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目前国内采用CRD法修建隧道施工过程中对临时中隔壁的安全性研究很少,结合某浅埋大跨度隧道对中隔壁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两种手段做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在CRD1,3部超前和CRD1,2部超前的情况下,中隔壁上部的水平位移都明显大于下部,但结构安全系数相差不大。以上研究为隧道的信息化施工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的相关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通过郑万高铁重庆段万州境内雷家坡隧道(DK813+650~DK813+705)长55 m范围内下穿万利高速公路段隧道施工措施,采用在拱部设直径108 mm超前大管棚,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弱爆破开挖施工控制高速公路主道地表沉降,实践表明,此方法能够满足雷家坡隧道下穿万利高速公路段地表沉降要求,在此段施工期间能够确保万利高速公路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巴准铁路后碾坊隧道为例,介绍了大断面富水砂质黄土隧道施工难点和特点,通过采用地表加固注浆、井点降水、超前注浆、超前管棚,六部CRD工法等施工技术措施,顺利完成隧道施工建设任务,为今后类式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指导经验。  相似文献   

4.
浅埋偏压隧道CRD法施工中隔壁偏向和施工工序直接影响到隧道的结构应力分布和变形,甚至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基于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对隧道CRD法施工进行反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中隔壁偏向于围岩压力较小侧时,围岩扰动小,塑性区范围小,先开挖隧道浅埋一侧时,隧道的收敛和沉降较小,中隔壁轴力和弯矩较小,有利于隧道的安全施工;当隧道中隔壁偏向围岩压力较大侧或先开挖深埋侧时会对隧道顶部围岩和中夹岩柱产生较大扰动,围岩的收敛和沉降速率增加,中隔壁轴力和弯矩也明显增加,不利于隧道施工安全。因此建议浅埋偏压隧道CRD法中隔壁应偏向围岩压力较小一侧,同时应先开挖浅埋侧。  相似文献   

5.
郭健 《土工基础》2014,(2):30-33
三亚某公路隧道穿越一条石英岩断层破碎带,隧道开挖揭示该断层破碎带呈全风化状态,地层自稳能力极差。在施工中出现了涌泥、拱部大变形及变形严重侵限等问题,采用原来的台阶法施工无法保证施工安全。通过对比分析,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浆液注浆加固隧道周边地层,然后进行中管棚超前支护,采用六分部CRD法开挖,及时封闭每一部支护结构,增强隧道支护结构的刚度,控制隧道变形。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CRD施工过程中隧道变形、支护和二衬受力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施工方法的可行性。现场监测结果和施工效果表明,所采用施工方案能有效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6.
海底隧道浅埋暗挖段CRD法不同施工工序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建工程厦门东通道(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座海底隧道,陆域浅埋暗挖段地质条件较差,多为全、强风化花岗岩,且含水量高、强度低,因而采用CRD法施工,该施工段围岩条件差、结构跨度大,且国外相同工程条件下可借鉴的经验也较少。据此,对该施工段采用现场监控和数值模拟2种手段,分析了不同施工工序各部开挖对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及结构内力的影响,2种方法所得结果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在此特定隧道围岩条件下,CRD1,2超前与CRD1,3超前相比,各施工部的开挖引起拱顶下沉量的比例基本相同,但前者所引起的CRD1,3拱顶下沉量分别高出后者约70%,45%,而CRD1的绝对收敛值约大于后者15%,结构内力也略大于后者。以上研究成果为隧道的信息化施工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的相关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尹迪 《建筑与环境》2012,(5):123-125
本文介绍了以西寺沟1号隧道为工程实例,用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软弱围岩采用中隔壁法(CRD)予以仿真分析。在开挖支护过程中.通过对围岩的变形,塑性变形的分布和其发展趋势、围岩的受力变形、初期的喷层、锚杆支护等方面的比较。评价西寺沟1号隧道采用中隔壁法(CRD)开挖对周围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陆域段CRD法位移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陆域段为软弱地层三车道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主要采用交叉中隔壁(CRD)法施工,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对该隧道CRD法位移监控量测结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隧道CRD法施工监控量测判断指标应以拱顶下沉为主,水平收敛为辅;拱顶下沉通常为最后收于一稳定值的台阶状上升曲线,各分部开挖引起的拱顶下沉增量呈一定比例关系,可用于对最终拱顶下沉量的预测和控制时机参考,施工中应重点控制引起约占总下沉量一半的CRD1初期支护尽早封闭;该隧道陆域段CRD法施工中CRD1最终拱顶下沉控制标为200 mm比较合适。综合位移监测分析和现场施工经验认为,翔安隧道陆域段CRD法相邻导坑掌子面间距控制为10~15 m,每循环开挖1.0~1.5 m(极软弱地段只允许开挖0.5 m)后立即支护,导坑内台阶长度控制在6 m以内,及时封闭仰拱,对控制最终拱顶下沉和保证支护结构稳定性成效良好,对隧道后续施工控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厦深铁路黎屏山隧道工程,根据工程地势起伏较大等地质特点,介绍洞口开挖、边仰坡施工、洞门修筑等施工技术.通过在洞挖过程中采用台阶法、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和三台阶七步法,安全、快捷、高效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并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监控探测技术,进行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以保证对围堰提前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0.
城市隧道淤泥地质超浅埋段施工,常规采用全断面超前注浆加固CRD六步法施工。福州市湖东东路道路工程为两车道隧道,采用六步CRD法施工受空间限制,无法使用机械配合施工,功效较低。湖东东路隧道小净距段埋深浅,洞口段埋深只有6 m。地质情况为冲洪积物,为灰黄、灰白色黏土、松散砂砾层等组成,中部为碎石或卵石。通过对加强超前支护和控制沉降,采用改进型四步CD法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1.
李加加 《建筑安全》2022,37(2):32-35
隧道施工过程中为满足工期、经济效益等相关要求,建设过程中往往会进行工法变更或结构优化,不同工法对隧道结构稳定性影响各异,分析多工法施工条件下隧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文章依托具体工程,通过同时考虑CRD法变更CD法,隧道中隔壁开洞的复杂施工条件,研究了隧道变形、应力分布以及地表沉降情况,将数值模拟结合现场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新建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时,下穿隧道设计方案的研究比选,并利用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推荐方案实施对既有车站的影响;现场施工监测数据表明,在大管棚支护下,采用交叉中隔壁法(CRD)施工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车站,能保证既有地铁车站的结构及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下道路立交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分析是工程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依托北京城市地下道路工程,采用城区地质条件分层概化方法、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临时仰拱台阶法(台阶法)、中隔壁法(CD法)、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双侧壁法)施工影响下的立交隧道地表沉降、洞周变形和塑性区分布特征,明确了立交区域上下层隧道施工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立交区域同时受到了上下层隧道施工的影响,在地表形成椭球形的沉降盆,在洞周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沉降|在地表地层和洞周拱脚、拱肩截面的“X”形区域出现了较为集中的破坏区|CRD法和双侧壁法在控制立交隧道地层变形和破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研究成果可为北京城市地下道路立交隧道设计、施工决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远  郭亮 《建筑》2011,(6):71-72,75
本文介绍西安市地铁一号线劳动路站~玉祥门站区间浅埋暗挖黄土隧道穿越F3地裂缝段施工方法及采取的措施,隧道F3地裂缝段施工中采用了超前降水、超前小导管注浆固结地层、监控量测以及台阶法与CRD法转换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浅埋暗挖黄土区间隧道穿越F3地裂缝的施工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5.
某城市新建地下过街通道施工采用交叉中隔壁法(CRD)开挖。以此浅埋暗挖开挖支护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3DEC软件建立了地下通道分析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地下过街通道开挖过程中地表注浆加固与径向系统锚杆加固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浅埋隧道围岩较差的情况下,采用地表注浆加固,改变了原有地层的围岩应力状态,提高了围岩的承载能力,隧道变形控制效果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下过街通道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杭州某市政隧道过既有铁路暗挖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介绍了富水砂质粉土地层浅埋暗挖法隧道修建技术,通过采用夯管超前预支护、全断面注浆、CRD工法等辅助施工措施穿越既有运营铁路干线,保证了近距离双洞大跨隧道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7.
结合武汉东湖通道工程团山隧道项目中的浅埋暗挖小净距隧道工程实际,建立了小净距隧道施工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隧道施工工序的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根据团山隧道围岩的实际情况,在隧道V级围岩段,改六部交叉中隔壁法为优化后的四部交叉中隔壁法,顺利完成了施工,既降低了施工成本、又缩短了施工工期。该研究结果对今后类似浅埋暗挖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含软弱夹层浅埋隧道变形特性及控制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安(南京—安庆)客运专线钟鸣隧道交叉中隔壁(CRD)法施工地段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对含软弱夹层浅埋隧道不同施工条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结合围岩变形现场实测数据,深入分析其围岩变形特性及控制效果,建立该类隧道围岩变形分级控制量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RD工法开挖含软弱夹层浅埋隧道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拱顶围岩可以明显控制其变形效应;由围岩开挖引起的纵向影响范围为3.0~3.5倍洞径,横向影响范围约为4.0倍洞径,且其围岩变形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效应;模拟计算和现场实测的围岩变形规律基本一致,且与Panet曲线更接近,其开挖面处预收敛变形RU占总变形M RU比值约为45%;围岩变形分级控制指标中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极限值分别为40和80 mm,拱顶下沉速率和相对下沉极限值分别为5 mm/d和0.64%。  相似文献   

19.
张彬 《市政技术》2012,30(5):79-82,86
石家庄六线隧道施工中需下穿石太直通线,施工风险较大。为保证石家庄六线隧道安全穿过既有运营铁路,施工中采取扣轨加固既有线路、洞内大管棚超前支护、全断面注浆加固掌子面、中洞法结合CRD法施工的方法,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施工过程中的力学转换进行了仿真分析,重点研究了地表沉降和隧道变形引发的轨道沉降变形,为施工提供指导,保证了下穿隧道安全顺利通过既有铁路。  相似文献   

20.
高善一 《山西建筑》2008,34(13):280-281
针对南京地铁一号线南京站下穿铁路站场施工难点,介绍了车站隧道采用超前大管棚结合小导管预支护,CRD法分部开挖的施工技术,并对线路的稳定性和暗挖隧道结构的变形进行监测,顺利完成了地铁车站暗挖段下穿南京站铁路站场的施工,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