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铸坯表面夹渣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夹渣是连铸坯常见的表面缺陷,直接影响成品的表面质量.通过分析连铸坯表面夹渣问题产生的原因,制订实施了保持结晶器内钢水的稳定性、选择合适的保护渣及结晶器的振幅、振频等措施,使连铸坯表面夹渣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连铸圆坯生产中出现较严重的纵裂、结疤、皮下夹渣等表面缺陷,经过试验对比和分析研究,找出了产生上述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合理控制钢水浇注温度、选用适宜的连铸保护渣及浸入式中包水口,大大减少了不锈钢连铸圆坯的表面缺陷,各种缺陷比例均控制在4%以下,铸坯表面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宋强 《宽厚板》2005,11(1):44-47
通过计算及物理水模型得到的参数可以用来描述连铸坯缺陷的成因,这样就可使连铸坯免于清理,从而使由AlN析出而造成的铸坯横向裂纹减少9%;同时,利于了解结晶器的保护渣夹渣以及慢的注速有利于减少钢水中夹渣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对管线钢从精炼开始到轧材整个生产过程中夹杂物的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金相、化学等各种分析手段,分析了管线钢钢水、连铸坯及热轧卷的洁净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现有的生产工艺在稳态浇注时钢水的洁净度满足产品质量要求,LF精炼后钢中夹杂物的含量明显降低。钢水和稳定态铸坯没有发现大于20μm的夹杂物和聚集的夹杂物。非稳态的头坯热轧卷2m长度内氧化铝夹杂超标,主要位于铸坯的内孤表面;头坯热轧卷的夹杂物检测中发现了K2O等成分,表明开浇过程由于拉速变化引起结晶器卷渣。  相似文献   

5.
不锈钢连铸坯表面缺陷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不锈钢中镍、铬、钛等合金元素的作用,分析了不锈钢的组成、凝固特征、高温热性能、力学性能与普碳钢的差异以及不锈钢连铸坯表面凹陷、裂纹、夹渣等表面缺陷产生的机理.重点阐述了钢水洁净度、浇铸温度、保护渣性能、结晶器振动以及液面控制等连铸工艺对表面质量的影响.结合0Cr18Ni9、2Cr13以及钛不锈钢实际生产情况,提出解决铸坯表面凹陷、裂纹、夹渣及不易除掉的深振痕等缺陷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针对包晶钢矩形连铸坯出现的中间裂纹,通过低倍酸洗对中间裂纹宏特征进行检验分析,找出了连铸坯柱状晶发达、晶间偏析是中间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钢水Mn/S、氧含量,优化温度制度、拉速制度、冷却制度、夹辊辊缝,解决了连铸坯中间裂纹.  相似文献   

7.
合金钢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基本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谦  王雨  谢兵  迟景灏 《特殊钢》2004,25(1):1-4
分析了合金钢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对钢水的保温和避免钢液氧化功能、吸收夹杂物的能力、以及润滑铸坯和控制传热的功能。改善保护渣的保温性能,有利于减轻振痕缺陷和铸坯皮下夹渣,提高保护渣吸收夹杂能力,防止高合金钢连铸时的漏钢和减少铸坯夹渣缺陷;而协调保护渣传热与润滑的功能对避免粘结漏钢和减少铸坯表面纵裂纹和微裂纹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龚伟  姜周华  战东平  王文忠  邢国成 《钢铁》2006,41(4):33-35,61
采用先进的测试技术,并结合现场生产试验,查清了连铸坯产生夹渣的主要原因是浸入式水口穿裂、插入深度浅、结晶器电磁搅拌强度过大,造成结晶器卷渣.其次是钢包下渣卷入钢水中,钢中氢含量高与大颗粒夹杂形成渣气孔,钙处理加入Si-Ca量大,钙侵蚀耐火材料形成mCaO·nAl2O3未上浮留在钢中.为此,采用提高耐火材料质量及合理烘烤制度,降低结晶器搅拌电流,增加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120 mm,提高钢的纯净度,降低氢含量,钙处理加入Si-Ca量控制在0.25~0.35 kg/t,使合金结构钢连铸坯低倍夹渣完全消除,确保了合金结构钢铸坯的内部质量.  相似文献   

9.
以梅钢IF钢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连铸板坯表面夹渣缺陷现状,通过分析梅钢IF钢板坯夹渣缺陷的分布和形态,探讨了IF钢板坯表面夹渣的形成机理及其连铸夹渣的原因,提出了减少IF钢板坯表面夹渣的工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低碳低硅铝镇静钢板卷表面夹渣缺陷电镜分析,确定夹渣物质主要为钢水夹杂物和连铸用保护渣两类。从转炉冶炼终点氧位控制、LF精炼冶炼喂线和底吹氩气过程控制以及连铸用浸入式水口和保护渣优化等方面入手,提高钢水纯净度,减少连铸保护渣卷入,降低了热轧板卷表面夹渣缺陷产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碳钢的检验,分析了高碳钢连轧坯表面缺陷的类型和产生原因,主要有表面划伤和皮下气孔轧后缺陷两种类型。研究发现,连轧过程导板或导辊等设备有“挂腊”现象、连轧辊存在表面磨损等缺陷是造成连轧坯表面划伤的原因,连轧坯的皮下气孔轧后缺陷是由于连铸坯的皮下气孔缺陷引起的。在高碳钢钢坯连轧前必须对连轧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防止连轧坯表面划伤的产生。减轻连铸过程水口吹氩流量是减轻连铸坯皮下气孔缺陷的一种措施,但减少吹氩量对连铸过程活跃保护渣层是不利的。建议在连铸过程进行结晶器电磁搅拌,以减轻连轧大方坯皮下气孔缺陷,提高连轧坯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李东辉 《中国冶金》2015,25(3):18-21
通过对造成小方坯表面夹渣缺陷的成因及其对铸坯质量影响的分析,确定质量缺陷评判函数。在表面夹渣严重程度与缺陷的原因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并依据各工艺参数对小方坯表面夹渣质量缺陷的影响程度及生产经验,对评判函数中的权重提供了动态分配方案。以生产厂小方坯连铸机的实际生产为样本,收集连铸生产工艺参数,对小方坯表面夹渣缺陷的判定情况进行对比验证。数据结果表明,模型判定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基本吻合,达到了预报和分析连铸坯质量的目的,生产厂小方坯表面夹渣缺陷在线质量预报显示,预报的准确率超过预期目标值。结合判定实例,分析生产厂小方坯表面夹渣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夹渣缺陷处夹杂物的扫描电镜分析,铸坯皮下夹渣的产生原因是结晶器流场不合理,保护渣随结晶器内钢液流动卷入铸坯所致。通过改进浸入式水口形状、尺寸,优化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优化结晶器保护渣理化指标等工艺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连铸坯夹渣类缺陷。  相似文献   

14.
国内某厂板坯较高拉速1. 8 m/min时,连铸坯表面同时出现大量表面纵裂纹和铸坯表面及皮下夹渣缺陷。经过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设计了连铸保护渣,但是在高拉速情况下,连铸保护渣控制传热能力和润滑能力之间矛盾就凸显出来,二者兼顾不到位会引发粘结报警及漏钢事故。通过加入Li2O(3%)、MnO(3. 5%)对连铸保护渣配方进行优化设计,连铸保护渣的润滑能力和控制传热能力得到兼顾,经过工业试验,连铸坯表面纵裂纹率由4. 5%下降到0. 2%,钢板夹渣缺陷率由5%下降到0. 3%,连铸坯的质量得到改善,确保了连铸工艺的顺行,达到了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周琦 《武钢技术》2010,(6):40-42
结合武钢炼钢总厂二分厂的生产实际,对连铸坯头坯气孔的分布规律、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通过优化中包砌筑及烘烤方法,改进开浇操作和加强头坯火焰清理,厂内头坯气孔废弃率大幅降低,同时轧后头坯改判量减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示踪试验,研究了在304不锈钢生产过程中,钢水接触的各种冶金熔渣对连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研究发现,AOD钢渣混出时进入钢水中的小渣滴是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大包顶渣、中间包覆盖剂和结晶器保护渣不会对钢液造成明显污染。  相似文献   

17.
李保明  王贵平 《山西冶金》2012,35(5):13-14,48
利用示踪试验,研究了在304不锈钢生产过程中,钢水接触的各种冶金熔渣对连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影响。研究发现,AOD钢渣混出时进入钢水中的小渣滴是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大包顶渣、中间包覆盖剂和结晶器保护渣不会对钢液造成明显污染。  相似文献   

18.
低碳低硅钢连铸过程的非金属夹杂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法对湘钢连铸坯生产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数量、类型、组成及分布等进行了研究找出了目前生产工艺中外来非金属夹杂物的来源,即钢包中炉渣对钢水的污染、无长水口保护时空气对钢水的二次氧化以及注流冲击卷渣产生的非金属夹杂物.保护状态下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数量为3.7~6.5个/mm2;敞开状态下数量为 4.1~7.3个/mm2.提出应加强炉渣控制、完善钢水保护条件及优化中间包流场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低碳低硅钢质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SPHC连铸板坯表面及皮下夹渣的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研究了连铸板坯表面及皮下夹渣的分布、类型、成分特点,探讨了表面及皮下夹渣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SPHC连铸板坯表面及皮下夹渣按分布特征可以分为Ⅰ、Ⅱ、Ⅲ和Ⅳ4种类型,各种类型的夹渣的形成机理各不相同;保护渣卷渣和水口沉积物脱落的大型脱氧产物是连铸坯表面及皮下夹渣的主要来源。提高钢水洁净度、保持连铸状态的稳定性、减小结晶器液面波动,或提高结晶器保护渣熔渣层的抗波动能力等措施,有助于减少板坯表面及皮下夹渣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包晶钢矩形连铸坯出现的中间裂纹,通过低倍酸洗对中间裂纹特征进行检验分析,找出了连铸坯柱状晶发达、晶间偏析是中间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钢水Mn/S、氧含量,优化温度制度、拉速制度、冷却制度、夹辊辊缝,解决了连铸坯中间裂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