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露天矿边坡体内运输的设想在70年代初就正式介绍给采矿界了。基本设想很简单,它不是采用采场内传统的运输斜坡道,而是使用露天矿边坡体内掘成的单一或成双的斜坡道,以及通向各个工作水平的横向联络道。  相似文献   

2.
<正> (一) 采矿方法包括采场的回采工作(地压管理、崩矿和采场运矿)与采场结构(采场型式、结构参数和采准布置)两大方面。研究采矿方法便是研究这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与规律性。采场结构又是随回采工作需要而变化的。例如,随着无轨采装运设备的应用,为适应回采工作的需要,出现了大型采场与盘区,结构参数都相应增大,并发展了斜巷(斜坡道)采准。因此,回采工作是决定采矿方法本质的主要方面。回采工作包含了地压管理与崩矿和运矿的矛盾。在这对矛盾中,地压管理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某矿一充填法采场顶柱的分区回采方案。整个回采过程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回采结束后的采场验收结果表明,采矿贫化率为15%,采矿损失率为1.54%,采矿直接工效为7.5t/工班。该顶柱的成功回采为今后矿柱回采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新城金矿机械化盘区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及其无轨采准系统,指出了现有无轨采准系统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确定最佳的分段高度和分层回采高度,设置中段斜坡道,一步和二步采场同用一条分层联络道及共用一条充填回风井四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矿山如何通过对无轨采准系统改进,达到减少采准工程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观天厂铜矿倾斜薄矿体回采时采场出矿的疑难问题,对开采工作线沿矿体倾斜下向推进的原采矿方案改进为沿矿体伪倾斜面向上阶梯式回采的优化采矿方案;介绍了倾斜矿体沿伪倾斜面布置采场时,采场伪倾斜面与矿体走向之间夹角的确定方法;并在矿山进行了实践和推广运用。结果表明:该采矿工艺可将凿岩、支护和运搬3个工序同时进行作业,可大幅提高采矿效率,确保采场出矿的安全性,减少采准工程量,采矿成本降低了14.1元/t,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采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的矿山,矿房的回采指标不仅关系到采场回采质量,与采空区的后续充填、矿柱的回采等采矿活动也都密切相关.采用CMS对采空区实施精密探测,运用Surpac等数字化手段,结合某铜矿采场实际,分析了采场环境因素与测点的选择对CMS探测的影响,提出了采场周边超挖量、存留矿石量及回采贫化等回采指标的可视化计算方...  相似文献   

7.
在进路式胶结充填采矿中,充填假顶下采矿巷道稳定性问题是井下开采的重大安全性问题。针对贵州锦丰金矿230中段充填假顶下采矿巷道稳定性问题,采用岩石力学数值模拟软件(Phase2)对采区建立数值分析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模拟回采顺序为从西向东单向回采、从中间向两边同时回采及从两边向中间同时回采下的采场进路稳定性。研究表明:3种回采方式下最大变形量发生在充填体与围岩交界处,进路顶板变形量均较小(10 mm~15 mm),局部出现剪切及拉伸破坏,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为提高采矿效率,最终选择从中间向两边同时回采的回采顺序,同时采用管缝式锚杆+钢网+湿喷混凝土对采场进路进行加固,确保采矿作业安全。实践表明:采用从中间向两边同时回采的回采顺序安全可行,回采过程中采场处于稳定状态,采矿效益较单向开采提高了约65%。  相似文献   

8.
四儿沟门金矿1-2#矿体属于破碎复杂难采矿体,常规采矿方法在矿体赋存条件出现变化时,底部采准工程难以满足矿体回采的要求,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或安全隐患。斜坡道辅助采准小分段浅孔留矿法是矿山根据矿体变化情况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根据矿山3种矿体赋存条件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和现场工业试验:产状相对稳定的矿体;倾角和厚度发生较大变化的矿体;支脉盲矿体。试验结果显示,降低了"贫损"两率和采矿成本等指标,而且提高了采准工程作业的机械化程度、生产能力和回采安全性等,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安全、高效和经济地开采缓倾斜中厚破碎矿体,以谦比希铜矿西矿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谦比希铜矿西矿体地质概况和开采技术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谦比希铜矿西矿体目前开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准斜坡道+采联布置的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并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实现了空间立体式采矿资源的优化配置。现场实践表明,2019年谦比希铜矿西矿体实现达产达标,采矿125万t,直接人均采矿效率达到7.5 t/d,是2016年的2.8倍,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安庆铜矿-400~-510m中段西部厚大区域矿房采场实行双阶段回采之后矿柱的回采问题,以及-510m中段上、下部采场衔接及回采顺序等问题,提出在1^#矿体-560m中段西部采场采取“房柱对应布置、错开回采”的采矿方案,并提出了回采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郝学冉  叶振华 《现代矿业》2022,(6):96-98+127
针对贵州某缓倾斜极薄钼镍矿体的赋存特征,分析了开采技术条件,确定采用上向水平削壁充填采矿法。阶段高度为20 m,通过削壁充填处理采空区,削壁厚度为1.2~1.5 m,脉外布置斜坡道,回采工艺为矿岩分爆分采,低矮微型铲运机运输。经过试验采场应用,计算发现矿石损失率降低了8%,贫化率降低了15%。同时,该采矿方法可保证采场作业安全,提高矿块生产能力高,降低开采成本,可用于类似钼镍矿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2.
某铁矿出于安全考虑,前期的崩落法无法继续使用,深部矿体的回采方法必须及时变更为充填法。为了确保充填法采矿安全、高效,根据矿山实际矿体、围岩稳定性特征,提出4个回采方法,经过模糊综合评判选择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选择采场结构参数,才能确保回采过程采场的稳定,采用数值模拟对深部矿体采场结构参数进行方案优化,在采场长度为100 m,预留10 m间柱的情况下,模拟了采场宽度13 m、15 m、17 m3个方案,采场的最优宽度确定为15 m。  相似文献   

13.
阶段嗣后充填采矿设计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型贫铁矿采用的上向阶段嗣后充填采矿方法,提出超大采场开采的点柱式结构型式,同时开展了3种回采模式阶段嗣后充填采矿的可行性论证与采场结构参数的优化研究。针对司家营铁矿南区的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和充填体的力学参数,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设计不同回采方案下的正交数值试验,建立了南区开采的优化模型,得到不同回采模式下的最佳采场结构参数。通过对采场稳定性评价,揭示了不同回采模式的优越性和不足,从而使采矿设计方案适用于复杂变化的矿山工程地质条件,为实现矿山安全高效开采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银山铅锌矿北山区采场回采过程及锚杆支护效果进行了分析,由于计算中比较客观地考虑了岩性、采矿等因素,因此确立的采矿工艺切实可行,试验采场实践表明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确定合理回采顺序,并进行充填体稳定性分析后确定适合矿山技术经济条件的上向斜壁进路水砂充填法试验方案。它的主要技术特点是用斜壁进路连续回采,用不加胶结料的水砂充填,因此采矿成本低、生产安全可靠、采场生产能力大.目前该采矿方法巳在全矿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韩映炜 《金属矿山》2004,(10):22-23
“两采一充”采矿方案有着许多显著的优点,凤凰山铜矿在高中段回采中,较为成功地运用了该采矿方案,并在实际生产中,根据不同的矿块结构和围岩性质,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变通,形成了“两采两充”的采矿方案,并成功地运用到空场法采场的回采中。  相似文献   

17.
获各琦铜矿已经成功使用了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通过近两年的采矿实践,发现获各琦铜矿深部中段CuI矿体中,矿岩较破碎,若继续采用原有的充填采矿法的采场结构参数,已经很难满足正常生产的需求,鉴于此,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调整,完善了采场结构参数。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对比点柱式的采场结构参数方案和调整后的采场结构参数方案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出使用调整后采场结构参数的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来回采深部中段矿岩较破碎的富铜矿地段的矿体更优化的结论,从而为其它矿山回采类似矿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是一种回采率较高的方法,适合于高品位且矿体围岩均不稳固的矿床条件。然而这种方法的采矿工效低,采场生产能力小,且需消耗相当数量的支护材料。采用高进路,并使相邻分层的回采进路交错布置,可使其采矿工效及采场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且大大降低木材消耗。本文介绍了金川龙首矿试验这种高进路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的采场结构与回采工艺,并对胶结充填体——矿石间柱在回采过程中的稳固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采矿程序回采 B-Neath矿带用上向分段充填采矿法回采,此法也用于B-North和B-4矿带的开采。一步采场从该矿带底部向顶部交替回采,而中间的矿柱作为二步采场回采。采场用在采区的顶、底部从主平巷掘进的横穿矿体的横巷进行采准。所有平巷的掘进循环中,在良好岩层中的最终爆破的炮眼组以及不良岩层的最终爆破炮眼组和周边炮眼组内,均使用切边炸药(trim powder)爆破。拉底巷道通常开凿至遇到剪切带时止,以便从出矿样  相似文献   

20.
中深孔超前切顶房柱法改进了传统房柱法的回采方案,较好地解决了高大空场采矿作业的安全与采场运搬问题。本文介绍该法的回采方案及采矿工艺;并将技术经济指标与分段空场法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