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群内部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是否合理是新时期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和2019年人口规模数据,基于城市首位度、城市金字塔及位序-规模法则,从多角度对中原城市群规模等级结构演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经过10 a的发展,中原城市群城市首位度仍然较低,中心城市郑州集聚-辐射作用不强;城市体系规模结构不尽合理,属于较低水平位序-规模分布,进而提出中原城市群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指标体系建立和数学模型利用,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明确了在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上,重庆辐射范围重点在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城市联系强度弱于西安、兰州以及乌鲁木齐;在城市间经济联系场强分布上,大城市对距离较近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但受距离衰减的影响,对跨省域城市的场强相对较弱;受行政区划限制及距离因素的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是由多个高首位度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组团串联而成,但组团之间的经济联系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
以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河南省2006-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利用熵值法建立多指标复合测度模型,重点考察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经济紧凑度,利用SPSS软件使用偏相关系数分析了影响中原城市群城市经济紧凑度的主要驱动力因子。研究表明,中原城市群城市经济紧凑度总体得分不高,且内部差异显著,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影响中原城市群城市经济紧凑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结构力和内源力,其次是市场力,而行政力和城市经济紧凑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今后中原城市群要继续提高内源力作用,合理使用行政力,提升结构力和市场力的带动作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就业结构,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四化”协调,促进中原城市群城市经济紧凑度提升。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构建人口-经济-生态-地理的改进引力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度、核心与边缘、凝聚子群以及高铁因素等方面探讨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网络密度较低,上海和苏州的节点中心度最高,上海、杭州等8城市出入度的差值为正值,其城镇化发展对长三角其他城市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2)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南京、苏州等为重要中介城市,总体呈现由内到外的圈层结构,发展联系度由核心向边缘城市圈层递减,上海、苏州、杭州等8个城市为核心子群,形成“全国经济中心+重要节点城市+强关联省会”城市组合;3)高铁因素对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性影响显著,高铁通达性可促进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基于分析,提出核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边缘城市发展,突破区域行政划分,完善都市圈布局,从人口、经济、生态等方面协调并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优化提高长三角高铁网络密度,通过资源流通促进长三角新型城镇化一体化发展的结论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是城市现代发展意义上的概念,主要是伴随科学技术进步,工业文明兴盛,经济活动的联系度越来越紧密而自然产生。通常来说,在一定区域内,有一个或数个中心城市,围绕这些城市在空间上分布着相当密度的中小城市,规模巨大,产业集聚度极高,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社会活动联系密切,能优势互补。在交通节点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城市群网络结构特征,基于2010年、2020年城市群空间网络的客运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沿海三大城市群空间网络的拓扑结构,并对其内在经济效应进行评估,同时运用自然断裂法对城市群的层级结构进行考查。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空间关联的网络密度最大,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强,京津冀城市群次之,长三角城市群较弱,因长三角城市群跨越地域广,各个省份之间的联系强弱不匀;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网络呈现典型的主次结构,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网络呈现典型的多中心结构,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网络呈现穗深双核结构;城市间的距离、要素扩散与集聚、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等4类因素对凝聚子群划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确定了中原城市群“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子系统序参量,利用统计数据,测算了2005-2011年复合系统的协调度.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复合系统的绝对协调度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良好态势,但整体数值偏低,处于0.01 ~0.15范围.中原城市群应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引导城镇体系和生产力布局调整,促进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采用科学方法推进城市群空间结构特点和演变的相关研究,对于剖析城市群人口空间、经济空间的集聚和扩散效应,了解城市群区域城市化、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系统剖析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演变和特征;并从空间结构优化角度对加快武汉城市圈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背景,从点线面的层次上定量分析淮海经济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经济区内尚难有一个能覆盖整个区域的核心,体现出多中心的格局特征,从经济联系上则具有多簇聚的结构特点,经济辐射空间格局分异明显,区域内各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悬殊较大。淮海经济区的城市发展不是一个单核心的广辐射城市群,而可能是组团式的。  相似文献   

10.
对陕南城镇体系的分形研究发现:等级规模结构的分形特征不太典型,区域中心城市作用不强;在空间结构方面,聚集维数显示空间集聚分形特征明显,区域性中心城市外围形成由中心向四周密度递减的城镇体系,具备成为区域增长极的条件;关联维数显示城镇体系内交通网络通达性较好,各城镇之间具备开展经济协作的基础设施条件。基于上述结论,应大力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同时各城镇之间应开展经济合作,进一步促进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