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为了研究复合益生菌制剂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该实验招募到15名健康志愿者,连续服用4周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干预前后收集志愿者的粪便样品,通过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干预前后粪便中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其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制剂干预4周后,人体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和Evenness指数不变(p>0.05);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除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增加以外,复合益生菌制剂干预对柯林斯菌属(Collinsell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多尔氏菌属(Dorea)和真细菌属(Eubacterium)等肠道内产氢气细菌的相对丰度也产生影响。由此认为,该复合益生菌制剂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的作用,能够提高肠道内一些有益菌的丰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益生菌对冷食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喂等量的普通冰淇淋、107 cfu/m L益生菌液和107、108、109 cfu/m L的益生菌冰淇淋。连续灌喂15d,记录并计算小鼠的稀便率和腹泻指数,15 d后,收集各组小鼠粪便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食用冷食会导致部分小鼠腹泻,在剂量范围内,益生菌可以缓解冷凉性敏感小鼠的腹泻症状,高剂量组小鼠的稀便率降低了3.11%,腹泻指数(10-1)降低了0.33,抑制效果较其它各组最为明显。服用了益生菌的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较高(高剂量组ACE值为69987.29,Chao1值为27098.77),乳酸菌属、艾克曼氏菌属、Blautia等菌属占比增大,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因此益生菌可以提高冷凉性腹泻敏感小鼠对冷食的接受度,冷冻载体下的益生菌可以在小鼠肠道中定植并对小鼠肠道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益生菌发酵番茄汁(probiotic fermented tomato juice,PFTJ)的抗疲劳和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将40 只雄性ICR 小鼠随机分成4 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0.06 g/kg)、PFTJ 低剂量组(5 mg/kg)和PFTJ 高剂量组(15 mg/kg)。通过测定各组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生化指标及与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评价PFTJ 抗疲劳作用,并分析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剂量PFTJ 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降低尿素氮、乳酸和丙二醛含量,提高肌糖原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并能显著提高小鼠骨骼肌中AMPK 和PGC-1α 的mRNA 表达水平。PFTJ 可以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上调乳酸杆菌属、norɑnk_f_Muribɑculɑceɑes 属相对丰度,下调丹毒丝菌科菌群的相对丰度。PFTJ 具有潜在的抗疲劳能力,这与减少代谢物质积累、抑制糖原消耗、抗氧化、激活AMPK/PGC-1α 通路直接相关,并可能通过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群落结构间接实现其抗疲劳效果。  相似文献   

4.
探讨益生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LC01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将32 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 组,分别作为对照组、灌胃LC01灭活菌组、灌胃LC01活菌组和活菌定殖组。干预2 周后,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和灌胃灭活菌组,灌胃LC01活菌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肠道内Lactobacillus属、Ruminococcaceae_UCG014属、Alistpes属的相对含量。进一步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群落聚类分析发现,灌胃LC01活菌不但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肠道内乳酸菌LC01的相对含量,同时可以促进小鼠肠道中格氏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唾液乳杆菌的增殖。在活菌定殖组中,停止灌胃2 周后,小鼠粪便中不能检测到菌株LC01,说明菌株LC01不能在小鼠肠道内长期定殖。以上结果表明菌株LC01对肠道小鼠菌群结构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具有潜在的益生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小鼠粪便中的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厌氧总菌数量变化为检测指标,采用随机饮用盐酸克林霉素水溶液(1.2 g/L)6 d的方法造成抗生素性肠道菌群失衡小鼠模型.之后,灌胃自筛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混合液,以生理盐水为对照,评价了混合菌液对小鼠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混合菌液可迅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停止灌胃/3~7 d内,仍可发挥其调节作用,产生作用的效应剂量是107mL-1.  相似文献   

6.
曲巍  张智  马建章  刘慧  雅男 《食品科学》2017,38(1):214-219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复合益生菌对昆明雄性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利用0.9 mg/(g·d)青霉素钠灌胃建立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复合菌液高、中、低3个剂量组(复合益生菌浓度分别为10~9、10~8、10~7 CFU/m L)。0.2 m L/(d·10 g)连续灌胃14 d后,收集小鼠粪便,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各组小鼠粪便菌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菌液高剂量组小鼠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最高(ACE值为22 101.63和Chao1值为13 791.40),自然恢复组最低;另外,小鼠肠道中有益菌与致病菌比例在各组之间差异显著,复合菌液各剂量组中有益菌群的比例均大于自然恢复组,而致病菌比例最高的为自然恢复组(56.36%),因此复合菌液对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调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采用肠上皮细胞模型HT-29细胞系研究8株植物乳杆菌在HT-29细胞上的黏附性,并研究黏附性较强的菌株及其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抑制大肠杆菌(E?coliATCC25922)在HT-29细胞上黏附及刺激HT-29细胞产生炎性因子的作用。结果表明8株植物乳杆菌在HT-29细胞上的黏附性差异较大:黏附性最强的植物乳杆菌35通过取代、竞争和排阻方式抑制大肠杆菌在HT-29细胞上黏附,抑制黏附率分别为30%、33%和59%,其EPS在作用浓度为500 μg/mL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黏附率为32%。植物乳杆菌35可抑制大肠杆菌刺激HT-29细胞产生IL-8,通过取代、竞争、排阻方式抑制大肠杆菌刺激HT-29细胞产生IL-8,抑制率分别为3%、28%和40%;其EPS抑制大肠杆菌刺激HT-29细胞产生IL-8具有浓度效应,浓度为500 μg/mL时抑制率最高,为50%。而对于IL-10表达量的影响均不显著。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35具有抑制大肠杆菌引起肠炎的潜在益生功能。  相似文献   

8.
观察乳酸菌素片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小鼠的治疗作用,同时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乳酸菌素片对AAD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采用硫酸庆大霉素和盐酸林可霉素混合抗生素制备菌群失调腹泻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乳酸菌素片治疗,给药5 d,观察并记...  相似文献   

9.
考察嗜酸乳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益生菌饮料对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诱导的腹泻改善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饲喂腹泻模型小鼠益生菌饮料原液,观察益生菌饮料对腹泻改善情况;饲喂正常小鼠沙门氏菌和益生菌饮料混合液,观察小鼠腹泻情况,检测粪便中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探究益生菌的竞争抑制作用;饲喂正常小鼠益生菌饮料以及菌粉,检测粪便及胃肠道组织内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探究益生菌的定植作用。结果显示,饲喂益生菌饮料原液的实验组腹泻模型小鼠1 d后腹泻停止,较对照小组恢复快;饲喂沙门氏菌和益生菌饮料混合液,小鼠没有出现水样便和腹泻,且5 d后的粪便中益生菌数量与对照组相近;小鼠肠道内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目均随着饲喂益生菌饮料以及菌粉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综上,益生菌饮料基于益生菌可通过竞争抑制、定植肠道等作用,改善由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小鼠腹泻症状,对肠道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屈婉  刘硕  马晨  闫鹤 《中国食品学报》2020,20(12):114-121
为探究乳双歧杆菌BB-12(BB-12)及植物乳杆菌P-8(P-8)对抑郁行为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本文构建了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CUMS)抑郁模型,分别采用BB-12及P-8对其进行为期6周的灌胃治疗。灌胃前、后,分别进行行为学测试;治疗结束后,采集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 V4-V5区测序。结果显示:与CUMS组相比,2株益生菌均能显著缓解慢性压力诱导的抑郁行为(糖水消耗率及旷场得分显著增加,暗箱中所处时间显著减少),BB-12和P-8组的菌群结构显著偏离CUMS组;与健康对照组(HC)相比,CUMS组中OTU556,OTU194和OTU99的丰度显著升高,而OTU198的丰度显著降低,BB-12组显著降低了OTU556,OTU194和OTU99的丰度,P-8组显著调节了OTU556,OTU194,OTU99和OTU198的丰度;PICRUSt分析显示,与HC组相比,CUMS组肠道微生物的多种功能发生紊乱,2株益生菌仅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功能紊乱。研究表明,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缓解慢性压力诱导的抑郁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复合菌-荔枝多酚对肠道形态结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采用蓖麻油灌胃的方法,制造小鼠腹泻模型,造模成功后灌服不同药物治疗4 d后,取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固定到福尔马林中,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各段小肠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计算绒腺比。无菌采集粪便用于肠道菌群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检测,对DGGE图谱上的优势条带回收、克隆并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和复合菌能提高十二指肠、空肠的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复合菌-荔枝多酚能增加空肠和回肠的V/C值。整个DGGE图谱和测序结果可见,嗜酸乳杆菌、复合菌和复合菌-荔枝多酚能增加小鼠菌群的数量,增强肠道菌群的微生态稳定性,而且复合菌还能增加群落的复杂程度。各给药组条带与正常组和模型组相比,增加了优势条带,复合菌组和复合菌-荔枝多酚组还出现了新的条带,复合菌体现了最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瑾  杨丽杰 《食品科学》2011,32(15):214-219
目的: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流式细胞计数法(FISH-FC)测定灌胃自筛菌株嗜酸乳杆菌KLDS1.8701与植物乳杆菌KLDS1.0355混合液对抗生素性肠道菌群失衡小鼠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在体外实验中,测定上述两株菌对肠道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在体内实验中,采用随机饮用盐酸克林霉素水溶液(2.8mg/mL)的方法建立抗生素性肠道菌群失衡小鼠模型,并使用FISH-FC方法测定小鼠粪便中总厌氧菌、球形梭菌属(Clostridium coccoides-Eubacterium rectale)、肠杆菌(Enterobacteria)、拟杆菌属(Bacteroides-Prevotella)的数量变化,以此判断模型是否建立成功。之后,灌胃嗜酸乳杆菌KLDS1.8701和植物乳杆菌KLDS1.0355的混合液(活菌数分别为107、108、109CFU/mL),以生理盐水为对照,采用上述方法评价混合菌液对小鼠模型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灌胃混合菌液组可迅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P<0.01),产生作用的效应剂量为107CFU/mL。结论:直接的抗微生物效应可能是该混合菌液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应用16S rRNA测序方法,观察葛根芩连汤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SD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将6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空白组(C)(10只)和造模组(50只),其中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而造模组SD大鼠给予克林霉素250 mg/kg灌胃造模,两组均为1次/d,连续7 d。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5组:丽珠肠乐组(P)、模型组(M)、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GQD-H、GQD-M、GQD-L),每组10只。丽珠肠乐组(双歧杆菌活性菌胶囊,0.15 g/kg)、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10.08 g/kg)、中剂量组(5.04 g/kg)低剂量组(2.52 g/kg)分别给予对应药物进行灌胃干预。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各组连续给药7 d后,在无菌操作下提取各组大鼠粪便DNA,进行16S rRNA测序并分析其结果。通过Alpha与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GQD具有增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作用;GQD可在门水平增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丰度,在属水平增加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的丰度。通过LEfse分析,发现GQD能增加乳酸杆菌、拟杆菌丰度,降低变形菌丰度。提示GQD可能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结构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发菜藻粉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对野生发菜藻粉和液体培养发菜藻粉进行化学组成的测定,用不同剂量的发菜藻粉(200、400 mg/kg mb)对小鼠进行灌胃,检测小鼠的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因子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质量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质量浓度、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质量浓度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质量浓度以及免疫器官中免疫因子的表达量、肠道内容物的水分质量分数、pH值和短链脂肪酸含量,并评价发菜藻粉对小鼠肠道菌群及机体免疫的影响。结果:液体培养发菜藻粉营养价值更高,液体培养发菜藻粉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免疫调节效果更为明显,提高了小鼠的器官指数,增加血清中IFN-γ、TNF-α及肠液中SIgA的质量浓度;明显上调脾脏内IFN-γ、TNF-α及血清型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的mRNA表达,促进相关免疫因子的合成;降低肠液的pH值,提高盲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提高小鼠肠道微生物的物种丰度和群落多样性,灌胃发菜藻粉使结肠与盲肠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结肠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增加,另外,肠道中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与免疫相关的益生菌Akkermansia、Parabacteroides、Alistipes和Rumini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结论:液体培养发菜藻粉对小鼠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以及能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百合多糖进行纯化并探究其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调节作用。以产率、脱色率、多糖含量为指标,比较AB-8、D315、D101、HPD-100四种大孔树脂对百合多糖的纯化效果;实验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10 mg/kg)、模型组(盐酸林可霉素10 mg/kg)、阳性组(丽珠肠乐10 mg/kg)、百合多糖低、中、高(50、100、200 mg/kg)剂量组;以脂多糖(LPS)、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及回肠组织SIgA的含量、菌群数量为指标,评价纯化后的百合多糖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D315大孔树脂纯化效果最佳,纯化后百合多糖的产率、脱色率、糖含量分别为40.82%±1.28%、35.11%±1.12%、82.56%±1.18%;药理实验结果表明:百合多糖高剂量组(200 mg/kg)效果最佳。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小鼠LPS、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回肠组织SIgA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说明百合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益生菌剂对肠道疾病人群菌群多样性及丰度水平的调节能力。本研究以健康、便秘、腹泻及腹胀、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排便不规律等人群为对象,使其定时、定量摄入益生菌剂(probotic preparations,PPrs)共6 周, 采集新鲜粪便样品并提取DNA,利用Ion Torrent PGM测序技术进行16S rRNA V3区扩增子测序,并联合生物信息学 和多变量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测序数据进行多样性分析。在测序深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从门、科、属乃至种4 个水 平由浅至深挖掘益生菌剂对各受试人群肠道菌群失调的调节作用。所有测序序列在97%相似水平划分得到2 320 个 分类操作单元,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硬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为各组的优势菌门,占总序列数的99.81%。益生菌剂对各组受试人群的共性特征是:毛螺菌科 (Lachnospiraceae)的调整均有长期的积极作用,而产碱杆菌科(Alcaligenaceae)、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 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等优势菌科在干预停止后又恢复至干预前的状态。益生菌剂对各种疾病状态人 群的作用存在差异,便秘组的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均从无到有。经主成分分 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鉴定显示,在干预第1~4周期间,益生菌剂对腹泻组属水平的调整优于 其他两组,柔嫩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梭菌属 (Clostridium)、小类杆菌属(Dialister)、埃格特菌属(Eggerthella)、颗粒链菌属(Granulicatella)、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草酸杆菌属(Oxalobacter)、Pyramidobacter等10 个属多样性及相对丰度均有明显的提升;便 秘组仅有普氏菌属(Prevotella)、巨单胞菌属(Megamonas)、柯林斯菌属(Collinsella)3 个属相对丰度变化; 其他组的Adlercreutzia、Collinsella、克雷白氏杆菌属(Klebsiella)、Parabacteroides、萨特氏菌属(Sutterella)5 个 属有相对丰度的变化。PCA分析还揭示了益生菌剂在不同肠道疾病个体菌群结构的调整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不 同肠道疾病的改善及治疗作用也不一样。另外,便秘组的Bacteroides和Odoribacter有降低的趋势,且回复到与对照 组接近的状态。经热图分析鉴定发现,Akkermansia muciniphila、Bacteroides fragilis、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等 几种已被认定功效的关键菌阶段性地出现,但是停止干预后即消失,原有的Bacteroides ovatus开始降低,这些菌的 出现对维护宿主健康具有价值。综上所述,该益生菌剂干预能起到改变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功效,并具有调整菌群 丰度水平的作用,表现出了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生长的作用,特别是对肠道健康有益菌的出现更体现出该益生菌剂 的生理功效;因此,该益生菌剂应用于维持肠道菌群结构的稳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D-半乳糖(D-galactose,D-gal)皮下注射建立小鼠衰老模型,探究普洱熟茶对衰老小鼠抗氧化酶活力、小肠形态结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化等的影响。本实验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衰老组和普洱熟茶组,18 周后,对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小肠组织病理和肠道菌群结构(16S rDNA高通量测序)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D-gal致衰老小鼠SOD和GSH-Px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普洱熟茶显著提高衰老小鼠体内SOD和GSH-Px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在苏木素-伊红染色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衰老组小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显著降低(P<0.05);与衰老组相比,普洱熟茶组小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显著升高(P<0.05);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普洱熟茶干预改善了衰老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具体表现为拟杆菌门与厚壁杆菌门数量比值显著升高(P<0.05),乳杆菌科和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瘤胃菌科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普洱熟茶在正常的3 倍高剂量条件下可改善衰老所致的肠道菌群结构失衡现象,有助于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8.
益生菌免疫调节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发现益生菌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并参与调控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如炎症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影响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反应,参与巨噬细胞极化,调节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平衡,促使免疫微生态环境重建,从而达到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目的。本文就益生菌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及对免疫细胞、代谢和与免疫检查点互作方面发挥的抗肿瘤免疫作用进行综述,为地方特色乳品发酵菌及其代谢产物在调节免疫、抗肿瘤、增强化疗药物活性、保护肠黏膜屏障作用、宿主-菌群互作调节机制等方面的探讨提供一定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建立伊立替康所致腹泻小鼠模型,通过长期灌胃富硒DD98(Selenium-enriched Bifidobacterium longum Se-DD98)菌株(一株新的长双歧杆菌菌株),评价其对伊立替康所致腹泻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正常对照组和伊立替康组小鼠每天灌胃无菌蒸馏水,实验组小鼠每天灌胃低剂量(活菌数1×108 CFU/kg)、高剂量(活菌数1×109 CFU/kg)Se-DD98菌液,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在第17 d腹腔注射伊立替康,实验周期为24 d。测定小鼠体重,小鼠腹泻等级,免疫指标,肠道菌群以及回肠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与伊立替康组比较,Se-DD98低、高剂量组小鼠体重显著增加(P<0.05);腹泻等级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白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低、高剂量组脾脏指数和中性粒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加(P<0.05),说明Se-DD98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低、高剂量组大肠杆菌、梭菌和拟杆菌含量均比正常组和伊立替康组显著减少(P<0.05),而双歧杆菌含量显著增加(P<0.01)。此外Se-DD98低、高剂量均能减轻伊立替康导致的肠道粘膜、细胞和腺体损伤。上述结果表明Se-DD98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保护肠道粘膜发挥缓解伊立替康导致的腹泻的作用。提示Se-DD98在辅助治疗伊立替康所致的腹泻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