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盐碱地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其治理和改良意义重大。本研究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将盐碱地治理以“排”为核心改为以“蓄”为核心,提出并应用了“改排为蓄、水地共处、和谐生态”的综合治理模式。揭示了在蓄水条件下,水与土壤之间的动态循环压盐机理。通过科学掌握水盐运移规律,合理规划布置工程体系,采用“人工—自然”二元措施,逐步恢复区域生态,实现系统自我调节,水地资源动态平衡。通过近十年实践已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并保证了区域“水土—生物—环境”生态系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盐碱地治理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回顾盐碱地治理研究的发展历史,分析传统盐碱地治理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排为蓄、水地共处、和谐生态"的新模式.新模式提出循环压盐理论,认为通过蓄水沟系蓄水可实现水地动态分布,进而改变土壤中盐分的分布,同时根据蓄水沟蓄水高低及水中盐碱浓度多少,依靠小范围内的微循环加速水盐交换,压盐改良耕地;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在蓄水条件下土壤饱和层和非饱和层之间存在一个10~20 cm的过渡层,过渡层对下层高含盐有隔离作用.分析长期田间试验观测资料,得出在改排为蓄的治理模式下,土壤质量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3.
根据三江平原地区水资源东多西少、内少外多、本地少过境多等分布特点,进行了三江平原生态水利模式研究成果的效益调查分析工作,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排降蓄灌”、“灌降排蓄”生态水利模式,通过建设三江连通工程(引黑济松、引松补挠工程等),三江平原将建成江河沟湖库泡等相互连通的纵横交错灌降蓄排生态水利水网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罗庄区以构建“泄畅、蓄滞、排顺、可控、生态、管护一体”的综合性水网为目标,建立了“四轴连三线、四位一体、一网三能”的现代水网总体构架,规划实施后将全面提升罗庄区水利现代化水平,促进本区域水利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罗庄区以构建“泄畅、蓄滞、排顺、可控、生态、管护一体”的综合性水网为目标,建立了“四轴连三线、四位一体、一网三能”的现代水网总体构架,规划实施后将全面提升罗庄区水利现代化水平,促进本区域水利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卤泊滩盐碱地综合治理和谐生态模式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碱地的综合治理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基于对陕西省卤泊滩盐碱地10年来的综合治理和研究,探索出"改排为蓄、水地共处、和谐生态"的盐碱地治理新模式,并与传统盐碱地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别从经济、社会及生态三个方面对治理后的盐碱地做了成效分析.最后对新模式进行了应用推广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南湖撇洪区历年险情、洪涝灾害及其成因分析,得出该撇洪工程“撇、排、蓄”的功能存在不足,提出了“蓄”与“排”两个综合治理方案,从工程造价、建设难易程度、社会影响、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排”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海绵型城市道路建设是协调城市创新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间矛盾的重要举措。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等生态措施,改变传统“快排”模式,以“生态海绵”的形式缓解城市内涝和消除黑臭水体,实现雨洪资源的渗透、蓄存、净化、利用的良好生态循环。文章以遵义市共青大道拓宽改造项目为切入点,阐述了海绵型城市道路排水防涝和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的规划思想,并对雨洪径流生态控制措施及建设成效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以蓄为主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设计的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改良盐碱地治理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以蓄为主的和谐生态治理模式.在依据并分析传统农田排水设计的基础上,按照以蓄为主的治理思想,分别探讨了蓄水沟的深度、间距、断面以及治理区的水地比例优化等工程设计问题.最后,结合陕西省卤泊滩盐碱地治理对工程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蓄水条件下蓄水沟水体与相邻土壤的盐分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盐碱地治理“改排为蓄,水地共处,和谐生态”的卤泊滩模式中,通过调整蓄水沟水位高低和含盐浓度的动态变化,使土壤中盐分扩散运移,循环加速压盐,改变土壤盐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从而实现对盐碱地的治理。本文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的办法对这一新的机理给予研究。在蓄水条件下,对水体与土壤相邻体进行室内试验观测盐分扩散及平衡规律;针对研究对象,建立盐分运动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蓄水水位高、水中盐分浓度小情况下,土壤中盐分快速扩散到水体中,以及蓄水水位低、水中盐分浓度高情况下,水体中盐分快速扩散到土壤中的运移规律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卤泊滩盐碱地和谐生态系统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建立和谐生态的高产稳产农田为目标,提出了一套盐碱地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土壤指标、生境指标、生物指标、生产力指标和可持续发展指标等。把层次分析法(AHP)与矩阵实验室MATLAB结合,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针对定量和定性指标,分别运用了无量纲法和分级打分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数学模型。最后,对陕西渭河流域的卤泊滩盐碱地和谐生态治理实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In regions where water is more scarce than land, the water productivity concept (e.g. crop yield per unit of water utilized) provides a useful framework to analyse crop production increase or water savings in irrigated agriculture. Generic crop and soil models were applied at field and regional scale, together with geographical and satellite data to analyse water productivity in Sirsa District (India). In this district certain parts show a serious decline in groundwater levels and water shortage, while other parts experience a serious rise of groundwater levels, causing waterlogging and salinization. The regional analysis showed a larg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water productivity, net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salinization. Scenario analysis showed that improved crop husbandry, reallocation of canal water from fresh to saline groundwater areas and reduction of seepage losses in saline groundwater areas a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overall water productivity and to attain sustainable irrigation in Sirsa District.  相似文献   

13.
华北平原有咸水区雨洪控制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华北平原有咸水区,水资源短缺,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生态环境恶化。在这个地区开发利用咸水,腾出地下库容,能够减少潜水蒸发与雨洪径流,增大降雨入渗,把时空分布不均的天然降雨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该文总结了农村用微咸水灌溉,抗旱增产,调控地下水埋深,增大雨洪回灌,淡化地下水质的经验。提出了城区雨洪控制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邢台市黑龙港平原区,由于大量超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含水层疏干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该区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原理,用观测的水位资料和区域地质参数,分析地面沉降发展,并计算沉降量等.最后分析地面沉降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为该区地下水管理和研究、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西北干旱区额济纳绿洲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由于流域中、上游地区用水量逐年增加 ,使上游来水量逐渐减少 ,导致额济纳河由常年流水变成季节性流水 ,造成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 ,以及沙尘暴危害加剧 ,使绿洲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为保护和恢复额济纳绿洲 ,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应采取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包括实施流域水资源分配 ,合理配置水资源 ;加强节约用水 ,发展高效农业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及水源保护 ,搞好流域规划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基础研究等工作 .  相似文献   

16.
根据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水利研究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结合我国区域生态水 利经济系统研究现状, 在分析区域生态水利经济系统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 探讨了区域生态水利经济系统的组成要 素, 研究了区域生态水利经济系统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期为区域经济社会新的发展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和思 路, 对推动我国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南通地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各种水化学系数和变化图示对研究区内深层和浅层地下水的咸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深层地下水中、西部水化学演化以正常的水-岩作用为主,东部沿海特别是寅阳镇一带深层地下水则主要因淋滤古海相地层盐分而使TDS增高;远离海边的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TDS增高主要与溶解地层盐分和蒸发作用有关,沿海地带尤其是东南角寅阳镇、海晏镇一带浅层地下水由于受到一定程度的现代海水入侵影响,其TDS显著增高。针对该区域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特征,提出地下水系统改良措施:合理开发利用高TDS地下水可增加区域水资源量,增强调蓄能力,减轻对深层淡水资源的潜在威胁;逐渐增大地下咸水的开采量,从长远意义上逐步改良盐碱地,以利于水土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18.
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水盐调控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杨伟刚 《中国水利》2006,(23):46-4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松嫩平原土壤苏打盐渍化呈逐年加剧和扩大态势。研究表明田块尺度苏打盐渍土水盐变化具有如下特征:土壤盐分含量高度空间变异性、盐化和碱化共存,水力性质极差,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转化关系非常微弱。苏打盐渍土的水盐调控方向应该是:采用各种技术在地表创造积水—径流环境,去掉土壤表层(0~30cm)的盐分,形成一个盐碱“淡化表层”。针对田块尺度苏打盐渍土的主要特点,提出了苏打盐渍土开发的斑块模型。  相似文献   

19.
油气长输管道敷设作为典型的线性工程建设,在管线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会对区域自然生态及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扰动,尤其是加重了管道沿线区域水土流失,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输油气管道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为切入点,根据输油气管道的工程建设特点,分析了输油气管道建设水土流失的典型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输油气管道的水土流失防治策略和方法,相关结果为输油气管道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20.
承德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相国 《中国水利》2006,(19):41-42,46
要解决承德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技兴水,大水利兴市、小水利富民和防洪保安”战略,明确四大任务,实施充分拦蓄天上水,科学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生态修复,积极治理污水,改善人居环境,开发建设景观水利等治水工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