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以已知特性胶数〔η〕的宽分布聚异丁烯为标准,在计算机上,采用“Mote Carl”计划法计算聚异丁烯的Mark-Houwink方程的最佳K和α值,经普适校正法建立聚异丁烯的校正曲线。结果表明,用GPC法测定的聚异丁烯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与膜渗透法(VPO法)测定结果相比较,其相对在误差在5%以下,提供的计算K和α值的方法既快速简便又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凝胶色谱法测定7000F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廷芹  张艳丽 《炼油与化工》1999,10(2):42-44,48
根据7000F在凝胶色谱柱上的淋洗特点,确定了测定其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试验条件,采用示差和粘度双检测凝色谱系统,利用谱适校正方法,不需要Mark常数K、α值,可直接测定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粘均分子量并给出分子量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3.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异丁烯的制备方法,在液相异丁烯原料体系中,采用醇类或醚类有机配合物与四氯化钛组成引发体系,引发异丁烯或含异丁烯的烃类混合物或含有异丁烯的混合轻C4馏分中异丁烯组分进行阳离子聚合,一步法直接制备出数均分子量为500-6000道尔顿以及端基α-双键含量≥70%mol,特别大于80%mol的高反应活性聚异丁烯产品。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异丁烯(PIB)为原料,与胺、烯酐、稀释剂等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制备润滑油无灰分散剂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PIBSI),并测试其分散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考察PIB相对分子质量、中间产物聚异丁烯丁二酸酐(PIBSA)的合成工艺对PIBSI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原料PIB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PIBSI的分散性能与抗氧化性能均有提升;与氯化法工艺相比,自由基法工艺不仅能耗低、污染小,而且合成的PIBSI性能更好;其中,由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 300的PIB原料经自由基法工艺制备的PIBSI分散性能最佳,其油泥斑点分散值(SDT)最高可达73.15%。  相似文献   

5.
一种以C4馏分为原料制造聚异丁烯的方法属于石油加工过程技术领域。其以Al-C13固载化催化剂,采用悬浮床流通连续反应方式,以C4馏分为原料制造聚异丁烯。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可制造数均分子量范围很广的各种聚异丁烯,活性和稳定性很高,单程运转寿命可达1500h以上。  相似文献   

6.
刘翠香 《润滑油》1999,14(3):59-61
按照波兰学者Szewczyk的思路,和凝胶渗透色谱定标曲线的线性部分方程LogM=a-bV,推导并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凝胶色谱宽分散样品的实用定标法。采用的是以数均分子量为基础的迭代变量定标法,通过计算机确定a、b值,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结果具有和Szewczyk结果相同的可计算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聚异丁烯和聚醚的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取得准确、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用Lobo-Evans法计算辐射室辐射传热:用Maxwell Bonnell求窄馏分蒸汽压,由理想物系Raoult K作平衡计算以确定初始平衡汽化点,用均相法计算管内压降,结合Gardner翅片效率概念,用Monrad关联式计算光管及钉头管管外对流传热膜系数,根据工业现场实测数据。考察了主要工艺指标计算值的可靠性,编制了具有核算和设计功能的圆筒型加热炉设计软件。  相似文献   

8.
后偶联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分散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氯化烃化工艺和后偶联反应技术开发了一种氮含量高、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好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分散剂。首先将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在氯气存在下进行烃化,生成聚异丁烯基丁二酸酐;然后将烯酐与四乙烯五胺进行胺化。小试、中试和工业产品在MS程序ⅤD和ⅢD台架试验中都表现出良好的高/低温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9.
李桂云  靳印牢 《润滑油》1997,12(2):48-51
利用烟度模拟试验,热管氧化试验,板式成焦器详细考察了聚异丁烯加入量,聚异丁烯分子量,加氢聚异丁烯和非加氢聚异丁烯与油品排烟性能,清净性能的关系,使用高低分子量聚异丁烯复合成功研制出了满足JASOM345规格要求的低烟型超级风冷二冲程汽油机油。  相似文献   

10.
用落球式粘度计首次系统测定新疆九区稠油7个馏分油在温度303.15~393.15K和压力0.1~12MPa范围内的动力粘度,共231个数据点。提出用323.15K、0.1MPa时的粘度作为参数,计算馏分油在任一温度和压力下粘度η(T,p)的参比方程,计算值与试验值间的总体平均相对偏差为3.85%,最大偏差为14.8%。  相似文献   

11.
驱油用聚合物的分子量优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程杰成 《石油学报》2000,21(1):102-106
采用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和不同孔隙大小的岩心进行室内驱油模拟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对聚合物溶液粘度、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采收率以及机械降解的影响。研究了油层孔隙结构参数与分子量的相互关系对聚合物注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量愈大,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采收率和机械降解愈大;但在大庆油田的实际条件下,剩余粘度大。岩心孔隙半径中值与聚合物分子在水溶液中的均方回旋半径比大于5时不会发生油层堵塞。相近地质条件,不同分子量,相同操作条件下的矿场聚合物驱结果表明:高分子量的聚合物驱效果好于低分子量的聚合物驱效果,采油井产出的聚合物分子量大,保留粘度高。  相似文献   

12.
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 (PAM ) ,并讨论了引发体系、温度和 pH值对反应转化率和PAM重均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过硫酸铵 亚硫酸氢钠作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 ,在 pH =4 ,温度为 30~ 35℃的条件下 ,PAM的M—w 可达 12 0 0× 10 4。  相似文献   

13.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酰胺(AM)单体为原料,采用复合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制备出了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研究了聚合体系的pH值、单体浓度、温度等因素对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丙烯酸与十二醇的酯化及其调节聚合生成低相对分子质量 ( Mr)聚合物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酯化反应中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 ,对苯二酚为阻聚剂 ,n (丙烯酸 )∶ n (十二醇 ) =1∶ 1 .2 ,于 1 1 0℃保温 2 h,分离纯化后的产物以异丙醇为调聚剂 ,用量为酯质量的 1 7% ,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 ,甲苯为链转移剂 ,于 80℃反应 3 0 min,得到 Mr约 1 1 0 0的聚合物 ,收率为 90 %。  相似文献   

15.
用场解吸质谱测定了预中间相和潜在中间相沥青及其在制备过程中分子量的分布,并与一般热处理制备的中间相沥青的分子量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预中间相和潜在中间相沥青分子量的分布窄,主要集中在700~1200,而一般热处理制备的中间相沥青分子量的分布宽,主要集中在800~1500.要制备分子量分布窄的纺丝沥青,用于加氢的原料中间相沥青的分子量分布要窄,且分子量大于1200的分子要少.  相似文献   

16.
用溶解法对通用级碳纤维用沥青的溶剂进行了筛选,发现三氯代苯可将高软化点沥青彻底溶解。以三氯代苯为溶剂,用VPO法测定了4种国产碳纤维级沥青的分子量,所得结果的准确度大大提高。以三氯代苯和正庚烷的混合溶剂对碳纤维沥青进行了分级处理,获得8个不同分子量的沥青级分。  相似文献   

17.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数均分子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气相渗透法测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数均分子量的原理、条件和方法。用标样和混合标样进行了对照测试,相对误差小于2%,变异系数小于1%。  相似文献   

18.
高分子量无灰分散剂工业试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振乾 《润滑油》2004,19(4):41-45
用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分公司生产的分子量为1600-2000的聚异丁烯为原料,以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制和开发的高分子无灰分散剂小试和中试制备技术为基础,1996年在锦州石化分公司新建千吨高分子无灰分散剂装置上进行了工业试生产,成功地生产出高分子无灰分散剂新产品。试生产结果表明:高分子量无灰分散剂技术路线可行,在千吨工业装置上生产的高分子量无灰分散剂产品完全满足国内高档润滑油添加剂的需求,为在锦州石化分公司现有无灰分散剂装置上生产高分子无灰分散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1) 20 ℃时的密度和80 ℃时的粘度;(2) 20 ℃时的密度和100 ℃时的粘度;(3)20 ℃时的密度、80 ℃时的粘度和100 ℃时的粘度作参数,分别得到三种计算重馏分油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关联式,其适用范围为200~800,平均相对误差4% 左右。还采用80 ℃时的粘度、100 ℃时的粘度和20 ℃时的密度作参数得到计算常压渣油和减压渣油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关联式,适用范围为300~1 400,平均相对误差5.3% 左右。  相似文献   

20.
粘度/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沥青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胶渗透色谱可以快速测定沥青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由于存在需要沥青标样、κ值、α值或蒸汽压法数据的问题,使其结果只能作为近似比较,应用受到限制。粘度/凝胶渗透色谱在原有凝胶渗透色谱基础上在线加入毛细管粘度计.根据普适校正原理,借助聚乙烯醇标样,可以直接准确测定沥青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同时给出κ值和α值,并通过特性粘度曲线验证结果准确性。试验表明最大偏差符合石化行业标准。根据准确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图可以快速对比不同沥青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