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武思江水库溢洪道采用分流墩挑流联合消能的试验研究成果 ,试验表明 :在开敞式溢洪道中采用分流墩辅助消能设施 ,能大大提高挑流消能的消能率 ,减轻下游河床及岸坡的冲淘刷 ,确保溢洪道的运行安全及下游岸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2007年8月27日,昌马水库溢洪道开闸放水,流量为563 m3/s,历时2 h,泄水后,在溢洪道挑流鼻坎下游形成冲击坑,随即在坑附近的左岸岸坡出现一系列的裂缝和塌滑现象,致使岸坡顶部上坝公路多处裂缝,危及管理道路傍边的安全。细述溢洪道出口改建及左岸岸坡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3.
姚文玲 《红水河》2007,26(4):32-34,43
广西那新水电站河岸式溢洪道轴线与下游河道斜交、河床狭窄,增加了消能防冲设计难度.针对溢洪道出口原设计方案挑射水流较集中,部分水流落在坎后岸坡上,危害岸坡及挑坎安全的现状,经水工模型试验修改,最终提出"双向扩散斜鼻坎 内转式右边墙 挑坎段分流导向墩"的消能工结构型式,使出坎水流顺河向扩散,在空间形成近似"ш"字形水舌,强化了水流在空中消能与掺气,改善下游流态及确保岸坡安全,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部分河岸式溢洪道出口河道狭窄、曲折,岸坡陡峻,河床基础抗冲能力较差,采用挑流消能时挑射水流会砸落淘刷护坦、挑流鼻坎基础,危及下游岸坡稳定安全。为验证泄洪挑射水流形态及其对河床、岸坡的冲刷影响,以民乐河水库工程为例,通过水工模型试验进行分析并对挑流鼻坎体型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溢洪道挑流鼻坎采用斜切坎配合折流器体型能有效改善挑射水流流态,对下游河床、岸坡的冲刷影响较小,可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汤河水库位于辽阳、鞍山、本溪三市之间,地处辽阳市39 km外的东南山区。汤河水库溢洪道是水库的泄洪建筑物为河岸、开敞、正堰控制式。溢洪道共两孔,最大泄量为2 713 m3/s。溢洪道下游设有陡槽段以及延长段经齿坎消能,最后流向河道与输水道水流汇合。建库以来,溢洪道经过几次泄洪后,使溢洪道下游的河道边坡有冲刷破损现象发生。因此,为确定水库安全泄洪,保证岸坡、公路和下游的安全,决定对溢洪道及下游管护区内河堤进行应急加固修建防护工程,进行全面的整治。1工程施工溢洪道应急加固修建防护工程包括溢洪道下游陡槽局部加固、下游河道石渣…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刘家沟水电站溢洪道消能形式、减小下泄高速水流对河床和岸坡的冲刷破坏,通过对溢洪道不同消能方案的对比试验研究,提出了岸坡分散水流冲刷河床的消能设计方法,进一步试验验证该方案在泄流流态和消能效果方面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1工程简介苗尾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旧州镇境内的澜沧江河段上,属Ⅰ等工程。其溢洪道布置在大坝左岸岸坡,为开敞式溢洪道,主要由进水渠段、闸室控制段、泄槽段、挑流鼻坎段和下游预挖冲刷坑组成。进水渠由回槽子沟上游侧山体开挖而成,靠岸坡侧采用直线型布置,右侧与电站进水口共用进水渠。进水渠底高  相似文献   

8.
赵敏 《人民珠江》2014,(5):97-99
消力池作为溢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布置上的不合理,将导致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如毁坏下游岸坡,冲刷下游河床底板等工程问题,造成损失。某工程原设计溢洪道不能在出口的消力池内形成淹没水跃,导致消能效果低下。就具体问题,建造物理模型,按规范要求在模型中进行相应的结构和尺寸整改,主要优化溢洪道尾端消力池,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方案二具有理论和工程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随机溅水数学模型,针对两河口水电站泄洪雾化降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泄洪条件与河谷地形对雾化降雨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洞式溢洪道与深孔泄洪洞联合运行时,泄洪雾化降雨区位于溢洪道出口下游约1 000~1 300 m,横向宽度可达300~400 m,雾雨爬升高度可达125~155 m,水舌下游暴雨区中心雨强约600~1 000 mm/h。洞式溢洪道采用窄缝出口并且正对河槽,雾化雨区主要在纵向扩展,而横向范围较为稳定。深孔泄洪洞采用横向扩散挑坎并与河道呈较大夹角,雾化雨区分布随泄洪流量变化较大,且雾雨区主要位于对岸岸坡。因此,在联合泄洪条件下,应通过增大溢洪道流量比例以控制泄洪洞下游对岸岸坡的雾雨爬升高度。  相似文献   

10.
汛期安全泄流对保护水库大坝及下游建筑物安全至关重要。乌溪水库坝后河床狭窄,存在以下水库安全泄流问题:泄流时挑流水舌是否砸击到两岸影响其稳定性;冲刷坑水垫厚度可否满足抗冲消能要求,是否需要设置二道坝;泄流涌浪、冲刷是否影响下游岸坡稳定性。该文针对乌溪水库存在的这些安全泄流问题,通过相关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改进溢洪道边墩形状,以最大限度缩小挑流水舌冲刷岸坡范围;确认冲坑不会危及河床坝段的坝基稳定;冲坑下游一定范围内两岸岸坡薄弱部位需采取适当保护措施。这些试验结果为乌溪水库施工图设计和安全泄流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龙开口水电站有泄流量大、主河床狭窄等特点,对于这类工程泄洪消能尤为重要.为了解决水工模型第一试验阶段挑流消能不充分、闸墩出口流态紊乱的问题,进行了溢流坝段的水工单体模型试验,对连续坎、差动坎、窄缝坎以及差动坎和舌形坎、窄缝坎和舌形坎、窄缝坎和连续坎的结合运用等多个挑坎体型进行了冲刷试验,从而选择适用于龙开口水电站这类泄流量大、主河床狭窄电站的溢流堰挑流鼻坎形式.  相似文献   

12.
淤地坝柔性溢洪道泄流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PET材料以及柔性溢洪道布置型式,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水流冲刷及防止土颗粒流失特性。进行了光滑、台阶两种型式柔性溢洪道泄流模型试验,作为对比试验还进行了无防护条件的坝体泄流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光滑及台阶溢洪道的泄洪水流流态、消能率,结果表明柔性台阶溢洪道消能率明显高于光滑溢洪道。泄流前、后溢洪道的变形结果表明,两种溢洪道变形都很小,未发生破坏,结构稳定性良好。综合分析认为,柔性台阶溢洪道更适合工程应用。无防护条件的坝体泄流试验表明,在没有溢洪道保护的条件下,土坝坝体是不具备过水能力的,溢洪道保护坝体的作用明显。研究结果对柔性溢洪道向淤地坝工程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以上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溢洪道进口段设计中的问题为实例,说明溢洪道进口段设计布置中存在的一些水力学问题,若不加以注意会对工程安全造成威胁。尤其对于重要工程,最好用模型试验加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4.
王自明  王斌  包中进 《人民长江》2016,47(15):78-81
为使溢洪道具有较好的泄流条件,提高消能效率同时节省投资,提出了阶梯式溢洪道与掺气墩相结合的联合消能方式。以某水库溢洪道改造工程为例,对溢洪道的阶梯尺寸、掺气墩的结构及布置型式进行了探讨,最终泄槽段采用了1 m的阶梯形式与前倾30°的圆柱形掺气墩相结合的联合消能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阶梯式消能工和掺气墩联合运用消能效果优异,水流条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台阶式溢洪道的消能及其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总结了溢洪道消能率的计算公式、消能率的影响因素、台阶式溢洪道的适用范围;对某水库的台阶式溢洪道和光滑面溢洪道的两个方案在效能效果、消力池长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这两种方案各自的特点。结果表明,台阶式溢洪道消能主要集中在台阶段,而且相对于光滑面溢洪道,大大缩短了消力池的长度,降低了投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努尔加水库台阶式溢洪道的试验研究成果。通过模型试验,对单宽流量在24.17—118m3/s.m的台阶式溢洪道的台阶坡度,高度和水力特性认识更加深入。试验表明坡度较陡,单宽流量较小的情况下消能效果最好。研究工作对大单宽流量台阶溢洪道的推广应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单介绍了台阶式消能工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并以太湖水库工程为例,通过流体仿真软件对该工程的台阶式溢流坝和光滑溢流坝进行数值仿真,对比研究两种溢流坝体形的消能效果、压强场和速度场等.结果表明,台阶式溢流坝的消能主要集中在台阶上,相对于光滑溢洪道,因其减小对下游的冲刷而降低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实际和以往的经验,为解决老渡口水电站岸边式溢洪道引渠过流问题,通过一系列试验对常规的椭圆弧翼墙进行了优化设计。针对进口地形地质条件改变之后带来的新问题,依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采取扭曲型贴坡导墙,很好地消除了进口地形因洪水淘刷带来不利的影响。模型试验以及原型观测均表明这种导墙形式流态良好,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溢洪道阶梯陡槽段水面掺气位置试验与计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凸型阶梯式消能工是应用于溢洪道陡槽段上的一种新型的辅助消能工。目前溢洪道陡槽段外凸型阶梯式消能工已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应用,但对此类型阶梯式消能工水力特性的研究成果仍较少。本文在5种坡度比和不同阶梯体型(包括阶梯高度、阶梯间距等参数)的阶梯陡槽溢洪道水力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溢洪道阶梯陡槽段水力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分析了陡槽段坡度比、阶梯跌坎体型参数等对溢洪道陡槽段泄流流态的影响,并将阶梯陡槽段泄流分为光滑水流区和掺气水流区两部分,提出了外凸型阶梯陡槽段水面掺气断面位置和水深的计算公式。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溢洪道阶梯陡槽段沿程水面线和消能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某中低水头水库工程的岸边溢洪道,以水流流态衔接、减小消力池规模为控制指标,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比较了采用"光滑溢洪道+底流消力池"与"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底流消力池"两种消能方案的优劣,对不同布置方案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水流流态、入池流速与消能率等水力学指标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研究成果表明:采用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后,消力池长度能缩短57.1%,入池流速减小最大达51.18%,综合消能率大于84%。同时,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使阶梯泄槽内掺气更充分,继而可减小发生空蚀破坏的可能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