有更相似的甘油三酯、脂肪酸组成及分布,并与添加了乳脂成分的IF3和IF4形成明显区分,且牛乳/植物油混合基婴儿配方乳粉在整体脂质组成上更加接近母乳。最后,基于多变量分析,发现共有16 种甘油三酯可用于区分人乳和婴儿配方奶粉。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研发更接近人乳的婴儿配方乳粉。  相似文献   

16.
17.
人乳脂肪是最复杂的天然脂质混合物之一,具有独特的脂肪酸组成、分布和许多复杂脂质。乳脂肪几乎提供着新生婴儿所需的一半能量,同时还会影响婴儿日后的代谢方式和整体发育。因此,随着对母乳脂肪及婴儿生长需求研究的深入,以母乳脂质组成为模板,对婴儿配方乳粉脂质进行母乳化模拟,可以缩小母乳与婴儿配方乳粉喂养婴儿之间的差异。目前,婴儿配方乳粉脂质母乳化主要集中在脂肪酸组成模拟、sn-2棕榈酸结构脂的应用以及乳脂肪球膜成分的添加方面。另外,利用乳脂肪球膜包裹脂滴实现脂肪球结构模拟的相关研究也在逐步开展。本文着重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在关注婴儿营养需求的同时,为婴儿配方乳粉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仿栗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RSM)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仿栗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仿栗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以环己烷为提取溶剂、超声工作/间歇时间为3s/1s、超声功率540W、超声时间18min、提取温度60℃、液料比8.6:1(g/mL),在此工艺条件下,仿栗籽油提取率可达94.5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结果表明仿栗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到70.13%,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分别为53.95%、16.18%。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及显微观察手段分析不同泌乳期母乳与山羊乳常乳中主要功能性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理化性质和微观结构,旨在为母乳脂质的研究及以山羊乳为基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母乳化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结果表明:母乳初乳、过渡乳、成熟乳脂肪质量浓度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26.7±3.6)、(33.7±4.6)g/L和(41.0±6.8)g/L;山羊乳脂肪质量浓度((42.1±4.3)g/L)显著高于母乳初乳和过渡乳(P<0.05)。但母乳中主要功能性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山羊乳,尤其是亚油酸相对含量(过渡乳中最低,为19.76%)显著高于山羊乳(4.43%)(P<0.05)。在物理特性方面,母乳初乳脂肪球具有最大体积平均粒径((5.63±0.51)μm)和最低ζ电位((-5.72±0.21)mV),而山羊乳脂肪球体积平均粒径和ζ电位分别为(3.63±0.31)μm、(-13.69±0.27)mV。脂肪球粒径、ζ电位与脂肪质量浓度显著相关(P<0.05)。不同泌乳阶段母乳中主要功能性脂肪酸相对含量及脂肪球物理特性不同,与山羊乳差异明显。本实验结果可进一步用于母乳及山羊乳制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淡水鱼肌肉脂肪酸在鱼类科、目以及种属间的差异,本文采用氯仿-甲醇(体积比=2:1)法提取15种淡水鱼背部肌肉的粗脂肪,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15种淡水鱼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15种淡水鱼肌肉粗脂肪含量在3.76%~14.74%,15种淡水鱼共检出24种脂肪酸,其中8种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1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不同淡水鱼脂肪酸除个别有差异外,其他组成基本相同,但其含量因淡水鱼所在目、科和种属不同存在显著性差异,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均在35%以上。不同鱼种的粗脂肪中EPA和DHA总含量有所差异,鲈鱼粗脂肪中DHA和EPA最高,总含量达到30%,而泥鳅粗脂肪中的EPA和DHA总含量仅为8.51%。部分鱼种可以作为EPA和DHA的良好膳食来源,具有较高的利用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