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智能网应用协议(INAP)做了必要的说明,并重点对INAP一致性测试的方法、测试过程及在INAP一致性测试中常见问题的处理作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将智能网应用协议(INAP)运用于应用系统中,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开发研究出运用于通信测试仪表的INAP软件模块,并重点对INAP软件模块设计的方法及INAP软件模块的实现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
杨抗  尚楠  何方白 《通信技术》2007,40(11):154-155,158
INAP模块是NGN网络测试仪中针对智能网进行测试的部分,文章基于ASN.1的INAP协议编码规范,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实现了运用于NGN网络测试仪的INAP模块解码和合成功能,介绍了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本方案经过测试,效果良好,符合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移动IPv6测试中的层次化协议描述和测试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军  李忠诚 《电子学报》2004,32(F12):30-34
移动IPv6协议是一种庞大的分布式协议,这为协议描述和测试生成带来了困难.提出分层次描述协议的思想,定义了描述协议的有限状态机和多节点有限状态机模型,分四个层次分别对协议运行流程、协议节点类型、内部数据结构处理、离散功能进行了形式化描述.把描述协议的状态机模型转化为有向图,设计了针对有向图的测试序列集产生算法,最终生成了覆盖整个移动IPv6协议的测试序列集.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系统实现协议健壮性测试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分析BGP协议状态机的基础上,认为基本FSM对功能部分和健壮性处理部分未能严格区分。要提高FSM的健壮性,就需要通过增加状态、迁移和事件的基础上构造具有健壮性处理过程的RFSM(robustness finite state machines),把RFSM模型应用到BGP健壮性测试当中,文章详细构造了BGP冲击集合和RFSM,生成了反向测试集,并对测试特征序列和测试预言等问题进行了讨论。Cisco7200实际测试应用表明,用该方法生成的测试集与一致性测试集相比,其错误处理的覆盖率扩大了54%,检错能力提高了2.8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智能网应用协议INAP及支持INAP的七号信令系统的信今连接控制部分SCCP和事物能力应用部分TCAP。  相似文献   

7.
利用半可控接口进行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半可控接口的图转换算法,并应用于某通信产品的H.245协议一致性测试中,不仅增加了可测试转换的数目,还使得变换后的EFSM可以直接应用传统的测试序列生成方法产生最优的测试序列,错误覆盖率和测试效率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一种通信协议测试序列生成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讨论了一种协议测试的新方法,它使用构造类别代数述通信协议规范,然后根据规范中的公理部分生成测试序列。本文以栈规范为例介绍这种方法的应用。并通过与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测试序列生成方法相比较,得出两种方法在一些方面是等效的,但在处理状态较多的协议时,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安全保护技术的底层设计,协议对于网络及信息系统数据存储和传输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保护作用。文章在研究协议实现的安全测试的基础上,针对协议模型的形式化、测试序列的生成以及测试用例的描述等关键步骤进行了研究,对现有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进行分析,为研究新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软交换INAP业务适配系统的设计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保护运营商在智能网(IN)方面的前期大量投资,软交换系统必须能够与原有智能网进行互通,并继承智能网原有的业务,智能网应用规程(INAP)业务适配系统即应此而生。INAP业务适配系统与呼叫控制系统、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CAP)协议栈应用程序通信,完成INAP和私有协议之间的转换和映射。INAP业务适配系统由核心(CORE)、远程业务接入管理(RSAM)和TCAP接口管理(TIM)3个模块构成,其工作原理、总体结构、初始化、消息处理以及模块设计和实现均有说明。  相似文献   

11.
12.
龚双瑾 《电信科学》1998,14(10):20-22
本文介绍了智能网应用规程(INAP)的一些基本知识,规程体系,以及INAP中的操作、差错和数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INAP的智能业务形式化描述和冲突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业务自然语言定义的业务形式化描述具有模糊性,不能精确地检测出业务冲突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智能网应用协议INAP的业务形式化描述和冲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涉及的算法以解决智能网INAP编解码为目标,利用二叉树结构,在构建编码格式串库的基础上,采用空值-插值-遍历编码的方法实现了ANS.1的通用编解码算法。  相似文献   

15.
丁坤 《中兴通讯技术》2004,10(2):31-33,41
文章简述了智能业务的发展趋势,介绍了一种统一业务平台--ZXUP10的体系结构及其采用不同协议(如传统协议、SIP协议、INAP/SIGTRAN协议)时的组网方案,并给出了具体业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移动智能网的发展目标、联能GSM移动智能网的现状,并对风智能网应用协议(INAP)向移动网络增强定制应用逻辑(CAMEL)升级的两个方案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应用邮电通信领域的智能网络应用平台,包括硬件结构,软件设计,系统功能,组网方式特点及在其上可提供的电信新业务。  相似文献   

18.
汤庭龙 《世界电信》1996,9(4):22-24
本文指出加快建设七号信令网是推动智能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对七号信令的发展主要是软件SCCP、TCAP和INAP的开发和应用。本文还提出了七号信令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如不同制式程控交换机七号信令的兼容互通,为智能网发展预留链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