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讨论了底排弹射程标准化方法所满足的要求,分析了现行底排弹射程标准化方法存在的问题,对底排减阻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2.
3.
某底部排气弹提高射程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详细的论证,提出了在不改变火包及装药结构设计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某底部排气弹射程的途径,邓设法提高底阻率或者进一步延长底排工作时间。计算结果表明;对底排弹的结构只进行小范围调整,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该文利用外弹道学的层权理论,分析计算了底部排气弹底排装置的点火必能对阻力系数沿全弹道分布的影响规律,指出点火性能对底部排气弹射程及密集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底排工作段上.利用这一思想计算分析了满足战技指标的平均点火时间和点火时间散布. 相似文献
5.
底部排气弹底排装置点火过程对距离散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简单的数学处理得到了因底排药剂的点火延尺引起的距离散布的计算公式,将该公式用于试验数据处理可以看出改善点火条件,对解决底排弹的纵向密集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8.
着重从弹道的角度,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了大气环境温度对底部排气弹外弹道性能的影响,解释了155mm底部排气弹最大试验射程夏季近、冬季远的现象,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10.
从理论上讨论了两底部排气弹相似的概念及条件,同时,以130mm底排 原型弹,155mm底排弹为模型弹进行了验算,验证了所述底排相似条件的正确性,这对带底排装置的新弹药开发有一定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优点以及目前底部排气弹射程预示问题,采用计算空气动力学和质点外弹道学耦合的方法求解底部排气弹的飞行弹道,获得在整个减阻阶段底部排气弹底排装置工作参数、工作状态、底排流场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发射的底部排气弹在减阻阶段的排气参数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呈增大的趋势,但在减阻末阶段,变化趋势变缓;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阻力系数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变得平缓,甚至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在海拔0 km发射的底部排气弹在减阻阶段前期,底排装置以底排减阻模式工作,到减阻阶段中后期,底排装置的工作模式介于底排减阻模式和火箭增程模式之间。 相似文献
12.
吴振宇 《兵工学报(弹箭分册)》1991,(3):35-40,80
依据相似理论和量纲分析方法对影响弹丸底部流动的诸参数作了概要说明,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归纳和整理了国内外的实验数据,以便在弹丸设计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某底部排气弹大量实弹射击数据和解算其底排内弹道的基础上,用多项式最小二乘法的经验回归方法拟合出该弹底阻减小率经验公式,作为研究设计同口径复合增程弹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极限增程率和实际极限增程率的关系出发,引入了最小底排工作时间的概念.在对最大可能增程率的理论分析上,提出了底排工作段减阻率的弹道平均值的概念,并根据射程增加量与总阻减阻率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最大可以增程率的一个下限值及达到下限值的条件.并举例计算了极限增程率、实际极限增程率和最小底排工作时间,对底排工作段的各时间区段的排气参数进行了层权分析,给出了对增程率影响较为显著的底排工作时间段.最后提出了利用最大可能增程率进行底部排气弹弹道设计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底排弹射击密集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排弹底排装置的工作特性对底排弹的距离散布有着明显的影响。本文以初步的静态和飞行试验结果为依据,讨论了利用现有试验手段对底排因素引起的距离散布进行分析和计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小底排弹距离散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底部排气弹极限增程率与最大可能增程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论述了减阻率与增程率的关系,提出了在论证与总体设计阶段,利用最大可能增程率设计底部排气弹的方法,本文为充分发挥底排增程效果.进行底部排气弹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G型底部排气弹研制过程中,外弹道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射程可满足技术要求,而密集度则难以达到技术指标;DR582雷达测试结果说明,底排装置点火状态不一致造成底排弹起始段阻力散布大是影响密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底排装置点火和工作状态的分析,以及对底排装置静止点火试验、静止点火中止试验、底排弹外弹道试验結果的讨论,提出了可行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底排药柱燃速对底部排气弹底排装置工作过程和射程的影响,采用计算空气动力学和质点外弹道学耦合的方法求解底部排气弹的飞行弹道,研究了底部排气弹在整个减阻阶段底排装置工作参数、工作状态、底排流场等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药柱燃速对底部排气弹工作过程和射程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制式底部排气弹靶场试验结果吻合,说明建立的计算模型合理;燃速调整系数由0.8提高到1.2时,燃烧时间由36.8 s减少到18.4 s,射程由38.12 km下降到36.21 km,增程率由33.32%下降到26.64%;不同底排药柱燃速的底部排气弹在减阻阶段的排气参数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采用高燃速底排药柱的底部排气弹排气质量流率相对于低燃速的底部排气弹较大,但减阻效果并没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底排减阻是弹丸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风洞中模拟底排实验,通过测量和充量计前介质总压,获得了较高准确度的底部排气率。在此基础上,用差压法进一步测量了模型底部燃烧尾迹区轴线上的皮托压力和静压。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高速旋转条件下底部排气弹的减阻特性,运用滑移网格技术进行底部排气弹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转速条件下底部排气弹的减阻特性,分析了旋转效应对减阻性能的影响以及一定阻力系数下排气参数与弹丸转速的约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个排气参数下,阻力系数随转速增大而减小;同一个转速下,阻力系数随排气参数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高速旋转使得底部排气弹具有更好的减阻效果;减阻期望一定时,排气参数与弹丸转速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对于确定转速的底部排气弹,存在着最优的排气参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