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品牌经营,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并注入城市活力与吸引力,从而带动城市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文化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讨论了全球化、城市化加速发展背景下,中国城市建设的文化失范问题,提倡以多层次区划综合分析为基础建立科学的城市文化判断标准,引导和规范城市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4.
5.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对策——跨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规划》1999,(7):8-12
分析与研究了信息化社会经济全球化对未来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若干趋势,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在我国经济转轨期中国城市发展将出现的若干趋势;提出了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城市发展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化·特色·城市持续发展--对城市特色设计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城市特色的内涵、形成根源,及其对城市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影响,并对城市规划过程中如何发掘城市特色,体现独特的城市魅力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文章指出,文化是城市特色之根,自然条件是城市特色之源,只有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并结合时代特点和城市自身条件,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才能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科学技术和建筑文化内涵特征的分析,以社会动力系统论为基点,从科学技术的四大社会功能出发,阐述四大社会功能在建筑文化三个层次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说明科学技术是现代建筑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提出当代建筑师应当能动地去研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建筑所用,从而推动建筑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10年以来,城市文化开始成为中国都市化进程面临的重要节点问题,以城市规划的“过度化”、城市品牌的“低俗化”与都市主体的“离心化”为标志,文化问题正在成为影响中国都市化进程可持续发展的深层矛盾,这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和认真对待的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10.
城市设计对城市经济、文化复兴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城市设计对城市整体环境改善而带来的城市复兴来认识城市设计除空间塑造和规划管理外的深层作用,并通过对英国城市设计应用实例的介绍,力求在我国目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建设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特别是都市圈的发展,是铜梁城市做大做强的客观背景;渝西地区三个地区中心城市恰好形成了环都市区的大城市带,而铜梁正处于这个大城市带的核心位置,发展大城市似乎是结构性必然。 相似文献
12.
13.
城市文化概念主要是一个空间范畴,是人类以不同于乡村的城市为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创造出的一种空间文化形态及精神价值体系。城市与文化的联系最为紧密和直接,研究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文化。从世界城市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主要可划分出经济型城市文化、政治型城市文化和审美型城市文化三种基本类型。把都市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研究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核心,符合我国的现实需要与长远利益。文化城市既符合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内在逻辑,也是出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中国文化与中国城市历史发展长河的第四个黄金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约5000年前我国出现城以来的发展中,对三次文化与城市黄金时代的孕育和特点进行了论述.对太湖至宁波、绍兴地带良渚文化中心地最早出现城市的问题,从与中原和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情况的对比,从90年代以来良渚文化最新研究成果引用中,肯定了在南方最早出现城市的可能性最大.对第四次文化与城市黄金时代的孕育和出现的必然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与建筑形态——昆明古城街道形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的形成与形态定位不是孤立的,而是因循一个整体发展的脉络而有机有序形成,是依附于“城市”这个总的建筑环境氛围而存在,城市整体文化的牲影响到建筑个体及群体,街道的形态与意义,并起到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是城市的内核和灵魂,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凝聚力、没有发展活力的城市。建立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铜鼓文化,突出城市的记忆,对河池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拥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的建设与管理者不应该忽视这些元素的存在。城市文化如同城市的灵魂,它指引着城市以不同的面貌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风采与魅力。 相似文献
19.
论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实例,论述了文化因素对城市竞争力提高所起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历史文化对中国城市发展,对提升中国城市国际竞争地位的积极作用.在分析中国城市历史文化现状和仍然存在的对历史文化的漠视以及精品意识的淡化基础上提出了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