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用pH 8~9的碱液处理花生原料时,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可从10.4 μg/kg降低到4.5 μg/kg ,效果明显,但工艺实现的难度较大。膨润土作为物理吸附剂用于脱除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当膨润土添加量为0.5%时,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能够从12.5 μg/kg降低至1 μg/kg以内,同时可降低花生油的酸值,对过氧化值、风味无不良影响。物理吸附法通过搅拌、过滤工艺过程比较容易实现,在工业化生产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对黄曲霉毒素含量不同(AFB_1含量21.10~86.70μg/kg,AFT含量22.76~88.25μg/kg)、酸价(KOH)不同(5.09 mg/g和11.37 mg/g)的花生毛油分别进行碱炼脱酸,碱炼条件为理论加碱量及0.4%超量碱、碱液质量分数6.58%、碱炼温度55℃、碱炼时间20 min,检测碱炼前后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分析碱炼对不同品质花生毛油中黄曲霉毒素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碱炼可以使不同品质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脱除率达95%以上,碱炼油中黄曲霉毒素含量降低至1μg/kg左右,达到国标限量和欧盟限量要求;对高酸价花生毛油进行两次碱炼脱酸,可以实现对黄曲霉毒素的深度脱除,碱炼油中黄曲霉毒素未检出,同时降低了碱炼过程的油脂损耗。  相似文献   

3.
以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超标的玉米毛油为原料,AFB1脱除率及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碱炼法对玉米毛油中AFB1的脱除效果以及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碱炼时间及碱炼温度对AFB1脱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脱除玉米毛油中AFB1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炼法对玉米毛油中AFB1的脱除率在90%以上,经碱炼玉米毛油中AFB1含量从73.35μg/kg降至5μg/kg以下,明显优于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小于等于20μg/kg的限量指标;碱炼条件对AFB1脱除效果的影响程度为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碱炼温度碱炼时间;碱炼脱除玉米毛油中AFB1的最佳条件为碱液质量分数6.58%、超量碱0.4%、碱炼时间20min、碱炼温度55℃,此条件下可将玉米毛油中AFB1脱除至0.62μg/kg,脱除率99.15%。研究结果对改进和优化玉米油精炼中的碱炼脱酸过程从而实现对AFB1的高效脱除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吸附法脱除油脂中多环芳烃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油为原料,以吸附剂种类、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为单因素试验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吸附法对油脂中多环芳烃的脱除效果及最佳脱除条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吸附剂对花生油中多环芳烃的脱除效果依次为:Norit-8015活性炭WY2号活性炭WY1号活性炭Kermel活性炭活性白土凹凸棒土。综合考虑对花生油中B(a)P、HPAHs、PAH4、LPAHs和PAH16的脱除率以及对花生油香味的保留和生产成本,优化的脱除条件为:WY2号活性炭用量1.0%,吸附时间35min,吸附温度110℃。在此条件下,花生油中B(a)P、HPAHs、PAH4、LPAHs及PAH16的残留量分别为0.06、0.69、1.74、95.11μg/kg及80.90μg/kg,脱除率分别为99.74%、99.28%、98.65%、85.75%及89.41%,若仅考虑B(a)P、PAH4的残留量达到欧盟标准(分别为≤2μg/kg和≤10μg/kg),WY2号活性炭的添加量为0.5%就可满足要求,此时B(a)P和PAH4的残留量分别为0.53μg/kg和6.64μg/kg,脱除率分别为97.79%和94.86%。  相似文献   

5.
为了开发适用于食用油的安全、高效黄曲霉毒素吸附剂,以一种半干法制备的钙基蒙脱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蒙脱土脱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工艺,利用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其吸附机制,并考察蒙脱土吸附对花生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蒙脱土添加量0.5%、吸附温度110℃、吸附时间30 min的条件下,黄曲霉毒素B1的脱除率最高,为(95.15±0.01)%,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降低至(1.995±0.607) μg/kg,符合国家标准(GB 2761—2017)要求;蒙脱土吸附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符合Ferundlich模型,表明该吸附是物理多层吸附和化学单层吸附的复杂过程;蒙脱土对黄曲霉毒素B1的吸附亲和力强,最大吸附量可达0.1 mg/g;该蒙脱土还可改善花生油的色泽,降低花生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且总生育酚和总甾醇保留率较高。该蒙脱土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黄曲霉毒素B1吸附剂,可用于油脂加工中。  相似文献   

6.
多环芳烃尤其是其中的苯并芘是食用油脂中重点监控的污染物,由于其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可能会存在于各类油脂中,影响食用油的品质安全。本文以花生油为原料,研究碱炼脱酸过程以及碱炼脱酸条件如碱液浓度、碱炼时间、碱炼温度以及超量碱等对油脂中多环芳烃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碱炼脱酸过程对油脂中多环芳烃有一定的脱除作用,在综合考虑适当减少烧碱用量和减少油脂碱炼损耗的条件下,采用碱液浓度8 °Bé、超碱量0.2%、碱炼温度70℃、碱炼时间40 min的优化碱炼脱酸条件,花生油中BaP、HPAHs、PAH4、LPAHs和PAH16的脱除率分别达到85.07%、48.13%、43.21%、56.75%和54.97%。经碱炼脱酸后花生油中Bap含量从24 μg/kg降至符合GB2716-2005中≤ 10 μg/kg的限量指标,接近欧盟的限量指标,但PAH4含量远达不到欧盟的限量指标,其他多环芳烃组分的残留量也还很高。因此碱炼脱酸对于高含量多环芳烃的脱除作用是有限的,它可以作为Bap含量超标率不太高的油脂的脱除精炼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钠基蒙脱土(Na-MMT)脱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效率,本试验以NaMMT为原料,选用6种有机季铵盐作为改性剂对其进行改性,并利用响应面法对改性Na-MMT脱除花生油中AFB1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改性Na-MMT脱毒效果显著优于未改性Na-MMT(P0.05);在6种改性剂中,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改性后的Na-MMT脱毒效果显著优于其他5种改性剂(P0.05),且在添加量为20%CEC(Na-MMT阳离子交换能力)改性的Na-MMT吸附脱除花生油中AFB1效果最好。分别以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改性吸附剂添加量为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吸附温度为53.79℃、吸附剂添加量为3.13%、吸附时间为29.46 min;在此条件下,花生油中AFB1含量从(29.20±2.12)μg/kg降低到(4.47±0.29)μg/kg,脱毒率为84.69%。有机改性能有效提高Na-MMT吸附脱除花生油中AFB_1的效果,可在花生油加工企业推广应用,以提高油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梧州市居民通过小作坊土榨花生油摄入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膳食暴露风险,随机抽取梧州市3区、4县小作坊生产散装土榨花生油共496份,检测其AFB1含量,应用点评估方法评估梧州市居民的土榨花生油AFB1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496份土榨花生油中,AFB1检出率为40.3%,含量在0.12~109.00 μg/kg之间,平均含量为3.63 μg/kg,超标率为4.64%,居民平均AFB1膳食暴露量为1.67 ng/(kg·d),平均暴露限值(MOE)为240;男性居民平均AFB1膳食暴露量低于女性居民,城市居民低于农村居民,AFB1对女性居民造成的风险高于男性居民,对农村居民造成的风险高于城市居民。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梧州市居民通过土榨花生油摄入AFB1潜在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9.
旨在寻找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花生油吸附脱毒工艺,以脱酸花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活性炭、活性白土、凹凸棒土、膨润土4种吸附剂对花生油中苯(a)并芘(BaP)和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吸附脱除效果,挑选合适的2种吸附剂进行复配用于花生油的脱毒。以吸油率、过滤速度、BaP含量、AFB1含量、成本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复配吸附剂脱毒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活性炭和膨润土进行复配脱除BaP和AFB1的效果较好;最佳复配吸附剂脱毒工艺条件为活性炭和膨润土复配比例1∶5(质量比)、吸附剂添加量2.0%(以脱酸花生油质量计)、反应时间20 min、反应温度90℃,在此条件下复配吸附剂的吸油率为39.47%,过滤速度为2.08 mL/min, BaP含量从32.11μg/kg降至0.15μg/kg, AFB1含量从19.45μg/kg降至0.12μg/kg,吸附剂成本低至4.41元/t。优化的工艺符合花生油工业化生产低风险、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碱炼脱酸对花生油中16种多环芳烃脱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碱炼脱酸过程及碱炼脱酸条件对花生油中多环芳烃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碱炼脱酸对花生油中多环芳烃有一定的脱除作用,在综合考虑适当减少烧碱用量和油脂碱炼损耗的条件下,采用碱液质量分数5.11%、超碱量0.2%、碱炼温度70℃、碱炼时间40 min的优化碱炼脱酸条件,花生油中BaP、HPAHs、PAH4、LPAHs及PAH16的脱除率分别达到85.07%、48.13%、43.21%、56.75%及54.97%。经碱炼脱酸后花生油中B印含量从24μg/kg降至符合GB 2716中≤10μg/kg的限量指标,接近欧盟≤2μg/kg的限量指标,但PAH4含量达不到欧盟≤10μg/kg的限量指标,其他多环芳烃组分的残留量仍很高。因此,碱炼脱酸对于多环芳烃含量较高油脂的脱除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1.
花生油生物精炼法去除黄曲霉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经筛选出能够固态发酵花生粕降解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微生物菌株,因此可以利用发酵液提取粗酶来降解花生油中的AFB1,并将这种酶反应引入到花生油的精炼工艺中.通过对比精炼工艺,将酶法脱胶(采用磷脂酶A1)与去毒反应相结合.对脱胶去毒过程中反应温度、NaOH添加量、去毒粗酶添加量、磷脂酶A1添加量、反应时间等进行单因素实验,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脱胶去毒实验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h,NaOH添加量0.025%,磷脂酶A1添加量600 mg/kg.以添加AFB1为100 μg/kg的花生毛油为实验对象,取样10 g,在去毒粗酶添加量100 μL及优化条件下,AFB1去除率高达81%,去毒反应后花生油的脱胶效果也达到精炼要求(磷含量降至13 mg/kg).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低温射频等离子体技术处理花生油,处于激发态的等离子体可能会引起油脂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因此以花生油中的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维生素E、氧化稳定性和反式脂肪酸含量等作为检测指标,来评估低温射频等离子体去除黄曲霉毒素过程中对其对花生油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100 W、200 W和300 W的等离子体处理花生油10 min后,花生油的酸价从0.87mg KOH/g分别减少到0.28、0.25和0.26,差异显著(p0.05)。碘价在10 min范围内的变化幅度不大,差异不显著(p0.05)。在实验所处理的范围内,花生油的过氧化值均未超出6 mmol/kg。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离子体对花生油中的维生素E和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较小。说明低温射频等离子体技术降解花生油中的AFB1的方法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也不会影响花生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制油工艺对花生黄曲霉毒素迁移的影响以及去除红衣对花生黄曲霉毒素削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剂浸提法制取花生油时,约3%的黄曲霉毒素B1(AFB1)和黄曲霉毒素B2(AFB2)迁移至油中,而剩下的97%迁移至粕中;采用水酶法制取花生油过程中,约10%的AFB1、0. 1%的AFB2迁移至油中,AFB1、AFB2分别有69. 25%、77. 70%迁移至液相中;采用压榨法制取花生油时,AFB1、AFB2有约10%迁移至油中,剩下的约90%迁移至饼中;当花生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较低时,去除红衣对其削减率影响较大;而当黄曲霉毒素含量较高时,去除红衣对其削减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污染AFB1严重的花生粕中筛选出一株能够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根据形态特征、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目的菌株,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Y-6.通过添加筛选出的枯草芽孢杆菌,利用微生物发酵结合复合酶制剂的生物偶联工艺处理花生粕,比较处理前后花生粕中AFB1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DHA藻油在花生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0.2%、0.7%、16%、20% DHA(来源于DHA藻油,DHA含量按35%计)净含量的花生油的保质期;考察了20% DHA净含量的花生油在低温烹调条件下DHA的稳定性以及感官品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DHA藻油的花生油在62℃条件下放置28d后,过氧化值仍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且未出现哈败及藻味;与未加热的...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选取7 个不同品种的花生制取花生酱,对花生酱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检测,并结合感官评价、粒径、流变学特性、质构、色度等指标,对比分析花生品种对花生酱风味及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生所制取花生酱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较大差异,7 种花生酱中杂环类物质总含量为1.318~9.537 mg/kg,其中吡嗪类物质含量为0.611~1.804 mg/kg,呋喃类物质含量为0.256~4.300 mg/kg,吡咯类物质含量为0.013~4.066 mg/kg,吡啶类物质含量为0.006~0.896 mg/kg,其他杂环类物质含量均较少;醛类物质含量为1.988~5.968 mg/kg,酮类物质含量为0.655~0.934 mg/kg,醇类物质含量为0.155~1.189 mg/kg,酚类物质含量为未检出~1.570 mg/kg,烯烃类物质含量为未检出~0.324 mg/kg,其中‘四粒红’花生酱中吡嗪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感官评价综合得分也最高,风味最受认可;7 种花生酱样品的水分质量分数为0.66%~0.86%,粗脂肪质量分数为48.39%~57.17%,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1.93%~35.80%,酸价为0.11~1.21 mg/g,过氧化值为0.19~6.23 mmol/kg,其中‘四粒红’花生酱的粗脂肪质量分数最低,粗蛋白质量分数最高,酸价和过氧化值均较低;7 种花生酱的中位径为7.65~8.34 μm,其中‘四粒红’、‘豫花76’、‘豫花65’花生酱的粒径均较小;‘四粒红’花生酱的触变环面积比其他样品大很多;流变学分析与质构分析结果显示‘四粒红’花生酱的涂抹性较好。综上所述,‘四粒红’花生酱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丰富,感官评价及综合品质更好,‘四粒红’花生是制作花生酱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17.
杨博磊 《中国油脂》2020,45(9):34-37
为了解我国土榨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和圆弧偶氮酸(CPA)的污染状况,采集全国12省20市小作坊生产的土榨花生油126份,购买市售品牌花生油27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花生油中AFB1和CPA两种真菌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27份品牌花生油未检出AFB1和CPA; 126份土榨花生油中,AFB1检出率为44.44%,超标率为11.11%,CPA检出率为7.14%,其中河南、福建、广西和山东土榨花生油AFB1污染较为严重。我国土榨花生油存在真菌毒素污染安全隐患,监管部门应严格把控原料及加工环节,确保土榨花生油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8.
旨在促进微波技术在花生油生产中的应用,比较了3种炒籽方式(微波、电磁、燃气)压榨花生油的色泽、酸值、风味物质含量、VE含量以及感官评价的差异,并考察了微波物料输送频率对花生油色泽、酸值和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炒籽压榨花生油的酸值和风味物质含量明显高于燃气炒籽和电磁炒籽,色泽也更深,VE含量更高(430.87 mg/kg),且消费者喜爱度最高;随着微波物料输送频率的降低,花生油的色泽逐渐加深,酸值略有升高,风味物质数量和含量均逐渐增加,其中吡嗪类物质占比最高(39.54%~46.55%)。微波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绿色的新型产香技术在浓香花生油的加工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山东大花生为原料,应用滚筒式微波设备,通过调节其功率及时间,自动旋转翻炒油料,液压冷榨得花生油,对花生的出油率和花生油的酸值、色泽、氧化稳定指数(OSI)、脂肪酸组成、VE含量及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有利于提高花生出油率;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和微波时间的延长,花生油酸值和色泽增加,但均在国标范围内;微波处理最优条件下(1 000 W,18 min),花生油氧化稳定性最佳(OSI值5.52 h),VE含量最高(344.97 mg/kg),综合感官评定风味最佳,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以花生为原料,研究5S压榨花生油挥发性风味成分、VE、VD3、甾醇微量成分、抗氧化稳定性及黄曲霉毒素B1去除情况,分析压榨工艺对花生油风味、营养及安全等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S压榨花生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吡嗪、吡啶、呋喃等含氮、氧杂环化合物。其中吡嗪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总鉴定化合物的33.09%。与浸出花生油相比,5S压榨花生油中甾醇、VE、VD3含量较高,诱导时间更长,抗氧化稳定性更好,且紫外降解去除黄曲霉毒素B1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