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了还原力体系、DPPH自由基体系、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铁离子螯合力体系及抑制脂质过氧化体系.以VC作为参照,研究了出芽短梗霉黑色素在不同体系下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色素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在浓度为0.4g/L时,其还原力与VC相当,黑色素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同等浓度条件下黑色素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均高于VC.此外,黑色素具有一定的铁离子螯合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综上所述,黑色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还原力体系、DPPH自由基体系、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铁离子螯合力体系及抑制脂质过氧化体系。以VC作为参照,研究了出芽短梗霉黑色素在不同体系下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色素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在浓度为0.4g/L时,其还原力与VC相当,黑色素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同等浓度条件下黑色素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均高于VC。此外,黑色素具有一定的铁离子螯合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综上所述,黑色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芽短梗霉生物合成聚苹果酸的优化工艺条件,采用间歇培养法研究聚苹果酸的发酵过程。测定出芽短梗霉细胞生长和聚苹果酸产物生成曲线,并考察碳源、氮源、CaCO3、pH、摇床转速等因素对聚苹果酸生成的影响,得出出芽短梗霉发酵生产聚苹果酸的优化工艺条件是:葡萄糖120g/L,丁二酸铵3g/L,CaCO330g/L,pH5.5,摇床转速220r/min,温度25℃,发酵培养6d。在此工艺条件下,聚苹果酸的产量达到16.58g/L。聚苹果酸和出芽短梗霉菌体生长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出芽短梗霉的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陈波  蒲刚军 《食品科技》2002,(11):15-17
就茁霉多糖和蓝色色素的产生,对出芽短梗霉的发酵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碳源、氮源、pH值、容氧量、发酵时间等影响因素的比较试验,得到了比较理想的发酵条件,为茁霉多糖和蓝色色素的生产与控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为选育一株高产无黑色素普鲁兰多糖的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以A.pullulans As.40329和A.pullulans As.3#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15 W)筛选出三株正突变菌株作为亲本。在此基础上,对三株亲本制备原生质体并采用35%的PEG4000介导进行全基因重组(Genome shuffling,GS)。随后,经双亲灭活筛选后获得A.pullulans的全基因重组菌F2-6。结果表明,菌株F2-6遗传性状稳定且发酵多糖产物中近乎无黑色素(OD654维持在0.02左右),多糖产量提高至(19.53±0.39)g/L,比原始菌As.3#提高119.69%,表明重组菌F2-6具有工业化生产普鲁兰多糖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低色素出芽短梗霉G-58发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对低色素出芽短梗霉变异株G-58发酵的影响。最佳培养基组分是(g/L):蔗糖50,(NH4)2SO4 0.6,K2HPO4 6,MgSO4 0.4,NaCl4,酵母膏0.4,初始pH6.5;在此条件下,G-58多糖产量24.5g/L,即糖转化率49%,发酵液颜色乳白无色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改变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的培养与发酵的工艺条件,实现β-聚苹果酸的生成量和分子量的提高。试验表明,最佳培养条件和培养组分为:100 g/L葡萄糖,35 g/L蛋白胨,2 g/L丁二酸铵,0.1 g/L KH2PO4,0.3 g/L MgSO4·7H2O,0.5 g/L KCl, 0.05 g/L MgSO4,20 g/L CaCO3,0.5 g/L亮氨酸,pH值4.0,发酵温度25℃,培养时间6 d。在该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β-PMLA的产量提高到24.3 g/L,分子量提高到8 948 Da。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金属离子对出芽短梗霉产色素和产多糖的影响,并优化出有利于提高多糖产量和降低色素含量的金属离子种类.本文先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出芽短梗霉产多糖和产色素的影响,然后用正交实验优化出金属离子的最佳配比.在培养基中添加4μmol/L的Ca2+、2μmol/L的Fe2+、4μmol/L的Mn2+、3μmol/L的Zn2+、1μmoL/L的Fe3+有利于短梗霉发酵产多糖.而在培养基中添加4μmol/L的Ca2+、1μmol/L的Fe2+、4μmol/L的Mn2+、3μmoL/L的Zn2+、3μmol/L的Fe3+,发酵产黑色素较少.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金属离子对出芽短梗霉产色素和产多糖的影响,并优化出有利于提高多糖产量和降低色素含量的金属离子种类。本文先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出芽短梗霉产多糖和产色素的影响,然后用正交实验优化出金属离子的最佳配比。在培养基中添加4μmol/L的Ca2+、2μmol/L的Fe2+、4μmol/L的Mn2+、3μmol/L的Zn2+、1μmol/L的Fe3+有利于短梗霉发酵产多糖。而在培养基中添加4μmol/L的Ca2+、1μmol/L的Fe2+、4μmol/L的Mn2+、3μmol/L的Zn2+、3μmol/L的Fe3+,发酵产黑色素较少。   相似文献   

10.
短梗霉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短梗霉多糖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本文综述了短梗霉多糖的性质,在食品中的应用,生产菌种的诱变筛选,发酵和提纯工艺.  相似文献   

11.
对普鲁兰短梗霉产脂肪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设计研究发酵工艺条件(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对产脂肪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和接种量3个因素对粗酶液的脂肪酶活力有显著影响,在实验水平范围内3个因素间均对响应值不产生交互影响作用。拟合得到了该发酵过程的回归模型方程(R2=0.955 6),优化得到的发酵温度、初始pH值和接种量分别为26.02℃、5.87和6.38%。说明回归模型方程能较好地反映普鲁兰短梗霉的产酶量与发酵温度、初始pH和接种量之间的关系,对脂肪酶的发酵生产具有一定的预测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得到普鲁兰发酵的最佳培养基,在单因子实验的基础上,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普鲁兰发酵的基本培养基组分中的关键因子进行了优选,并进一步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普鲁兰产量的关键因素最佳水平范围作了深入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普鲁兰产量的关键因素为:葡萄糖、酵母粉和NaCl的浓度。通过RSM模型的拟合和推算得到在葡萄糖、酵母粉和NaCl质量浓度分别5.675、0.405、0.0815 g/dL时,此时模型预测发酵最佳的产量为32.071 44 g/L,验证值为32.16 g/L,预测值与验证值之间吻合较好,比原始培养基提高了约5倍。  相似文献   

13.
徐磊  王长海 《食品科学》2006,27(8):122-125
从短梗霉中提取黑色素,并对黑色素的酸碱、热、光、耐氧化还原性以及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黑色素的最大吸收峰为225nm;碱性条件下呈黑褐色,酸性下呈棕红或棕黄色;除还原剂以外,热、光、氧化剂及常用食品添加剂对其无影响,说明该色素稳定性良好,作为天然色素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选育出高产普鲁兰多糖且黑色素分泌缺失的菌株,为普鲁兰的发酵生产提供宝贵的菌种资源。研究采用三种诱变剂(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硫酸二乙酯(DES))对出发菌株茁芽短梗霉P23进行多轮诱变处理。通过从PDA平板上挑选出色素低且黏度大的菌落作为候选菌株,并经红外光谱(FT-IR)分析其胞外多糖的构型。结果筛选出13株候选菌株,其中菌株P1012于PDA平板上培养7 d形成的菌落为白色,96 h发酵液呈乳白色,且吸光值(OD654 nm表示色素的相对含量)达到0.048,其胞外多糖经红外光谱检测可初步分析为普鲁兰多糖,与出发菌株P23相比,菌株P1012主要表现在细胞合成色素上的缺失。发酵培养后,测得普鲁兰产量为28.01 g/L,糖转化率达到56.02%,糖转化率比出发菌株高出28.8%。表明菌株P1012可以作为生产普鲁兰多糖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5.
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茁霉多糖发酵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生产茁霉多糖的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生产影响茁霉多糖产量的培养基组成成分和发酵条件,然后进行培养基正交实验,得到最优的培养基组合,并用此培养基进行发酵条件的正交实验,获得生产茁霉多糖最优的发酵条件。最优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100g/L、玉米浆3g/L、K2HPO42g/L和NH4NO30.4g/L,最优的发酵工艺为:初始pH6.0、装液量10%、接种量3%、种龄72h、发酵时间6d、摇床转速180r/min、发酵温度29℃。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茁霉多糖的产量为34.98g/L。  相似文献   

16.
以啤酒糟为试验材料,研究固态发酵制备阿魏酰低聚糖和膳食纤维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以阿魏酰低聚糖和可溶性膳食纤 维含量为评价指标,选择木聚糖、尿素、磷酸二氢钾为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固态培养基配方。在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 温度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出芽短梗霉发酵啤酒糟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固态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木聚糖6%、尿素4%和磷酸二氢钾1%;最佳固态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2%、发酵时间4 d和发酵温度29 ℃。在此优化条件下,阿魏酰低聚 糖含量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都达到最高,分别为37.67μmol/L和23.76%。  相似文献   

17.
为了发酵获得无色素普鲁兰糖,对菌株Aureobasidium pullulan NG进行紫外诱变,成功获得一株高产普鲁兰糖的白化突变株UVMU3-1。将突变菌株与野生菌株比较发现,其菌体生长能力和分化能力未发生显著改变。突变菌株产出的多糖经红外光谱鉴定为普鲁兰糖,罐发酵实验表明突变菌株产糖能力强于野生菌株。在未经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的情况下,罐发酵的糖转化率可以达到52.78%。突变株UVMU3-1可作为工业发酵普鲁兰糖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添加氨基酸对出芽短梗霉A.pullulans CGMCC3337发酵生产聚苹果酸(PMLA)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对氨基酸种类及其添加量进行优化。由单因素实验可知:天冬氨酸(Asp)、亮氨酸(Leu)、缬氨酸(Val)和苏氨酸(Thr)对菌体生长和PMLA合成最有利。由正交实验可知:氨基酸的最优组合为(g/L):天冬氨酸(Asp)0.4、亮氨酸(Leu)0.4、缬氨酸(Val)0.4、苏氨酸(Thr)0.4。在最优组合条件下获得的PMLA产量和分子量分别达到了57.89 g/L和8879 u,比未添加氨基酸获得的PMLA产量和分子量分别提高了40.92%和45.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