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军  陈煜廉 《金属学报》1981,17(4):441-499
本文采用金相蚀坑法对高磁感取向硅钢成品中细晶进行了研究,证明板坯加热温度过高,热轧板产生粗大的形变组织,促使初次再结晶{100}<011>-<001>组分增强,该区域晶粒也较粗大,高温退火后,成品中出现线晶。热轧板坯加热温度太低,热轧前的MnS和AlN不能完全固溶,成品中出现混晶。另外,指出提高钢中碳含量,增加热轧的压下率,采用二次冷轧法都可减少或消除成品中的线晶。  相似文献   

2.
选用商业AZ31B镁合金扁锭,通过板坯均匀化处理及两火次热轧后获得大规格镁合金板材成品,通过热处理调整板材的组织和性能。结果发现,均匀化处理消除了板坯枝晶,完成第二相的部分溶解和组织均匀化。成品组织中既有细小的动态再结晶,又存在粗大的晶粒和孪晶。该工艺下板材在250℃退火完成再结晶。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强度降低,塑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生产含Si为2.5~4.1%的取向硅钢片时,在热轧前需将板坯加热到1250~1450℃。由于板坯加热温度高,晶粒异常的长大,粗大的晶粒在热轧阶段不能充分地进行再结晶,因而常导致热轧带钢产生边部裂纹,而在进行冷轧前必须切除热带上的边裂,否则容易产生断带。这使取向硅钢片的成材率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1580 mm热轧现场轧制过程中产生镰刀弯的原因进行分析,确认连铸板坯楔形程度、加热温度均匀性、板坯横向冷却均匀性以及轧机设备精度等是造成成品镰刀弯的根本因素,并结合实际给出控制措施。通过有效措施的实施,热轧镰刀弯超标现象明显下降,提高了热轧的综合成材率,同时又保证冷轧厂生产稳定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白少金  孙广兴 《轧钢》2021,38(3):98-103
针对日照钢铁有限公司生产的薄板坯产品竞争力不足、库存压力大、市场销量有限以及利润较低等问题,决定采用常规热轧生产线实现70~95 mm薄板坯的轧制.基于日照公司2 150 mm半连续热轧产线,分析了其采用薄板坯的技术难点,即存在加热易出现板坯塌头、粗轧板坯温降大及易出现扣翘头,无法实现自动卸卷的问题.为此,对薄板坯加热...  相似文献   

6.
艾玉忠  刘旋  李彩云 《轧钢》2021,38(6):91-94
20CrMnTi热轧带钢直接作为适宜规格齿轮原料在可加工性和使用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带钢中的带状组织缺陷是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板坯加热均质化控制试验、精轧变形量及变形速率控制试验及轧后控制冷却试验,对20CrMnTi热轧带钢带状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CrMnTi板坯加热时应保证心部温度大于1 000 ℃,保温时间在150 min以上;采用奥氏体再结晶轧制工艺,终轧温度控制为930 ℃,卷取温度控制为670 ℃,可有效控制成品带钢带状组织级别在3级以内。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热轧变形量。冷轧变形量和不同退火温度对N6纯镍板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板坯热轧74%左右变形量的半成品具有较好的强塑性匹配,可作为冷轧坯料;在冷轧、退火工序中,提高成品板材退火温度比增加冷轧变形量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成品板材塑性。  相似文献   

8.
在碳素钢连铸板坯表面下形成的粗大奥氏体(γ)柱状晶,是连铸及热轧时产生表面裂纹的原因,故要求铸造组织呈微细的等轴晶。本文介绍有关添加钛对铸造S45C钢奥氏体组织形态的影响,特别是关于柱状晶向等轴晶的转变,柱  相似文献   

9.
挤压后交叉轧制的镁合金薄板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退火制度对挤压后交叉轧制的镁合金薄板组织结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交叉热轧组织是由混晶组织还是由含有板条状组织组成,主要取决于挤压板的组织;在温度大于350℃,保温时间大于60min的退火制度下少数的粗大等轴晶作为异常长大时的“核心”,吞噬周围小晶粒,使混晶组织转变成粗大等轴晶组织,即挤压组织的“遗传性”;挤压薄板或板坯时挤压比、温度、挤压速度等因素是镁合金获得均匀等轴晶组织、避免出现混晶组织及板条状组织的保证;最佳退火制度:保温温度250~300℃.保温时间20~30min。此时合金由分布均匀、细小等轴晶组成,具有最佳温拉深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唐钢薄板坯连铸连轧线辊底式加热炉加热温度低、加热板坯温度不均以及能耗高的问题,唐钢于2010年对其燃烧系统进行了大胆的改造。通过对加热炉烧嘴、炉墙、燃烧方式等进行了系统优化,即提高了加热能力,也使加热板坯温度更均匀,同时还实现了加热炉的节能环保、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加热温度、初火次变形率、退火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大尺寸Mo-1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按照实验设计的4种热轧方案和工艺流程,采用350mm二辊不可逆式轧机和马弗炉对Mo-1板坯进行热轧、退火及温轧、冷轧实验;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热轧及退火的组织;测试了0.2mm厚的成品钼板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轧制温度选在1250℃.初火次加工率选为37.5%,加工的Mo-1板综合性能比较好;热轧后的中间退火直接决定着后续工序的成败,退火温度应控制在850℃左右,保温时间应小于60min;为了减少热轧板坯表面和内部温差,改善板材组织和性能的各向异性,热轧时应预热轧辊,预热温度为200-300℃;采用换向轧制可提高板材的塑性、冲击韧性等,各向异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对360mm厚AZ31B镁板坯在2800mm可逆式热轧机上进行了热轧.研究了成品镁板表面质量、板形、性能.结果表明:合理的加热制度、轧制工艺可提高成品镁板的表面质量,减少表面裂纹的发生;采用两火次轧制,可有效减轻甚至消除边裂,同时可改善板形;在采用末道次控温轧制后,组织为不完全的再结晶组织,屈服强度显著增加,从而达到SAE AMS4377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徐希义  李传谭文 《轧钢》2014,31(1):24-28
针对现行加热温度制度中加热温度过高而造成能耗较高、生产成本较高的压力,武钢热轧总厂三分厂经过充分研究分析,进行了降温轧制实践,部分商品材和供冷轧用带钢的热轧加热温度从1250℃大幅降低至1170℃,使轧线成材率提高约030%,吨钢加热平均能耗下降约0040GJ/t,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王晓东  高文刚  谭志福 《轧钢》2021,38(4):38-43
针对铁素体轧制工艺生产的Ti-IF带钢冲压后出现条纹缺陷的问题,通过对其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分析,并与未出现缺陷的正常批次带钢进行比较,表明冷轧退火后带钢屈服强度偏低、晶粒尺寸与Δr值偏大是导致冲压出现条纹缺陷的主要原因.对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热轧工艺中板坯加热温度、终轧温度与卷取温度偏低,且冷轧退火温度偏高,是导致...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不同热轧终轧温度对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组织和磁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热轧终轧温度为890℃时,热轧带钢表层为铁素体再结晶组织,芯部为铁素体相变组织;带钢经冷轧退火后,成品晶粒细小,铁损为5.565 W/kg,磁感为1.744 T,磁性能较差;当终轧温度为870℃时,热轧带钢全为粗大的铁素体再结晶组织,带钢经冷轧退火后,成品晶粒粗大,铁损降低至5.329 W/kg,磁感升高至1.762 T,磁性能最佳;当终轧温度降低至850℃时,带钢在热轧时再结晶晶粒难以长大,经冷轧退火后,铁损为5.507 W/kg,磁感为1.760 T,磁性能介于890℃和870℃之间。此外,实际工业生产数据表明,当热轧终轧温度为850~875℃时,成品磁性能明显优于880~900℃。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采用Nb、Cr微合金化并结合热轧控轧控冷工艺生产抗拉强度大于590 MPa显微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的高扩孔热轧酸洗板的生产实践,并从化学元素、热轧工艺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扩孔性能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控制化学成分、高温加热以及设定合理的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可以保证成品的拉伸性能和扩孔性能,其中Si、Nb、Cr三种元素对获得高扩孔率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对于590 MPa级别高扩孔钢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使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Fe-1%Si无取向硅钢在热轧-卷取-冷轧-退火全流程中的微结构和织构演变。结果表明,卷取过程热轧板发生回复和晶粒长大,小角晶界含量降低,表层等轴晶和中心再结晶晶粒均发生长大;热轧组织经冷轧转变为带状。退火后成品为粗大等轴晶组织,小角晶界仅为17.81%。热轧-卷取-冷轧过程中,Fe-1%Si硅钢以α取向({hkl}<110>)轧制织构为主,卷取过程中α取向线强度略有降低,冷轧剧烈变形后增至最大值;退火后主要织构类型转变为γ取向({111}<uvw>)退火织构。  相似文献   

18.
《连铸》2015,(3):76
<正>济钢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与薄板坯连铸连轧相比具有浇铸钢种范围广,漏钢率低,收得率高,技术成熟的特点。与常规热轧相比,具有低成本,低能耗,高产量、高效益等优点。该生产线连铸与轧钢采取紧凑式工艺布置,使铸坯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可能高的温度直接进入加热炉加热和均热。加热炉采用长行程装钢机,既具有常规加热板坯的功能,又对连铸和轧制生产起缓冲作用,当轧机短时间临时停机时,加热  相似文献   

19.
潘竟忠 《轧钢》2021,38(3):109-113
针对低碳结构钢热轧酸洗板表面氧化铁皮缺陷问题,从加热工艺、精轧轧制润滑以及工作辊冷却等方面分析了不同生产工艺参数对板坯表面质量的影响;研究了钢卷下线入库不同的存放方式对钢卷表面氧化铁皮结构的影响。通过对板坯加热时间、出炉温度的控制,精轧轧制润滑给油量的优化,以及更换精轧工作辊水嘴型号从而增大工作辊冷却水量以保证轧辊表面质量,钢卷入库后采用风机快冷等措施,可以减少热轧酸洗板表面氧化铁皮,有效提高产品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热模拟技术、V型缺口冲击试验、硬度实验与显微分析方法研究了外焊温度对二次热循环X80管线钢粗晶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外焊热循环峰值温度在(α+γ)两相区范围时,X80管线钢的韧性最低,明显低于一次加热粗晶区;硬度最大,明显高于一次加热粗晶区,金相组织中出现大量的粗大、富碳的M-A组元,证明内焊亚临界粗晶区出现明显脆化和硬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