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坑金矿床为大型卡林型金矿床。通过研究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旨在查明该矿床的流体成矿过程。金矿成矿阶段分为黄铁矿-石英-绢云母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岩相学研究表明,长坑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和气液二相水溶液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冰点温度为-6.6~-0.2℃,相应盐度为0.35%~9.88%,均一温度的变化范围为158~282℃,成矿峰值温度为190~220℃;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持续稳定的降低。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金矿床石英的δD值为-78‰~-46‰,δ~(18)O_(H_2O)值变化于-2.16‰~8.01‰,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热液,伴随着成矿过程进行,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混入。混合作用是引起成矿流体中矿质发生沉淀富集的主要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2.
好力宝矿床位于西拉木伦成矿带东部,为斑岩型铜钼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斜长花岗斑岩的角砾岩带中,与斜长花岗斑岩关系密切,成矿作用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阶段(Ⅰ)、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石英脉阶段(Ⅱ)、石英-方解石-萤石阶段(Ⅲ)。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L型)、含CO 2包裹体(C型)和纯CO 2包裹体(PC型)。成矿Ⅰ阶段主要包括L型、C型和PC型流体包裹体,为典型的高温(集中在380.0℃~400.0℃)、中低盐度(集中在7.50%~8.50%)的CO2-NaCl-H2O体系;成矿Ⅱ阶段主要包括L型和C型流体包裹体,属于高温(集中在330.0℃~350.0℃)、低盐度(集中在4.25%~5.00%)的CO2-NaCl-H2O体系;成矿Ⅲ阶段仅包括L型流体包裹体,属于中低温(集中在280.0℃~300.0℃)、低盐度(集中在2.00%~2.75%)的NaCl-H2O体系。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δD V-SMOW为-115.8‰~-94.5‰,δ18O H2O为-8.32‰~0.28‰,暗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含有少量大气降水。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流体,流体不混溶促使金属矿物发生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3.
朱林西金矿床是金山金矿田内第四大金矿床。该矿床成矿阶段分为4个阶段,硫化物-铁镁碳酸盐阶段为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含金石英脉中含有气液二相水溶液包裹体(Ⅰ型)和纯液相包裹体(Ⅱ型)2种类型。测温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温度约为204℃~328℃,盐度为2.63%~9.97%,pH值为5.84,Eh值为0.17 V,反映矿床形成于中温、弱酸性、氧化环境。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δD为-79.3‰~-61.9‰,δ~(18)O_(H_2O)为-0.2‰~1.0‰,成矿流体属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产物。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促进了金的再次富集与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4.
粗榆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主要容矿围岩为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控、容矿构造以区内NW向断裂为主。重点对不同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显微探针研究。成矿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气液二相包裹体和含CO2包裹体。气液二相包裹体成矿流体盐度为1.73%~11.23%,密度0.71~0.88 g/cm3,均一温度为233.1~304.4℃;含CO2包裹体成矿流体盐度为7.64%~10.87%,密度0.54~0.92 g/cm3,均一温度为268.9~340.4℃。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和H2O。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床成矿热液来源为幔源C-H-O流体分异之后的岩浆热液。通过等容线图解法估算成矿压力为95~135 MPa,成矿深度为8.02~9.69 km。结合粗榆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粗榆金矿床的成矿类型为中成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桂飞  王力  马芳 《黄金》2014,(11):27-32
三山岛金矿床位于胶东西北部,属于典型的"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对矿区内主成矿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氢氧同位素及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研究。研究表明,矿石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纯CO2单相包裹体、气液二相包裹体和含CO2三相包裹体3种类型;矿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普遍富含CO2;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CO2-Na Cl-H2O体系的不混溶作用;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3.85%~11.60%)、低密度(0.70~0.96 g/cm3)的特点;主成矿温度集中为260~320℃,成矿压力范围为70~110 MPa,相应(成矿)深度范围为6.78~8.69 km。结合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认为,三山岛金矿床成矿流体以地幔流体为主,并有少量的岩浆流体。确定矿床成因类型为为幔源流体参与成矿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东安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亮  孙丰月 《黄金》2010,31(3):8-14
东安金矿床受断裂构造和中酸性侵入体联合控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及少量单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H2O-NaCl体系类型。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0.7%~3.05%NaCl)、低密度(0.7~0.94 g/cm3)的特征,成矿温度为110.8~337.7℃,主体成矿温度区间为160~180℃,成矿压力为7.61~20.19 MPa,主体成矿深度为1.6~1.8 km。氢、氧同位素分析显示,成矿流体δDSMOW值为-90‰~-98‰,δ18OH2O值为0.6‰~4.0‰,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典型的围岩蚀变有冰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综合研究表明,东安金矿床属于由近中性、还原的低温流体形成的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通道地区金矿床位于雪峰弧形金锑矿带西南段,主要包括茶溪、金坑和黄垢3个中小型金矿床,矿脉发育在前寒武系浅变质地层中,受断裂控制明显,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显微鉴定、流体包裹体测试及H、O、S同位素分析,对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进行约束。分析结果表明:成矿过程主要划分为2个阶段,一是石英+黄铁矿+毒砂+绢云母+金阶段;二是石英+绢云母+少量金阶段;其中茶溪矿区第一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5~297 ℃,峰值为210~220 ℃,盐度[w(NaCl)]为4.9%~11.7%,第二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5~233 ℃,峰值为160~170 ℃,盐度为3.3%~9.7%;金坑矿区第一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2~261 ℃,峰值为210~220 ℃,盐度为5.6%~10.1%,第二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4~203 ℃,峰值为150~160 ℃,盐度为3.8%~8.8%;黄垢矿区第一阶段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6~319 ℃,峰值为220~240 ℃,盐度为5.1%~11.7%;3个矿床中成矿流体的H-O同位素组成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第一阶段δ18Ofluid变化较小,分布在+4.95‰~+6.95‰之间,第二阶段δ18Ofluid分布在+1.08‰~ +1.38‰之间,而δD值变化较大,分布在-83‰~-33‰之间,因此第一阶段成矿流体为中温中低盐度的流体,来源以变质流体为主,可能有岩浆热液的叠加,第二阶段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的流体,指示有大气水的混入。另外,黄垢矿区黄铁矿中的δ34S值分布范围较广,为-15.79‰~+3.88‰;金坑矿区硫化物δ34S值较为集中,为-5.02‰~+0.74‰。结合区域地层中S同位素组成与黄铁矿电子探针分析,认为载金硫化物硫源(δ34S值接近零值)主要为深部岩浆,而不含金或含微量金的硫化物(δ34S值为负值)来源于围岩地层。  相似文献   

8.
东川播卡金矿床产于古—中元古界浅变质火山碎屑沉积岩和碎屑碳酸盐岩建造中。含金黄铁矿的δ34(V-CDT)值变化范围为3.71‰~7.93‰,说明岩浆源区和地层源区硫在成矿热液系统中高度混合均匀化。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30~260℃,具双峰特征,显示中温热液两阶段演化特征。包裹体盐度集中于13.5%~17.6%,说明成矿热液为中高盐度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_2O为主,含少量CO_2、CH_4和H_2;液相成分阴离子(团)主要为F~-、Cl~-和SO_4~(2-),阳离子成分主要为Na~+、K~+、Ca~(2+)和Mg~(2+)。区内金矿床在热液成矿期后,明显存在动力变质成矿期。热液成矿时代为印支—燕山早期,为岩石圈膨胀动力背景下与印支—燕山早期钠质闪长岩类岩浆活动有关的混合热液成矿作用形成矿床后,经喜马拉雅期脆—韧性剪切作用发生动力变质改造而最终形成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9.
宁夏海原西华山金矿区位于秦岭—祁连—昆仑造山带之祁连构造成矿带,在该矿区已发现马场和柳沟2个金矿床。区内含矿地层为长城系海原群变质地层,矿脉受断裂带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煌斑岩型、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为了查明西华山金矿区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过程,对马场和柳沟2个金矿床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H-O-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工作。研究表明:马场和柳沟金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140.1~382.6℃和203.2~353.9℃,集中在250~260℃和270~280℃;盐度[w(NaCleq)]分别为2.57%~10.72%和5.28%~12.08%,集中在6%~7%和7%~8%;成矿期成矿流体δD值分别为-86.5‰~-87.2‰和-90.2‰~-91.6‰,δ18O值分别为7.4‰~8.7‰和8.7‰~10.0‰;2个矿区矿石黄铁矿中δ34S分布范围为-1.00‰~0.27‰。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矿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的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硫也主要源于岩浆,有少量可能源于围岩地层;区内...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与硫化物密切共生的石榴子石和绿帘石及其包裹体进行O、H和C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并将矿物的O、H同位素组成计算为平衡流体的O、H同位素。与石榴子石平衡的流体的δ~(18)O值为4.1‰~6.8‰,流体包裹体H_2O的δD值为-155.9‰~-128.6‰;与绿帘石平衡的流体的δ~(18)O为3.5‰~4.1‰,与绿帘石平衡的流体的δD值为-8.9‰~-7.0‰。上述特征表明深源的岩浆水和海水(或封存的古海水)是热液流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榴子石流体包裹体具有明显低的δD值,可能是岩浆去气的结果。石榴子石和绿帘石流体包裹体中CO_2的δ~(13)C测定值较相似,介于-24.6‰和-14.1‰之间,显示有机碳参与热液流体活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曹海龙  孙丰月  刘凯  李良  禹禄  张阔 《黄金》2016,(2):14-21
埠南金矿床位于胶莱胶北断隆北缘,招(远)—莱(州)成矿带中部,受NE向灵山沟—北截主断裂以及一系列次级构造控制。金矿体赋存于NE向构造中,并受其控制,矿石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通过对埠南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Ⅰ型气液二相包裹体和Ⅱ型含CO2三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280~320℃,盐度为3.76%~12.99%;流体为Na Cl-H2O-CO2体系,含少量的CH4和N2。通过等容相交法,得出包裹体捕获压力为54~106 MPa,并估算出成矿深度介于5.87~8.52 km。流体H、O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以地幔流体为主,同时存在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参与。综合分析认为,埠南金矿床属于蚀变岩型中成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东风沟金矿床为产于黑龙江省东宁县老黑山断陷盆地中小型金矿床,成矿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火山岩地层为后期成矿提供部分成矿物质。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自形—半自形黄铁矿、他形黄铁矿,且他形黄铁矿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按矿物组构特征,其成矿阶段为自形黄铁矿-石英阶段、他形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主成矿阶段流体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CO2和CH4次之,液相成分主要为H2O;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169.8~238.0℃,盐度为4.32%~9.47%,密度为0.88~0.94 g/cm3,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低密度流体;经估算成矿压力为14.56~23.04 MPa,成矿深度为1.46~2.30 km,为中浅成深度。综合研究认为,东风沟金矿床为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的中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3.
沙金沟金矿床成矿过程由早至晚主要分为4个成矿阶段,磁铁矿-石英-钾长石阶段(Ⅰ)、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阶段(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Ⅳ),其中Ⅱ阶段和Ⅲ阶段为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类型复杂,主要有含子矿物三相、富CO_2三相和气液二相包裹体。流体均一温度为224℃~478℃,显示为中高温特点;流体盐度为0.62%~53.81%,流体密度为0.61~1.14 g/cm~3,既存在高盐度和中高密度的流体,也存在低盐度和低密度的流体。结合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阶段有大气水加入。Ⅱ阶段流体不混溶和Ⅲ阶段大气水与岩浆水混合是Au沉淀的主要原因。流体性质早阶段为氧化性流体,主成矿阶段为中性和还原流体,晚阶段为弱碱性和弱氧化的流体。估算出沙金沟金矿床成矿深度为5.9~9.7 km,矿床成因类型为中(高)温热液脉型金矿床,按照成矿动力学背景,属中成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孙琦  任云生  李德新  杨群 《黄金》2016,(5):10-15
为了确定砂宝斯大型金矿床的成矿热液和成矿物质的来源,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金矿石中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石英和黄铁矿分别进行了H、O和S、Pb同位素的测试工作。结果表明:石英中的δD变化范围为-138.3‰~-117.8‰,δ~(18)O_水变化范围为4.6‰~5.6‰,δD-δ~(18)O水图解上,6件样品落入以岩浆水为主体并混有大气降水的区域;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值介于-9.6‰~-8.3‰,集中于0.2‰~5.6‰,表现出离散性较大的混合硫的特征;黄铁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7.75~18.45、15.48~15.69和37.76~38.44,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解和Δβ-Δγ成因分类图解中,表现为岩浆作用所导致的上地壳地幔混合铅。综合分析认为,砂宝斯金矿床的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并有天水加入,成矿物质具有以岩浆为主并混有地层物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敖仑花钼铜矿床为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早白垩世二长花岗斑岩中.成矿作用可以分为4个阶段: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阶段(Ⅰ)、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Ⅲ)、石英+碳酸盐脉阶段(Ⅳ).矿物学、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包裹体显微测温、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Ⅰ、Ⅱ阶段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