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福州古民居建筑的木雕广泛施用于木构件上,寓艺术于构件是福州民居建筑的一个优良传统。本文通过对福州古民居建筑中的木雕部位、木雕的风格、工艺做法和表现题材等各方面的介绍来说明福州古民居建筑中的木雕装饰艺术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何慧群  邹伟民 《山西建筑》2012,(35):244-245
对宏村建筑装饰中木雕的艺术形态进行了分析,指出主观写意性是它的艺术特征之一,表现方式源于绘画图式的再现,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美学思想已深深渗透于宏村古民居木雕装饰艺术中,形成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形态。  相似文献   

3.
木雕装饰是指用各种木材制成的建筑木雕雕饰构件、木桶、木雕宗教造像、木雕陈设饰品、实用装饰木雕制品共同构成的工艺雕饰,也泛指各种具有雕塑艺术特征的木雕工艺物品。我国的木雕装饰,历代均很发达,特别是我国的建筑木雕雕饰,是木雕装饰艺术的构成主体。多少年来,它在我国的宫殿、庙宇、园林与民居建筑内外环境中均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还推动了木雕构件与建筑装饰的紧密结合,并在雕饰风格与技艺上,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从建筑木雕来看,它主要包括建筑的梁架构件、外檐与室内等部分的装饰装修,其中外檐部分主要包括各式的门窗、…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我国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的发展状况、雕饰技法、风格特点及在建筑内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讨,以促进建筑木雕装饰艺术这一传统工艺在当代设计中的推陈出新。 所谓木雕,是指用各种木材制成的建筑木雕装饰构件、木俑、木雕宗教造像、木雕陈设饰  相似文献   

5.
建筑装饰纹样是建筑本体造型的美,其雕刻装饰艺术集中了中国民居文化的精华.文章侧重研究江浙地区中国民居建筑大木作构件中牛腿木雕装饰纹样的题材与艺术形式的内容.探讨牛腿木雕装饰纹样在民居建筑中的艺术文化内涵.运用案例分析牛腿木雕中装饰题材的纹样类型以及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徽州古民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中国传统地域建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文章以徽州古民居中重要建筑构件之一的窗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功能作用、封建礼制和艺术美学等方面分析了徽州古民居中窗的主要设计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民居四合院的等级、建制见微知著.观一眼门楼便可以知晓。同样.天水古民居门楼的建筑造型、装修装饰和结构构架亦表现出天水古民居建筑的综合特征:封建礼制的等级地位、建筑文化的土木属性、建筑气质的不卑不亢、建筑装饰的不施重彩、木雕艺术的流畅大方,这种个性特征是一种历史的品质,“韬光养晦”,愈久愈纯,“无需刷新”,与日深沉。  相似文献   

8.
南喜涛 《四川建材》2010,36(4):60-62
对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天水的古民居垂花门,从其构架、布局、形制、尺度以及木雕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展现出西部古城传统建筑的技术与历史文化价值,进一步唤醒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冯星宇 《现代装饰》2015,(4):153-154
张掖甘州区古民居以明清、民国时期居多,以其门、罩、窗和屋顶的构件组合、以木结构、地域色彩浓郁和简洁朴实但又不失精美装饰的建筑艺术,在中国西部古民居中别具一格。发现研究保护开发古民居包括艺术性在内的诸多价值,是地方性知识的必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9)
<正>随着岁月的日益变迁,历史的发展,娄底古民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装饰艺术:如屋顶上造型各异的脊饰,单调的门窗上与众不同的窗格花纹样式,梁、柱上简洁而又富有特色的造型等。装饰造型是娄底古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娄底古民居的装饰整体上简洁、质朴,以实用为主,较少有夸张、华丽的装饰构件。  相似文献   

11.
杨子奇 《山西建筑》2011,37(12):9-10
从形式美的角度分析了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的内在意蕴与外在形式,并论述了木雕艺术与建筑的融合,从而使建筑更具艺术化、精细化,使木雕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剡娟 《中国建材科技》2017,26(5):167-168
传统木雕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技艺和工艺美学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成就。木雕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民间工艺形式,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按照工种分类,木雕属于木工中的精细木工。木雕艺术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立意深远,富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值得我们去学习、继承和推广。本文阐述了木雕装饰艺术的起源、传承和发扬,以及木雕装饰艺术的价值和应用,讨论并总结了新形势下木雕装饰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金鑫  张霁 《山西建筑》2012,38(1):24-25
以平乐古镇为例,分析其历史、社会、文化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再通过古镇整体规划形式,结合建筑单体的结构、构件、材料、色彩等各方面特点,对四川建筑的共性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概括,对促进四川古镇民居建筑风格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建筑学的角度解析了古镇空间的构成、古建民居的形式及特征,并从空间情态、技艺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四个层面上阐述了古镇空间景观给人的感受。由此得出古镇是精美的,本文能对想了解和热爱青城古镇的人们有一些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哈柍 《华中建筑》2014,(7):118-123
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拟人手法一直是艺术表现的主题之一。在建筑设计中拟人手法的应用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从一般拟物到拟人的发展过程。建筑设计中拟人手法的创作实现是通过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的拟人化完成的。拟人手法在建筑实体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用建筑的局部部件隐喻人体形态、在实体建筑中集中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重点模拟单个人体或群体整体动态组合关系等手法。当然建筑落成后的实际艺术效果受观众的观赏角度和欣赏理解力不同而不同。最后给出了在建筑设计中采用拟人化手法时应注意的几点原则:适度抽象、附加情感、形象和结构技术材料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福州金辉.莱茵城二期建筑设计的回顾,从艺术与实用,传统与现代上进行分析。并根据现代居住模式和居民的审美观念反馈到居住建筑的设计中,在现代技术为主导的建筑设计中寻找西方美学符号,探讨了如何在中国现代居住建筑中通过现代的技术水平实现西方的传统美学特征,并综合分析了支持西方美学形态得以实现的更深层次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徐小益  王颖倩 《山西建筑》2009,35(13):58-59
指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造型艺术的解析,探讨了其对当代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和启发性,同时说明了建筑设计之路具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王薇 《山西建筑》2007,33(7):70-71
以剑川金华镇何氏院落住宅为例,从院落的组成及特点、建筑结构及特点、建筑装饰及特点对古民居的建筑要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金华镇民居建筑特点形成的原因和建筑要素的基本特点,为古民居的保护与规划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徽州传统建筑技艺的特点及艺术形式。又通过对比徽州传统建筑技艺古今发展状况,综合多方面因素,找出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败落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建议。文章结尾处引经据典,从"道"和"法"的古代哲学角度指出徽州传统建筑技艺区别于其他传统建筑技艺形式的关键所在,旨在宣扬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唤起社会的保护意识,使得徽州传统建筑技艺得以长久地发展,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传统建筑技艺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建筑脊饰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慧  刘智魁 《华中建筑》2011,29(11):152-156
中国古建筑脊饰题材丰富,雕琢精美,具有独特的美学趣味。它们在功能与材料、封建等级与传统美学鉴赏等因素的影响下,在各个不同的朝代背景下,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它在世界建筑装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蕴涵着浓厚的中国传统艺术特色和封建礼制思想。该文从礼制、美学、寓意、功能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国古建筑脊饰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