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磨削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磨削加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高速磨削、超高速磨削、精密和超精密磨削、缓进给磨削、高效深切磨削、砂带磨削及绿色磨削技术.分析了超高速磨削加工的机理及超高速磨削的优越性.阐述了高速超高速磨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实现超高速磨削的理论依据,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磨削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了超高速磨削机理、优越性及其特点,列举了实现超高速磨削技术的若干关键技术。高速和超高速磨削是提高磨削效率、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和提高零件加工品质的先进加工技术。超高速磨削能够越过磨削过程的高温死谷,避免工件表面磨削烧伤,可以实现对硬脆材料的延性域磨削以及对高塑性、难磨材料也有良好的磨削表现。  相似文献   

3.
砂轮磨削刀剪材料的过程中产生的磨削热是影响刀剪表面质量的重要因素。对磨削热的产生进行了分析 ,讨论了磨削温度对刀剪产品质量的影响 ,提出了正确选择磨削刀剪时的砂轮、冷却方式及磨削量等 ,以确保刀剪产品的磨削质量。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磨削加工在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高速超高速磨削技术的优越性,阐明了实现高速超高速磨削的理论依据,分析了磨削加工的国内外现状,概述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近十年内的先进磨削技术和高性能磨床,并阐述了国内近几年磨削技术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磨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磨削加工技术的起源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目前高速和超高速磨削是提高磨削效率、提高工件表面粗糙度和零件加工品质的先进加工技术;分析了磨削加工技术的机理、优越性和影响因素;阐述了磨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磨削加工中,磨削液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针对超高速磨削加工的特殊要求,分析研究了磨削液在高速加工中的作用机理及特性。通过磨削实验,验证了磨削液在提高工件质量和稳定工件尺寸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机器人砂带磨削系统中,为了磨削复杂曲面的零件,砂带磨削机床需要多种直径的磨削轮和多种磨削方式,为此,研制了多工位砂带磨削机床.讨论了该多工位砂带磨削机床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实现砂带磨削基本磨削方式的结构原理、在线换轮机构及磨削力补偿机构,并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磨削技术的发展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磨削技术研究的概况,提出了磨削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技术;磨削机理及磨削工艺的研究;高速、高精度主轴单元制造技术,精密、高速进给单元制造技术;砂轮制造及其新技术;机床支承及辅助单元制造技术;砂轮在线修整技术;环境友好的相关磨削技术;磨削过程的检测控制技术;磨削过程的仿真与虚拟技术。  相似文献   

9.
磨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磨削加工技术的起源,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及现状。提出了目前高速和超高速磨削是提高磨削效率、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和提高零件加工质量的先进加工技术。分析了磨削加工技术的机理、优越性和影响因素。阐述了磨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磨削强化工艺过程中实际磨削时间以及磨削过程中磨削力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分段变磨削力磨削温度仿真方法来预测磨削强化层深度分布。首先对磨削力进行离散,计算相应的热流密度;然后将热流密度按砂轮与工件实际接触长度依次施加到工件的磨削表面,对工件磨削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磨削强化层的分布;最后将所提出仿真方法与实验和传统仿真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分段变磨削力仿真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工件沿磨削方向的磨削强化层分布。  相似文献   

11.
磨削技术现状与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磨削在现代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技术发展迅速。文章概述了精密磨削技术,高效率磨削以及磨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超高速磨削相关技术与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高速磨削加工是先进制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加工材料获得精确尺寸和表面完整性的主要加工方法.论述了超高速磨削相关技术,分析了超高速外圆磨削、快速点磨削和高效深切磨削等超高速磨削加工技术的国内外现状、最新进展及在工业中的具体应用,阐述了发展超高速磨削加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陶瓷磨削温度对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田欣利  于爱兵  林彬 《中国机械工程》2002,13(18):1600-1601
研究了磨削热对陶瓷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采用夹式热电偶结构和高精度信号调理器测试陶瓷磨削温度,根据正交设计法测量的磨削温度实验结果说明:磨削温度随着磨削深度和砂轮速度的增加而提高;磨削深度ap=30μm是磨削残余应力和磨削温度曲线的转变点;磨削温度随着连续磨削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在磨削过程中磨削温度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主要对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性能进行实验评价.采用K-P36数控平面磨床,选取干磨削、浇注式磨削、微量润滑磨削和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4种工况条件,分别从磨削力、磨削G比率、磨削温度和表面粗糙度方面进行磨削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改善了换热能力,与干磨削相比降低了将近150℃,干磨削得到的工件表面粗糙度Ra值为1.2μm,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Ra值为0.58 μm,工件表面质量显著提高;在纳米粒子的润滑作用下,得到的磨削力较稳定,且比干磨削和微量润滑磨削得到的磨削力减小15%以上;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G比率在4种工况中最高,值为33,干磨削仅为12,比其他工况增大约一倍,砂轮的磨损明显减小,延长砂轮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切入磨削与纵向磨削的磨削力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同时包含切入磨削和纵向磨削的复杂外圆磨削过程。根据纵向磨削过程的特点,将砂轮等效成若干个小砂轮,在传统阶梯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砂轮磨损的抛物线模型。推导了基于两种模型的纵向磨削切向分力和切入磨削切向分力的比较公式,两切向分力的比值反映了切入磨削和纵向磨削转换时切向分力的变化情况,它主要与磨削系数、砂轮宽度和纵向进给速度有关。采用砂轮主轴功率信号分析磨削切向分力,通过实验验证了抛物线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研究结果为采用磨削力信号和功率信号研究复杂磨削过程的监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磨削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磨削技术及其理论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其中包括超精密磨削,研磨,抛光以及超精密复合磨削,超高速磨削,高效深磨技术,磨削自动化,数控化,智能化和虚拟化等方面的发展,另外还介绍了砂轮修整,磨削液注入,绿色磨削和表面完整性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与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钛合金Ti6Al4V高速磨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霖  傅玉灿  杨路  赵家延 《中国机械工程》2014,25(22):3056-3060
为实现难加工材料钛合金的高效磨削,进一步发挥高速磨削的潜力,开展了钛合金Ti6Al4V高速磨削工艺试验研究,对磨削过程的磨削力、磨削比能以及磨削温度随单颗磨粒最大切屑厚度agmax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砂轮线速度vs条件下,磨削力、磨削比能及磨削温度三者随单颗磨粒最大切屑厚度agmax变化的特征曲线略有不同,具体表现为,单颗磨粒最大切屑厚度agmax一定条件下,磨削力及磨削比能随着磨削速度的提高呈减小趋势,磨削温度则呈上升趋势,同时钎焊CBN砂轮的磨削力、磨削比能低于陶瓷结合剂及电镀CBN砂轮的磨削力、磨削比能,因此,利用钎焊CBN砂轮磨料有序排布的优势,选择合理的单颗磨粒最大切屑厚度,可在提高砂轮线速度的同时提高进给速度,从而提高磨削效率,实现钛合金的高速高效磨削。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平面磨床和刚玉砂轮对40Cr钢进行了磨削淬硬,对磨削淬硬过程中磨削力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磨削淬硬加工未出现精密磨削加工中的稳定磨削阶段,磨削淬硬过程实质是可淬硬钢的磨削淬火烧伤过程.与普通磨削不同,磨削淬硬过程中的磨削力比随磨削深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大;但磨削力比均较小,其值在1.0-2.0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19.
铝合金Al6061微尺度磨削力热特性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磨削加工是微尺度加工领域的一种重要的加工方法。基于铝合金Al6061建立微磨削力热特性的理论模型。设计铝合金Al6061材料的微磨削单因素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出不同磨削参数对微磨削力和磨削温度影响规律。针对不同的磨削深度,研究微磨削表面温度和表面下不同深度位置的温度分布情况,并对加工表面进行热烧伤检测。根据试验数据结果对所建立微磨削力和微磨削温度的理论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并通过试验测量得到微磨削后最高表面温度为78.5 ℃。试验研究结果也为进一步研究零件表面完整性和提高零件表面质量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速高效磨削加工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超高速磨削、高效深磨、缓进给磨削和砂带磨削等各种高效磨削,比较了各种磨削工艺的效率及应用参数范围.分析了高速高效磨削的关键技术,阐述了实现高速高效磨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