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脂质是生物组成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质谱等技术能够对脂质的种类、结构和数量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进而确定不同脂质在肉制品中的作用。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脂质组学在肉品研究中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通过脂质组学能够更加直观了解脂质对肉品品质和风味的影响,并通过确定标志性脂质的方式对不同加工处理的肉品质量进行研究和分析,这一方式在当前研究中的占比增加,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不同食品中脂质的成分和含量,说明不同状态下食品中脂质的基本情况,进而通过这一指标分析食品的状态;阐述脂质组学在肉品中的应用情况,说明脂质组学当前的应用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食品质量安全是保障现代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目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兽药残留、转基因食品及掺假等问题均会造成或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隐患。代谢组学作为新兴技术不断发展,通过研究生物体受外界干扰前后小分子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而探究机体内代谢机制,适用于食品安全多种微量危害因子的鉴别和监测。此外,危害因子在食品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可成为特定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致病菌作用机制和品质安全控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阐述靶向代谢组学和非靶向代谢组学,介绍代谢组学技术常用的数据采集和数理统计方法,总结代谢组学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兽药残留、转基因食品、生鲜食品品质和肉制品掺假等食品品质和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多组学联用技术提出展望,以期推动该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领域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脂质组学是一种以脂质为研究目标的代谢组学方法,旨在全面分析生物系统中的脂质。近年来,基于质谱的脂质组学分析技术因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及高覆盖面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复杂基质中不同丰度脂质的定性和定量问题,本文首先综述了脂质组学分析流程,包括样品前处理、多类别质谱数据采集处理及挖掘分析;然后对脂质组学在食品品质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总结讨论,指出脂质组学有助于解析食品风味形成机制以及评价食品营养功能;最后对脂质组学在食品品质研究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深入利用食品脂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脂质是食品中基本营养成分之一,具有许多生物功能和营养学功能。脂质组学是研究脂质代谢的重要手段。随着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脂质分析手段不断完善,脂质组学也取得许多进展。本文主要从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学、食品加工学、食品贮藏等5个方面介绍脂质组学在食品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并探索脂质组学在食品领域中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脂质是食品中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作为一类复杂的生物分子,在不同的生物分子加工过程中发挥着许多关键作用,脂质也影响着食品的品质、营养和安全,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脂质组学作为组学技术中的新兴学科,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科学等重要领域,随着检测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脂质组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本文主要介绍了脂质分类和功能与脂质组学技术及其在食品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为脂质组学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食品科学与技术分析方法的发展,一种全新的、现代的、涉及人类健康和食品质量安全的分析方法——食品组学,在食品领域得到应用。食品组学是新近提出的术语,是基于例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一种研究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方法。在此之前,组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近些年科研工作者也尝试把组学应用于食品质量、安全和加工中。该文综述了几种在食品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常见的组学方法,为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提供更丰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牛奶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牛奶质量与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鉴别牛奶质量与安全性成为乳制品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牛奶中含有许多代谢物,包括主要营养元素以及药物残留。代谢组学作为研究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一类重要方法,可以大规模、高通量的揭示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该文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牛奶质量与安全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对不同品种奶牛、不同加热方式以及不同环境和饲粮条件下得到的牛奶代谢物差异与牛奶质量的相关性;并总结了代谢组学技术鉴定牛奶中药物残留的应用,该技术可识别牛奶掺假问题;同时归纳了不同技术方法在牛奶质量和安全领域应用的特点。总之,该文阐明了代谢组学在鉴定牛奶品质中的应用范围,总结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牛奶质量和安全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伴有轻度乏力、不适、口渴等不明显症状,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仅血糖一项,较为单一,并且早期病变期的患者血糖指数变化并不明显,往往在发生严重并发症时才察觉。脂质组学的发展,能够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浆脂质组分的检测、比较,建立更为全面、准确的糖尿病病前诊断和病后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综述了脂质组学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总结了糖尿病诊断过程中的主要脂质标志物,探究了膳食结构和药物对糖尿病患者血浆中脂质标志物种类和数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ICP-MS在食品质量安全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回顾了2008年以来国内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在食品质量安全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概述了ICP-MS在食品重金属残留及形态、食品中稀土元素、食品营养元素、食品包装接触材料中有害重金属、食品中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脂质组学方法,对油茶籽油的脂质轮廓进行分析,并结合脂质类别功能分析揭示油茶籽油功能特性。油茶籽油中共鉴定出6大类、22亚类、278种脂质单体分子。其中,脂质单体分子的碳链长度主要分布在35~54之间,碳链不饱和度主要分布在2~4之间。脂质含量-功能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油的甘油酯(GL)种类、甘油三酯(TG)与甘油二酯(DG)的比值、异戊烯醇酯(PR)和固醇酯(ST)等功能脂质成分上比其他常见植物油具有优势,明确油茶籽油具有良好的促进能量消耗、抑制体内脂肪积累以及预防高血压相关疾病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1.
质谱成像是近些年出现的新型分子成像技术,该技术无需复杂的前处理过程,可以直接分析样品组织,实现组织中多种生物分子的结构鉴定和空间分布研究,是一种无标记、非靶向检测方法。质谱成像以其卓越的分子特异性,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药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等领域,其在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及营养学领域也逐渐受到关注,为食品科学的基础研究开启了新的机遇。本文在简要介绍不同质谱成像技术原理和发展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该技术近10 年在食品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With the advanc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the function of food is no longer just to meet the needs of survival. Food science and its associated nutritional health issu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debated. Lipids, as complex metabolites, play a key role both in food and human health. Taking advantages of mass spectrometry (MS) by combining its high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with extensive selective determination of all lipid classes, MS‐based lipidomics has been employed to resolve the conundrum of addressing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spects of high‐abundance and low‐abundance lipids in complex food matrices. In this review, w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 current applications of MS‐based lipidomics in food field. First, common MS‐based lipidomics procedures are described. Second, the applications of MS‐based lipidomics in food science, including lipid composition characterization, adulteration, traceability, and other issues, are discussed. Third, the application of MS‐based lipidomics for nutritional health covering the influence of food on health and disease is introduced. Finally, future research trends and challenges are proposed. MS‐based lipidom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food science, promoting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integration of food knowledge with other disciplines. New methods of MS‐based lipidomic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improve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of lipid analysis in food samples. These developments offer the possibility to fully characterize lipids in food samples, identify novel functional lipids,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role of food in promoting healt.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公众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和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以其高灵敏度和强抗干扰能力在食品分析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归纳了国内外近10年来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热点,并对比了国内外有关研究的不同着眼点;针对不同污染物和功能性有益成分,分别简述了其分析的食品类别、前处理技术、串联质谱类型、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鉴于食品包装材料与食品安全的相关性,综述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其有害成分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方法特性进行评价;最后根据食品分析的特点和需求,对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应用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食源性微生物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备受关注。沙门氏菌(Salmonela Spp)、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大肠杆菌O157:H7等致病菌容易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存活,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在食品快速流通及泛工业化生产的今天,实现食品中的病源微生物以及微生物毒素的快速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途径之一。作为21世纪六大热点技术之一,蛋白质组学技术有望弥补目前基于免疫学、基因组学等快速检测方法的不足,为监测食品中微生物种类与含量、保证食品安全提供新思路。本文主要探讨了蛋白质组学在食品微生物安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内容涵盖了利用质谱鉴定食品微生物,利用多肽指纹图谱识别食品中潜在病源微生物,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微生物在外界环境变化时蛋白质组上的响应以及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生物膜的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技术,并将ICP-MS技术与传统无机分析技术进行比较,发现ICP-MS技术具备多种分析优势,基本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大多数缺点,是进行元素分析的理想方法。通过实际的查阅分析,发现在近几年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中,已逐步将ICP-MS检测方法增加到标准中,使得该方法规范化标准化。在食品监管过程中,食品安全标准中的ICP-MS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食品检验中,主要在食品中的重金属分析、元素形态分析、稀土元素分析和营养元素分析等方面应用。在实际的应用中,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在包装饮用水的检验中存在着标准使用不准确的问题,并从合理使用标准方面提出了加强标准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综合了气相色谱高效快速和质谱精准鉴别的优势。近些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展迅速,在食品中挥发性组分的分离分析方面应用广泛。研究综述了气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分析方面的应用进展,介绍了气相色谱的分离机理,气相色谱柱类别以及检测器分类;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营养、食品安全和食品溯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7.
18.
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m,LC)在分离能力、灵敏度和专属性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与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联用后可以展现出强大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力,并已经在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有毒物质研究等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技术在食品相关国家标准,如农残、兽残、食品接触类材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介绍了本部门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食品接触类塑料制品残留物分析等领域取得的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事关社会稳定和公众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结合食品供应链的内涵和特性介绍了食品供应链,分析了我国食品供应链存在监管不到位、源头安全隐患大、食品生产企业内控不严、流通环节安全控制薄弱和侧重事后处理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政府监管策略、强化事前和事中控制、引入生产者责任延伸、加大食品检测力度、构筑全程安全保障体系和加强食品安全应急预警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