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品中致病菌是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等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因素之一。乳酸菌通过生态位竞争、形成酸性环境和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对食品中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本文对乳酸菌生物保护剂的拮抗机制、作用的特点和优势,乳酸菌对各类食源性致病菌的拮抗作用研究以及在乳制品、肉制品、海产品和果蔬制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充分挖掘乳酸菌资源,利用乳酸菌生物保护剂控制食品中致病菌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乳酸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拮抗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试管混合培养特性实验发现,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 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生长时,保加利亚乳杆菌、 嗜热链球菌二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 制作用,在混合培养的前12h,实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活菌数比对照组下降2-3个对数级,到培养后期则没有 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为了进一步探讨乳酸菌对金 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的机理,采用牛津杯法观察了保 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抑制作用,发现其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有机酸和抗菌类 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应用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4种乳酸菌对从梨、黄瓜、葡萄等果蔬中分离的6种霉菌进行拮抗作用研究。短横线软琼脂拮抗孢子法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对6种霉菌生长平均抑制率分别为67.59%、69.37%和70.18%。菌饼法研究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对根霉A和D以及曲霉E都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中嗜热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对霉菌D的抑制率分别为63.16%和57.17%,保加利亚乳杆菌对霉菌E抑制率为72.20%。保加利亚乳杆菌对霉菌E拮抗作用最强,嗜热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对霉菌D的生长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在7d内拮抗作用稳定,乳酸乳球菌对所有霉菌没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食品在生产加工、物流运输和贮存消费过程中均可能出现被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风险,造成安全隐患,目前通过热加工、辐照、电解水和等离子体等方法来控制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但在食品感官、规模化应用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部分缺点.乳酸菌因其丰富的生物活性常作为生物发酵剂和保鲜剂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并且可在食品中拮抗致病菌.本文主要从竞争...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然发酵传统腌腊肉制品中分离鉴定出的1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10M-7)制成干粉发酵剂,将其应用于风干肠的生产加工,以未添加发酵剂的自然发酵风干肠作为对照,研究乳酸菌发酵剂的添加对风干肠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风干肠加工初期的p H值迅速下降,且风干成熟后,其p 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发酵剂的实验组风干肠的风味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剂的添加能够有效促进风干肠产品中醇类、酮类和酸类物质相对含量的提高,且实验组风干肠中检出的腌腊肉制品呈香特征物质种类较多,相对含量较高,如3-羟基-2-丁酮、乙酸乙酯、2-庚酮和2-壬酮;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发酵剂能够改善和提高风干肠的风味,产品的整体可接受性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对乳酸菌产生的非蛋白类拮抗物质和蛋白类拮抗物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论述。其中非蛋白类拮抗物质主要包括有机酸、双乙酰(丁二桐)、过氧化氢、罗伊氏素(returein),蛋白类拮抗物质主要是细菌素,包括羊毛硫细菌素(Lantibiotis)、小分子热稳定肽(SHSP)、以及大分子热不稳定肽(LHLP)。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适合肉制品发酵的优良乳酸菌菌株,对来源于自然发酵肉制品中的25株乳酸菌进行筛选,其中19株在6 g/100 mL NaCl和150 mg/kg NaNO_2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较好,结合其他发酵特性实验,13株乳酸菌符合肉制品发酵剂标准,挑选其中3株进行产酸能力、生长曲线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3株菌均具有较强的增殖及产酸能力;培养12 h时菌株即进入稳定生长期,培养24 h时培养基pH值降到4左右;在肉制品的发酵温度范围内能较好地生长。经形态学和16S rRNA序列分析,3株菌均为弯曲乳杆菌,它们均可作为潜在的开发肉制品发酵剂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4):118-124
乳酸菌作为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类群栖息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在海洋动物及加工海产品中也存在相当数量的各种乳酸菌。由于乳酸菌具有良好的生物拮抗活性,作为生物保鲜剂已被广泛应用于生鲜及加工食品领域。该文对海产品中的乳酸菌资源,乳酸菌作为海产品生物防腐剂的条件和优势,以及控制海产品中微生物的作用效果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挖掘乳酸菌资源、研发针对性生物保鲜制剂在海产品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腐败和致病微生物是导致水产品腐败和食用安全的主要因素,由于物理化学微生物控制技术在鲜活和微加工水产品应用受到限制,致使生物保鲜技术在食品领域悄然兴起。本文对水产品中的细菌菌相构成,生物保鲜技术和乳酸菌生物保护剂在水产品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冷冻和鲜活水产品中的乳酸菌来源、控制目标微生物和乳酸菌抑菌机制以及在水产品中的应用前景,旨在进一步开发乳酸菌生物保护剂在水产品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腐败和致病微生物是导致水产品腐败和食用安全的主要因素,由于物理化学微生物控制技术在鲜活和微加工水产品应用受到限制,致使生物保鲜技术在食品领域悄然兴起。本文对水产品中的细菌菌相构成,生物保鲜技术和乳酸菌生物保护剂在水产品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冷冻和鲜活水产品中的乳酸菌来源、控制目标微生物和乳酸菌抑菌机制以及在水产品中的应用前景,旨在进一步开发乳酸菌生物保护剂在水产品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are currently used by food industries because of their ability to produce metabolites with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gram-positive pathogens and spoilage microorganism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dentify naturally occurring bacteriocinogenic or bacteriocinogenic-like LAB in raw milk and soft cheese and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nisin-coding genes in cultures identified as Lactococcus lactis. Lactic acid bacteria cultures were isolated from 389 raw milk and soft cheese samples and were later characteriz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ntimicrobial substances against Listeria monocytogenes. Of these, 58 (14.9%) LAB cul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antagonistic; the nature of this antagonistic activity was then characterized via enzymatic tests to confirm the proteinaceous nature of the antimicrobial substances. In addition, 20 of these antagonistic cultures were selected and submitted to genetic sequencing; they were identified a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n = 2) and Lactococcus lactis ssp. lactis (n = 18). Nisin genes were ident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7 of these cultures. The identified bacteriocinogenic and bacteriocinogenic-like cultures were highly variable concerning the production and activity of antimicrobial substances, even when they were genetically similar. 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d the need for molecular and phenotypic methodologies to properly characterize bacteriocinogenic LAB, as well as the potential use of these cultures as tools to provide food safety.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抗突变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对乳酸菌抗突变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乳酸菌抗突变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发酵蓝莓乳饮料生产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蓝莓、鲜奶为主要原料制成发酵乳饮料,通过试验对稳定剂及饮料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稳定剂的组成为果胶(0.20%)、CMC(0.15%)、PGA(0.10%);最佳配方为蓝莓汁的添加量8%,发酵乳的添加量30%,糖的添加量8%,pH值4.0。  相似文献   

14.
乳酸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介绍了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可能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在体外实验中,乳酸菌及其无细胞提取物能清除机体羟自由基(HO)、过氧化氢(H2O2)、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可抑制脂质过氧化、螯合金属离子,具有总还原能力及SOD酶活性。并介绍了乳酸菌抗氧化活性的体内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以酸奶中乳酸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在酸奶的加工贮藏过程中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对乳酸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酸奶加工过程中可加入1%的食盐和5%的海藻糖,并且可适当提高脂类和蛋白质的含量,在酸奶装罐前应将其pH值调至4.0左右,将成品贮藏在2℃~7℃环境下,以求最大限度的保持酸奶中活乳酸菌的数目.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抗菌肽是乳酸菌代谢过程产生的一类具有活性的多肽或蛋白质物质,可抑制或杀死食品中的病原菌或腐败菌。很多乳酸菌产生的抗菌肽不仅抑制相关菌种,还包括很多种类的革兰氏阳性腐败菌和食源性致病菌。在抗菌肽被广泛使用之前很久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某些细菌的抑菌活性,甚至在抗菌肽生产菌没有确定的条件下就已经将抗菌肽应用于发酵食品中。近几年,乳酸菌对其他细菌的拮抗作用的机理研究得最多的是乳酸菌抗菌肽。乳酸菌抗菌肽在食品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而容易被人们接受。本文首先对所有乳酸菌抗菌肽的作用机制进行简短叙述,总结出乳酸菌抗菌肽抑菌机制的五种模型,分别是:"桶板"模型、"楔"模型、"虫孔"模型、"毯式"模型、"凝聚"模型。以此为基础,对不同种类的乳酸菌抗菌肽抑菌机制分别进行论述,最后对其最新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非发酵剂乳酸菌是干酪中主要的次生菌群,不属于发酵微生物,通常不能很好的在牛奶中生长,不能产酸,但对干酪的风味形成有很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非发酵剂乳酸菌的一些特征,包括不同原料制成的干酪中非发酵剂乳酸菌的来源、生长能源的利用、自身存在的蛋白分解系统对干酪风味形成影响及作为一种提高干酪品质的附属发酵剂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8.
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酸菌饮料常常不能保持均匀的稳定状态,易分层和沉淀。如何解决饮料中蛋白质的稳定性是许多食品工作者以及生产厂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影响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因素及防止措施等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9.
乳酸菌发生自溶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温度、pH值与金属离子对乳酸菌自溶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10~60℃的范围内,40℃时自溶度最大;pH值在4.5~7.5的范围内,乳酸菌的自溶度随的pH值逐渐升高而增大;在金属离子中以Ca^2 浓度为10^-5mol/L时,对乳酸菌自溶现象的促进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0.
乳酸菌肉品发酵剂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发酵肉制品中分离、纯化乳酸菌132株,对它们的主要发酵特性进行了测定,以生产干发酵香肠誓前篓,从中选出4株乳酸菌优选菌株R17、P20、P30和J33。4株菌生长速度有显著差异,温度对其生长速度有显著的影响。其中R17和P20之间没有拮抗关系,可以作为混合发酵剂。P30和J33可以作为单菌发酵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