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火法冶炼是原生铜生产的最主要技术,熔炼-吹炼两段法炼铜技术一直是火法炼铜的传统方法。随着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要求的日趋严格,新的一段法直接炼铜技术将成为今后火法炼铜行业的研究重点。本文详细分析了火法炼铜熔炼技术的热力学理论,介绍了一段法直接炼铜技术的研究进展和生产实践,提出了一段法直接炼铜技术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期许一段法直接炼铜技术在铜火法冶炼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铜火法冶炼熔池熔炼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高效、节能、安全和环保已经成为炼铜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对富氧顶吹浸没熔池熔炼、氧气底吹熔池熔炼和富氧侧吹熔池熔炼工艺分析比较,了解不同熔炼工艺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3.
80年代在铜熔炼技术中没有出现突破性进展。以闪速熔炼为代表的火法炼铜新法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而以反对炉为主体的传统炼铜方法则不断萎缩。湿法炼铜增长较决,在处理低品位矿、保持低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黄金冶炼企业的工艺技术现状,提出了造锍捕金的技术发展方向。对涉及造锍捕金的铜火法冶炼中的熔炼和吹炼工艺特点进行述评,详细介绍了底吹连续炼铜技术的进展,指出连续炼铜技术将成为新建或搬迁、升级改造金、铜冶炼项目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一种含铜高达64%,含铁仅2.2%的特殊铜精矿,通过分析其成分及物相,表明主要矿物为辉铜矿。针对这种特殊的高铜低铁铜精矿,提出了几种工艺可行的冶炼方案,包括闪速炉一步直接炼铜、侧吹熔炼+多枪顶吹连续吹炼火法工艺和焙烧+浸出+电积的湿法工艺,并从外部建设条件、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对火法工艺方案和湿法工艺方案进行对比及评价,对冶炼工艺的选择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祥光“双闪”铜冶炼工艺及生产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祥光铜业"双闪"(闪速熔炼和闪速吹炼)铜冶炼工艺技术、主要设备、生产实践及存在问题与对策。实践表明:"双闪"工艺是高效环保的炼铜技术,是未来铜冶炼的发展方向,祥光铜业是当今世界最清洁环保的绿色铜冶炼厂之一。  相似文献   

7.
肖纯 《铜业工程》2006,(4):32-36
本文对国内外铜业造锍熔炼主要工艺方法及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和论述,旨在为铜业火法冶炼扩产改造提供参考。并结合国内大型铜业的工艺改造和生产实践情况,提出闪速炉熔炼可能成为火法炼铜厂造锍熔炼的发展方向,诺兰达法和澳斯麦特法是旧厂改扩建应重点考虑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白银炼铜法"的空气熔炼、富氧熔炼和富氧自热熔炼三个发展阶段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鼓风强度一定时,随着使用氧气量的增加,鼓风富氧浓度的升高,床能力升高,熔炼自热程度升高;熔炼床能力随熔池鼓风强度和热强度升高而升高;氧料比随冰铜品位的升高而上升;富氧自热熔炼的节能效果最好。"白银炼铜法"的各项工艺指标均达到当今国际炼铜技术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国再生铅火法冶炼工艺技术应用的进展,详细叙述了传统冶炼工艺(如反射炉熔炼工艺、鼓风炉熔炼工艺)、短窑熔炼工艺、混合熔炼工艺、侧吹熔池熔炼工艺、底吹熔池熔炼工艺、顶吹熔池熔炼工艺等火法工艺的原理和流程,系统比较了各工艺的优缺点,阐明了现代强化熔池熔炼技术已成为我国再生铅冶炼发展的趋势,推动了我国再生铅行业冶炼工艺...  相似文献   

10.
新书窗口     
冶金工业出版社 6月出版的《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手册》的铜镍卷是目前最完整的有关铜、镍冶金的工具书。本卷主要内容包括铜、镍提取冶金过程的基本原理、现行生产工艺及生产数据。铜冶金篇以九章篇幅着重综述了铜火法冶金流程 ,包括造锍熔炼、闪速熔炼、熔池熔炼、传统熔炼、铜锍吹炼、炉渣贫化处理、火法精炼和电解精炼 ,第十章系统介绍了浸出 -萃取 -电积的湿法炼铜工艺。镍冶金篇共七章。用约一半的篇幅从综述火法炼镍的物理化学入手 ,着重介绍镍的造锍熔炼及吹炼、镍锍的分离和提取精炼以及镍铁熔炼。另一半的篇幅着重介绍了硫化镍阳极电…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铜火法冶金在两个独立的装置中完成存在的不利情况,提出了侧吹顶吹一体化连续炼铜炉,并对其炉体结构形式、技术参数、生产操作、炉体监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优化设计和生产控制,侧吹顶吹一体化连续炼铜炉建成投产后应能达到节省投资、减少操作、降低运行成本、节能和环保的预期效果,能充分发挥侧吹炉熔炼工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铜钴伴生硫化矿火法冶炼过程钴的分配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铜钴伴生硫化矿冶炼的难题,提出了氧化造锍熔炼—还原造锍熔炼—氧化吹炼的工艺流程,以提高钴回收率、缩短钴回收流程。对氧化造锍熔炼—还原造锍熔炼过程中钴的分配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氧化造锍阶段,低操作温度和低冰铜品位可大幅提高钴在锍和渣中的分配比;在还原造锍阶段,低的还原温度和造高含铁冰铜都有利于钴的富集和回收。在典型的闪速熔炼—还原贫化工艺过程中钴的最大回收率为65%,可通过改变操作工艺条件来提高钴回收率。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前人闪速熔炼反应模型——粒子分裂模型和两粒子碰撞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对金隆闪速炉反应塔工艺物料颗粒高温急冷试样的分析结果,通过从微粒运动学、两相流体力学以及统计分析和归纳等方面的论证,提出了闪速熔炼过程反应模型——粒子脉动碰撞模型(简称PPC Model),认为:在闪速炉反应塔不同高度上,精矿粒子的分裂和颗粒群内粒子脉动碰撞过程同时存在;精矿粒子脉动是粒子碰撞聚合主要原因;随着氧化反应的进行,在颗粒中心形成熔融硫化物和SO_2气泡,颗粒外表面是多孔的氧化铁壳;熔融核中气相的生成促使粒子分裂和脉动,当地氧气浓度和温度越高,这一过程越强烈;反应塔中由于粒子的大小、粒子的成分、粒子的周围的氧气浓度和粒子温度的不同,导致各粒子之间的氧化程度差别极大;过氧化粒子在反应塔中下降时,它们彼此之间、或者与反应慢的欠氧化粒子相碰撞,聚合长大,同时过氧化颗粒被欠氧化粒子还原。  相似文献   

14.
闪速熔炼是现代火法炼铜的主要方法,其主要反应是在反应塔内完成的,所以要研究闪速熔炼的机理,重点是对反应塔内反应过程的研究。本文详细描述了反应塔内工艺物料颗粒的高温急冷取样实验,并对试样进行了全面检验分析,作为悬浮熔炼反应过程机理研究的基础。得出如下结论:研究颗粒在反应塔中的反应过程采用快速急冷的颗粒取样方式是可行的;反应塔中颗粒分布极不均匀,在反应塔中央区域较集中;反应塔中粒子氧化程度极不均匀;大量游离二氧化硅未在反应塔内完成造渣反应;在矿相显微镜分析中发现了草莓状(或蜂窝状)的颗粒、部分粒子有孔洞和部分粒子呈现层状氧化,这些都是闪速熔炼过程中存在粒子分裂行为的有力证据;同时颗粒在反应塔中平均粒径长大了7倍多,说明粒子在反应塔中明显存在碰撞聚合过程。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环境统计数据等统计资料,以2017年为基准年,采用比例系数法,研究了我国铜冶炼行业生产活动导致的有害重金属砷的大气排放及其分布特征,并给出了分省区、分工艺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7年中国铜冶炼行业砷元素大气排放量有效统计约为26.344t,主要集中在安徽、江西、云南、山东、甘肃和内蒙古等地,其中安徽和云南为最主要排放省份。采用熔池熔炼工艺的铜冶炼企业对砷元素大气排放总量贡献率较高,其单位产量废气砷元素排放的贡献率明显大于采用闪速熔炼和双闪熔炼工艺的铜冶炼企业。  相似文献   

16.
铜火法冶金典型工艺单位产品排气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闪速熔炼+闪速吹炼、闪速熔炼+PS转炉吹炼、熔池熔炼+PS转炉吹炼这3种典型工艺的铜冶炼企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环节的单位产品排气量均满足《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的要求,按照单位产品废气排放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序为闪速熔炼+闪速吹炼工艺、闪速熔炼+PS转炉吹炼工艺和熔池熔炼+PS转炉吹炼工艺。对各主要大气污染源排气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闪速熔炼、闪速吹炼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配合其生产能力大、工艺先进的特征,有利于现有和新建铜冶炼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还能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7.
红土矿镍铁冶炼技术进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毅  李波  王涛 《四川冶金》2012,34(3):1-4,9
通过对红土矿冶炼镍铁火法和湿法几种工艺的工艺特点及其现状的对比、分析,得出针对不同类型的红土镍矿,选择最适合的冶炼工艺,同时预测了未来红土镍矿的工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热力学模拟研究方法在冶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较好地研究火法冶金中涉及到的高温复杂化学反应。铜、铅冶炼过程主要以火法冶金为主,涉及反应大多是高温、多相、多组分的复杂化学反应,寻常的试验手段很难对反应机理进行研究。而热力学模拟方法通过模拟冶金过程反应,分析其热力学行为,明晰反应机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对实际生产过程进行理论指导。系统介绍了热力学模型及其算法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研发的热力学模拟软件,重点介绍了热力学模拟在铜、铅冶炼过程中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云锡双顶吹铜冶炼工艺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云锡顶吹铜熔炼和吹炼工艺系统情况,结合试生产实践,阐述了顶吹熔炼和顶吹吹炼生产操作,实践表明,云锡双顶吹铜冶炼工艺具有生产流程紧凑、运行稳定、生产效率高、投资少、环保条件好等特点。本文还简述了云锡顶吹炼铜工艺试生产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