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以塔中地区为例,通过对其多个不整合界面的剖面和平面特征的综合分析,阐明不整合的组合样式和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构造演化规律: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叠加形成的叠合盆地,发育多个不整合界面.不整合界面的分布和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隆起区到拗陷区,分别发育高角度叠合不整合带、低角度削蚀不整合或上超不整合三角带、平行不整合或整合带.不整合的组合样式差异,对油气的运移和储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结合油气地质条件,预测出泥盆系上超不整合两个有利油气圈闭带.对划分地层层序,确定地层构架和构造期次,分析沉积盆地的形成、特征、演化和后期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银川盆地岩石圈和莫霍面的变化特征。地壳热结构特征,活动断裂和基底构造特征几方面分析论述了盆地地热形成的地质构造条件;通过分析盆地内新生界地层岩性及其垂向变化。储盖层条件,盆地地形地貌特征。讨论了盆地地热水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平衡剖面技术、断层落差法和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技术分析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汉留断裂带断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高邮凹陷汉留断裂带主要发育NEE、近EW、NW向断层,断层组合样式在平面上为平行式、斜交式和羽状,在剖面上为阶梯状、“Y”字形和复“Y”字形;阜宁期SSE倾向断层发育,三垛期次级断层发育;阜宁期汉留断裂带中、南部平面剪应力为负值,控制发育NEE向断层,北部为正值,控制发育近EW向断层,剖面上研究区剪应力为负值,控制断层倾向SE;三垛期汉留断裂带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平面剪应力为负值,控制发育NEE向断层,中部为正值,控制发育近EW、NW向断层,剖面剪应力在北部为正值,控制断层倾向SE,其南部为负值,控制断层倾向NW。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含油气区构造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构造层序分析方法,研究了区内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对盆地内层序界面或区域性层序界面进行了追踪对比。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含气区可以划分出5种类型的构造层序界面,5个一级构造层序和12个二级构造层序。一级构造层序揭示了盆地经历了5个构造演化阶段,形成5个盆地原型。二级构造层序揭示了大的构造幕中次一级构造作用(如构造沉降)所引起的充填地层层序变化序列。  相似文献   

5.
运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对桂南钦防构造带两侧的8个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结果表明:构造带南东侧4个样品中有3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在(44.5±2.3)~(53.2±5.7)Ma,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相对较年轻,44.5~66.2Ma期间的隆升速率为0.007~0.012 mm/a,47.4 Ma以来平均剥露速率为0.095 mm/a,平均隆升速率0.095 mm/a;而构造带北西侧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在(58.2±3.70)~(63.1±4.93)Ma,年龄较老,61.5 Ma以来平均剥露速率为0.073 mm/a,平均隆升速率为0.084 mm/a,反映出自始新世以来,钦防构造带两侧存在有较明显的差异隆升过程。此外,裂变径迹年龄的平面分布格局和热模拟结果表明,钦防构造带两侧自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活动并非是整体统一抬升的过程,而是表现为北西侧先隆升、南东侧后隆升的演化规律。反映了区域性的差异隆升作用由北西向南东具逐渐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地质构造的生态学涵义,指出构造运动既是地球大循环的动力起源,也是生态环境生物小循环的物质基础与空间载体,揭示了地质构造影响生态环境的一般规律,进而得出地质构造是区域生态环境形成机制的决定性因素。基于波浪镶嵌构造学说所揭示的构造运动规律,探讨秦岭构造带对陕西气候和生态环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秦岭在构造上的特殊位置导致了秦岭地区构造运动显著而复杂,从而形成中国大陆中东部气候的南北分界线,形成陕西特殊的天气系统、气候综合效应,进而在秦岭形成区成为联系广泛、成分极为复杂的生物多样性中心;构造运动规律与生态环境区域差异性之间存在一定耦合规律,波浪镶嵌构造学说揭示的构造运动规律成为揭示区域生态环境分异规律和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沉积环境演化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露头剖面的详细实测和野外资料的室内整理分析,运用沉积学和地层学方法,进行了马凹组沉积相划分和沉积环境演化研究,并探讨了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该剖面马凹组下段主要发育河流相,上段主要发育湖泊相,其中河流相识别出河床、堤岸和河漫滩3种亚相,湖泊相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滨湖和浅湖3种亚相.马凹组下段沉积时期由于北秦岭发生逆冲推覆活动,黛眉寨背斜隆升,大量粗碎屑进入济源盆地,形成了厚层的河流相砂岩沉积;之后其活动性减弱,由于气候周期性变化,经历了2个浅湖-滨湖的沉积旋回,形成了多个细砂岩-泥岩-泥灰岩的沉积韵律.马凹组下段沉积主控因素为构造运动;上段沉积受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和构造运动共同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故障树理论,从系统的角度对输电线路倒塔事故的原因进行逐层分解,对倒塔事故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辨识.考虑到强风暴对电网事故故障树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取值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将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作为模糊数进行处理,并对电网输电线路倒塔事故中间事件和顶事件模糊故障树进行分析计算.实例分析表明,基于模糊数的故障树分析方法对电网倒塔事故的安全风险分析是可行的,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运用激光拉曼光谱、包裹体充填度测定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富南3井、6井长8油层裂缝岩芯充填物中包裹体群进行分析,发现富南3井、6井与英旺油田英16井长8油层中油气沸腾包裹体群完全相同,密集分布的气泡不停晃动,证实油气沸腾包裹体群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地质现象。富南3井、6井和英16井长8油层裂缝岩芯的原始裂缝性质为滑动-剪切裂缝和剪切裂缝,在区域构造的作用下,反复发生拉张-挤压交替活动;在拉张发生的瞬间,与裂缝沟通的油层里的原油发生减压沸腾,原油中的轻质馏分和其他流体进入裂缝空间;在随后的挤压发生时,裂缝基本封闭,一部分流体返回原来的油层,一部分被挤到别的裂隙空间形成新的油藏;残留在裂缝里的碳酸钙,在较高的地层压力下逐渐结晶,并把残留的轻质馏分包裹,形成油气包裹体;这些油气包裹体形成压力较高,又包裹着成分类似液化气的轻质馏分,在常温常压下就处于沸腾状态;这样的过程反复进行,在裂缝充填物中形成了沿着晶体生长线以及成片、成带分布的油气沸腾包裹体群。上述油气沸腾包裹体群的形成过程就是油气的地震泵运移机制,丰富了油气运移地震泵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上阐述了铁路曲线内侧建筑物至线路中心的最小距离,对铁路曲线内侧建筑物的规划有指导性作用,有益于铁路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