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米原料根霉发酵制L—乳酸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产L-乳酸的根霉菌进行了筛选,根据其产酸水平及稳定性筛选出一株高产菌,并就其发酵条件对产酸水平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从5株购得菌中筛选出了少根根霉As3.2893,并确定发酵条件如下:氮源采用硫酸铵,浓度为0.6%,装液量在40-50mL/250mL锥形瓶,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8h,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其产酸水平稳定5.8-6.5g/100mL。  相似文献   

2.
应用基因组重排技术提高普那霉素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普那霉素产生菌——始旋链霉菌ND-23的孢子和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后获得高产突变菌株,其中高产突变株SP-S73的产量达到356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1%.在上述增产突变株中选取4株作为基因组重排的出发亲本,对它们进行了4轮基因组重排育种,筛选得到了高产重排菌株,其中1株重排菌株G-211的普那霉素产量为832 mg/L,比产量最高的亲本菌株提高了134%,比原始出发菌株ND-23(272 mg/L)提高了206%.通过研究高产菌株和出发菌株ND-23在5 L罐上的发酵过程,发现普那霉素产生菌的生物合成属于非生长耦合型;其高产菌株G-211在合成产物的时期对还原糖和氨基氮的消耗量均大于原始菌株ND-23,这些结果将为高产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和发酵放大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酒精含量为指标,筛选发酵性能最好的混菌酵母组合.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荔枝酒发酵工艺的3个主要因素.响应面优化确定了混菌发酵荔枝酒的最佳工艺参数:发酵温度17.86℃,pH3.47,接种量9.74%(V/V),酒精含量达12.53%(V/V).对比分析了混菌发酵与单菌发酵荔枝酒中主要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混菌发酵降低了有机酸总量,使酒体协调性增加,增加的氨基酸总量赋予了荔枝酒较高的营养价值;混菌发酵的荔枝酒感官评分高于单菌发酵.  相似文献   

4.
产高温碱性蛋白酶菌株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温堆肥土样中筛选到一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经鉴定为Bacillus subtilis,命名为I15.对最适产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发酵产蛋白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和豆饼粉是该菌发酵产蛋白酶的最适经济碳氮源;该蛋白酶属高温碱性蛋白酶,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另外,突出的性质是该蛋白酶对表面活性剂和温和型去垢剂具有超强的耐受性,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甲酚紫培养基中加入乙醇作为分离培养基,从5种水果样品中分离得到20种醋酸菌,然后通过产酸量的测定,筛选出了一株产醋酸度高的醋酸菌AAB13.探讨了乙醇浓度、菌株接种量、发酵液有效体积对醋酸发酵的影响,并在优化的条件下制备了苹果梨醋.  相似文献   

6.
为了得到把人参二醇类皂苷转化为C-K的特种人参皂苷糖苷酶,采用TLC、HPLC等酶活力检测方法对Arthrobacter sp.3,Rhodopseudomonas sp.18菌进行了菌种筛选.结果表明,该菌大豆汁培养基中25 ℃发酵主要产生将人参二醇类皂苷转化成Rg3的酶;35 ℃发酵主要产将人参二醇类皂苷转化成F2和C-K的酶.3号菌产酶发酵时间短,一般为2~4 d;18号菌发酵时间长,一般为4~8 d.  相似文献   

7.
人参二醇类皂苷转化成C-K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得到把人参二醇类皂苷转化为C-K的特种人参皂苷糖苷酶,采用TLC、HPLC等酶活力检测方法对Arthrobactersp.3,Rhodopseudomonassp.18菌进行了菌种筛选。结果表明,该菌大豆汁培养基中25℃发酵主要产生将人参二醇类皂苷转化成Rg3的酶;35℃发酵主要产将人参二醇类皂苷转化成F2和C-K的酶。3号菌产酶发酵时间短,一般为2~4 d;18号菌发酵时间长,一般为4~8 d。  相似文献   

8.
从自然界腐朽木材上分离筛选出白腐真菌,并对其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进行了分析.通过选择培养基富集培养、PDA培养基划线分离初步筛选菌株,利用显微镜观察、生长曲线的变化及木质素氧化酶的显色反应复筛,通过滤纸条崩解实验以及稻草固体发酵实验分析白腐真菌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结果表明,选育出的B2菌与E5菌株形态特征符合白腐真菌的生物特性,且存在木质素氧化酶,培养第6天菌株对应的滤纸失重率可达31.04%和25.59%,固体发酵20天后木质素降解效率为33.7%和30.7%.B2菌和E5菌株均具有较强的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且B2菌株的降解效果优于E5菌株.  相似文献   

9.
米多霉素产生菌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壤中筛选出的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rimofaciens ZD615发酵生产米多霉素的产量较低,但可以通过添加米多霉素的前体提高米多霉素产量;经紫外诱变获得的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rimofaciens ZD519产米多霉素的产量相对较高,但丧失了前体利用能力,菌体生长还受前体的抑制.对链轮丝菌ZD615和ZD519原生质体制备最优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甘氨酸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菌丝培养基和2 g/L的溶菌酶质量浓度最适于实验菌株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通过研究紫外灭活ZD615和热灭活ZD519的原生质体的双亲本融合条件,发现当化学融合时间为5 min时,可得到最大的双亲融合率(5.2 %).从多种融合子中选育出一株高产链轮丝菌51-19,该菌株能够利用米多霉素的前体物质高产米多霉素,米多霉数产量比出发菌株ZD615提高了170%,达到了1 015 mg/L.  相似文献   

10.
在筛选获取一株高产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多形单毛孢菌株AG基础上,初步研究了不同发酵体系、种龄、发酵时间、初始pH及FeSO4.7H2O添加量对该菌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其他发酵体系,土豆煮汁发酵体系更有利于菌株AG生产PU-FAs,总PUFAs量能达3 985.2 mg/L.斜面种龄对菌株产PUFAs影响较大,不同时长的斜面种龄适合生产不同类型的不饱和脂肪酸,控制种龄在20 d左右较佳;一级种龄控制在4 d左右较合适,总PUFAs维持在2 700 mg/L左右.适宜的发酵时间为10~12 d,初始pH为5.5.低浓度的FeSO4.7H2O可以刺激PUFAs的合成,在浓度为0.4 g/L时,总PUFAs产量能达7 670.8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