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创新了纪录片的形式和内容,增强了纪录片的吸引力,使纪录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新媒体环境也给纪录片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合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创作出高质量的纪录片节目,是纪录片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新媒体环境对纪录片创新的积极影响,结合纪录片创作遇到的困境,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创作的有效策略,以实现纪录片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增强纪录片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齐亚楠 《西部广播电视》2022,(14):117-119+135
在新媒体时代,微纪录片作为新媒体主打的一类视听艺术形式,在创作上具有独特性。本文以微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创作的角度总结微纪录片的创作方法,包括关注普通人的选题视野、递进式的三段式叙事结构、多变的声画节奏与丰富的细节表现。  相似文献   

3.
孙辉 《西部广播电视》2015,(17):101-101
提升纪录片的感染力与影响力,首先要从其创作理念入手,进行纪录片创作的关键在掌控好理念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是纪录片创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在这个矛盾面前,创作者要明确纪实的重要性,同时要将"纪实"与"艺术"融为一体,在保障纪录片真实性的基础上,提升纪录片的艺术价值,丰富人们的感官,将纪录片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现在观众面前,本文针对纪录片创作理念介入的问题进行几点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纪录片《永远的怀念》的声音创作,探讨了纪录片声音的特点与表现力、提出了值得注意的一些创作原则,阐述了作多年来在纪录片声音创作上的感悟。  相似文献   

5.
纪录精神是一种对现实的尊重和敬畏的心态,是对拍摄对象真诚平等的关怀.是一种独立精神和批判质疑的品格。纪录精神应该成为纪录片人的职业精神和专业主义精神,贯穿于纪录片创作和制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舌尖上的中国》Ⅱ又掀起了一股纪录片收视的热潮。《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不仅勾起了人们对美食纪录片的热捧,也对以纪实手段进行表达的节目(纪录片、真人秀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纪实作为纪录片的重要特征,相较于纪录片的画面呈现,纪实类作品的声音制作(包括同期声、音乐、音效)在纪录片的主题表达方面起着更重  相似文献   

7.
正引言:为何关注纪录片的声音?近日,《舌尖上的中国》Ⅱ又掀起了一股纪录片收视的热潮。《舌尖》系列的风靡,不仅在于食物的画面和制作手法令人垂涎欲滴,还在于通过对普通人和食物情感之间的关系描述,达到一种人文气质上的升华。《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不仅勾起了人们对美食纪录片的热捧,也对以纪实手段进行表达的节目(纪录片、真人秀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纪实作为纪录片的重要特征,相较于纪录片的画面呈现,纪实类作品的声音制作(包括同期声、音乐、音效)在纪录片的主题表达方面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声音作为视听艺术的一部分,不仅能带给观众真实的感受,更能在控制节奏、表达情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情景再现的手法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历史类纪录片的创作中。然而,地方电视台在拍摄情景再现时,却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自己在创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从谋篇布局、拍摄技巧、新技术的运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市级地方台应该怎样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和资金,把情景再现拍好,使之成为纪录片中有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是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品,"好看"是纪录片的价值核心。如何才能做到好看,这就是"讲故事",故事从何而来,人,是纪录片创作的永恒话题,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行为、人的真善美、人的假丑恶、人的环境、人的社会意识、人的内心世界成为纪录片创作的内容和主题。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作为电视节目中的一种形式,随着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愈加受到人们关注。它与一般的节目特点不同,纪录片以写实创作为主,叙事方式多元和丰富,能够展现出故事的全部面貌。21世纪初,电视节目愈加多元,纪录片也呈现出纪实性风格,内容题材不断丰富,叙事手法愈加多样,电视纪录片也被誉为记事、纪实的主要手段。在新的创作条件下,本文就对电视纪录片创作摄制手法以及其具体表现加以梳理,这不仅有助于纪录片创作,也有利于提高节目层次,让艺术创作更加多元,为提高纪录片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随之提高,对纪录片的审美要求也逐步提高。拍摄工作是纪录片制作的重点,对于纪录片质量、播出效果等都有直接影响。人物纪录片需要具有真实性,能够将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真实地反映出来。但是真实记录具有不可重演性,要想拍摄出动人的纪录片,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增强编辑意识,并将其渗透整个拍摄过程中,将人物面貌特征等要素全面地展示出来,有效增强纪录片人物拍摄效果,为纪录片后期制作提供良好的素材。本文主要阐述在纪录片人物拍摄中编辑意识的重要性,探析纪录片人物拍摄中编辑意识的应用原则,并探索在纪录片人物拍摄中体现编辑意识的策略,以期提高纪录片的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2.
历史纪录片在历史断裂的弥合、历史连续性的维系和历史记忆的生产中,构建的“想象共同体”发挥着文化寻根的重要意义。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CG)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感知真实的方式,丰富了历史纪录片的话语体系。CG技术在历史纪录片创作中的意义不仅是虚拟再现,还探索出了整体思维和组合思维两种新的思维方式,肩负了文化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基于此,分析CG技术在历史纪录片创作中的运用原则和技巧,对从事纪录片拍摄的从业者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相信很多人都喜欢看纪录片,并对纪录片情有独钟,可以说它是电视屏幕上最富于化品味的节目,并在目前得以广泛的发展。电视纪录片是从其他艺术形式——尤其是电影继承,兼容过来的最宝贵的财产。它从1922年美国人弗拉哈迪拍摄《北方的纳努克》诞生到现在,已有78年的历史了。然而到目前为止有关纪录片的理论却还在探索之中,以至于对纪录片的定义,国际上还没有作出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当下,经济和科技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文化传媒行业的飞快进步,各种媒体为争取新竞争环境下的有利地位不断追求创新,寻求新文化环境下的转型,增强自身竞争力。电视纪录片是电视这一传统大众传媒形势下重要的文艺传播形式之一,在经济和科技双重飞快发展的背景下,电视纪录片也不断追寻自身创作的新发展,吸收创作的新理念,推动电视纪录片创作从根本上的新变革、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们的纪实类影视传媒教育都是在强调:纪录片要遵守真实性的原则,要重视原生态的记录等等,对一部节目的好坏评介也多是出于“是否纪实”和“是否真实”。今天。当我们看到那些完全重演的纪录片和使用动画、舞蹈、素描创作的纪录片的时候,我们也在思考一个问题:纪录片是不是也是思考的艺术?纪录人应不应该也是思想者?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大众更倾向于用便捷的方式获取碎片化的信息,在此背景下,微纪录片应运而生。微纪录片体量小,内容丰富,传播渠道广,因此获得了观众的青睐,产生了良好的市场反馈。本文对新媒体时代微纪录片的创作特征与创作策略展开论述,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纪录片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开局之年,2022年网络纪录片围绕“使命”“情感”“边界”三个关键词,在题材、内容、表达等维度上守正创新,彰显出强大产能与创作活力。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计算机图形(Computer Graphics)技术的飞速发展,CG特效技术在影视制作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促成了大众审美标准的改变。如今已进入了大众审美的读图时代,在视觉文化背景驱动下,纪录片不再以真实性为唯一创作基准。CG技术的介入在拓宽了创作者的想象力的同时,也为纪录片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将通过分析相关纪录片的CG段落,探讨相关纪录片创作中CG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纪录片作为一种高端的艺术形式走进人们的精神领域当中。纪录片的素材来源于现实,是一种非虚构电影的典型代表。当然,纪录片与故事片一样都带有一定的“故事”性,都是利用各种媒介传播手段塑造人物,制造矛盾然后引出矛盾冲突。对于一部纪录片而言,运用戏剧性的创作手法前提之一就是发现。创作者只有通过对生活中丑陋、美好的事物不断地发现和捕捉,直接利用从现实而来的素材,从现实中发现美、感受美,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纪录片。本文将从真实性的角度分析我国的纪录片创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对纪录片成功范例《舌尖上的中国》进行了研究,望对地州电视台如何做好纪录片的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