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本次弃渣场现状调查概况,然后统计分析46个弃渣场资料,获得以下认识:目前约有65%的弃渣场由电站自行管理,其余已移交当地政府;约70%弃渣场的护坡、截排水及拦档等设施均处于正常状态;其余30%的弃渣场局部有变形或者损坏或严重损害,或拟申请经费进行相应的治理;应重视筹建期和基建期弃渣场勘测设计和管理标准,在设计时考虑自动监测设施、巡检便道的布设和设计,并预留相应的费用;观测和监测设施尽可能采用先进、可靠的自动化采集设备。上述认识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规模较大,其失稳问题既涉及电站生产建设活动安全、又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因此对弃渣场实时情况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通过现场实际调研、案例分析等方式,对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的运维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最终提出了弃渣场的自动化监测任务及方法提出了建议,可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运行管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选取我国某抽水蓄能电站渣场,提出地质勘察及工程评价的技术问题及路线,进行弃渣场物质组成分析、弃渣场稳定性评价研究,探讨抽水蓄能电站弃渣组成和稳定分析影响评价因素,为相关工程弃渣场勘测和设计提供工程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规模较大,其失稳问题既涉及电站生产建设活动安全、又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对其勘察设计的研究在安全生产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在前期勘察设计阶段,存在勘察与设计的进度和深度匹配性较低、工程建设条件调查和研究不足及稳定性计算方法有待完善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弃渣...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弃渣场在水电站设计、建设、运营过程中得不到足够重视的情况,弃渣场失稳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威胁。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弃渣场,以弃渣场基本稳定复核为基础,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分别探讨了修坡和碾压、极端暴雨工况(排水失效)、渣体下垫面软化、边坡加固对渣体稳定性的影响,得出结论:当堆高不超30m时,堆高降低对渣体稳定性影响较小;应重视弃渣场渣底植被和表层软土的清理工作,地下水位监测及排水盲沟的布置;混凝土格构—插筋框格体系能有效提高弃渣边坡的抗滑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坝体型复杂、弃渣量大且坝坡上建有永久上坝道路,为了保证弃渣坝的安全稳定以及上坝道路的交通安全,该文结合弃渣坝体型结构、施工计划与弃渣种类,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弃渣坝的分区设计。通过对弃渣坝进行合理分区,将坝体分为上游上坝坡、上游下坝坡、路基、下游坝坡4个区域,经过变形与稳定性分析得出:采用覆盖层渣料填筑于上游上坝坡,以及使用模量较高的风化层渣料填筑其余区域的分区方案,则弃渣坝稳定性较高、永久道路的变形量较小,从而使弃渣坝整体安全性与可靠性较高,说明该方案具有较大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坝地质条件和现场实际工况,通过对不同干密度土料开展土工试验,分析了坝体材料各力学参数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围压增大,该坝弃渣料的峰值应力相应增大;在低应力情况下,弃渣料的体积缩小,在围压较高时,体积变化增大;弃渣料先出现剪缩,随后变为剪胀,剪胀随着侧压力的增大出现缩小现象,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呈软化型,最终转变为剪缩型;保持围压条件不变,材料的峰值应力在干密度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出现略微增大,但最大体变随着干密度增大出现较明显的减小情况;保持相同围压状态,邓肯-张模型参数对干密度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Kb、k、m、c、Δφ、Rf、φ0、n。相关研究可为以后抽水蓄能电站的弃渣坝设计和后期防护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实际土石方工程中弃渣场变更引起的索赔问题,考虑土石方开挖和弃渣场清表合并计量的情况,利用合同变更理论,提出了索赔估价公式和索赔估价判据。根据索赔估价判据和索赔估价公式可确定索赔主体和索赔金额。最后利用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验证,为承包商和业主协商处理索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抽水蓄能具有调峰、调频、调相、储能、系统备用和黑启动"六大功能",在保障大电网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对固体废弃物堆场安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等问题日益重视,弃渣场已成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管理和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抽水蓄能电站多临近电力负荷中心,自...  相似文献   

10.
11.
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具有调峰填谷的独特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适当容量的抽水蓄能电站对实现电力系统节能减排、提高系统总体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等将发挥巨大作用,提出了科学规划、优化配置及开发环境和谐模式是准确定位抽水蓄能电站、优化电源结构最佳选择之一,并探索了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是抽水蓄能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根据800MPa级钢板打底焊道成型试验,确定了对口间隙、错边量、焊接热输入等影响抽水蓄能电站压力钢管单面焊的根部成型的重要参数范围.根据打底焊道成型试验结果完成了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结果表明,800MPa级钢板压力钢管采用单面焊从工艺上是可行的,但需严格控制装配工艺参数,目前制约压力钢管单面焊推广的因素主要是单面焊对钢管...  相似文献   

13.
利用钻孔地下水位长期观测数据、压水试验数据等资料,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研究区岩体渗透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分水岭与地表分水岭形态基本一致,岩体以弱、微透水为主,局部为中等透水,断层带、裂隙密集带等部位岩体透水率较大。拟合透水率与深度的关系曲线表明,岩体渗透性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4.
曾鸣  张鲲 《水电能源科学》2014,32(5):155-159
为研究风电并网环境下考虑抽水蓄能电站在内的机组组合问题及系统最优调度策略,从系统角度出发,以运行成本最小化建立目标函数,结合各类电源的技术特性和系统的运行实际建立约束条件,并利用混合整数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计算。通过10机组系统的算例分析,得出常规火电机组、风电以及抽水蓄能电站的最优调度策略。运行结果表明,抽水蓄能电站参与系统运行有提高风电并网水平、减少火电机组的燃料成本和启停成本、可使电网负荷曲线趋于平稳三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情况,分别论述了常规抽水蓄能电站与新型抽水蓄能电站站址选择的依据及流程,认为基于多能互补的抽水蓄能电站不仅需要考虑水源、水头、距高比、与负荷之间的距离、地质条件等因素,还要结合多能互补系统的特点,建设在风光资源、负荷集中以及特高压落端集中区域,站址的选择流程则是在地理因素可行的范围内,筛选出满足建设条件的电站,然后进行经济比较确定最终方案.最后提出了抽水蓄能电站站址选择的技术瓶颈与未来研究方向,认为未来需要在时代发展要求以及相关政策支撑下,开展新一轮抽水蓄能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6.
青海电网抽水蓄能电站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典型日和典型周尖峰负荷需求与尖峰容量平衡分析了青海电网对抽水蓄能电站的需求,并详细分析了抽水蓄能电站在青海电网中的作用及经济性。结果表明,抽水蓄能电站在青海电网中的替代作用比较显著.在电力平衡中可充分发挥作用。因此,青海电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抽水蓄能机组调速器控制工况繁多、控制逻辑较常规水火电机组复杂的问题,以广州蓄能水电厂# 4蓄能机组调速器为倒,介绍了发电与抽水工况下蓄能机组调速器的控制逻辑、相关算法及监控系统与调速器配合完成机组的有功控制过程,可供其他抽水蓄能电厂控制调速器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影响常规机组运行而产生增发电量效益的独有的运行特性,提出了增发电量效益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并以某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分析了其产生的静态效益、动态效益及防洪抗旱、节能环保、增发电量等多种效益。结果表明,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设计洪水分析是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设计的关键内容之一,以垣曲抽水蓄能电站为例,根据我国现行设计洪水理论,利用相关水文资料,结合历史调查洪水成果,分别采用水文比拟法、瞬时单位线法、推理公式法、经验公式法计算该电站坝址设计洪水,综合比较最终选择水文比拟法作为设计洪水结果,并利用地区综合法进行合理性检验。结果表明,垣曲抽水蓄能电站设计洪水符合区域暴雨洪水特性,研究结果可为山西省小流域设计洪水分析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某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为例,采用不同的地下厂房结构布置方案,即楼板采用板梁结构或厚板结构、上下游侧采用边墙结构或立柱结构、改变立柱结构的截面尺寸,提取结构的模态,分析了厂房结构的自振特性,并基于谐响应法分析了额定工况条件下不同方案之间动力特性的差异和楼板厚度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机组动荷载作用下,改变楼板结构形式或采用不同截面尺寸的立柱在一定范围内对厂房整体的自振特性作用有限;从厂房抗振角度来说,上下游侧采用边墙结构比立柱结构更有利;当厚板结构的厚度达到0.7m时,与现有板梁结构的抗振能力基本相当;就一般情况而言,板梁结构的抗振能力要高于厚板结构。因此,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优的结构体系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