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充填体注浆补强就是在建筑物下综合机械化充填采煤技术的基础上,对架后充填区域采用粉煤灰、水泥浆、高水材料和水分别配置相应浆体,通过注浆管道输送到工作面,最后到达采空区充填区域内预埋的注浆管,对松散充填体加固,形成以较高密实度和强度的充填体为主的上覆岩层支撑体系,该技术成功丰富了建筑物下综合机械化充填开采的技术内容,有效控制地表沉陷在建筑物允许值范围内,实现高保护等级建筑物下煤柱的安全解放。  相似文献   

2.
淄博矿业集团许厂煤矿建筑物下压煤问题十分严重,为提高建下煤炭资源采出率,采用膏体充填的方法进行开采。对膏体材料所需矸石进行粒度分析,并通过流动性试验和泌水率试验确定各项材料的配比。该文简单介绍了充填系统。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膏体充填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1998年4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充填采矿大会,作者依据会议学术交流和矿山考察并结合金川膏体充填试验研究的情况,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诸如充填料制备、水泥添加方式以及堵管问题等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释放村庄下压煤,提高资源回采率,减少开采引发的环境破坏,根据张赵煤矿生产地质条件,提出利用尾砂膏体充填技术对102采区进行跳采充填,采5m,留煤柱15m,待充填后再对15m煤柱进行分段回收充填。介绍了尾砂膏体充填过程中密封墙的砌筑、充填管路铺设、管路清洗和制浆工作等。充填后实测分析表明,采区上方地表下沉系数为0.10,最大下沉量为240 mm,最大水平变形为0.8 mm/m,最大倾斜值为2.2mm/m,充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高阳煤矿为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保护矿区环境,选取10203工作面进行采空区充填关键技术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煤炭高效充填开采以及矿区地面沉陷控制方面探索出一套成功的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6.
朱村矿进入后期生产后,可采储量少,村庄建筑物下呆滞储量多,为进一步挖掘储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采用膏体充填开采技术。理论分析了朱村矿充填开采后隔水层厚度和底板最大破坏深度,根据朱村矿的地质条件,选择了合适的充填材料及充填工艺,并在54采区进行工业性试验。实践表明:工作面采用膏体充填后,巷道顶底板变形量小,工作面直接底破坏深度小于5 m,能够有效防止底板L2灰岩强含水层突水,随着充填技术的成熟,地表沉陷量逐渐减小,地表建筑物的破坏控制在Ⅰ级范围内,充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膏体注浆封闭采空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喜博  滕亚文 《河北煤炭》2010,(1):13-14,28
文章介绍了邢台矿利用粉煤灰膏体注浆充填井下废巷、采空区技术的应用情况,大幅度提高了采空区封闭质量,减少了电厂粉煤灰排放量,为企业的"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为了彻底解放建筑物下条带开采遗留煤柱资源,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实践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条带遗留煤柱膏体充填复采煤柱稳定性、覆岩结构变化特征和膏体充填技术参数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合理膏体充填体强度、充填率、煤柱宽度等参数指标。研究表明:条带开采遗留煤柱膏体充填复采时合理的煤柱宽度为5.0 m;充填率不得低于70%;安全系数取k=1.5~2.0,当开采煤柱宽度小于50 m时,充填体28 d抗压强度不小于5.0 MPa;当开采煤柱宽度小于100 m,充填体28 d抗压强度不小于2.6 MPa。以济北矿区岱庄煤矿生产技术条件,提出了条带遗留煤柱膏体充填开采回收技术,并确定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实测表明,膏体充填开采达到充分采动后,地表最大下沉值为220 mm,下沉系数为0.076,取得了良好的地表沉陷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峰峰集团新三矿建筑物下压煤量大的现状,利用膏体充填技术进行开采.本文以矿区两个工作面为例,运用概率积分法原理,分别对全部跨落法和膏体充填开采地表移动变形情况进行预计,通过预计结果比较得出:建筑物下膏体充填技术在提高煤炭采出率的同时,能够减小地表移动变形,减少地表破坏范围.膏体充填开采是煤炭绿色开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该技术的应用研究,是缓解我国煤炭资源紧张形势、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膏体充填采煤技术是煤矿绿色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充填材料、充填工艺、充填体对覆岩和地表沉陷控制等各方面都充分体现出煤矿绿色开采的内涵和特点。通过对不同充填开采技术优劣点比较,结合岱庄煤矿生产实际,重点对膏体充填采煤技术系统进行了介绍,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填材料的选择、配比及不同龄期强度、工作面充填工艺及其充填成本,并对膏体充填采煤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煤》2015,(8)
对膏体充填采煤技术的材料组成、力学性质、主要技术优势作了介绍,分析了膏体充填采煤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对解决传统开采造成地表环境破坏,实现绿色开采具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膏体充填技术是充填关键设备突破和井下采矿需求共同发展的产物,该技术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应用。随着膏体技术应用逐渐成熟,其正朝着精细化研究方向发展,旨在提高充填质量、降低充填成本。叙述了膏体充填概念、工艺特点及技术优势,介绍了膏体充填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对新型胶凝材料、全尾砂脱水技术、膏体流变学、硬化膏体多场性能和膏体微观性能等热点方向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新疆伽师铜矿和赞比亚谦比希铜矿膏体充填系统做了介绍。最后,提出了膏体充填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浅谈膏体充填开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大量“三下”压煤问题以及煤炭采出后给人类环境造成的巨大损害,本文提出了采用膏体充填技术,并对充填工世流程以及采空区充填步骤做出了相关的介绍。结合了山西某矿实例,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对比,体现了膏体充填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金牛股份公司邢台矿利用泵送工艺进行粉煤灰膏体充填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5.
膏体充填条带开采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煤矿采空区全部充填开采成本相对偏高的问题,同时有效地控制煤矿开采地表沉陷和保证承压水上采煤的安全性,提出了煤矿膏体充填的条带开采技术,该技术以煤层顶板(关键层)、受承压水影响的底板极限垮落步距和条带煤柱留设的理论为原则,设计了膏体条带充填的充填宽度和留设宽度,并对影响条带充填体稳定的充填体尺寸、物料的配比、充填体空间的围岩岩性、地质构造和充填体侧向应力等因素进行分析。理论分析证明该技术构成的"煤层底板—充填条带—上覆岩层—主关键层"的结构体系能够有效控制地表下沉和减少底板破坏深度,达到承压水上建(构)筑下安全采煤的需求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充填开采成本。  相似文献   

16.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实验室分析与现场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煤矿充填开采原料的组成及其特点着手,以外加剂的基本特性为着眼点,研究开发了针对充填开采的复合改性剂,并从充填材料的流动性、稳定性以及强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达到了取消充填材料粉煤灰的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谦比希铜矿西矿体围岩稳定性差、遇水泥化,前期采用分级尾砂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充填成本高、矿石回收率低等诸多问题,因此谦比希铜矿建设了赞比亚首套膏体充填系统。本文对谦比希铜矿膏体充填系统进行介绍.研究了不同配比条件下膏体流动特性及强度性能,开展了多工况下地表环管和井下上向进路膏体充填采矿方法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充填系统实际充填能力为65m~3/h,深锥底流浓度最高可达72%;充填浓度为68%~70%、输送管内径为124mm时输送摩擦阻力为4~6MPa/km;一步骤回采时灰砂比为1:12或1:16,二步骤回采时灰砂比为1:24;一步骤回采充填体强度大于0.36MPa即可满足自立要求;充填综合成本为15~20美元/m~3;采用膏体充填后,矿石回收率提高35%,采切比降低80m~3/kt。矿体服务年限延长10年。  相似文献   

18.
田帅 《中州煤炭》2019,(11):143-145,149
煤矿后期生产中可采储量越来越少而建筑物下压煤量多,采用膏体充填开采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并提高矿井开采储量、增加经济效益及延长服务年限。以某矿为工程背景,结合该矿地质条件,从理论计算分析得出膏体充填开采在该矿井应用的可行性,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充填材料及充填工艺,选择54采区进行工业性试验。现场实际观测数据分析表明该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煤矸石似膏体充填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充填开采是实现煤矿绿色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孙村矿实验区的相关条件,采用矸石似膏体充填技术,对充填体组合料的最优配比技术参数进行分析,并对充填物料添加顺序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矿井下运用矸石似膏体充填技术是可行的,可为其他类似矿井充填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强化对煤矿采空区膏体充填相关技术的理解,系统介绍了采空区膏体充填技术与充填机理,从胶凝材料、充填骨料、外加剂三方面介绍了充填材料的情况及其配比,并从泌水率、坍落度、可泵时间三方面介绍了充填料浆的输送性.最后指出煤矿采空区的膏体充填法是安全绿色的开采方法,可以提高资源的开采率,消除地表塌陷隐患,提高开采效率,从而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