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研究固定化脂肪酶TLIM催化单油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oleate,GMO)制备1,3-甘油二酯(sn-1,3-diacylglyerol,sn-1,3-DAG)。比较了游离脂肪酸(共轭亚油酸)和脂肪酸乙酯(共轭亚油酸乙酯)两种不同类型酰基供体、反应时间、底物物质的量比对酰基迁移和sn-1,3-DAG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判定及分析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采用20%(质量分数)脂肪酶TLIM、底物物质的量比(共轭亚油酸乙酯和GMO)3∶1、在50?℃的220 r/min水浴摇床中反应2 h,最后得到sn-1,3-DAG转化率为65%。本研究利用GMO而不是常规的甘油或者甘油三酯来制备sn-1,3-DAG,并比较了不同酰基供体对酰基迁移和sn-1,3-DAG转化率的影响,旨在为脂肪酶催化法制备功能性sn-1,3-DAG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4.
以单辛酸甘油酯(GMC)为油相,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丙二醇和乙醇为助剂,与水制备出具有高稀释性的食品级微乳.通过粒径分析,浑浊度对比,离心及贮藏试验,考察盐离子浓度、pH、温度、稀释对表面活性剂相与油相质量比分别为7∶3、8∶2的T73、T82稀释线上微乳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会导致T73上微乳粒径增大,pH、盐离子、温度对水分含量高达99%的T73-100(用100倍表面活性剂相与油相质量比为7∶3的混合物质量的水相稀释)微乳稳定性影响较大;T82具有较好的稀释稳定性,且T82-100微乳分别在NaCl浓度0.1~0.6 mol/L,pH 3~8,温度0~40℃之间贮藏30 d后,平均粒径均小于35 nm. 相似文献
5.
6.
以大豆蛋白粉为主要原料制备未变性及变性大豆蛋白乳液,利用了激光粒度仪法、静置观察法和分层系数法,研究热变性处理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豆油体积分数为4%,蛋白质的质量浓度为6mg/ml,90℃热处理10min后制得的大豆蛋白乳液粒径最大,乳液分层系数最小。预热处理温度为80℃,加热时间为5min时乳液的分层系数最小。选用乳液加热温度(60、70、90℃)、乳液加热时间(5、10、15min)、大豆蛋白溶液质量分数(0.2%、0.6%、1.0%)和大豆油体积分数(2%、4%、6%)为主要因素及水平,以乳液分层系数为主要参考指标进行正交试验L9(34),制备高稳定性大豆蛋白乳液。结果表明,对大豆蛋白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豆蛋白溶液质量分数、大豆油体积分数、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大豆蛋白溶液质量分数为1.0%,大豆油体积分数为6%,90℃下预热处理大豆蛋白溶液5min,得到的乳液的分层系数最小,为35.2%。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含猪油、花生油、橄榄油或三油酸甘油酯的高胆固醇乳剂或单用高剂量食用油给小鼠灌服,比较各油脂对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服含各食用油或三油酸甘油酯的高胆固醇乳剂后,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肝脏指数明显升高,血清总甘油三酯(TG)含量降低。单独灌服食用油后,三种油均引起小鼠TC水平升高;三种油和三油酸甘油酯均引起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体重增加;除花生油外,其他油脂均升高肝脏指数。猪油、花生油和橄榄油与胆固醇合用均引起血中总胆固醇的升高;高油摄入并未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花生油不易使脂质在肝脏积聚;三油酸甘油酯单独使用升高TC作用不明显,和胆固醇合用后其对血中总胆固醇的升高未见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本文研究了油脂或游脂肪酸与甘油反应合成单脂肪酸甘油酯的新工艺。本合成新工艺所制得的产品中α-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含量高达80%以上,且产品色泽浅。而目前国内外工业处采用的合成工艺所制得的产品中α-单脂肪酸甘油酯的含量只有30-50%,且产品色泽深。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大豆蛋白乳酸菌饮料的工艺条件,通过优化磨浆工艺和酶解工艺,改善大豆蛋白乳酸菌饮料风味,并提高储藏期乳酸活菌数,从而提升大豆蛋白乳酸菌饮料的品质。结果表明,将大豆在0.03%柠檬酸溶液中煮沸5 min,然后于37℃浸泡4 h,磨浆过滤得到豆浆;豆浆进一步采用0.5%木瓜蛋白酶于55℃酶解4 h,然后于90℃保持10 min灭酶;酶解后的豆浆接种乳酸菌,发酵5 h制备发酵基料。以此发酵基料制备活性乳酸菌饮料风味较好,没有明显的豆腥味或其他不良风味,含有丰富的大豆肽,于4℃储藏30 d后的乳酸菌活菌数大于108cfu/mL。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以大豆为主要成分的植物蛋白饮料的稳定性和感官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蔗糖酯和单甘脂这两种乳化剂的使用比例和添加量,然后在最佳乳化剂添加量的条件下,通过响应面实验对海藻酸钠、CMC、黄原胶、瓜尔胶这四种胶体的协同增效作用进行研究,确定最优的添加量组合,并在此组合条件下进行感官评价,确保稳定性达到要求的情况下,植物蛋白饮料的感官不会受到不良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添加单甘脂0.5‰,蔗糖酯0.5‰,海藻酸钠0.31‰,CMC 0.1‰,黄原胶0.2‰的复合添加剂能明显提高植物蛋白饮料的稳定性,同时不影响感官评价。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对乳清大豆复合蛋白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复合乳化稳定剂、工艺上采用预乳化及二次高压均质均有助于提高复合蛋白饮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17.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水解SPI 得到大豆多肽,添加适量的功能性甜味剂进行饮料的加 工,并对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