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海经》虽被不少人视为一部记录虚构故事的奇书,但其中的佩饰描写具有一定的写实性。基于神话《山海经》中关于中国古人佩饰的描写,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实物,对《山海经》中的佩饰进行复原分析。研究认为:在头饰方面,玉胜之原型是织机上的卷经轴;角饰“觡”源于鹿图腾,且必须与面具相组合,才能显露萨满的神秘感;冠不具有实用功能,但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其原型应具有商、周时期冠的特征;瞂饰是头盔,其造型体现了天圆地方的观念和鸟崇拜的痕迹。在耳饰方面,古人认为金环耳饰乃鬼之神所戴,具有辟邪之功能。在腰饰方面,玉璜是贵族佩带之物,其纹样体现求仙之气;剑为男子所佩之物,佩剑的社会风尚是自上而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佩饰玉的历史展开,结合明代玉器的整体风格,介绍了明代佩饰玉迅猛发展的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分析其用料、造型风格、工艺特点,以及文化内涵。最后评价了明代佩饰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宋宁 《中国宝石》2010,(4):175-177
2009年第3期杂志为读者介绍了《嘎玛藏族佛像锻造工艺》,让读者领略到藏族佛像锻造工艺的精湛。由于嘎玛藏族传统银饰在传统金属工艺上的特殊地位,本期将嘎玛藏族佩饰文化介绍给大家,使读者对嘎玛藏族地区传统金属工艺有一个全面、立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古代人对玉器的功用分礼器、兵器、佩饰、用器、陈设、丧葬等项。其中佩饰玉较有普遍性。佩玉是古人“玉不去身”的随饰物,它是君子身份与等级的象征。组佩挂在人身上相撞击能发出叮咚悦耳的声响,正所谓“行则有环佩之声”。为了听这种声音,主人往往故意改变正常走路的样子,迈着蹒跚步履,将身子扭动起来。有时因身戴的佩玉形式不同,则“改玉改行”为听声响而调整行走的步伐,这是一种美感享受,同时也张扬了君子的德行。  相似文献   

5.
“佩绶”是指以“绶带”为主体,连系其他佩饰物等挂佩于腰身的代表身份等级的组合物。东汉时期关于佩绶较为完整的记载与描绘可见于相关文献和图像资料中。“佩戴方式”涵盖了佩绶组合间的构成方式以及其整体穿戴于腰间的形式。东汉时期流行“印绶之制”,佩绶组合中包括“绶带、印玺、縌、珮、鞶囊”五部分。其对应具体的穿戴方式则可总结为“垂、盛、怀、掖”四种,位置主要为腰前和腰侧。  相似文献   

6.
何为玉组佩?     
《中国宝玉石》2020,(1):109-109
组佩,又称全佩、杂佩,即成组成套的玉佩饰,是多件玉器串联组成的悬于身上的佩饰玉,由珩、冲、牙等部分组成,可佩戴于人的颈项、胸前、肩部或腰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玉在古时拥有较高的地位,而玉雕琢成的玉佩、玉璧,又被赋予"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品德定位.佩玉进一步上升到君子之"德"的高度,警示君子谨慎行为,温文尔雅,摈除"非辟之心",从而达到修身养性、明德践礼、像宝玉一般的高贵境界.作为多件玉饰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而成的大型配饰,玉组佩的等级自然更高,象征尊贵的身份和良好的品德.中国古代的玉组佩,集礼玉、瑞玉、佩玉、组玉于一体,在盛行时期使用广泛,形式多样,制度严格,等级明显.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从历史演变来的今天,逐渐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独一无二的艺术宝库,这是中国人民历代为之奋斗的结果,中国传统文化让国人为之骄傲、让世界为之感叹。然而在当今社会、经济等其他领域高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和遗失。蒙古包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主要以经典的蒙古包文化为例,分析蒙古包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认识和了解蒙古族人民的价值观、生态观,并通过研究蒙古包室内设计,指出保护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而为今后具有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小榴 《中国宝石》2010,(1):158-159
谈到佩饰.瑞典H&M首席设计总监Ann-Sofie Johansson说:“这个春天.我不能想象自己没有一条大大的项链、一堆粗粗的手镯,以及一条宽宽的腰带”。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人们的穿着已向时装化、个性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为了给时装赋予各种质感和时代感,设计师们独出一帜,设计思想相互融通,并将服装的款式、色彩、图案以及服装饰品的总体效应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美的时代。近来,由于流行服装的迅猛发展,服装佩饰也具备了广阔的市场。服装佩饰的需求和花样变换,使饰品手工业日趋显露,而且逐步波及并浸诱大工业,将趋于  相似文献   

10.
钟卉 《中国宝石》2009,(4):178-179
转眼又到年终,各种形式的年会、客户见面会、年度答谢会、年度颁奖礼也开始多了起来。对于那些已经为事业忙碌了一年的时尚女性来说,这可是每年难得一次大展个人魅力的最佳时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明星们学学如何搭配年终晚宴礼服上的小佩饰吧。  相似文献   

11.
古人系在衣带或佩戴在胸前,用作装饰的小件器物。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新石器时代晚期常见的玉佩有鱼、鸟、蝉、龟等。造型简单、多把玉片雕成近似某种动物的形状,再用阴线刻划出轮廓。商周时期,佩玉日渐兴盛,开始在玉佩上雕琢简单的几何形图纹。除新石器时代造型件,新出现了龙形佩。战国至汉代各种佩饰数量大增。除动物佩形外,人物佩也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钱币艺术一直是我国古代艺术文化的一个代表,有着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在对古钱币起源及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之后,结合传统文化元素的基本界定,归纳分析了中国古钱币中蕴含传统文化元素之美,分别是外形设计的哲学之美、钱币文字的书法之美、钱币铸造的工艺之美以及图案包含的民俗民风之美。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民居的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阐述,以及中西美学的对比,分析了中国传统民居审美的自然之美、形式美、诗情画意之美与文化内涵等要素,以期对我们现代的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王金华 《中国宝石》2003,12(3):107-108
腰佩,也是古代饰品的一种,亦叫腰挂,是出门随身携带的小玩艺儿.通常吊佩于腰间,可随时取用,既是装饰品,也是吉祥物和避邪之物.腰佩有许多品种:绣荷包、扇套、镜盒、玉件、木件、铜件和珊瑚等,其中以银腰佩最为丰富和讲究,有银烧珐琅的、银鎏金的、银点蓝的及银镶翠、银镶玉等等,当然,最多的还是素银腰佩.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思想和行为的正能量引导作用,打造独属于中国特色的品牌体系,为产品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提供更多元的设计灵感和传统要素,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内涵和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传统文化中思想、形态造型、色彩、材料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以象征符号展现传统文化、以特殊寓意体现传统文化、以经典配色表现传统文化、以材质质感传达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合理有效地应用到现代产品设计中。  相似文献   

16.
年年有“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蔚 《中国食品》2009,(1):12-13
《庄子·秋水》有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相似文献   

17.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产品销售环境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购买心理,进而影响了对产品包装的设计。该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入手,锚定了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葡萄酒消费者和谐文化、关系文化和面子文化三个方面,并结合葡萄酒包装设计心理锚定分析,探讨三个方面在葡萄酒包装上的运用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提出迎合中国消费者心理的葡萄酒包装设计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8.
悦读     
《中国烹饪》2014,(10):134-134
《吃鱼歌》 作者:李长声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旅日作家李长声被文化界视为"文化知日第一人",其文化随笔在海内外读书界也享有盛誉。此次的《长声闲话》作品系列囊括了他迄今的随笔佳作,其中《吃鱼歌》主要收入关于饮食、记游的文学,但读者不妨将其与该系列的其他书籍一同来读,以互为注解、互为映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衣》2011,(12):30-31
2012 NE·TIGER高级华服发布会主题为"唐·境","唐·境",以唐为体,以境为魂,重在重现唐风华服的极致丰韵,更重在传递华服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此次的设计,深受西域各民族文化的影响,一如唐朝服饰之博采众长,斑斓绚丽,可谓"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设计师将不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交汇融合,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繁荣 《纺织导报》2007,(11):95-97
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数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了以原始社会为基础的"自然形态"时期、以阶级社会为基础的"制度形态"时期和以有阶级存在社会为基础的"自由形态"时期3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了"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3大内涵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