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阐明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松辽盆地大安地区白垩系泉头组四段致密砂岩为例,综合采用覆压孔渗测试、X衍射分析、恒速压汞测试及岩样显微观察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常规条件下和覆压条件下储层物性特征及孔、渗关系,分析了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特征的控制因素,认为普遍致密背景下存在部分物性较好的"甜点"储层是致密砂岩储层的典型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和孔喉结构特征是储层物性差异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孔隙度和渗透率在覆压条件与常规条件下的测量结果都近似呈线性变化关系,覆压条件下孔隙度损失比例约为5%,渗透率损失比例约为26%.常规条件下,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分布范围为1.1%~13.5%,渗透率分布范围为0.01~16.00mD,孔渗关系表现为"分段"特征.考虑到不同地区砂岩的致密化成因、"甜点"储层发育程度及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等因素,建议将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上限定义为:90%样品的常规渗透率值小于1.00mD,并确定泉四段致密砂岩"甜点"储层的物性下限为:常规孔隙度值为7.5%,常规渗透率值为0.2mD.泉四段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差异性是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响应,强压实和多成分胶结是储层普遍致密的主控因素,沉积微相类型和不均衡溶解是储层物性差异的主控因素,孔喉结构特征是渗透性好坏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致密油属于非常规油气领域,致密油的勘探开发是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油和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为代表的致密油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从地质背景、烃源岩特征、储集空间、成藏动力等方面,将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与松辽盆地扶余油层致密油的成藏机理和富集规律进行系统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在烃源岩条件、储集空间、成藏动力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成藏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长7段烃源岩与储层是互层共生关系,属于源内成藏;而扶余油层的烃源岩位于储层之上,属于典型的上生下储,源下聚集。两者都具备致密油成藏的地质条件,可以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致密油藏,是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3.
致密油属于非常规油气领域,致密油的勘探开发是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油和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为代表的致密油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从地质背景、烃源岩特征、储集空间、成藏动力等方面,将鄂尔多斯盆地长 7段与松辽盆地扶余油层致密油的成藏机理和富集规律进行系统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在烃源岩条件、储集空间、成藏动力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成藏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长 7段烃源岩与储层是互层共生关系,属于源内成藏;而扶余油层的烃源岩位于储层之上,属于典型的上生下储,源下聚集。两者都具备致密油成藏的地质条件,可以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致密油藏,是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对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整体分析,以松辽盆地大安油田扶余油层的致密砂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先验概率比值合并的数学方法,将氮吸附和压汞法观察到的不同尺度的孔喉分布参数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从整体上对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分布特征的准确把握,为客观合理进行致密储层综合研究与评价打下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先验概率比值合并的数学方法,可有效地将氮吸附法和压汞法观察到的孔径范围进行整合;氮吸附法仅能测得小于63 nm的孔喉,压汞法仅能测得大于6.3 nm的孔喉.根据整合分析结果,由样品的整体孔喉分布特征可知,S87号样品的孔喉主要分布在25~400 nm,S105号样品的孔喉主要分布在10~400 nm;致密砂岩中,储层孔隙度相同时,渗透率越大,其大孔喉的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长垣扶余油层致密砂岩油储层地质特点,在水平井开发先导试验中,形成了以地质研究为基础,水平井"平台化"设计的关键技术,突出水平井地质设计环节的主控因素,通过应用深度域构造形态精确刻画技术、"甜点"砂体分布规律精细表征技术、河道砂体形态定量精细描述技术和基于精细三维地质建模的水平井优化设计技术,夯实了水平井部署依据。开发先导试验取得初步进展,水平井完钻效果较好,这套技术方法提高了扶余油层致密河道砂体的储层动用能力,结合体积压裂改造等技术,扶余油层单井产量和井控储量大幅提高,有效支撑了大庆油田致密油的经济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6.
阐明微相控制下的致密储层展布及其微观特征,对揭示致密油差异富集规律,实现有利储层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铸体薄片、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等技术手段,对长6段致密储层样品进行测试,获得孔隙类型和孔喉结构特征,结合沉积微相研究成果认为,定边地区长6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长石砂岩为储层主要岩石类型,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致密砂岩气藏类型差异对天然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徐家围子地区和古龙地区登娄库组储层为例,通过天然气成藏地质要素和地质过程分析与对比,系统研究了两个地区致密砂岩气成藏规律和气藏类型,提出了徐家围子地区与古龙地区登娄库组致密砂岩气藏类型具有本质差异,且气藏类型差异性控制两地区具有不同天然气分布规律的观点.结果表明:徐家围子地区登娄库组储层致密化时期(约87 Ma)晚于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天然气充注(105~90 Ma),以储层后期致密的"后成型"致密常规气藏为主,天然气主要聚集于断陷期气源岩生气范围及其周边的断裂密集带和邻近气源断层的继承性古隆起、古圈闭;古龙地区登娄库组储层致密化过程(约108Ma)则发生在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天然气充注(108~70Ma)之前,登二段气源岩发育区易于形成储层先期致密的"先成型"深盆气藏,天然气分布主要受登二段气源岩与致密砂岩储层的叠合范围控制.  相似文献   

8.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长垣扶余油层致密砂岩油储层地质特点, 在水平井开发先导试验中, 形成了以地 质研究为基础, 水平井“ 平台化” 设计的关键技术, 突出水平井地质设计环节的主控因素, 通过应用深度域构造形态 精确刻画技术、 “ 甜点” 砂体分布规律精细表征技术、 河道砂体形态定量精细描述技术和基于精细三维地质建模的水 平井优化设计技术, 夯实了水平井部署依据。开发先导试验取得初步进展, 水平井完钻效果较好, 这套技术方法提 高了扶余油层致密河道砂体的储层动用能力, 结合体积压裂改造等技术, 扶余油层单井产量和井控储量大幅提高, 有效支撑了大庆油田致密油的经济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9.
徐宏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3,(5):17-23,55,128
为研究断裂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松辽盆地升西—徐家围子向斜区葡萄花油层和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断裂输导、封闭与油气分布之间关系分析方法,研究升西—徐家围子向斜区葡萄花油层和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断裂控藏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由于油运移方式不同,2个地区断裂输导油和聚集油作用存在差异性,升西—徐家围子向斜区断裂对葡萄花油层油运移起垂向输导作用,杏北地区断裂对扶余油层油运移起侧向连接输导作用;升西—徐家围子向斜区葡萄花油层油主要聚集在油源断裂上盘,即断裂密集带内,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油主要聚集在反向断裂的下盘,即断裂密集带两侧,且反向断裂断距越大,越有利于油聚集.该研究结果对认识松辽盆地凹陷区下生上储式和源外隆起区上生下储式油气成藏规律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三角洲平原亚相储层砂体分布复杂和静态连通性评价难的问题,以松辽盆地肇州油田扶余油层为例,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采用沉积成因类比和概率模型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三角洲平原亚相环境下的储层连通概率,提出砂体几何学特征、井网密度、物源方向和地层砂地比是影响储层静态连通性定量评价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连通概率与砂体宽厚比和地层砂地比呈正相关,与井距和物源方向偏角的正弦值呈反相关;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由单期分流河道、复合分流河道和决口扇3种微相组成,其中单期分流河道宽厚比15~30,复合分流河道宽厚比45~60,决口扇宽厚比和长宽比分别约120和75;当前220m井距条件下,单期分流河道为主的FⅠ4小层砂体连通概率为25%,复合分流河道为主的FⅠ7小层砂体连通概率为55%;单期分流河道、复合分流河道和决口扇砂地比‘瀑布区’范围分别为25%~35%,20%~30%,15%~20%.应用上述方法对评价区进行钻井验证,砂体符合率达87.5%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阐明致密砂岩中相对高渗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以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_2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以野外露头、岩心观察为基础,综合采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物性分析、恒速压汞、微米-CT扫描、C-O同位素分析等多种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和成岩作用特征,分析了长8_2储层差异致密化的成因和相对高渗储层的形成条件,认为致密储层主要发育在低能、薄层砂体中,储层压实作用强烈,压实作用使原始孔隙度大大降低,碳酸盐胶结、硅质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进一步变差.三角洲前缘高能、厚层河道砂体是研究区相对高渗储层形成的优相基础,早期绿泥石环边胶结作用利于粒间孔隙的保存,是相对高渗储层原生孔隙保存的关键,长石溶蚀作用有助于相对高渗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陇东地区长8_2储层为低孔致密储层,孔隙度大多小于10%,渗透率小于1mD.长8_2低渗致密背景下发育相对高渗储层,高渗储层具有较低的塑性组分含量,绿泥石环边胶结物百分比一般小于7%;孔隙类型以绿泥石膜胶结残余粒间孔、溶孔为主,喉道半径大于1μm,孔喉连通性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岩心、铸体薄片以及物性等资料对顺托果勒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学、物性、孔隙结构和类型等特征以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在宏观上控制砂体物性的空间展布,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白垩系储集层中裂缝较发育,本文基于地表露头、岩心、薄片和测井等资料,运用工业CT、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系统研究了储集层多尺度裂缝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并对裂缝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南缘侏罗系—白垩系储集层裂缝可分为三级,分别是Ⅰ级宏观裂缝、Ⅱ级微细裂缝、Ⅲ级显微裂缝,再根据裂缝长度和成因将Ⅰ级宏观裂缝分为Ⅰ1,Ⅰ2两类,Ⅲ级显微裂缝分为Ⅲ1,Ⅲ2两类.研究结果表明:由天山造山带到盆地内部Ⅰ级宏观裂缝发育程度由强到弱,裂缝密度由第1排的1.6条/m到第3排的0.8条/m;Ⅱ级微细裂缝主要发育在各构造带的砂岩储集层中;Ⅲ级显微裂缝主要发育在第1排构造带的砂砾岩储集层中和北部斜坡带的砂岩储集层中.南缘侏罗系—白垩系储集层裂缝发育程度受构造应力、储集层岩性及岩矿组成、储集层厚度等因素控制.构造应力强则裂缝发育程度高,单层厚度较薄的细砂岩、中砂岩较粉砂岩、粗砂岩和砂砾岩更易发育裂缝.长英质碎屑颗粒、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的储集层更易发育裂缝.  相似文献   

14.
提出近油源低渗透砂岩油藏中的油层和水层地层水电阻率(Rw)选值及饱和度计算方法.选取东营凹陷南斜坡沙河街组沙三段(ES3)、沙四段(ES4)不同含油级别岩样,利用离子色谱技术对其进行氯盐含量测试,发现不同含油级别样品氯离子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进一步将氯离子质量浓度折算成矿化度,明确了油层、水层地层水矿化度取值规律及差异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南坡沙河街组低渗透砂岩油藏中油层地层水矿化度约是水层的1.2~1.7倍,从油气成藏角度分析认为,油层地层水主要为伴随烃运聚的高矿化度水赋存于岩石微孔隙中,且与水层或围岩隔离,不宜扩散交换,得以保持成藏流体高矿化度特征(平均大于30g/L),而水层中基本保留了原始沉积的低矿化度水,导致即使同一套油水系统中,油、水层具有不同的矿化度,这一认识对近油源的低渗透砂岩油藏应当具有普遍意义.进而在反算典型水层地层水电阻率的基础上,利用实验获得的水层和油层地层水电阻率比例(水层R_w≈1.45×油层R_w),优化了油层R_w选值方法,为有效提高研究区低渗透砂岩油藏的饱和度解释精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静态储层评价方法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低渗及致密砂岩的含油气性、动态储层评价方案无法对储层含油程度进行科学预测的情况,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镇泾—西峰地区长6-长8段低渗及致密砂岩储层为对象,采用减孔过程和增孔效应相互叠加的方法恢复成藏期古孔隙度,并分析试油资料中的关键参数与储层孔隙度之间的各种关系,提出利用成藏期孔隙度(Φ成藏期)与临界孔隙度(Φ临界)的差值评价储层含油程度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成藏期的储层临界孔隙度可作为评价储层有效性的关键指标,而储层物性与临界充注动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可用来判别有效储层的含油气性,在此基础上依据砂岩孔隙度与含油程度的关系可确立储层含油等级.用该方法可将该区砂岩储层划分为低含油差储层(Ⅲ类)、中等含油储层(Ⅱ类)、高含油好储层(Ⅰ类)3类,Φ_(成藏期)与Φ_(临界)的差值依次为:3%,3%~6%和6%;试油产油率分别为:0~20%,20%~70%和70%~100%.该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在安塞地区得到验证,比以往评价方法更适合于评价低渗及致密砂岩储层的含油程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多元统计中的R型因子分析方法,从孔隙结构的18项定量参数中确定出孔隙分布峰值(RM),半径均值(DM)、结构系数(φ)和退汞效率(WE)四项参数,结合孔隙度(m)、渗透率(K)、泥质含量(Vsh)3项参数,用数学方法将其综合成一项在0~1之间变化的指标,即储层评价指标REI值(Reservoir Estimating Index).根据REI值对松辽盆地他拉哈北区姚家组扇—三角洲砂岩的分类评价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证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优质源岩在致密油成藏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以松南中央坳陷区青一段泥岩为例,综合运用测井、录井及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提出由排烃角度建立源岩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综合优质源岩的供烃能力、古超压发育特征及封盖能力等因素,详细阐述其对下伏泉四段致密油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青一段暗色泥岩有机质类型以I型和II_1型为主,具有丰度高、类型好、生烃潜力大的特征,其中,TOC2.0%,Ro0.9%的泥岩排烃量明显增大,为优质烃源岩;优质烃源岩厚度由湖盆边缘向沉积中心逐渐增加,纵向上主要集中在青一段下段,平面上以长岭凹陷中、北部和红岗阶地东部海坨子地区最为发育;研究区青一段优质源岩的展布范围控制了泉四段致密油藏的分布格局;其累计厚度及生、排烃强度控制油源充足程度,使得石油最大下排深度达160m;青一段古超压是石油下排的充注动力,其与油源断层的配置关系控制了泉四段下部砂组的油气富集程度;此外,青一下亚段的优质源岩为泉四段致密油藏的保存提供有效封盖.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利用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聚焦双离子束扫描电镜、能谱、XRD、恒速压汞等技术手段,结合岩心观察,综合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认为储集空间特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生烃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共同控制,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长石、岩屑和凝灰物质的溶蚀是形成"高孔高渗"储层的关键.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致密储层低成分和结构成熟度特点导致储层抗压能力弱,原生粒间孔空间变小,储层平均孔隙半径为124.5μm,平均喉道半径为0.3μm,平均孔喉半径比为339.1;生烃作用产生的有机酸导致次生溶孔发育,次生溶孔和原生粒间孔占总孔隙的80%以上;受沉积作用控制,储集空间类型组合由湖盆边缘的原生粒间孔+次生溶孔组合向湖盆中心的次生溶孔+原生粒间孔+晶间孔组合过渡;生烃产生的异常高压与构造作用可形成微裂缝,改善储层渗流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薄弱的现状,以松辽盆地徐东地区白垩系营城组一段火山岩储层为例,通过对56块岩心分析、275块物性分析和32口井精细测井解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数学运算,定量研究火山岩储层层内非均质性特征及层内非均质性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探讨了层内非均质性对储层开发的影响.提出了将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成果统计计算相结合研究火山岩储层层内非均质性的方法.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层内非均质性总体强烈,4个小层YC1I1,YC1I2,YC1II1和YC1II2中,小层YC1I1的非均质性最弱,为主力层,其在垂向上渗透率基本达到横向上的1/2到1倍多.总体上,储层渗透率在横向上的变化要远大于垂向上.储层层内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构造作用、火山喷发特征、火山岩性、火山岩相及成岩作用等多种,以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为主.以渗透率变异系数为指标,油层发育区以该项系数小于0.5最多,0.5至0.7之间次之.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强烈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和东南部,在开发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咸化湖盆沉积环境下混合沉积的基本特征和控制因素,以柴达木盆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为例,采用区域地质资料及录井资料分析、岩芯观察描述、室内样品分析等方法,对混合沉积的岩石矿物组成、层系组合特征、成因类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混合沉积的分布模式,并分析其形成主控因素.认为湖相混合沉积具有多组分混杂、多类型叠置的特点,在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