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是其功能体现的载体,其检测方法与保健食品的质量密切相关。本文将通过对2013~2020年完成注册备案的4620种保健食品中主要功能、功效成分、相应检测方法标准进行梳理,对涉及的121种功效成分对应的功能声称、检测方法标准进行汇总和整理,各功效成分普遍存在功能声称数量较多的问题,应进一步梳理明确各功效成分的主要的功能声称,规范保健食品的功能宣传。同时发现我国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方法标准较为齐备,目前仅有低聚木糖、总三萜、总蒽醌、氯化高铁血红素、肉苁蓉总苷等市场认可度高的功效成分亟需制定检测方法标准。本文为完善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标准体系明确了工作需求,也为更有针对性的明确功效成分的功能声称、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指明了研究方向,有利于促进我国保健食品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注册辅助降血脂保健食品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公布的保健食品信息资料,对国家已注册的辅助降血脂保健食品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76.71%产品配方涉及中药材,60.77%产品配方规模在3~6种,银杏叶、山楂、VE等原料以及总黄酮、不饱和脂肪酸、总皂苷等调脂功能因子使用频率较高,7.48%产品完全由功能因子配伍,分别有59.85%和40.15%的产品申报1种和2种保健功能,73.57%的产品剂型为胶囊。上述结果表明中医药是我国辅助降血脂保健食品的优势与特色,但产品科技含量低,低水平重复严重。为更好推进辅助降血脂保健食品研发,应加大政府对保健食品研发的支持和成果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我国传统中医药优势,强化功能因子研究,着力研发由降血脂功能因子配伍的第三代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vitamin D,V_D)保健食品是一类主要补充V_D和钙、增加骨密度的保健食品。为了解我国已注册V_D保健食品研发现状,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网站公布的数据库,对1997年~2017年各年度已注册V_D保健食品的年度注册审批数量、V_D保健食品及生产企业注册分布、产品剂型、保健功能、主要功能成分及使用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阐述我国已注册V_D保健食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V_D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分析近年我国保健食品功能声称的分布、原料使用情况和功效/标志性成分检测的现状,探讨原料与功效/标志性成分的对应性和现行检测方法的适用性,为保健食品企业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和监管部门修订注册管理办法提供研究基础。查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网站中2012年~2016年保健食品注册信息,统计产品功能声称及原料使用情况,分析对比保健食品和药品对于相同原料所选用标志性成分指标的异同。2012年~2016年期间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等7类功能声称国产保健食品注册审批数量最多,灵芝、枸杞子等30种原料使用频率最高,7类保健食品功能声称及常用原料、有效成分,企业标准中标志性成分及中国药典测定指标汇总成表。我国保健食品原料和功能声称选择较集中,多数保健食品原料、功效/标志性成分指标吻合度差,亟待明确产品专属功效/标志性成分,建立专属检验方法,有序进行标准更新及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5.
6.
为了分析我国已注册减肥保健食品原料使用、功效/标志性成分测定的分布情况,为此类产品的研发和监管提供参考,本文利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系统调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公布的已注册减肥保健食品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行有效的国产减肥保健食品共有360个,原料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荷叶、决明子、左旋肉碱等;功效/标志性成分测定频率最高的为左旋肉碱、总黄酮、总蒽醌等。此类产品存在原料选择集中、部分功效/标志性成分测定手段落后、对含蒽醌原料的毒理研究不足的缺点,今后应加强开发新原料及新配方,采用科学全面的质量控制方法,研发更为安全有效的产品。  相似文献   

7.
功效/标志性成分是保健食品特有的一类检测项目,是控制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保健食品区别于普通食品的关键所在。每种保健食品由于原料、工艺不同,在标准中功效/标志性成分和限度规定也不同。本文首先对保健食品中功效/标志性成分的定义、主要成分及来源、检验方法、抽检情况进行介绍,深入分析了功效/标志性成分具大类成分为主、同质化趋势、同一成分对应多种保健功能、含量差异大和日摄入量普遍低于药用量等特点,最后对保健食品中功效/标志性成分测定中存在的方法缺乏代表性和专属性、部分产品的限度值制定不合理以及全国各检验机构均无检验资质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对策,旨在为制订保健食品质量标准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我国保健食品发展速度,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强烈的需要。进一步分析人们应正确认识我国保健食品及现状,以及今后发展趋势及对策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国海洋保健食品的现状,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网站公布的国产保健食品数据库的资料(2003年12月12日-2009年07月31日),对我国已经批准的海洋保健食品的年度总数、主要水产原料、功能分布及剂型分布情况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述了我国海洋保健食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调查中国含益生菌保健食品批准情况,分析菌种使用、功能声称、推荐摄入量和适宜人群分布情况,为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管理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1996—2022年含益生菌保健食品的审批信息,对含益生菌种类、功能声称、推荐摄入量和适宜人群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6—2022年中国共批准含益生菌保健食品168个,使用了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产品分别占82.14%和77.98%,61.31%的产品使用嗜酸乳杆菌,所有的产品均未明确到菌株水平;功能声称以“增强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和“通便”的产品居多;益生菌推荐摄入量为0.12~3.63×1011 CFU/d;“免疫力低下者”“肠道菌群失调者”和“便秘者”是最常见的产品适宜食用人群,42.86%的产品未标注不适宜人群,标注不适宜人群的产品中69.79%为婴幼儿。结论 中国含益生菌保健食品目前审批的产品较少,产品标签标示均未明确到菌株水平,与益生菌的科学定义不符;现有产品功能单一,产品功能扩展要依赖高质量的人群试验研究结果;婴幼儿适用产品的审批应当科学谨慎。  相似文献   

11.
闫志刚  边晓慧  隋霄 《食品科学》2023,44(7):372-379
中美保健食品监管显示了差异化的制度定位。在监管对象上,美国凸显膳食成分导向,界定了相对明确的保健食品法定内涵与类型,我国则关注预期功能声称,制定了标准严格的保健功能目录;在监管尺度上,美国实行宽松的弱监管,我国实行严格的强监管,反映了两国在消费安全与选择自由之间的价值差异;在监管重心上,美国聚焦于上市后监管,我国则着重于上市前准入监管,体现了两国不同的监管风险认知、容忍度与治理策略。改革中的中美保健食品监管显示了相向而行的改革策略,超越“准入式监管”,构建市场导向的保健食品监管体系成为推动我国保健食品监管变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13.
食品原料在我国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伯棣  张旭  宫平 《食品科学》2016,37(17):296
功能性食品(又称保健食品)在法规上被认为是一种食品。因此,食品原料在功能性食品中应当被广泛应用。这里所说的食品原料包括普通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新食品原料。本文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查询网站为数据源,对2005-2013年审评通过的所有功能性食品原辅料进行了统计,对普通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新食品原料在这些产品中的应用频率进行了计算。统计结果表明:在2005-2013年期间审评通过的所有功能性食品中,只有数量有限的普通食品原料被使用,食品添加剂多是在辅料中被使用,新食品原料在功能性食品原料中的应用比例较高。对此现象,本文参照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并对食品原料的应用前景作了适当预测。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研究了中老年人保健粥的生产工艺,讨论了产品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食品健康化和功能化是带动食品产业升级的关键。健康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是要将以营销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生物技术和食品工程技术的进步给产业升级提供了可能性,而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使产品研发更有针对性,是产业升级的有力工具。同时,移动互联技术也令消费者与制造商之间的信息愈加对称,从而使产业升级成为必然。本文介绍了最近健康食品研究领域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期。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FDA关于食品健康声明的定义,膳食脂肪与冠心病关系,可以标示健康声明的食品要求以及FDA在最终通过健康声明之前须考虑的安全性问题,为国内的食品界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功效成分是保健食品常见的一项检测项目,是控制保健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14种功效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前期采用甲醇超声提取,采用Venusil MP C18(100 mm×2.1 mm,3μm)色谱柱,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分离后使用串联四级杆质谱进行检测,外标法峰面积进行定量。结果表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能在4 min内完成所有样品的出峰。芦荟苷、腺苷在0.05~10 ng/mL,芦丁、淫羊藿苷、苦杏仁苷、芍药苷在0.5~100 ng/mL,其余8种功效成分在5~1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方法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5%。绿原酸、没食子酸、丹参素钠、白藜芦醇、红景天苷、黄氏甲苷、甘草酸、大蒜素检出限为75μg/kg,芦荟苷、腺苷检出限为0.75μg/kg,芦丁、淫羊藿苷、苦杏仁苷、芍药苷检出限为7.5μg/kg。通过三个浓度的加标回收实验表明,方法回收率在83.42%~108.44%。该方法灵敏度高、线性关系和重现性好,可快速地对保健食品中多种植物功效成分进行同时测定,可为保健食品的质量监控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Amino acid (AA) sequences of 807 bioactive peptides from foods of animal origin were examined in order to correlate peptide structure with activity (antihypertensive, antioxidative, immunomodulatory, antimicrobial, hypolipidemic, antithrombotic, and opioid) and stability in vivo. Food sources, such as milk, meat, eggs, and marine products, show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bioactive peptides exhibiting specific effects. There is a correlation of peptide structure and effect, depending on type and position of AA. Opioid peptides contain a high percentage of aromatic AA residues, while antimicrobial peptides show an excess of positively charged AAs. AA residue position is significant, with those in the first and penultimate positions having the biggest effects on peptide activity. Peptides that have activity in vivo contain a high percentage (67%) of proline residues, but the positions of proline in the sequence depend on the length of the peptide. We als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processing on activity of these peptides, as well as methods for predicting release from the source protein and activity of pept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