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激光熔覆技术在GH586镍基高温合金表面上制得了不同Hf含量的CoCrAlYSiHf涂层,并对涂层微观组织形态与涂层耐高温性能进行实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激光熔覆方法得到的涂层表面上形成了许多网状组织,在未添加Hf涂层的晶界部位产生了许多孔隙结构;在Hf含量0.1和0.3涂层内形成了更多的孔隙,同时沿晶区域产生了众多显微裂纹。在涂层的表面形成了许多具有致密结构的Cr_2O_3膜。涂层经过100h高温氧化处理依然由致密Cr_2O_3膜组成。未添加Hf涂层表面生成了约6μm厚的致密氧化膜,并且沿晶界处发生了一定成对内氧化。当Hf含量0.1和0.3涂层经过100 h高温氧化之后,其表面生成了厚度约12μm的氧化膜并含有较多孔隙。  相似文献   

2.
激光熔覆涂层与热喷涂涂层组织性能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别采用激光熔覆与火焰喷涂两种技术在38CrMoAl基体表面制备NiCrBi WC(wt20%)合金涂层,比较其组织结构及其硬度分布,试验表明:激光熔覆涂层无缺陷,成品率高,组织细密均匀,晶粒细小,硬度高,对基体热影响小,与基体结合为成分缓慢过渡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3.
难熔高熵合金涂层是近年来高熵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高温结构和功能材料。本工作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了NbMoTaWV难熔高熵合金涂层,研究了其在800℃下的高温氧化行为,重点分析了不同氧化时间(10、20、30、50、100 h)的NbMoTaWV难熔高熵合金涂层组织结构演变、显微硬度变化及界面元素扩散行为。实验结果表明:NbMoTaWV难熔高熵合金涂层主要由Fe7Ta3型HCP固溶体相、(Fe, Ni)基体相及未熔高熵合金粉末相组成,而经不同时间氧化处理后,涂层表面生成了以Fe2O3和Fe3O4为主的氧化物相。800℃高温氧化处理后,NbMoTaWV高熵合金涂层内部组织结构变化不大,仅部分氧元素扩散进入到涂层内部。高温氧化导致NbMoTaWV难熔高熵合金涂层的显微硬度有所提升,但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NbMoTaWV难熔高熵合金涂层的显微硬度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当氧化时间为20 h时,其显微硬度达到最大,这与高温扩散所导致的固溶强化有...  相似文献   

4.
激光熔覆玻璃涂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在A3钢基材上激光熔覆玻璃涂层的可行性,激光熔覆玻璃涂层的过程是玻璃熔体在基材表面上湿润、铺展,然后冷凝的过程。玻璃熔体在基材表面上铺展,不仅与它们之间的浸润有关,而且与玻璃熔体的流动性有关。玻璃熔体的流动性在熔覆过程中随时间变化;激光处理参数的不同会改变熔体的随时间变化过程。合理选择激光参数能熔覆形成均匀的、光滑的、粘附的、无裂纹的玻璃涂层。在激光熔覆过程中,会在玻璃熔体中出现结晶现象,  相似文献   

5.
铸造镍基K3合金的激光熔覆开裂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铸造镍基K3合金的激光熔覆过程,分析了原始组织及激光熔覆工艺参数对熔覆裂纹形成的及作用;探讨了使用激光熔覆技术对损伤的K3合金叶片进行修复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K3合金中沿界分布的低熔点共晶及碳化物是引起激光熔覆开裂的主要因素,采用较高的功率密度和较快的扫描速度进行激光熔覆,可减少热影响区范围,明显地抑制熔覆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机械零部件的摩擦磨损主要发生在材料表面,约有80%的零件工作失效是由表面磨损造成的。摩擦磨损增加了材料和能量的损耗,降低了可靠性和安全性。使用激光熔覆技术在基体表面制备高熵合金涂层的方法,能够使涂层与基体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以达到提升表面耐磨性能的目的。影响高熵合金涂层耐磨性的因素主要有涂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如硬度、塑性和韧性;熔覆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如表面粗糙不平、气孔和裂纹;摩擦工况,如高温环境和腐蚀环境。本文分析总结了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耐磨性影响因素及强化机制。首先,阐明了激光工艺参数(激光功率、激光扫描速度、光斑直径)和后处理工艺(热处理和轧制)对涂层质量及性能的影响;其次,概述了组元元素选择、高温环境和腐蚀环境对涂层耐磨性的影响;最后,对激光熔覆技术制备高熵合金涂层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如基于远平衡态的材料设计理论研发新材料、利用电场-磁场协同或激光-超声振动复合等新工艺提升涂层耐磨性等。  相似文献   

7.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0Cr18Ni9不锈钢基体上制备NiCr/Cr3C2耐磨涂层与NiCr/Cr3C2-30%WS2耐磨自润滑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分析了涂层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组织。在室温、300℃和600℃下分别测试了上述涂层的干滑动摩擦学性能,并讨论其磨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添加WS2的熔覆涂层主要有Cr7C3、(Cr,W)C碳化物增强相、γ-(Fe,Ni)/Cr7C3共晶增韧相、WS2及CrS润滑相。两种涂层都随温度的升高,摩擦因数降低,而磨损率增大。在室温及300℃时,添加WS2涂层由于润滑相的作用拥有较好的减摩耐磨性能。在600℃时,由于涂层中碳化物硬质相的强度降低,两种涂层的磨损率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8.
激光熔覆生物陶瓷复合涂层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介绍在奥氏体型不锈钢基材上预置涂覆具有一定梯度的生物陶瓷粉末(HAP或CaHPO4.2H2O+CaCO3)的激光熔覆,经SEM,EDS,XRD分析表明,低输出功率,高扫描速率是获得激光生物陶瓷涂层的主要控制因素,预置涂覆CaCO3与CaH(PO4).2H2O混合粉末涂层,在于大常规方法合成HAP所需比例下,可激光合成含Ca5(PO4)3(OH)等生物活性陶瓷的复合涂层,且存在一定量非晶态的自由表面  相似文献   

9.
激光熔覆Ni 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裂纹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中碳钢表面制备了不同涂层成分的原位自生TiB2 / Ni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研究了涂层的开裂行为。结果表明: 当陶瓷相含量高时, 涂层中形成的裂纹主要有粘接金属基体中的穿晶裂纹、熔覆层边缘的高密度裂纹、金属基体与硬质陶瓷相界面上的微裂纹以及热影响区中结合界面附近的微裂纹等。涂层中的裂纹主要是由涂层材料与金属基体热膨胀系数不同而造成的热应力产生的, 组织转变应力也起了重要作用。当激光工艺参数及涂层成分配制合理时, 涂层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H13钢的高温耐磨性,通过激光熔覆在H13钢表面成功制备了 Fe基合金涂层,对涂层和H13钢进行了高温磨损测试,对涂层和H13钢的高温磨损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讨论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与H13钢相比,该涂层的磨损率均比H13低,具有更好的高温耐磨性,尤其是在600℃时表现更为突出.在400℃下50~150 ...  相似文献   

11.
铝青铜表面激光熔覆镍基涂层的组织与磨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养良  宋杰光  王利 《材料保护》2012,45(3):30-32,2
为了改善铜合金表面的耐磨性能,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和激光重熔技术在铝青铜上制备了镍基涂层。分析了激光熔覆层的微观组织,测试了其显微硬度及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致密、无裂纹,与铝青铜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从熔覆层表层到基体热影响区,组织呈现出由细小的柱状晶→胞状晶、树枝晶→平面晶过渡;激光熔覆层磨损量约为铝青铜的1/4,熔覆层耐磨能力的增强归因于熔覆层与铝青铜间良好的冶金结合及基体与涂层元素固溶强化和碳化物等析出相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微米团聚和块状两种不同类型WC/Ni基复合涂层。在MMG-1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涂层进行高温滑动干摩擦磨损实验,并用SEM和EDS对涂层进行磨损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熔覆WC/Ni基复合涂层高温磨损性能随着WC含量增加而提高,WC形态为微米团聚质量分数为60%的复合涂层具有优良的高温耐磨性能。高温下60%WC/Ni基复合涂层主要磨损机制由低温下的磨料磨损转变为氧化磨损和磨料磨损复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温合金表面激光熔敷热障涂层组织结构与氧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KW连续CO2激光器对Ni基高温合金上二次重熔NiCoCrAlY和ZrO2陶瓷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快速熔化和凝固获得定向外延生长,紧密堆积的柱状晶氧化锆陶瓷层。NiCoCrAlY结合层与柱状晶之间存在氧化铝层,保证了柱状晶与NiCoCrAlY层的联结。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联合分析发现,氧化锆层与NiCoCrAlY结合层,结合层与基体间均为冶金结合,采用化学改性氧化锆消除了涂层裂纹。高温氧化性能测试得出激光重熔试样氧化动力学近似地遵守物线速度方程,在1200℃,空气下激光熔敷TBCs抗氧化性明显高于等离子喷涂TBC。  相似文献   

14.
高温合金表面激光熔敷热障涂层组织结构与氧化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 5KW连续CO2 激光器对Ni基高温合金上二次重熔NiCoCrAlY和ZrO2 陶瓷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激光快速熔化和凝固获得定向外延生长、紧密堆积的柱状晶氧化锆陶瓷层。NiCoCrAlY结合层与柱状晶之间存在氧化铝层 ,保证了柱状晶与NiCoCrAlY层的联结。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联合分析发现 ,氧化锆层与NiCoCrAlY结合层、结合层与基体间均为冶金结合。采用化学改性氧化锆消除了涂层裂纹。高温氧化性能测试得出激光重熔试样氧化动力学近似地遵守抛物线速率方程。在 12 0 0℃ ,空气下激光熔敷TBCs 抗氧化性明显高于等离子喷涂TBCs。  相似文献   

15.
以鲨鱼盾鳞表面非光滑形态为模型,制备了由镍基合金粉末熔覆层和45钢基体构成的起伏型、平面型仿生非光滑试样,并进行磨粒磨损实验和磨痕观察,分析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平面型涂层耐磨性明显优于起伏型涂层;设计和制备耐磨性良好涂层的判据是几何硬化率(GHR)不小于50%。起伏型涂层的磨损机理:硬化带表面自身非光滑磨损机制与磨头对硬化带的冲击磨损机制共同作用。平面型涂层的磨损机理:硬化带表面自身非光滑磨损机制与表面几何形貌非光滑磨损机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17.
刘英鹏  符寒光 《材料保护》2023,56(7):145-156
激光熔覆镍基涂层具有结合强度高、耐磨性好的优点,在提升材料表面性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普通镍基涂层中耐磨硬质相数量少,其硬度和耐磨性难以满足零件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涂层的耐磨性,国内外学者在涂层中机械外加或原位合成硬质陶瓷颗粒,或在涂层中加入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稀土氧化物,或在工艺参数与涂层性能之间建立预测模型,使用自适应混沌差分进化算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算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或在激光熔覆时采用辅助处理。综述了涂层成分、工艺参数和辅助处理对镍基复合涂层耐磨性的影响,并对激光熔覆镍基复合涂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制备了TiC颗粒增强Al3Ti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涂层,研究了涂层在600℃和900℃时的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涂层由树枝晶Al3Ti,枝晶间组织α-Al和均匀分布的TiC颗粒组成。循环氧化70h后,涂层在600℃时没有明显的氧化增重,氧化产物是一层薄的Al2O3。900℃时涂层的氧化增重明显,且随着涂层中TiC含量的增加抗氧化性能降低,氧化产物是一层连续而致密的富Al2O3和MgO的混合物。氧化层在氧化过程中没有出现开裂和脱落现象,表现出较强的抗循环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于坤  祁文军  李志勤 《材料导报》2021,35(6):6135-6139
本工作探究了钛合金TA15表面激光熔覆镍基和钴基合金对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2 kW光纤激光器,在TA15表面分别制备了Ni60A-50%Cr3 C2-1.0%Y2 O3和Stellite6-5%TA15-2.5%Y2 O3复合涂层,利用SEM、EDS和XRD分析涂层的组织和物相,利用显微硬度计测量涂层的硬度,利用MMG-500三体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试验.两种涂层和基体均呈良好的冶金结合,镍基涂层主要由 γ-(Fe,Ni)、TiC和Cr3 C2等相组成,钴基涂层主要由γ-Co、TiC、Co3 Ti和Cr5 Si3等相组成.镍基涂层结合区组织是平面晶和柱状晶,涂层中部组织是树枝晶和枝晶间的共晶组织,涂层顶部是等轴晶.而钴基涂层结合区组织是平面晶、柱状晶和块状晶,涂层中部是棒状组织和树枝晶,涂层顶部是等轴晶.镍基和钴基涂层显微硬度分别为1209HV0.2和1072HV0.2,约为TA15显微硬度(330HV0.2)的3.7倍和3.2倍.两种涂层的耐磨损性能均显著提高,但镍基涂层的耐磨效果比钴基涂层更好.  相似文献   

20.
高熵合金涂层在提高不锈钢基材的耐磨性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为探究Cu/Si两种元素掺杂对FeCoCrNi高熵合金涂层组织及高温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出FeCoCrNiCu_(x)和FeCoCrNiSi_(x)系列高熵合金涂层。采用XRD,SEM,EDS等手段表征了涂层的微观组织及物相分布,通过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涂层的高温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下,FeCoCrNiCu_(x)和FeCoCrNiSi_(x)高熵合金涂层均形成了单一的FCC型固溶体,与基体呈良好的冶金结合;Cu元素的加入降低了FeCoCrNi涂层表面硬度,但由于涂层热导率提高,界面结合情况改善;Si元素的加入促进了晶粒细化,提高了涂层表面硬度;在600℃下,Cu/Si元素的加入对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均有明显改善,其中FeCoCrNiCu及FeCoCrNiSi涂层的摩擦因数分别为0.24和0.19,磨损率分别为1.58×10^(-4)mm^(3)·N^(-1)·m^(-1)和6.77×10^(-5)mm^(3)·N^(-1)·m^(-1),相比于FeCoCrNi涂层分别降低了56.1%和81.9%。FeCoCrNiCu涂层主要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疲劳磨损及轻微磨粒磨损,而FeCoCrNiSi涂层为氧化磨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