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40年全球铜需求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对全球铜消费历史、应用领域和主要国家消费量的分析,根据人均铜消费量与人均GDP“S”形规律,按照人口、人均GDP、城市化率、产业结构等指标将全球划分为四类国家,分析不同类型国家及全球整体到2040年铜需求变化趋势。分析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25年全球铜需求仍将快速增长;发达国家铜消费的绝对量和占全球比例都呈下降趋势;中国、巴西等即将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国家仍是全球铜需求的主体,长期占据半壁江山;印度等即将进入工业化的国家铜需求增长迅速;不发达国家未来需求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2.
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方法,对全国以及中部和东部地区9个典型省市1990~2009年期间的能源利用所引起的单位GDP CO2排放量和人均CO2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效率、人均能源消费量、单位GDP人口数因子等因素对各省市CO2排放量指标的影响较大;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CO2的排放总量虽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8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3 000美元,我国珠宝首饰市场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文章在概述我国珠宝市场新变化的基础上,研究影响珠宝消费的主要因素,采用2002—2013年的国民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珠宝销售额等数据,引入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对我国珠宝首饰消费的收入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并对未来5年我国珠宝市场消费量进行预测,预计2020年我国珠宝消费量有望超过12 000亿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投入抢占高端市场,加强渠道建设扩大市场份额等应对我国珠宝市场深层次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铜需求趋势与消费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铜资源消费迅猛增加。2013年,中国铜消费量983万t,占全球消费总量的47%,对外依存度高达69%。本文采用中国地质科学院创建的人均铜资源消费"S"形规律预测模型,对未来中国铜资源需求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需求峰值期铜资源需求量将达到1400万~1600万t,电力仍是最大需求部门。  相似文献   

5.
钾盐的供应安全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1996~2015年中国钾盐供应安全综合分值作为参考值,进而运用灰色关联法对中国钾盐供应安全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钾盐消费量、进口量、进口来源集中度、产量、汇率和需求竞争度是影响强度较大的因素。政策建议:提高钾肥利用效率,确保钾盐消费量平稳增长;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拓宽境外钾盐获取渠道;加大难溶性钾盐应用技术研究,提高国内钾盐产量;加强汇率风险管理以及充分利用需求竞争度高的优势争取价格谈判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稀土信息》2013,(2):41
世行公布数据称,2011年中国GDP总量为7.318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位。排名第一的仍是美国,经济总量为14.99万亿美元。2011年,中国人口达到13.44亿。世界银行称,中国是一个中高等收入国家。世行称,中国2011年GDP同比增长率为9.3%,增长率排名世界第11位。中国内地人均GDP为5445美元,排名世界第87位。中国内地人均国民收入为4940美元,排名世界第  相似文献   

7.
中国钢铁产业合理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未来国内钢铁需求和出口趋势,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合理产能规模。8个后工业化国家1980年以来的粗钢总消费和人均消费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表明一国粗钢需求达到顶点后将经历缓慢下降然后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本文将其称为后平台期。我国人均粗钢需求已进入峰值区,人均粗钢消费峰值在530~540kg之间,消费总量在7.5亿~7.6亿t左右,后平台期平均人均粗钢消费量在500kg/人左右,粗钢总消费量将维持在7.2亿~7.3亿t左右的水平;未来我国钢铁出口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综合国内需求和出口需求两方面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钢铁合理产能规模在9亿~9.5亿t左右,在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中国还要淘汰1亿~1.5亿t的过剩产能。  相似文献   

8.
锰是重要的基础性矿产资源,主要应用于钢铁工业。对锰资源需求形势的准确把握,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锰产业政策及规划的前提。本文分析了美国、日本等典型国家近100年的锰消费历史,发现人均锰资源消费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形规律,厘定了锰资源消费的起飞点、转折点和零增长点。同时,还分析了典型国家锰消费与粗钢生产的内在关系,发现两者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本文运用锰消费倒“U”形规律和锰-钢线性关系两种方法预测了未来中国锰的需求量。通过两种方法获得的预测结果相互验证,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基于锰需求倒“U”形规律中的参考情境下,判断2016~2017年中国锰消费量已达到峰值,为1 180万t,人均锰消费量为8.4kg/人。最后,对中国未来锰需求进行中长期尺度上的定量预测,为我国未来锰资源开发规模与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中国钾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产业发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钾是各种植物生长和发育必需的元素,作为农作物所需的氮、磷和钾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其作用无法被其它营养素取代,不但具有增产和提高作物品质的效果,而且可提升作物对氮和磷的吸收。从世界钾资源及产业发展概况、我国钾盐资源特点、钾盐开发技术最新进展、钾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出发,概述了全球钾盐探明资源储量及其分布特点,钾肥生产、供给与消费情况,分析了中国钾盐资源特点及生产技术和产业发展。钾盐资源总量少,需求量大,中国钾盐以盐湖卤水为主,是"活矿",能够持续保障自给率60%。未来全球钾肥市场将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前景乐观,但钾肥产能过剩将长期存在,寡头垄断局面受资源禀赋决定无法改变,必须坚持国内勘探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强国内资源储备;坚持产业政策与机制创新,稳定钾肥产能与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设定三种情景方案,动态模拟了2020—2050年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发展演变趋势。同时,以综合调控情景为基准,考察了经济、人口和能源等因素的变动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探究了碳达峰的最优路径。研究发现:在基准、低碳、综合调控情景下的预测碳排放峰值分别达到了2020年碳排放量的1.62倍、1.33倍和1.14倍,三种情景下实现碳达峰的时间依次为2038年、2030年、2027年。同时,人均GDP增速快慢、科技投入强度大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高低、化石能源占比大小以及能源消费强度大小均对碳达峰时间具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调控情景下预测的碳达峰时间距离当前最近,碳排放峰值最小,是一种现实选择的最优方案。碳达峰最优路径的确定需要从确定适当的人均GDP增速、加大科技投入强度、降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以及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